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
<p> 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br />
大明。<br />
朱元璋头一次感觉什么叫坐蜡。<br />
他忍不住起身在乾清宫内来回踱步。<br />
熊廷弼的厉害在于,他得到了万历皇帝百分百的信任与支持,从而获得了掌控辽东几百万钱粮、十几万兵马和上百万人民的大权。<br />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br />
皇帝的权力还在。<br />
哪怕是泰昌早死天启移宫,皇帝在朝堂上的权力还在。<br />
万历这小王八蛋要放他面前,他能活活抽死他!<br />
但该说不说,在识人方面确实有点东西。<br />
熊廷弼的战略没有错,那个阶段的大明根本打不了野战。<br />
人心不齐拿头打啊!<br />
然而事实摆在那里,皇帝不满意防守这个策略。<br />
还有就是……皇帝不满意东林党。<br />
“你不满意就不满意!你杀什么熊廷弼啊!”<br />
朱元璋能明白天启为什么不喜东林党。<br />
拍屁股也能明白那些道德君子指定会口口声声“陛下年幼”“陛下幼冲”<br />
逆反吗,万历吗。<br />
“但只为了打压东林党而杀熊廷弼,这是因小失大啊。”<br />
除非……<br />
“这小王八蛋现在也没明白辽东的努尔哈赤代表什么。”<br />
朱元璋站定脚步,脸色阴晴不定。<br />
自己在这看天幕能明白努尔哈赤代表的意义。<br />
但朱由校可能依然不了解。<br />
“承平日久啊……”<br />
……<br />
大明·天启时期<br />
朱由校合上记录着天幕赏罚的册子,又看了眼天幕。<br />
“赏功罚过……这还真是代天行罚啊……”<br />
魏忠贤额头上滚下汗珠。<br />
“看这意思……熊廷弼还杀不得了……”<br />
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不作声。<br />
这事,没有他开口的余地。<br />
在外面他是威风凛凛的“九千岁”。<br />
在这,在皇帝面前,他就是个随时可以替换的锤子。<br />
不见王振、汪直、刘瑾,哪个不比他权势滔天,这三位爷还执掌兵权呢。<br />
他一开口,熊廷弼必死。<br />
东林党扛把子为你求情,阉党扛把子也为你求情?!<br />
你挺厉害呀!<br />
皇帝能容你?<br />
要是天上那玩意儿没有,他才不在乎那熊廷弼死不死呢。<br />
你爱死不死,管我屁事?<br />
但现在不行啊……<br />
这玩意好像跟皇帝一样,也爱搞牵连啊!<br />
所以魏忠贤决定装木头。<br />
一切由天子定夺!<br />
朱由校此时心里也在计较着。<br />
他这两年只所以按着熊廷弼不放,无非是因为为他求情的东林党人数众多罢了。<br />
党争你就好好党争,染指封疆大吏你们是想干什么?<br />
施恩于他?<br />
那是朕该干的事!<br />
要求下狱的是你们东林党,要求处死的是你们东林党,要求法外开恩的还是你们东林党!<br />
你们想干什么?!<br />
所以那些为熊廷弼求情的东林党人被他流官的流官,下狱的下狱,减俸的减俸。<br />
而熊廷弼也就必须得死。<br />
你不死,这些人的锅没地方放啊!杨涟等人的锅也没地方放啊!<br />
总不能朕背吧?<br />
但现在难了……<br />
朱由校看着天幕,目光不善。<br />
他有理由相信,前脚处死熊廷弼,后脚评级时这玩意就会拉分。<br />
他娘的……熊廷弼的命跟朕的功绩挂上钩了?<br />
倒反天罡!<br />
……<br />
大明·崇祯时期<br />
朱由检不傻,相反他很聪明。<br />
所以他瘫在了地上……<br />
“杀错了……杀错了……”<br />
袁崇焕的战略战术仍然是从熊廷弼的三方布置脱胎出来的。<br />
只是财政实在支撑不起宁锦防线了……<br />
“不!”<br />
朱由检猛得抬头,他想到一人!<br />
孙承宗!<br />
他没被朕杀了!<br />
……<br />
天幕上。<br />
黑色的背景中,长城似卧龙盘旋横卧山岗。<br />
长城外,八旗骑兵虎视眈眈。<br />
为首的努尔哈赤死死的盯着立足于城墙之上的官员。<br />
而城墙上。<br />
白发苍苍的老臣背负双手而立。<br />
傲视着城下无边铁骑。<br />
而在长城东侧,一波汪洋之上。<br />
无数高舰直指努尔哈赤。<br />
……<br />
