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两党相争传首九边
<p> 第642章 两党相争·传首九边<br />
天幕上。<br />
皇极殿上。<br />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br />
殿下群臣吵吵嚷嚷。<br />
文臣这边,一名言官开口直指兵部尚书。<br />
“兵部主战者当斩!”<br />
一名老臣闻言脸色一变,捶胸顿足与其理论。<br />
武将这边,一名大汉高声喊着:<br />
“我不像熊廷弼那样怕死,愿到关上御敌!”<br />
周围武将纷纷表态愿以本兵视师山海关。<br />
朱由校看着这闹哄哄的场面,摆了摆手示意安静。<br />
待群臣慢慢平复后,才开口道:<br />
“元辅,你票拟上写熊廷弼留着有用。何意?”<br />
为首的大臣出列顿首道:<br />
“陛下,熊廷弼遂于法有弃疆之罪,但其兵事似胜王化贞。”<br />
朱由校冷笑讥讽道:<br />
“确实,他熊廷弼走得快,果胜。”<br />
老臣沉默着,没有言语。<br />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继续道:<br />
“将熊廷弼下法司提问。”<br />
“传令天下,擒获努尔哈赤者封公,获其儿子者封侯,俱予世袭,如擒获各头目及叛逆渠魁亦准封伯。”<br />
“还有……”<br />
朱由校站起身,看着殿内众人冷声道:<br />
“这经、抚、道、将各官都该拿问正法。”<br />
“马上差人传与右佥都御史,责令辽东将官出关防守收复,姑准赎罪。”<br />
“国法已宽,如再违玩,决不轻贷!”<br />
……<br />
【大明天启二年(1622)四月初十,三朝元老,右佥都御史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br />
【十七日,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两次会审熊、王二人。】<br />
【与之前的经略杨镐、袁应泰比较后,定“比之杨镐更多一逃,比之袁应泰反欠一死。”】<br />
【将熊廷弼、王化贞都判处死刑。】<br />
【朱由校依拟。】<br />
……<br />
{熊廷弼之所以不争夺广宁,是因为他实在痛恨王化贞的作为,并认为自己在此事上没有责任。}<br />
{同时,他可能希望用这种赌气的方式,唤起满朝文武的觉悟,知道自己的才干而重用之。}<br />
{得大脑穿刺成什么样才能说出这种话来?}<br />
{起猛了!看着当时东林党了?!}<br />
{一群傻x,熊廷弼与王化贞碰面的那天是正月二十日,努尔哈赤正在沙岭杀牛祭旗,此后两天努尔哈赤就一直待在沙岭,接受各地明军将官的投降,正月二十四日才进的广宁。}<br />
{也就是说,熊廷弼到达闾阳之后,有两天的时间窗口进军广宁平叛。}<br />
{但他一枪没放跑了,那就是失责!}<br />
{史书记载,此次努尔哈赤出动的兵力大约在五万到六万人左右,王化贞手上的兵力全部自崩,努尔哈赤手上的兵力根本没有受到多大损伤,这个时候你说拿这五千明军去碰五万八旗?}<br />
{来看看什么叫纸上谈兵,熊廷弼事后有请罪奏疏:“然而所随五千人马不得食已两日矣,见广宁军民纷然西走,皆蠢蠢欲动,诸将恐其变,复请臣行,臣犹对胡、韩两道叱拒之。意欲过夜始行,亟命两道亲出行营,多方抚慰,而两道见兵心动,不肯留,乃反命曰‘可行矣’,而臣始行。”}<br />
{大势已去之时,部下兵马军心浮动,恐怕熊廷弼指挥部下进兵广宁之日便是兵马一哄而散之时,难不成要他一个光杆司令去广宁送死吗?}<br />
……<br />
大汉·宣帝时期<br />
许平君摸着虎儿的脑袋瓜,轻声叹道:<br />
“也许熊廷弼一人独守闾阳,战死或者如那袁应泰一般自尽而死,对于朝臣来说才是最完美的结局。”<br />
