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萨尔浒之战。
<p> 第632章 萨尔浒之战。<br />
天幕上。<br />
官衙之内。<br />
炉火将铁皮烧的通红。<br />
“呼”的一声,挂在房门上的厚重帘幕被掀开。<br />
朵朵雪趁着此时卷入房门。<br />
又在瞬间化作水汽粘在来人的衣服上。<br />
“经略,这天儿没个走啊!”<br />
来者拍了拍衣服,走到烤火的老者身边,一屁股坐下。<br />
厚重的袖内伸出两只布满老茧的手。<br />
“大雪连下五天了。”<br />
“一脚踩下去你都看不见小腿!”<br />
“咋走啊?”<br />
老者看着炉子里火光,慢吞吞道:<br />
“咋走?就那么走呗。”<br />
“国家养士是干啥的?临阵就退缩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吗?”<br />
“朝廷天天催我!要不是我拦着,你们脑袋早掉了!”<br />
“陛下可说了,再有推延塞责的,军法处置!”<br />
听闻这话的老将看着炽热的铁炉发着呆。<br />
气氛一时沉寂下来。<br />
半晌后,老者叹气道:<br />
“大军二十五日出发……”<br />
“早打完早利索。”<br />
……<br />
【辽东经略杨镐作为最高统帅定下了一个四路合击赫图阿拉的计划。】<br />
【第一路是左翼中路,由山海关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等人率领,发兵两万五千,从抚顺出兵,直指赫图阿拉。】<br />
【第二路是右翼中路,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和参将贺世贤率领两万人,从清河出发,途经建州南部,向赫图阿拉进攻。】<br />
【第三路是左翼北路,由开铁总兵马林率领两万官兵,外加叶赫部两千盟军,从开原出发,途经建州北部,进攻赫图阿拉。】<br />
【第四路是右翼南路,由辽阳总兵刘綎率领一万官兵,外加明朝胁迫朝鲜的一万三千士兵,从建州东部进攻赫图阿拉。】<br />
【好巧不巧,从十六日开始,辽东原野上下起茫茫大雪。出发日期不得不从二十一日改为二十五日。】<br />
【刘綎认为现在出兵不利,请求暂缓出兵,杨镐不同意,因为朝廷一直在催。】<br />
……<br />
大汉。<br />
刘邦把桌子一拍!<br />
大声道:<br />
“乃公把话放这!”<br />
“他们要是能赢!我就把这桌子吃了!”<br />
吕雉白了他一眼。<br />
“我知道你有骗吃骗喝的习惯,还真不知道你有这牙口。”<br />
刘邦觑着眼睛看着她。<br />
我说的这话重点在哪你不知道吗?<br />
吕雉都不看他,慢悠悠道:<br />
“天寒地冻,行军路线又在深山老林,行进十分困难。”<br />
“这对明军非常不利。”<br />
“女真人就生活在这片密林里,也习惯了当地的气候,熟悉当地的地形。”<br />
“明军从四面八方调集过来的,甚至还有江南蜀中的军队,哪能受得了这种严寒。”<br />
“地形不熟,军队又没磨合过。”<br />
“如此草率就分兵而击。”<br />
“是人都知道这仗不好打。”<br />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啊。”<br />
……<br />
炎汉·光武帝时期<br />
刘秀发现了,这大明跟大宋一个臭毛病。<br />
“自宋开始,这帮皇帝就爱对前线指手画脚。”<br />
“不但指手画脚,用的主帅还都是些不知兵的文人。”<br />
刘庄捧着脸,对面带愠色的阿父说道:<br />
“没奈何,谁让他们前面的唐末五代那么凶呢。”<br />
“这帮人都吓死了。”<br />
……<br />
【主力军主将杜松立功心切,要求部队一日内冒着大雪急行五十多公里,进攻赫图阿拉以西的界凡城。】<br />
【急行军一天五十多公里对体力的消耗是极大的,尤其在下雪的时候。】<br />
【而且杜松不知道的是。】<br />
【努尔哈赤早在大雪封城那几天就探得明军分兵四路的动向。】<br />
【随后定下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br />
【努尔哈赤不知道谁是主力,但他也不需要知道谁是主力。】<br />
【他只需要看好抚顺、五关岭、萨尔浒、吉林崖、界凡城这一条路就行了。】<br />
