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万历:再苦一苦百姓!
<p> 第631章 万历:再苦一苦百姓!<br />
大汉·武帝时期<br />
卫子夫看着一言不发的刘彻,好奇道:<br />
“陛下……就不说点什么?”<br />
刘彻木然的看了她一眼。<br />
“说什么?朕还能说什么?”<br />
“这都让人骗成傻子了还能说什么?”<br />
“有反应是对的,但反应的太晚了。”<br />
刘彻不看好万历的这次军事行动。<br />
兵法大忌,怒而兴师。<br />
兵法大忌,敌我不明。<br />
兵法大忌,手里没钱。<br />
“朕只能说,希望这老小子别御驾亲征。”<br />
再来一个土木堡之变……估计朱家皇帝个个都得疯!<br />
……<br />
【万历命蓟辽总督汪可受出关调度,杜松出任新设的山海关总兵之职,又命熟谙辽事的兵部右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兼巡抚,将懦弱无能的巡抚李维翰革职听勘,还要都察院速差有魄力的御史一员,代杨一桂出任辽东巡按。】<br />
【这时的万历一改以往万机不理的状态,忙得焦头烂额,既要调兵遣将,又要筹措军饷。】<br />
【而在经过十个月的准备,明朝从全国抽调精锐八万八千人。】<br />
【为什么要准备十个月?因为福建、江西、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兵马都不太愿意去辽东。】<br />
……<br />
曹魏。<br />
曹操冷笑一声,对着刘备与诸葛亮二人笑道:<br />
“恶果初现了。”<br />
刘备沉默了一会儿,叹气道:<br />
“事出多头。”<br />
诸葛亮也颔首道:<br />
“调诸地边军,说明京营已废。”<br />
“长途跋涉,军心虺隤。”<br />
曹操眯眼望着天幕。<br />
“这一幕孤总觉得似曾相识。”<br />
……<br />
大明。<br />
“现在想起布防了!”<br />
坤宁宫内满地瓷器碎片。<br />
朱元璋气喘吁吁的看着天幕。<br />
他都要恨死了!<br />
事到临头抱佛脚!<br />
怠政!怠政!<br />
“咱怠你妈个头!”<br />
……<br />
【八万八千人的军队,加上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军队一万人,朝鲜出动的一万三千人,合计十一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br />
【因为有过前例,所以朝廷也知道现在不给这些人发工资,仗就没法打,军人吃不饱,国家就会危亡在即。】<br />
【于是,朝廷下令全国加派田赋白银五百二十万两,即著名的“辽饷”。】<br />
【此前九边的全部饷银也不过三百万两。】<br />
……<br />
{来来来!给你们看个好东西!}<br />
{因为辽东军饷骤增三百万两,但万历宫内虽有积储却不肯拨发。}<br />
{所以为了解决军饷不足的问题决定加征饷银。}<br />
{天下土地,每亩加派3厘5毫,共增加赋银两百多万两。}<br />
{到万历四十八年为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br />
{问题是,朝廷拨出的这两百多万两白银,真正能到将士手中的有多少,只有天知道。}<br />
{万历……你真不知道怎么评价他。}<br />
{他屡屡声称内帑空虚,拒绝以内帑支援辽饷。}<br />
{其实内帑并不空虚,朱常洛即位,当即发出内帑银两百万两解赴辽东及九边以应急需。}<br />
{万历是舍不得发内帑,并不是没有银子可发。}<br />
{他宁愿苦一苦百姓都不愿意掏银子,他真的!去死吧!}<br />
……<br />
大唐·玄宗时期<br />
李隆基想不明白。<br />
“长源,你说这是为何?”<br />
“他已经是皇帝了,富有天下四海。”<br />
“按理来说不应该有这种小眼界了?”<br />
“怎么一点帝王气量都没有?”<br />
李泌看着皇帝,郑重道:<br />
“陛下,臣也想知道。”<br />
李隆基与李泌大眼对小眼。<br />
最后只能感叹,这可能就是朱家血脉里的神秘力量吧。<br />
……<br />
后周·世宗时期<br />
郭荣自小走街串巷,深知百姓不易。<br />
百姓们的钱挣得艰难,所以一毫一厘都要精打细算。<br />
也因此,他们都会紧紧守住自己的钱袋子,生怕有一毫损失。<br />
对他们来说,命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br />
