第172章 镇元所託,寻觅金蝉
第172章 镇元所託,寻觅金蝉
御剑过了八百里流沙河,再往西方行过一段路途,便觉眼前之景象豁然清丽起来。
但见那山势崔巍,高而不险,林多叶密,深而不迷。望一眼天高云淡,只觉得心旷神怡,吸一口山中灵气,恍如到大上人间。
小云宵隨陈玄一路走来,多行得是那崇山峻岭,瘴气乌烟,荆棘丛生之地,初到此地,十分欣喜道:“师父,师父,这一片地带灵气充沛,好似回到了武当山哩。”
陈玄微微頜首,武当山和万寿山,皆是仙山福地。
但要论起福地品秩,还是万寿山高出一些。
仙山福地品秩,受天时地利人和影响。
若有天仙真仙坐镇,乃占人和,坐镇之仙的修为越高,功德越大,仙山福地所受大道规则的反哺就更多,山中灵气也会愈发浓郁。
万寿山坐镇的是镇元大仙,身为地仙之祖,早已是三聚顶,五气朝元的不朽真仙之境,更於三界地仙有莫大功德,凡成就地仙者,皆可为其增加一份功德。
武当山坐镇的是真武祖师,当日蟠桃盛会,虽受王母青睞能在那瑶池坐得七重天阶,
但如今四重天仙的修为,还差五气之一朝元,方才能步入不朽真仙之境。
人和一道,万寿山胜过武当山。
若四周有山水相依,诸峰环抱之格局,能聚拢群山气运,乃占地利。
万寿山虽有峰峦叠嶂,却因主峰诞生了先天灵根,因此周遭山峰与之相较,便显得有些逊色了,如此地利並不占优。
武当山则有那“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之山水格局,气象非凡,自狮子峰向远处眺望,天柱峰与周遭山峰组合,好似玄龟之形,环绕金殿的宫墙和山道,更好似灵蛇盘踞,形成那龟蛇盘结的“玄武”之形。
地利一道,武当山要胜过万寿山。
若山中有奇异草,灵物诞生,乃至先天地而生的种种奇观异景,乃占天时。
前者已经提到,万寿山因诞生先天灵根人参果树,失却了地利,却意外得了天时,那人参果树反哺万寿山,亦不算是完全失却地利。
因此,万寿山这处福地的品秩,还是要高过武当山一些的。
循著山道豌而上,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座道观门外,但见一石碑上写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福地洞天之格局,倒是和那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相似。
过山门,入二门。
左右两侧悬掛了一幅楹联。
小云宵上前指认道:“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这副楹联若是悬掛在人间一些个地仙的山门外,不消半年一年,必有灾祸临头,或是山中地动,或是洪涝频发,火灾席捲。
盖因此楹联气象极大,非是那些个寻常山门能承受得住的。
陈玄正要亲自上前扣门,那门吱呀一声打开,里面走出来两个道服羽衣,驻顏有术的仙童来。
两仙童齐齐与陈玄稽首道:“清风,明月,见过玄鉴广法天君。”
“我家师父正在观中讲道说法,忽而心血来潮,知是陈小天君前来,故而命我二人迎接。”
“陈天君,请进,请进,”
陈玄招呼了一声小云宵跟上,便隨著清风和明月进入观中。
但见那五庄观前,镇元大仙一身道袍,高居蒲团,正在为底下一眾弟子讲道说法。
那五庄观的弟子,只看修为,竟都是未受仙篆的注世地仙,其中有一些个地仙头顶铅,银匯聚,只不曾见那三聚顶的地仙之境。
清风和明月引陈玄上前道:“师父,陈天君来了。”
陈玄与镇元大仙稽首道:“晚辈不知大仙正在观中讲道,冒味叻扰,耽误了大仙门下弟子修行,罪过,罪过。”
镇元大仙和顏悦色道:“无碍,既然是真武弟子,不妨入座一同听讲,小天君与贫道门下弟子皆是太乙玄门,理应互相交流,砥礪修行。”
说起这太乙玄门,武当山有一道剑术,名为太乙玄门剑,此剑快慢相兼,刚柔並济,
身隨剑走,以身带剑,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手眼身步法神形俱妙。