【而从外围进入萨尔浒的地方都是山路,只监控有限的山路是非常方便的。】<br />
【努尔哈赤在二十五日之前布置好了游哨、侦察兵,明军的一举一动便一清二楚。】<br />
……<br />
天幕上。<br />
山崖之处,兵士蚁附。<br />
周遭的雪块被喊杀声震得胡乱崩塌,散成雪屑飞舞。<br />
崖口处,一名身披红袄的将军从崖上大声喊道:<br />
“女真贼子们,赶快束手投降,本将饶你们不死……”<br />
突然,一名士兵自身后踉跄跑来,急语道:<br />
“总兵!我们在萨尔浒山下的军队被奴酋全歼了!”<br />
将军猛得回头,满脸通红,咬牙切齿道:<br />
“奴酋不得好死……”<br />
还没骂完,一阵马蹄声响起!<br />
乌泱泱的一片铁骑映入眼帘。<br />
而随着铁骑到来的,则是满天银星。“直娘贼……”<br />
……<br />
【三月初一,杜松的军队到达了萨尔浒山。】<br />
【两万多人于萨尔浒山麓扎营,杜松于此分兵,亲率一万部队轻装渡过浑河,攻打吉林崖上的女真山寨。】<br />
【而此时,努尔哈赤率三万多骑兵从赫图阿拉赶来,全歼萨尔浒明军大营一万五千人,然后又渡河消灭剩下的一万明军,杜松被射死。】<br />
【就这样,第一路军两万五千人的主力,在一天之内被全部消灭。】<br />
……<br />
{这仗打得……跟他妈闹着玩似的。}<br />
{我记得这就是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开头的剧情。}<br />
{当时看并未觉得如何,但是看到杜松的人马一天就被全部歼灭,想起电影里陆文昭面对着曙光说的:“几万条人命,割草一般就没了”。}<br />
{现在才体会到这句话是多么残酷。}<br />
{刚愎自用,没事冒进。队伍错乱,为贼分击。}<br />
{还不设立岗哨!轻骑深入,把火枪火炮抛在脑后……不说了,气死了!}<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看得满心荒唐。<br />
最后只能吐出一句。<br />
“智不能料敌,谋不能服众。”<br />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丧万师。”<br />
李承乾经受过李世民的兵法指点后,现在也能看出几分韬略。<br />
“这努尔哈赤不是常人。”<br />
“分而击之,以强击弱,以多覆少。”<br />
“有点明成祖的影子。”<br />
李世民背负双手,长叹一声。<br />
“北方再起雄主……可大明……”<br />
李承乾沉默不语。<br />
上一个入主中原的元朝……真是不提也罢啊。<br />
“希望……大明能出个雄主吧……”<br />
……<br />
大明·崇祯时期<br />
朱由检平静的看着天幕。<br />
他现在看开了。<br />
他一直以为大明扶不起来是自己的问题、是群臣的问题。<br />
但从孝宗开始,他明白了。<br />
大明病了。<br />
这个病不光是皇帝与臣民的问题。<br />
而是大明自诞生之时就有疾在身。<br />
没早夭都是得天之幸了。<br />
他看着天幕叹口气。<br />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br />
……<br />
【三月初二,左翼北路,开铁总兵马林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于是他把军队分别驻扎在三处,转攻为守。】<br />
【然后就被努尔哈赤带着三万多骑兵赶来全部歼灭,马林幸而逃脱。】<br />
【而海西女真叶赫部的两千盟军根本就没来参战,第二路军也被消灭。】<br />
【三月初三,东路的刘綎还不知道西路、北路已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br />
【他孤军深入三百里,连克十五寨、斩敌三千余,已经攻到距赫图阿拉只有七十里的地方。】<br />
……<br />
天幕上。<br />
数万铁骑自密林中奔涌层叠。<br />
而在密密麻麻的四色铁甲之中。<br />
一万红袍明军正浴血奋战。<br />
为首的红袍老将带着铁骑奔驰突击,却被无数的四色铁骑牢牢困住。<br />
而在四色铁骑外围,一群穿着朝甲的士兵面如土色的跪在雪地里。<br />
头也不抬。<br />