刘病已看着虎儿在那傻乎乎玩乐,无奈道:<br />
“因为他心有不甘啊。”<br />
“自己统管辽东,防御有术,底下的人却倚着朝堂有人而不将他放在眼里。”<br />
“而这人轻敌冒进失利后,却要自己以谢天下。”<br />
刘病已摇摇头道:<br />
“这买卖没人干。”<br />
许平君抚摸着好大儿,叹气道:<br />
“那皇帝也容下他。”<br />
刘病已静静看着天上。<br />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了。<br />
……<br />
季汉。<br />
孙权执着酒杯对一旁的曹操道:<br />
“身为一地的经略,却在面临胡族时弃城而逃,结果反正都是死,莫不如拼一把!或有反败为胜的一线生机,即使败了,也比落个污名要好太多。”<br />
曹操捋须笑道:<br />
“仲谋所言有理,作为辽东防线的负责人,也是提出辽东方略之人,在提出和被委任到辽东实施方略时就要想到兵败的结局。”<br />
“不过拼一把……”“封疆失土会被杀,可是士兵都逃光了,难道封疆大吏还能自己一个人上去独抗金兵?”<br />
“终究是无可奈何罢了。”<br />
刘备闷闷的喝着酒,片刻后吐出一句话来。<br />
“什么封疆大吏,只是替罪羊罢了。”<br />
……<br />
【比较奇葩的是,东林党等人将熊廷弼弹劾下狱后,却又频频向皇帝请求开恩。】<br />
【而阉党则想将其置于死地。】<br />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东林党失势,御史门克新、石三畏等人相继上疏请诛熊廷弼。】<br />
【八月二十五日,天启正式下绝命诏对熊廷弼行刑。】<br />
【诏书大意是熊廷弼被万历起于田间,委以重任,在天启即位之初,始终以病推脱,刚愎自用,导致河西失陷。】<br />
【浪费国家数百万金钱,军民丧命几百万人,导致四川叛乱,山东纷乱。】<br />
【而且又有一大票人收受贿赂,结党营救他,令人恨之入骨。熊廷弼丧师辱国、恶贯满盈、罪不容赦。】<br />
……<br />
天幕上。<br />
脏乱的诏狱中,一身囚服的熊廷弼接完旨,张开欲言。<br />
颁旨的大臣提前开口道:<br />
“芝岗失陷封疆,应得一死,还有何话说?还有,你这挂着的是什么?”<br />
熊廷弼低头看了看,指着胸前的一个破袋子道:<br />
“这是谢恩本。”<br />
大臣笑了,双手叠在腹部,身体微微前倾道:<br />
“芝岗不读《李斯传》吗?”<br />
“这囚犯,有资格上书吗?”<br />
熊廷弼冷瞥了他一眼:<br />
“此赵高语也。”<br />
……<br />
大秦。<br />
嬴政眼皮子一跳。<br />
刘邦张个大嘴狂笑。<br />
“哈哈哈!乃……我喜欢他!”<br />
“这人真有意思!”<br />
蒙恬带着几分感叹道:<br />
“人生最后一刻,这嘴上仍然一句不输,这熊廷弼难怪会那么遭人恨。”<br />
赵高是什么人?<br />
此言显然是以赵高来讽刺阉党。<br />
可惜,阉党不只是阉党啊。<br />
……<br />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午时。】<br />
【熊廷弼被斩于西市,弃尸荒野,传首九边。】<br />
【天启下令将熊廷弼家属赶出京师,穷究熊廷弼坐侵军资十七万两。】<br />
【恰逢熊廷弼的政敌姚宗文外放湖广巡按,他令江夏知县王尔玉穷追索赃。】<br />
【王尔玉向熊廷弼儿子索要貂皮珍玩,诸子拿不出来,王又将他们杖刑。】<br />
【长子熊兆珪熬不过,上吊自杀。】<br />
【熊廷弼妻被王尔玉抓至大堂去衣受杖,受尽侮辱。】<br />
【女儿熊瑚遭逢家变,气急攻心,吐血而死。】<br />
【终天启一朝,姚宗文奏刮得赃银两万两。】<br />
……<br />
大明·嘉靖时期<br />
朱厚熜缓缓闭上双目。<br />
殿内群臣一言不发。<br />