陈玄对此剑亦有研习,只是如今修为渐涨,这道適合人仙修炼的剑术对他而言,显得有些鸡肋了些。
清风明月找来两个蒲团,就放在一眾五庄观弟子之前。
陈玄整理道袍,盘坐在那蒲团之上,一旁的小云宵亦有样学样,学著师父的样子盘坐,听那镇元大仙讲道一场。
那地仙听闻真仙讲道,身上种种大道气象皆会显现。
伴隨著镇元讲道,小狐狸云宵的身后,隱隱约约有一道真身虚影显现,三条洁白的狐尾虚影左右摇摆,其上散发出清气和隱隱约约的金光,並无半点浑浊的妖气。
因她乃是姜太公指引皈依正道,又有太上老君一粒七返火丹相助化形,身上更带著许多法宝,故而她如今的地仙之境,亦是有一分气运庇护的。
而反观陈玄这边,左右肩头分別是那铅,银匯聚,周身紫氮氬环绕,头顶更是庆云笼罩,单论地仙气象,便要胜过这五庄观中的任何一位弟子。
镇元大仙乃是地仙之祖,观陈玄修道气象,那铅原是二品,后经由雷祖亲赐的雷法真意淬链成为一品,本身比起先天修炼而成的一品铅,还要纯粹些许。
至於银,陈玄修成之时便是一品。
而五庄观中,修为最高的弟子,也只不过是铅二品,银二品。
由此可见,这位陈小天君的修道天赋,並不似当年在蟠桃会上见过那般平庸,相反,
他在人仙之境链气缓慢,完全是在厚积薄发,为地仙之境,乃是未来修成天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般修道天赋惊才绝艷的弟子,莫说是当年蟠桃会上的如来佛祖,便是镇元子亦有收入门下之意。
怎奈真武慧眼如炬,收此一位弟子,便要抵得过五庄观这四十八位经由镇元大仙精挑细选的弟子。
大仙门下亦有不计其数的散仙早已出师,莫管人间还是天上,比陈玄优秀的,还真想不起来一个。
讲道结束,五庄观眾弟子各自散去。
陈玄敲了敲一旁打瞌睡的小云宵的脑袋,小云宵迷迷糊糊地说梦话道:“桂糕,好吃·...”
想来是在那梦里还惦记著广寒宫的桂糕点。
陈玄无奈,只好拎著她说道:“要睡觉回乾坤袋里,你自己变回原形。”
小云宵变成小狐狸,被陈玄去入乾坤袋。
镇元大仙请陈玄入偏殿,一旁清风明月二童子奉茶。
茶毕,那大仙对陈玄道:“昔日灵山孟兰盆会,有那蝎子精作乱,蛰了西天如来和一眾灵山护法金刚,那日贫道原该出手降服蝎子精,不料陈小天君先行一步,追魔扫秽,復返灵山。”
“念及昔日蟠桃会上,我与你师父真武同坐七重天阶,贫道本该前去武当山拜访你家师父,怎奈盪魔天尊久在北地盪魔,不在山中坐镇,因此贫道也就无缘与陈小天君得见。
“今日小天君主动拜访,乃令贫道了却一桩心事,却好,却好。只是不知小天君此行,是天上有事,还是你家师父有事?”
陈玄坦言道:“晚辈此行前来拜访大仙,却非是天上有事,也非我师父所託。”
“前不久我因躲避因果,从启明殿辞官下界,欲游歷人间,寻觅修成金之法。”
“闻听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有那先天地而生的人参果树,又名草还丹,
故而前来求取一枚,用於修成地仙金。”
镇元大仙抚须沉吟。
人参果一共三十枚,自上次他带了两枚,前去灵山孟兰盆会,欲赠予如来佛祖,佛祖推辞不受,故而他又带了回来。
人参果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欲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故而打下来的果子,若是不吃,便会坏掉。
既然佛祖不要,镇元子只好做了个开园仪式,就將两个果子分给了园中大眾吃了。
今陈玄上门求取人参果,如此仙家异宝,他自不能轻易就交给陈玄,必然需要教陈玄替他办件事,方才以人参果酬谢。
因此镇元子说道:“常言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你即来討要人参果,贫道亦不会白白將这果子交给你,须得你替贫道办一件事才是。”
陈玄欣然道:“正所谓有因才有果,因果循环生生不息,晚辈既求大仙园中仙果,理当与大仙方便才是,若办不成大仙交代之事,我便是得了人参果,亦无顏服用。大仙请讲,有何事需要晚辈去办?”