……<br />
【三月初四,努尔哈赤命令他的三个儿子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率领四万骑兵阻击刘綎。】<br />
【他们在阿布达里岗设下埋伏,当刘綎的部队进入这片山林之中时,伏兵四起。】<br />
【刘綎和养子刘招孙力战而亡,东路军被全歼。】<br />
【至于那一万三千多人的朝鲜军队,在见到八旗骑兵出现时,主帅姜弘就下令投降了。】<br />
……<br />
大隋。<br />
杨坚都气笑了。<br />
“不亏是你们啊!”<br />
“万历救了一群白眼狼啊。”<br />
独孤伽罗哄着怀里的杨世民,轻描淡写道:<br />
“巧了,万历也是白眼狼。”<br />
“一报还一报了。”<br />
杨坚张了张嘴,自己竟然无力反驳。<br />
……<br />
【杨镐在三月初二已经知道了杜松军队兵败的消息,他急令其他部队赶紧撤军,但是命令只传达到南路。】<br />
【这还是因为南路军走的慢。】<br />
【李如柏再接到命令后立即撤军。】<br />
【回军路上得知刘綎身死的消息,害怕被万历追究“失机”,在战后自杀。】<br />
【萨尔浒一战,明军损失惨重,阵亡的军官高达三百一十多人,士兵则达四万五千八百多人,死亡的马和骡有四万八千六百多匹,损失战车一千余辆、火器一万三千一百多具。】<br />
【战败的消息传来,京师大震。】<br />
【内阁元辅方从哲立即报告万历,希望皇上在此紧要关头出御文华殿,召见九卿科道等官会议,共图保卫辽东保卫京师的方策,但是并没有引起万历的重视。】<br />
【直到第二天,详细的战报传来,万历才感到大事不妙,向兵部发去一道谕旨,对杜松贪功轻进,以致丧师,表示痛惜。】<br />
【对马林应援失期,有所不满,要他戴罪立功。】<br />
【次日又传谕内阁,对杜松等出兵违期,贪功不利,殒将丧师,表示愤慨。】<br />
【下令,文武百官关于辽事的紧急奏疏,待详细审阅后,再作出批示,要方从哲传示各衙门,静候谕旨。】<br />
【不久,万历作出决定,下令逮捕此次战败的主要责任者杨镐,将他关入锦衣卫诏狱论死,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出来收拾残局。】<br />
(本章完)</p>
天幕上。<br />
官衙之内。<br />
炉火将铁皮烧的通红。<br />
“呼”的一声,挂在房门上的厚重帘幕被掀开。<br />
朵朵雪趁着此时卷入房门。<br />
又在瞬间化作水汽粘在来人的衣服上。<br />
“经略,这天儿没个走啊!”<br />
来者拍了拍衣服,走到烤火的老者身边,一屁股坐下。<br />
厚重的袖内伸出两只布满老茧的手。<br />
“大雪连下五天了。”<br />
“一脚踩下去你都看不见小腿!”<br />
“咋走啊?”<br />
老者看着炉子里火光,慢吞吞道:<br />
“咋走?就那么走呗。”<br />
“国家养士是干啥的?临阵就退缩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吗?”<br />
“朝廷天天催我!要不是我拦着,你们脑袋早掉了!”<br />
“陛下可说了,再有推延塞责的,军法处置!”<br />
听闻这话的老将看着炽热的铁炉发着呆。<br />
气氛一时沉寂下来。<br />
半晌后,老者叹气道:<br />
“大军二十五日出发……”<br />
“早打完早利索。”<br />
……<br />
【辽东经略杨镐作为最高统帅定下了一个四路合击赫图阿拉的计划。】<br />
【第一路是左翼中路,由山海关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等人率领,发兵两万五千,从抚顺出兵,直指赫图阿拉。】<br />
【第二路是右翼中路,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和参将贺世贤率领两万人,从清河出发,途经建州南部,向赫图阿拉进攻。】<br />
【第三路是左翼北路,由开铁总兵马林率领两万官兵,外加叶赫部两千盟军,从开原出发,途经建州北部,进攻赫图阿拉。】<br />
【第四路是右翼南路,由辽阳总兵刘綎率领一万官兵,外加明朝胁迫朝鲜的一万三千士兵,从建州东部进攻赫图阿拉。】<br />
【好巧不巧,从十六日开始,辽东原野上下起茫茫大雪。出发日期不得不从二十一日改为二十五日。】<br />
【刘綎认为现在出兵不利,请求暂缓出兵,杨镐不同意,因为朝廷一直在催。】<br />