完了。<br />
……<br />
(本章完)</p>
天幕上。<br />
皇极殿上。<br />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br />
殿下群臣吵吵嚷嚷。<br />
文臣这边,一名言官开口直指兵部尚书。<br />
“兵部主战者当斩!”<br />
一名老臣闻言脸色一变,捶胸顿足与其理论。<br />
武将这边,一名大汉高声喊着:<br />
“我不像熊廷弼那样怕死,愿到关上御敌!”<br />
周围武将纷纷表态愿以本兵视师山海关。<br />
朱由校看着这闹哄哄的场面,摆了摆手示意安静。<br />
待群臣慢慢平复后,才开口道:<br />
“元辅,你票拟上写熊廷弼留着有用。何意?”<br />
为首的大臣出列顿首道:<br />
“陛下,熊廷弼遂于法有弃疆之罪,但其兵事似胜王化贞。”<br />
朱由校冷笑讥讽道:<br />
“确实,他熊廷弼走得快,果胜。”<br />
老臣沉默着,没有言语。<br />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继续道:<br />
“将熊廷弼下法司提问。”<br />
“传令天下,擒获努尔哈赤者封公,获其儿子者封侯,俱予世袭,如擒获各头目及叛逆渠魁亦准封伯。”<br />
“还有……”<br />
朱由校站起身,看着殿内众人冷声道:<br />
“这经、抚、道、将各官都该拿问正法。”<br />
“马上差人传与右佥都御史,责令辽东将官出关防守收复,姑准赎罪。”<br />
“国法已宽,如再违玩,决不轻贷!”<br />
……<br />
【大明天启二年(1622)四月初十,三朝元老,右佥都御史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br />
【十七日,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两次会审熊、王二人。】<br />
【与之前的经略杨镐、袁应泰比较后,定“比之杨镐更多一逃,比之袁应泰反欠一死。”】<br />
【将熊廷弼、王化贞都判处死刑。】<br />
【朱由校依拟。】<br />
……<br />
{熊廷弼之所以不争夺广宁,是因为他实在痛恨王化贞的作为,并认为自己在此事上没有责任。}<br />
{同时,他可能希望用这种赌气的方式,唤起满朝文武的觉悟,知道自己的才干而重用之。}<br />
{得大脑穿刺成什么样才能说出这种话来?}<br />
{起猛了!看着当时东林党了?!}<br />
{一群傻x,熊廷弼与王化贞碰面的那天是正月二十日,努尔哈赤正在沙岭杀牛祭旗,此后两天努尔哈赤就一直待在沙岭,接受各地明军将官的投降,正月二十四日才进的广宁。}<br />
{也就是说,熊廷弼到达闾阳之后,有两天的时间窗口进军广宁平叛。}<br />
{但他一枪没放跑了,那就是失责!}<br />
{史书记载,此次努尔哈赤出动的兵力大约在五万到六万人左右,王化贞手上的兵力全部自崩,努尔哈赤手上的兵力根本没有受到多大损伤,这个时候你说拿这五千明军去碰五万八旗?}<br />
{来看看什么叫纸上谈兵,熊廷弼事后有请罪奏疏:“然而所随五千人马不得食已两日矣,见广宁军民纷然西走,皆蠢蠢欲动,诸将恐其变,复请臣行,臣犹对胡、韩两道叱拒之。意欲过夜始行,亟命两道亲出行营,多方抚慰,而两道见兵心动,不肯留,乃反命曰‘可行矣’,而臣始行。”}<br />
{大势已去之时,部下兵马军心浮动,恐怕熊廷弼指挥部下进兵广宁之日便是兵马一哄而散之时,难不成要他一个光杆司令去广宁送死吗?}<br />
……<br />
大汉·宣帝时期<br />
许平君摸着虎儿的脑袋瓜,轻声叹道:<br />
“也许熊廷弼一人独守闾阳,战死或者如那袁应泰一般自尽而死,对于朝臣来说才是最完美的结局。”<br />
刘病已看着虎儿在那傻乎乎玩乐,无奈道:<br />
“因为他心有不甘啊。”<br />
“自己统管辽东,防御有术,底下的人却倚着朝堂有人而不将他放在眼里。”<br />