镇元子自思,论地位,三清四帝与他为友,九曜星君是他的晚辈,他这个地仙之祖,
与世同君,已经是三界最顶尖的一批仙人。
更难得他不在天庭受玉帝约束,在人间逍遥自在,坐拥宝山宝树。
按理说到了这般地位,便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了。
但事实上,万寿山五庄观身为道家门派,在以西牛贺洲这般佛门之地,还是要看几分西天灵山如来佛祖的面子。
只可惜西天灵山態度不冷不热,显然將万寿山五庄观当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你有你的人参果树,但佛门之人修行却无需依仗外物,只是持诵经文,苦行悟道而已,更不收集天材地宝,滋生贪念。
镇元子上次孟兰盆会,便像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一般。
在道门之中,三清四帝亦敬他三分,瑶池王母亦时常派遣青鸞使者前来问候,然则去了佛门,顿觉那佛门中人目中无人。
若非万寿山五庄观落地生根,镇元大仙早便將这座山头搬离了西牛贺洲,再不用热脸贴这个邻居的冷屁股。
但只要万寿山在西牛贺洲一日,就得忍受西方灵山这般不冷不热的態度一日。
因此镇元子只得想办法向灵山释放亲近之意,力求营造互相敬重的氛围,如此邻里和睦,对万寿山气运,五庄观弟子的修行来说,亦是好事一桩。
想要亲近佛门,直接去灵山找如来佛祖这条路肯定行不通。
毕竟佛祖门下弟子派系眾多,一碗水很难端平。
但近日西方灵山忽然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件事迎来了转机。
那便是佛祖门下二弟子,曾在孟兰盆会上向镇元大仙亲手传茶的金蝉,因轻慢佛法被佛祖贬下凡间。
金蝉主动传茶给镇元大仙,证明金蝉本人对万寿山五庄观並不冷淡,
而正好金蝉被贬,以凡人之身歷劫转世修行,这便给了镇元子一个大好的机会。
只要能交好这位佛祖的二弟子,未来金蝉修行圆满回到灵山成佛,至少他这一脉的弟子和五庄观之间,將再无隔菌。
所谓万事开头难,交好金蝉一事,便成了交好佛门的重中之重。
镇元大仙对陈玄说道:“闻听小天君与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乃是故友,想当年我在灵山孟兰盆会上受他传茶一盏,佛子敬我,我理当回敬,只可惜金蝉长老如今被贬下凡间,贫道不好擅动因果。”
“小天君若能寻得金蝉转世之身,带他前来五庄观中,贫道即將人参果两枚,奉与你二人,一则交好佛门佛子,二则酬谢小天君牵线搭桥。”
“陈小天君意下如何?”