……<br />
大汉。<br />
刘邦把桌子一拍!<br />
大声道:<br />
“乃公把话放这!”<br />
“他们要是能赢!我就把这桌子吃了!”<br />
吕雉白了他一眼。<br />
“我知道你有骗吃骗喝的习惯,还真不知道你有这牙口。”<br />
刘邦觑着眼睛看着她。<br />
我说的这话重点在哪你不知道吗?<br />
吕雉都不看他,慢悠悠道:<br />
“天寒地冻,行军路线又在深山老林,行进十分困难。”<br />
“这对明军非常不利。”<br />
“女真人就生活在这片密林里,也习惯了当地的气候,熟悉当地的地形。”<br />
“明军从四面八方调集过来的,甚至还有江南蜀中的军队,哪能受得了这种严寒。”<br />
“地形不熟,军队又没磨合过。”<br />
“如此草率就分兵而击。”<br />
“是人都知道这仗不好打。”<br />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啊。”<br />
……<br />
炎汉·光武帝时期<br />
刘秀发现了,这大明跟大宋一个臭毛病。<br />
“自宋开始,这帮皇帝就爱对前线指手画脚。”<br />
“不但指手画脚,用的主帅还都是些不知兵的文人。”<br />
刘庄捧着脸,对面带愠色的阿父说道:<br />
“没奈何,谁让他们前面的唐末五代那么凶呢。”<br />
“这帮人都吓死了。”<br />
……<br />
【主力军主将杜松立功心切,要求部队一日内冒着大雪急行五十多公里,进攻赫图阿拉以西的界凡城。】<br />
【急行军一天五十多公里对体力的消耗是极大的,尤其在下雪的时候。】<br />
【而且杜松不知道的是。】<br />
【努尔哈赤早在大雪封城那几天就探得明军分兵四路的动向。】<br />
【随后定下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br />
【努尔哈赤不知道谁是主力,但他也不需要知道谁是主力。】<br />
【他只需要看好抚顺、五关岭、萨尔浒、吉林崖、界凡城这一条路就行了。】<br />
【而从外围进入萨尔浒的地方都是山路,只监控有限的山路是非常方便的。】<br />
【努尔哈赤在二十五日之前布置好了游哨、侦察兵,明军的一举一动便一清二楚。】<br />
……<br />
天幕上。<br />
山崖之处,兵士蚁附。<br />
周遭的雪块被喊杀声震得胡乱崩塌,散成雪屑飞舞。<br />
崖口处,一名身披红袄的将军从崖上大声喊道:<br />
“女真贼子们,赶快束手投降,本将饶你们不死……”<br />
突然,一名士兵自身后踉跄跑来,急语道:<br />
“总兵!我们在萨尔浒山下的军队被奴酋全歼了!”<br />
将军猛得回头,满脸通红,咬牙切齿道:<br />
“奴酋不得好死……”<br />
还没骂完,一阵马蹄声响起!<br />
乌泱泱的一片铁骑映入眼帘。<br />
而随着铁骑到来的,则是满天银星。“直娘贼……”<br />
……<br />
【三月初一,杜松的军队到达了萨尔浒山。】<br />
【两万多人于萨尔浒山麓扎营,杜松于此分兵,亲率一万部队轻装渡过浑河,攻打吉林崖上的女真山寨。】<br />
【而此时,努尔哈赤率三万多骑兵从赫图阿拉赶来,全歼萨尔浒明军大营一万五千人,然后又渡河消灭剩下的一万明军,杜松被射死。】<br />
【就这样,第一路军两万五千人的主力,在一天之内被全部消灭。】<br />
……<br />
{这仗打得……跟他妈闹着玩似的。}<br />
{我记得这就是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开头的剧情。}<br />
{当时看并未觉得如何,但是看到杜松的人马一天就被全部歼灭,想起电影里陆文昭面对着曙光说的:“几万条人命,割草一般就没了”。}<br />
{现在才体会到这句话是多么残酷。}<br />
{刚愎自用,没事冒进。队伍错乱,为贼分击。}<br />
{还不设立岗哨!轻骑深入,把火枪火炮抛在脑后……不说了,气死了!}<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看得满心荒唐。<br />
最后只能吐出一句。<br />
“智不能料敌,谋不能服众。”<br />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丧万师。”<br />