钱才是。<br />
“好大的一个农夫。”<br />
……<br />
大宋。<br />
赵匡胤猛得起身,撩起下摆一边往腰带上扎着,一边向苑外走去。<br />
“不行了,朕看不下去了。”<br />
“我去打拳!”<br />
赵德昭起身目送父亲离开,待看不见背影后,坐下继续看着天幕。<br />
这都是丰富且宝贵的负面案例啊!至于为什么不说是正面案例。<br />
那就要看后面能不能打赢了。<br />
……<br />
大明·永乐时期<br />
“你他妈掉钱眼里了!”<br />
朱棣又惊又怒!<br />
咱知道你爱财,但你这财爱的也太不把大明当回事了!<br />
“你说他是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吗?”<br />
朱高炽看着都开始在自欺欺人的老爹,残酷的了摇了摇头。<br />
“爹,他要是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会开始频繁处理政事吗。”<br />
朱棣扶着身边的石桌,闭上双眼。他感觉头晕目眩。<br />
“那老大,你说他是为了啥。”<br />
“他到底图个什么!”<br />
朱高炽欲言又止。<br />
闭着眼睛的朱棣大喝一声!<br />
“别吞吞吐吐的!说!”<br />
朱高炽一咬牙一跺脚!<br />
“他可能是怕这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侵吞这笔军饷。”<br />
朱棣猛得睁开双目!<br />
从尸山血海里磨出的杀气似刀一般架在苑内众人的脖颈上。<br />
“所以……”<br />
朱棣恨得牙齿嘎吱作响。<br />
“他宁愿这笔钱亏在百姓身上……”<br />
“也不要亏在自己身上!”<br />
朱高炽低头不语,朱瞻基缩了缩身子。<br />
朱棣双目赤红的看着天幕。<br />
“好!好!好!”<br />
“这就是咱的后代!”<br />
“咱的大明皇帝!!!”<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乾隆扒开一颗橘子,吃了一半。<br />
随后将手中剩下的一半分成两分给了和珅与永琰。<br />
和珅感恩戴德的接过橘子,激动的难以附加。<br />
永琰谢过阿玛后,小声道:<br />
“汗阿玛,这是不是就是我大清皇帝为什么要选贵妇为正妻。”<br />
乾隆略带几分诧异。<br />
“看出来了?”<br />
永琰低着头看着手里的橘子。<br />
“也是刚看出来。”<br />
乾隆点点头。<br />
“先帝们在大明皇帝身上学到很多。”<br />
“但其中学的最深的一点就是。”<br />
“皇子的教育很重要。”<br />
乾隆挑了挑眉头。<br />
“因为不是每个民间女子都是孝慈高皇后。”<br />
“但贵家女有很多会是仁孝文皇后。”<br />
“如果万历的生母是孝洁肃皇后陈氏。”<br />
乾隆带着几分莫名的笑意对永琰道:<br />
“那万历绝不会是这个样子。”<br />
……<br />
【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一月】<br />
【这年冬天,四方援兵陆续齐集,但是杨镐仍没有发动战略反攻。】<br />
【万历帝接到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的奏疏,得知努尔哈赤又进犯会安,辽东仍无动作,很是不满,责问道:“再有疏虞,同罪不宥。诸将有退缩不前,并妒功生事的,着遵前旨参来重处。”】<br />
【万历迫切希望辽东战事很快出现转机,毕其功于一役。】<br />
【而内阁元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官员,为避免师久饷匮,也都以速战速决为上策。】<br />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经略杨镐与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商议决定,二月十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师,兵分四路。】<br />
……<br />
大唐·代宗时期<br />
李豫突然打了个寒颤。<br />
这操作好像大父附身啊。<br />
“事态不清,你急个球啊。”<br />
“完了……”<br />
李豫越看这一幕越像潼关一战。<br />
“完球了。”<br />
……<br />
天幕上。<br />
辽东疆域图上。<br />
四路大军向『努尔哈赤』合围过去。<br />