陈玄闻言瞭然,不就是把金蝉请过来坐坐嘛,小事一桩。
这镇元大仙意图交好佛门,从金蝉这里打开突破口,陈玄自然管不著,只要把金蝉带过来,管他什么佛门道门,让金蝉和镇元大仙自己去谈。
他自修成三聚顶的地仙之境,还去追寻他的天仙大道。
而正好,一路西行而来,见过了悟空,天蓬,捲帘,也该见见这位日后西游之路的关键人物,看他因轻慢佛法转世之后,过得是否比在灵山舒服。
陈玄当即答应道:“镇元前辈放心便是,我与那金蝉乃是故友,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去请他前来五庄观一敘,他自不会拒绝。”
镇元大仙欣然道:“如此甚好,待那金蝉来到五庄观之时,贫道便將人参果奉上。”
陈玄稽首拜別镇元大仙,自下山去,寻觅那金蝉的转世之身。
御剑过了八百里流沙河,再往西方行过一段路途,便觉眼前之景象豁然清丽起来。
但见那山势崔巍,高而不险,林多叶密,深而不迷。望一眼天高云淡,只觉得心旷神怡,吸一口山中灵气,恍如到大上人间。
小云宵隨陈玄一路走来,多行得是那崇山峻岭,瘴气乌烟,荆棘丛生之地,初到此地,十分欣喜道:“师父,师父,这一片地带灵气充沛,好似回到了武当山哩。”
陈玄微微頜首,武当山和万寿山,皆是仙山福地。
但要论起福地品秩,还是万寿山高出一些。
仙山福地品秩,受天时地利人和影响。
若有天仙真仙坐镇,乃占人和,坐镇之仙的修为越高,功德越大,仙山福地所受大道规则的反哺就更多,山中灵气也会愈发浓郁。
万寿山坐镇的是镇元大仙,身为地仙之祖,早已是三聚顶,五气朝元的不朽真仙之境,更於三界地仙有莫大功德,凡成就地仙者,皆可为其增加一份功德。
武当山坐镇的是真武祖师,当日蟠桃盛会,虽受王母青睞能在那瑶池坐得七重天阶,
但如今四重天仙的修为,还差五气之一朝元,方才能步入不朽真仙之境。
人和一道,万寿山胜过武当山。
若四周有山水相依,诸峰环抱之格局,能聚拢群山气运,乃占地利。
万寿山虽有峰峦叠嶂,却因主峰诞生了先天灵根,因此周遭山峰与之相较,便显得有些逊色了,如此地利並不占优。
武当山则有那“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之山水格局,气象非凡,自狮子峰向远处眺望,天柱峰与周遭山峰组合,好似玄龟之形,环绕金殿的宫墙和山道,更好似灵蛇盘踞,形成那龟蛇盘结的“玄武”之形。
地利一道,武当山要胜过万寿山。
若山中有奇异草,灵物诞生,乃至先天地而生的种种奇观异景,乃占天时。
前者已经提到,万寿山因诞生先天灵根人参果树,失却了地利,却意外得了天时,那人参果树反哺万寿山,亦不算是完全失却地利。
因此,万寿山这处福地的品秩,还是要高过武当山一些的。
循著山道豌而上,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座道观门外,但见一石碑上写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福地洞天之格局,倒是和那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相似。
过山门,入二门。
左右两侧悬掛了一幅楹联。
小云宵上前指认道:“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这副楹联若是悬掛在人间一些个地仙的山门外,不消半年一年,必有灾祸临头,或是山中地动,或是洪涝频发,火灾席捲。
盖因此楹联气象极大,非是那些个寻常山门能承受得住的。
陈玄正要亲自上前扣门,那门吱呀一声打开,里面走出来两个道服羽衣,驻顏有术的仙童来。
两仙童齐齐与陈玄稽首道:“清风,明月,见过玄鉴广法天君。”
“我家师父正在观中讲道说法,忽而心血来潮,知是陈小天君前来,故而命我二人迎接。”
“陈天君,请进,请进,”
陈玄招呼了一声小云宵跟上,便隨著清风和明月进入观中。
但见那五庄观前,镇元大仙一身道袍,高居蒲团,正在为底下一眾弟子讲道说法。
那五庄观的弟子,只看修为,竟都是未受仙篆的注世地仙,其中有一些个地仙头顶铅,银匯聚,只不曾见那三聚顶的地仙之境。
清风和明月引陈玄上前道:“师父,陈天君来了。”
陈玄与镇元大仙稽首道:“晚辈不知大仙正在观中讲道,冒味叻扰,耽误了大仙门下弟子修行,罪过,罪过。”
镇元大仙和顏悦色道:“无碍,既然是真武弟子,不妨入座一同听讲,小天君与贫道门下弟子皆是太乙玄门,理应互相交流,砥礪修行。”