李承乾经受过李世民的兵法指点后,现在也能看出几分韬略。<br />
“这努尔哈赤不是常人。”<br />
“分而击之,以强击弱,以多覆少。”<br />
“有点明成祖的影子。”<br />
李世民背负双手,长叹一声。<br />
“北方再起雄主……可大明……”<br />
李承乾沉默不语。<br />
上一个入主中原的元朝……真是不提也罢啊。<br />
“希望……大明能出个雄主吧……”<br />
……<br />
大明·崇祯时期<br />
朱由检平静的看着天幕。<br />
他现在看开了。<br />
他一直以为大明扶不起来是自己的问题、是群臣的问题。<br />
但从孝宗开始,他明白了。<br />
大明病了。<br />
这个病不光是皇帝与臣民的问题。<br />
而是大明自诞生之时就有疾在身。<br />
没早夭都是得天之幸了。<br />
他看着天幕叹口气。<br />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br />
……<br />
【三月初二,左翼北路,开铁总兵马林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于是他把军队分别驻扎在三处,转攻为守。】<br />
【然后就被努尔哈赤带着三万多骑兵赶来全部歼灭,马林幸而逃脱。】<br />
【而海西女真叶赫部的两千盟军根本就没来参战,第二路军也被消灭。】<br />
【三月初三,东路的刘綎还不知道西路、北路已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br />
【他孤军深入三百里,连克十五寨、斩敌三千余,已经攻到距赫图阿拉只有七十里的地方。】<br />
……<br />
天幕上。<br />
数万铁骑自密林中奔涌层叠。<br />
而在密密麻麻的四色铁甲之中。<br />
一万红袍明军正浴血奋战。<br />
为首的红袍老将带着铁骑奔驰突击,却被无数的四色铁骑牢牢困住。<br />
而在四色铁骑外围,一群穿着朝甲的士兵面如土色的跪在雪地里。<br />
头也不抬。<br />
……<br />
【三月初四,努尔哈赤命令他的三个儿子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率领四万骑兵阻击刘綎。】<br />
【他们在阿布达里岗设下埋伏,当刘綎的部队进入这片山林之中时,伏兵四起。】<br />
【刘綎和养子刘招孙力战而亡,东路军被全歼。】<br />
【至于那一万三千多人的朝鲜军队,在见到八旗骑兵出现时,主帅姜弘就下令投降了。】<br />
……<br />
大隋。<br />
杨坚都气笑了。<br />
“不亏是你们啊!”<br />
“万历救了一群白眼狼啊。”<br />
独孤伽罗哄着怀里的杨世民,轻描淡写道:<br />
“巧了,万历也是白眼狼。”<br />
“一报还一报了。”<br />
杨坚张了张嘴,自己竟然无力反驳。<br />
……<br />
【杨镐在三月初二已经知道了杜松军队兵败的消息,他急令其他部队赶紧撤军,但是命令只传达到南路。】<br />
【这还是因为南路军走的慢。】<br />
【李如柏再接到命令后立即撤军。】<br />
【回军路上得知刘綎身死的消息,害怕被万历追究“失机”,在战后自杀。】<br />
【萨尔浒一战,明军损失惨重,阵亡的军官高达三百一十多人,士兵则达四万五千八百多人,死亡的马和骡有四万八千六百多匹,损失战车一千余辆、火器一万三千一百多具。】<br />
【战败的消息传来,京师大震。】<br />
【内阁元辅方从哲立即报告万历,希望皇上在此紧要关头出御文华殿,召见九卿科道等官会议,共图保卫辽东保卫京师的方策,但是并没有引起万历的重视。】<br />
【直到第二天,详细的战报传来,万历才感到大事不妙,向兵部发去一道谕旨,对杜松贪功轻进,以致丧师,表示痛惜。】<br />
【对马林应援失期,有所不满,要他戴罪立功。】<br />
【次日又传谕内阁,对杜松等出兵违期,贪功不利,殒将丧师,表示愤慨。】<br />
【下令,文武百官关于辽事的紧急奏疏,待详细审阅后,再作出批示,要方从哲传示各衙门,静候谕旨。】<br />
【不久,万历作出决定,下令逮捕此次战败的主要责任者杨镐,将他关入锦衣卫诏狱论死,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出来收拾残局。】<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