……<br />
(本章完)</p>
大汉·武帝时期<br />
卫子夫看着一言不发的刘彻,好奇道:<br />
“陛下……就不说点什么?”<br />
刘彻木然的看了她一眼。<br />
“说什么?朕还能说什么?”<br />
“这都让人骗成傻子了还能说什么?”<br />
“有反应是对的,但反应的太晚了。”<br />
刘彻不看好万历的这次军事行动。<br />
兵法大忌,怒而兴师。<br />
兵法大忌,敌我不明。<br />
兵法大忌,手里没钱。<br />
“朕只能说,希望这老小子别御驾亲征。”<br />
再来一个土木堡之变……估计朱家皇帝个个都得疯!<br />
……<br />
【万历命蓟辽总督汪可受出关调度,杜松出任新设的山海关总兵之职,又命熟谙辽事的兵部右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兼巡抚,将懦弱无能的巡抚李维翰革职听勘,还要都察院速差有魄力的御史一员,代杨一桂出任辽东巡按。】<br />
【这时的万历一改以往万机不理的状态,忙得焦头烂额,既要调兵遣将,又要筹措军饷。】<br />
【而在经过十个月的准备,明朝从全国抽调精锐八万八千人。】<br />
【为什么要准备十个月?因为福建、江西、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兵马都不太愿意去辽东。】<br />
……<br />
曹魏。<br />
曹操冷笑一声,对着刘备与诸葛亮二人笑道:<br />
“恶果初现了。”<br />
刘备沉默了一会儿,叹气道:<br />
“事出多头。”<br />
诸葛亮也颔首道:<br />
“调诸地边军,说明京营已废。”<br />
“长途跋涉,军心虺隤。”<br />
曹操眯眼望着天幕。<br />
“这一幕孤总觉得似曾相识。”<br />
……<br />
大明。<br />
“现在想起布防了!”<br />
坤宁宫内满地瓷器碎片。<br />
朱元璋气喘吁吁的看着天幕。<br />
他都要恨死了!<br />
事到临头抱佛脚!<br />
怠政!怠政!<br />
“咱怠你妈个头!”<br />
……<br />
【八万八千人的军队,加上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军队一万人,朝鲜出动的一万三千人,合计十一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br />
【因为有过前例,所以朝廷也知道现在不给这些人发工资,仗就没法打,军人吃不饱,国家就会危亡在即。】<br />
【于是,朝廷下令全国加派田赋白银五百二十万两,即著名的“辽饷”。】<br />
【此前九边的全部饷银也不过三百万两。】<br />
……<br />
{来来来!给你们看个好东西!}<br />
{因为辽东军饷骤增三百万两,但万历宫内虽有积储却不肯拨发。}<br />
{所以为了解决军饷不足的问题决定加征饷银。}<br />
{天下土地,每亩加派3厘5毫,共增加赋银两百多万两。}<br />
{到万历四十八年为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br />
{问题是,朝廷拨出的这两百多万两白银,真正能到将士手中的有多少,只有天知道。}<br />
{万历……你真不知道怎么评价他。}<br />
{他屡屡声称内帑空虚,拒绝以内帑支援辽饷。}<br />
{其实内帑并不空虚,朱常洛即位,当即发出内帑银两百万两解赴辽东及九边以应急需。}<br />
{万历是舍不得发内帑,并不是没有银子可发。}<br />
{他宁愿苦一苦百姓都不愿意掏银子,他真的!去死吧!}<br />
……<br />
大唐·玄宗时期<br />
李隆基想不明白。<br />
“长源,你说这是为何?”<br />
“他已经是皇帝了,富有天下四海。”<br />
“按理来说不应该有这种小眼界了?”<br />
“怎么一点帝王气量都没有?”<br />
李泌看着皇帝,郑重道:<br />
“陛下,臣也想知道。”<br />
李隆基与李泌大眼对小眼。<br />
最后只能感叹,这可能就是朱家血脉里的神秘力量吧。<br />
……<br />
后周·世宗时期<br />
郭荣自小走街串巷,深知百姓不易。<br />
百姓们的钱挣得艰难,所以一毫一厘都要精打细算。<br />
也因此,他们都会紧紧守住自己的钱袋子,生怕有一毫损失。<br />
对他们来说,命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br />
钱才是。<br />
“好大的一个农夫。”<br />
……<br />
大宋。<br />