说起这太乙玄门,武当山有一道剑术,名为太乙玄门剑,此剑快慢相兼,刚柔並济,
身隨剑走,以身带剑,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手眼身步法神形俱妙。
陈玄对此剑亦有研习,只是如今修为渐涨,这道適合人仙修炼的剑术对他而言,显得有些鸡肋了些。
清风明月找来两个蒲团,就放在一眾五庄观弟子之前。
陈玄整理道袍,盘坐在那蒲团之上,一旁的小云宵亦有样学样,学著师父的样子盘坐,听那镇元大仙讲道一场。
那地仙听闻真仙讲道,身上种种大道气象皆会显现。
伴隨著镇元讲道,小狐狸云宵的身后,隱隱约约有一道真身虚影显现,三条洁白的狐尾虚影左右摇摆,其上散发出清气和隱隱约约的金光,並无半点浑浊的妖气。
因她乃是姜太公指引皈依正道,又有太上老君一粒七返火丹相助化形,身上更带著许多法宝,故而她如今的地仙之境,亦是有一分气运庇护的。
而反观陈玄这边,左右肩头分別是那铅,银匯聚,周身紫氮氬环绕,头顶更是庆云笼罩,单论地仙气象,便要胜过这五庄观中的任何一位弟子。
镇元大仙乃是地仙之祖,观陈玄修道气象,那铅原是二品,后经由雷祖亲赐的雷法真意淬链成为一品,本身比起先天修炼而成的一品铅,还要纯粹些许。
至於银,陈玄修成之时便是一品。
而五庄观中,修为最高的弟子,也只不过是铅二品,银二品。
由此可见,这位陈小天君的修道天赋,並不似当年在蟠桃会上见过那般平庸,相反,
他在人仙之境链气缓慢,完全是在厚积薄发,为地仙之境,乃是未来修成天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般修道天赋惊才绝艷的弟子,莫说是当年蟠桃会上的如来佛祖,便是镇元子亦有收入门下之意。
怎奈真武慧眼如炬,收此一位弟子,便要抵得过五庄观这四十八位经由镇元大仙精挑细选的弟子。
大仙门下亦有不计其数的散仙早已出师,莫管人间还是天上,比陈玄优秀的,还真想不起来一个。
讲道结束,五庄观眾弟子各自散去。
陈玄敲了敲一旁打瞌睡的小云宵的脑袋,小云宵迷迷糊糊地说梦话道:“桂糕,好吃·...”
想来是在那梦里还惦记著广寒宫的桂糕点。
陈玄无奈,只好拎著她说道:“要睡觉回乾坤袋里,你自己变回原形。”
小云宵变成小狐狸,被陈玄去入乾坤袋。
镇元大仙请陈玄入偏殿,一旁清风明月二童子奉茶。
茶毕,那大仙对陈玄道:“昔日灵山孟兰盆会,有那蝎子精作乱,蛰了西天如来和一眾灵山护法金刚,那日贫道原该出手降服蝎子精,不料陈小天君先行一步,追魔扫秽,復返灵山。”
“念及昔日蟠桃会上,我与你师父真武同坐七重天阶,贫道本该前去武当山拜访你家师父,怎奈盪魔天尊久在北地盪魔,不在山中坐镇,因此贫道也就无缘与陈小天君得见。
“今日小天君主动拜访,乃令贫道了却一桩心事,却好,却好。只是不知小天君此行,是天上有事,还是你家师父有事?”
陈玄坦言道:“晚辈此行前来拜访大仙,却非是天上有事,也非我师父所託。”
“前不久我因躲避因果,从启明殿辞官下界,欲游歷人间,寻觅修成金之法。”
“闻听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有那先天地而生的人参果树,又名草还丹,
故而前来求取一枚,用於修成地仙金。”
镇元大仙抚须沉吟。
人参果一共三十枚,自上次他带了两枚,前去灵山孟兰盆会,欲赠予如来佛祖,佛祖推辞不受,故而他又带了回来。
人参果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欲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故而打下来的果子,若是不吃,便会坏掉。
既然佛祖不要,镇元子只好做了个开园仪式,就將两个果子分给了园中大眾吃了。
今陈玄上门求取人参果,如此仙家异宝,他自不能轻易就交给陈玄,必然需要教陈玄替他办件事,方才以人参果酬谢。
因此镇元子说道:“常言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你即来討要人参果,贫道亦不会白白將这果子交给你,须得你替贫道办一件事才是。”
陈玄欣然道:“正所谓有因才有果,因果循环生生不息,晚辈既求大仙园中仙果,理当与大仙方便才是,若办不成大仙交代之事,我便是得了人参果,亦无顏服用。大仙请讲,有何事需要晚辈去办?”
