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625章 碧蹄馆之战<br />
    大汉·武帝时期<br />
    刘彻连气都懒得气了。<br />
    “又来了。”<br />
    “赏罚不明,媒孽之根。”<br />
    “你又不是没钱……”<br />
    “算了,懒得说了。”<br />
    刘彻觉得大汉四百年里自己都属于比较能作的人了。<br />
    没想到后代皇帝能一直保持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后不停的“胜之于蓝”<br />
    至于这个赏银克扣是前线将领的自作主张还是万历皇帝的有意为之都不重要了。<br />
    反正已经是摇摇欲坠的信任了,也不差再踹那么一两脚了。<br />
    ……<br />
    大唐·高祖时期<br />
    李渊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开国之君也算不错了。<br />
    “虽比上不足,但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br />
    看着两个儿子一脸懵的样子。<br />
    李渊微微扬头自豪道:<br />
    “虽然朕喜欢干无本买卖,但朕基本也都说到做到吧!”<br />
    “最起码在用兵赏罚上,朕不克扣赏钱!”<br />
    两个儿子一阵无语。<br />
    但也都认同自家阿耶的观点。<br />
    李世民想到了陈平贿赂阏氏一事,感叹道:<br />
    “大事成于人,而不成于财。”<br />
    “惜财而败人,不智也。”<br />
    ……<br />
    大宋·真宗时期<br />
    赵恒服气了。<br />
    “大明……神了。”<br />
    将士舍身亡死,最后就几两银子打发了。<br />
    刘娥托腮看着天幕,幽幽道:<br />
    “我记得,大明一两银子大约能换三石左右的米粮吧?”<br />
    赵恒笑了,将酒杯往桌上一放。<br />
    “是啊,将近十石的米粮呢。”<br />
    “够四口人勉强吃三个月。”<br />
    “但这是成化弘治时期的事了。”<br />
    赵恒讥讽道:<br />
    “可现在是万历年间。”<br />
    “隆庆时期的白银大量涌进,一两白银能否买三石米还未可知呢。”<br />
    ……<br />
    大明。<br />
    朱元璋扶着额头,闭目不看。<br />
    “千疮百孔……”<br />
    大明这艘船现在是满身窟窿四处进水。<br />
    他现在也不指望万历补窟窿了。<br />
    不再凿出个窟窿他都谢天谢地了!<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乾隆打开扇子摇着。<br />
    一边摇一边笑。<br />
    “嗨!这才哪到哪啊!”<br />
    ……<br />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二十七日,因明军连克二城,李如松便有了轻敌之心。】<br />
    【当时有人报告日军将要弃王京而逃。】<br />
    【李如松听说后,为了能一举拿下王京,率领家丁以及精兵三千余人轻装前往突袭。】<br />
    【但当到达离王京三十里处的碧蹄馆时,遭到了日军的突然包围。】<br />
    【当时日兵围困三万,攻击猛烈,明军将士殊死突围,前后激战了两个时辰。】<br />
    【明兵弓箭用尽后,便与日兵展开了白刃战。】【李如松被围困,裨将李有昇以身遮挡,杀死倭兵数人,终因寡不敌众被倭兵砍死。】<br />
    【此时,李如松的心腹大将杨元率援军赶到,击溃日军。这一场战斗,辽东铁骑伤亡一千,日军伤亡八千。】<br />
    【李如松退驻开城。】<br />
    ……<br />
    {李如松这种孤军深入的作战习惯说实话不太好,太容易玩脱了。}<br />
    {碧蹄馆不是李如松冒进,他只是让查大寿探查敌情,没想到跟日军遭遇缠上了,然后他去救援。}<br />
    {都是骑兵,如果跑日军追得上吗?}<br />
    {一开始双方是明军人数占优,结果日军越打越多,等明军反应过来的时候想撤已经来不及了。}<br />