赵匡胤猛得起身,撩起下摆一边往腰带上扎着,一边向苑外走去。<br />
“不行了,朕看不下去了。”<br />
“我去打拳!”<br />
赵德昭起身目送父亲离开,待看不见背影后,坐下继续看着天幕。<br />
这都是丰富且宝贵的负面案例啊!至于为什么不说是正面案例。<br />
那就要看后面能不能打赢了。<br />
……<br />
大明·永乐时期<br />
“你他妈掉钱眼里了!”<br />
朱棣又惊又怒!<br />
咱知道你爱财,但你这财爱的也太不把大明当回事了!<br />
“你说他是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吗?”<br />
朱高炽看着都开始在自欺欺人的老爹,残酷的了摇了摇头。<br />
“爹,他要是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会开始频繁处理政事吗。”<br />
朱棣扶着身边的石桌,闭上双眼。他感觉头晕目眩。<br />
“那老大,你说他是为了啥。”<br />
“他到底图个什么!”<br />
朱高炽欲言又止。<br />
闭着眼睛的朱棣大喝一声!<br />
“别吞吞吐吐的!说!”<br />
朱高炽一咬牙一跺脚!<br />
“他可能是怕这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侵吞这笔军饷。”<br />
朱棣猛得睁开双目!<br />
从尸山血海里磨出的杀气似刀一般架在苑内众人的脖颈上。<br />
“所以……”<br />
朱棣恨得牙齿嘎吱作响。<br />
“他宁愿这笔钱亏在百姓身上……”<br />
“也不要亏在自己身上!”<br />
朱高炽低头不语,朱瞻基缩了缩身子。<br />
朱棣双目赤红的看着天幕。<br />
“好!好!好!”<br />
“这就是咱的后代!”<br />
“咱的大明皇帝!!!”<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乾隆扒开一颗橘子,吃了一半。<br />
随后将手中剩下的一半分成两分给了和珅与永琰。<br />
和珅感恩戴德的接过橘子,激动的难以附加。<br />
永琰谢过阿玛后,小声道:<br />
“汗阿玛,这是不是就是我大清皇帝为什么要选贵妇为正妻。”<br />
乾隆略带几分诧异。<br />
“看出来了?”<br />
永琰低着头看着手里的橘子。<br />
“也是刚看出来。”<br />
乾隆点点头。<br />
“先帝们在大明皇帝身上学到很多。”<br />
“但其中学的最深的一点就是。”<br />
“皇子的教育很重要。”<br />
乾隆挑了挑眉头。<br />
“因为不是每个民间女子都是孝慈高皇后。”<br />
“但贵家女有很多会是仁孝文皇后。”<br />
“如果万历的生母是孝洁肃皇后陈氏。”<br />
乾隆带着几分莫名的笑意对永琰道:<br />
“那万历绝不会是这个样子。”<br />
……<br />
【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一月】<br />
【这年冬天,四方援兵陆续齐集,但是杨镐仍没有发动战略反攻。】<br />
【万历帝接到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的奏疏,得知努尔哈赤又进犯会安,辽东仍无动作,很是不满,责问道:“再有疏虞,同罪不宥。诸将有退缩不前,并妒功生事的,着遵前旨参来重处。”】<br />
【万历迫切希望辽东战事很快出现转机,毕其功于一役。】<br />
【而内阁元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官员,为避免师久饷匮,也都以速战速决为上策。】<br />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经略杨镐与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商议决定,二月十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师,兵分四路。】<br />
……<br />
大唐·代宗时期<br />
李豫突然打了个寒颤。<br />
这操作好像大父附身啊。<br />
“事态不清,你急个球啊。”<br />
“完了……”<br />
李豫越看这一幕越像潼关一战。<br />
“完球了。”<br />
……<br />
天幕上。<br />
辽东疆域图上。<br />
四路大军向『努尔哈赤』合围过去。<br />
……<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