镇元子自思,论地位,三清四帝与他为友,九曜星君是他的晚辈,他这个地仙之祖,
与世同君,已经是三界最顶尖的一批仙人。
更难得他不在天庭受玉帝约束,在人间逍遥自在,坐拥宝山宝树。
按理说到了这般地位,便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了。
但事实上,万寿山五庄观身为道家门派,在以西牛贺洲这般佛门之地,还是要看几分西天灵山如来佛祖的面子。
只可惜西天灵山態度不冷不热,显然將万寿山五庄观当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你有你的人参果树,但佛门之人修行却无需依仗外物,只是持诵经文,苦行悟道而已,更不收集天材地宝,滋生贪念。
镇元子上次孟兰盆会,便像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一般。
在道门之中,三清四帝亦敬他三分,瑶池王母亦时常派遣青鸞使者前来问候,然则去了佛门,顿觉那佛门中人目中无人。
若非万寿山五庄观落地生根,镇元大仙早便將这座山头搬离了西牛贺洲,再不用热脸贴这个邻居的冷屁股。
但只要万寿山在西牛贺洲一日,就得忍受西方灵山这般不冷不热的態度一日。
因此镇元子只得想办法向灵山释放亲近之意,力求营造互相敬重的氛围,如此邻里和睦,对万寿山气运,五庄观弟子的修行来说,亦是好事一桩。
想要亲近佛门,直接去灵山找如来佛祖这条路肯定行不通。
毕竟佛祖门下弟子派系眾多,一碗水很难端平。
但近日西方灵山忽然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件事迎来了转机。
那便是佛祖门下二弟子,曾在孟兰盆会上向镇元大仙亲手传茶的金蝉,因轻慢佛法被佛祖贬下凡间。
金蝉主动传茶给镇元大仙,证明金蝉本人对万寿山五庄观並不冷淡,
而正好金蝉被贬,以凡人之身歷劫转世修行,这便给了镇元子一个大好的机会。
只要能交好这位佛祖的二弟子,未来金蝉修行圆满回到灵山成佛,至少他这一脉的弟子和五庄观之间,將再无隔菌。
所谓万事开头难,交好金蝉一事,便成了交好佛门的重中之重。
镇元大仙对陈玄说道:“闻听小天君与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乃是故友,想当年我在灵山孟兰盆会上受他传茶一盏,佛子敬我,我理当回敬,只可惜金蝉长老如今被贬下凡间,贫道不好擅动因果。”
“小天君若能寻得金蝉转世之身,带他前来五庄观中,贫道即將人参果两枚,奉与你二人,一则交好佛门佛子,二则酬谢小天君牵线搭桥。”
“陈小天君意下如何?”
陈玄闻言瞭然,不就是把金蝉请过来坐坐嘛,小事一桩。
这镇元大仙意图交好佛门,从金蝉这里打开突破口,陈玄自然管不著,只要把金蝉带过来,管他什么佛门道门,让金蝉和镇元大仙自己去谈。
他自修成三聚顶的地仙之境,还去追寻他的天仙大道。
而正好,一路西行而来,见过了悟空,天蓬,捲帘,也该见见这位日后西游之路的关键人物,看他因轻慢佛法转世之后,过得是否比在灵山舒服。
陈玄当即答应道:“镇元前辈放心便是,我与那金蝉乃是故友,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去请他前来五庄观一敘,他自不会拒绝。”
镇元大仙欣然道:“如此甚好,待那金蝉来到五庄观之时,贫道便將人参果奉上。”
陈玄稽首拜別镇元大仙,自下山去,寻觅那金蝉的转世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