    {那不就是冒进吗带领多点去不就行了。}<br />
    {本身就是一探查行动,带那么多人干嘛。}<br />
    {为什么来不及?日军也是慢慢增兵的,都是骑兵为什么跑不了?}<br />
    {不是不跑,是碧蹄馆一带到处是溪谷水田,地面泥泞,骑兵陷入日军包围根本跑不出去。}<br />
    {连日军完全包围明军这种话都说出来了……}<br />
    {两军交战的位置是两座山之间夹着的一片长条形地带,日军人多但由于地形原因自始至终都没能包围明军,为了抄明军屁股日军只能用两条腿爬两边的山,行进速度非常感人。}<br />
    {历史大学堂吧里有当时双方的布署图来着,如果图没画错的话,日军应该自始至终都没能运动到能够阻击明军撤退的位置上。}<br />
    {明军撤退时几乎没什么阻力,史料里描绘的也大多是明军与追击的日军交战而不是明军突围时与阻击的日军交战,所以双方的接触线大概一直呈u型。}<br />
    {至于具体的战斗过程,这个就太难考证了,主要是亲历者的描述太简略了,也不能保证他们没有夹带私货。}<br />
    {这段史事,中日朝三方史料各不相同,有说是遭遇战,有说是日方提前埋伏,而且双方兵力和伤亡数据记录也是差异巨大。}<br />
    ……<br />
    大隋。<br />
    杨坚理了理须髯,笑道:<br />
    “就看这李如松在平壤之战的表现。”<br />
    “的确是哪种冲锋陷阵的猛将。”<br />
    “你说是不是姓李的都爱浪啊?”<br />
    杨坚掰着手指对独孤伽罗煞有其事道:<br />
    “李存勖、李嗣源、李世民、李如松。”<br />
    “你看!都姓李!”<br />
    独孤伽罗白了他一眼。<br />
    “神经。”<br />
    杨坚乐呵呵的不以为意。<br />
    ……<br />
    大明·永乐时期<br />
    朱棣眯眼看着那家丁二字。<br />
    “私兵?”<br />
    朱高炽脸色沉重道:<br />
    “爹,边镇军政恐怕已经有脱离朝廷管辖的状态了。”<br />
    “最起码辽东之地应是如此。”<br />
    “三千人对三万,伤亡比暂且不提。”<br />
    “在有退路之时还会缠斗两个时辰,这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br />
    “如此精锐的平常钱粮消耗绝不是小数。”<br />
    朱棣舔了舔嘴唇。<br />
    “狡兔死,走狗烹啊。”<br />
    戚继光镇守蓟镇,一方平安。<br />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br />
    被调到南方,然后就是言官弹劾,解职回家,忧郁而死。<br />
    拥兵自重,这可是藩镇前例啊。<br />
    “大明,多事之秋。”<br />
    ……<br />
    【碧蹄馆之战后,辽东铁骑开始拒战,作战多由戚家军完成,但是戚家军的士气因朝廷迟迟未兑现封赏进行犒劳而大受打击。】<br />
    【朝廷也急于结束此战,所以在碧蹄馆战败后,沈惟敬的议和主张开始获得重视。】<br />
    【同时,日军因为粮草被明军、朝鲜偷袭焚烧,加之有平壤战败,因此也有心议和。】<br />
    【双方经过接触,日军按约定于四月十八日放弃汉城,撤往海边。】<br />
    【朝鲜国王返回汉城。】<br />
    【六月,沈惟敬与日本使者小西飞前来议和,日本要求封贡。】<br />
    【万历一面敦促朝鲜国王练兵自守,一面与群臣商量是否与日本通贡。】<br />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明朝和日本方面互遣使节。】<br />
    【明朝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br />
    【丰臣秀吉身着明朝的冠服,迎接明朝的使臣。】<br />
    【而在朝鲜的明军开始逐步撤回国内。】<br />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月,奉命回国的戚家军也回到了自己的驻地石门寨。】<br />
    ……<br />
    (本章完)</p>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