“而这人轻敌冒进失利后,却要自己以谢天下。”<br />
刘病已摇摇头道:<br />
“这买卖没人干。”<br />
许平君抚摸着好大儿,叹气道:<br />
“那皇帝也容下他。”<br />
刘病已静静看着天上。<br />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了。<br />
……<br />
季汉。<br />
孙权执着酒杯对一旁的曹操道:<br />
“身为一地的经略,却在面临胡族时弃城而逃,结果反正都是死,莫不如拼一把!或有反败为胜的一线生机,即使败了,也比落个污名要好太多。”<br />
曹操捋须笑道:<br />
“仲谋所言有理,作为辽东防线的负责人,也是提出辽东方略之人,在提出和被委任到辽东实施方略时就要想到兵败的结局。”<br />
“不过拼一把……”“封疆失土会被杀,可是士兵都逃光了,难道封疆大吏还能自己一个人上去独抗金兵?”<br />
“终究是无可奈何罢了。”<br />
刘备闷闷的喝着酒,片刻后吐出一句话来。<br />
“什么封疆大吏,只是替罪羊罢了。”<br />
……<br />
【比较奇葩的是,东林党等人将熊廷弼弹劾下狱后,却又频频向皇帝请求开恩。】<br />
【而阉党则想将其置于死地。】<br />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东林党失势,御史门克新、石三畏等人相继上疏请诛熊廷弼。】<br />
【八月二十五日,天启正式下绝命诏对熊廷弼行刑。】<br />
【诏书大意是熊廷弼被万历起于田间,委以重任,在天启即位之初,始终以病推脱,刚愎自用,导致河西失陷。】<br />
【浪费国家数百万金钱,军民丧命几百万人,导致四川叛乱,山东纷乱。】<br />
【而且又有一大票人收受贿赂,结党营救他,令人恨之入骨。熊廷弼丧师辱国、恶贯满盈、罪不容赦。】<br />
……<br />
天幕上。<br />
脏乱的诏狱中,一身囚服的熊廷弼接完旨,张开欲言。<br />
颁旨的大臣提前开口道:<br />
“芝岗失陷封疆,应得一死,还有何话说?还有,你这挂着的是什么?”<br />
熊廷弼低头看了看,指着胸前的一个破袋子道:<br />
“这是谢恩本。”<br />
大臣笑了,双手叠在腹部,身体微微前倾道:<br />
“芝岗不读《李斯传》吗?”<br />
“这囚犯,有资格上书吗?”<br />
熊廷弼冷瞥了他一眼:<br />
“此赵高语也。”<br />
……<br />
大秦。<br />
嬴政眼皮子一跳。<br />
刘邦张个大嘴狂笑。<br />
“哈哈哈!乃……我喜欢他!”<br />
“这人真有意思!”<br />
蒙恬带着几分感叹道:<br />
“人生最后一刻,这嘴上仍然一句不输,这熊廷弼难怪会那么遭人恨。”<br />
赵高是什么人?<br />
此言显然是以赵高来讽刺阉党。<br />
可惜,阉党不只是阉党啊。<br />
……<br />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午时。】<br />
【熊廷弼被斩于西市,弃尸荒野,传首九边。】<br />
【天启下令将熊廷弼家属赶出京师,穷究熊廷弼坐侵军资十七万两。】<br />
【恰逢熊廷弼的政敌姚宗文外放湖广巡按,他令江夏知县王尔玉穷追索赃。】<br />
【王尔玉向熊廷弼儿子索要貂皮珍玩,诸子拿不出来,王又将他们杖刑。】<br />
【长子熊兆珪熬不过,上吊自杀。】<br />
【熊廷弼妻被王尔玉抓至大堂去衣受杖,受尽侮辱。】<br />
【女儿熊瑚遭逢家变,气急攻心,吐血而死。】<br />
【终天启一朝,姚宗文奏刮得赃银两万两。】<br />
……<br />
大明·嘉靖时期<br />
朱厚熜缓缓闭上双目。<br />
殿内群臣一言不发。<br />
完了。<br />
……<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