【让我们时间调转,继续看向辽东前线。】<br />
【大明天启二年(1622)四月,熊廷弼被下诏狱。】【辽东的努尔哈赤意气风发。】<br />
【如果不出意外,这位胡族雄主会一鼓作气攻破登州,进入山海关,历史来到节点。】<br />
【但华夏历史上从来不缺少扶大厦之将倾者。】<br />
【而这一位,差一点就扶住了这座将倾的大厦。】<br />
【他就是袁可立。】<br />
……<br />
大清·康熙时期<br />
康熙脸色一变,目光瞬间变得阴狠。<br />
“传旨!”<br />
梁九功上前一步。<br />
康熙指着天幕,冷声道:<br />
“八旗、绿营巡城戒严,官员百姓不许出门廷半步。”<br />
“家家通令。”<br />
“有提袁可立三字者,斩不赦。”<br />
“有举报查实者,民赏银百两,兵将抬旗,官员赐单眼翎。”<br />
梁九功立马麻溜下去。<br />
而胤礽则看着面带怒火的皇帝不敢出声。<br />
……<br />
【袁可立,字礼卿,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出生于河南睢州。】<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看着睢州两字就是眼皮子一跳。<br />
睢州血战、祭侄文稿、安史之乱、李隆基。<br />
各种让人火大的记忆如波涛汹涌般席卷而来。<br />
“你们暂且安歇。”<br />
李世民起身,在皇后、太子、李治与魏征等人的注视下,紧了紧衣袖。<br />
“朕,去去就回。”<br />
捧着脸蛋的小李治坐在亭子栏杆上,波澜不惊的看着金乍起后了无踪迹的人影。<br />
“啊……真好。”<br />
“我也想去玩。”<br />
长孙皇后没好气的轻敲小李治的头顶。<br />
“闲的废话多,快去练字!”<br />
小李治摸了摸头,嘿嘿一笑,跑去李承乾那边。<br />
长孙皇后无奈摇头,继续看着天幕。<br />
……<br />
大唐·玄宗时期<br />
“哎呦!”<br />
李隆基一个鲤鱼打挺从椅子上蹦起!<br />
“你干嘛!”<br />
好端端的!提什么睢州!<br />
“完了……”<br />
李泌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下一瞬间想通关节!<br />
瞬间!<br />
嘴角遏制不住的疯狂上扬!<br />
李隆基觑着眼睛看着毫不掩饰笑意的李泌。<br />
“呵……臣子……”<br />
话音落,金光现!<br />
……<br />
【袁可立是个硬骨头。】<br />
【二十七岁科场登第,先是在苏州推官任上时硬怼应天巡抚李涞。】<br />
【无视李涞背后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一顿猛查!】<br />
【把李涞勾结地方士绅,陷害清廉太守石昆玉的烂账几下子就查得清清楚楚,硬是叫他罢官走人。】<br />
【接着乘胜追击,一口气复查了当地上千件积案,给大批蒙冤者昭雪抚恤。】<br />
【此后便是走一路洗一路冤情。】<br />
【在京城做监察御史,当街斩首闹出人命的太监,收获了“真御史”的绰号。】<br />
【万历年间,亲眼见识万历怠政误国后,袁可立愤然上书直言。】<br />
【比起当时言官科道为骂而骂的奏折,袁可立每句每字都在说实在话,把此时明王朝财政、国防的各种危机,摆事实讲道理,说得一清二楚。】<br />
【所谓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br />
【万历看完后直接就炸了毛,干脆利落的把袁可立一撸到底,直接削职为民。】<br />
【造就了一桩长达二十四年的冤案:震门之冤。】<br />
……<br />
大明·嘉靖时期<br />
朱厚熜忍住砸舌。<br />
说实话,他现在感觉有点丢脸。<br />
万历这孙子……可真孙子啊!<br />
有点太像爷爷我了……<br />
其实可以不用这么像。<br />
也不知道海瑞最后怎么样。<br />
朱厚熜有点惆怅。<br />
朝廷上还有说真话的人是好事。<br />
要全都是捧你的,你就完了!<br />
……<br />
【袁可立回老家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都在睢州闭门谢客,谢绝一切往来应酬。】<br />
【只有一次例外:万历四十二年(1614),万历之子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趁机在睢州横征暴敛。】<br />
【袁可立再次站出来与之交涉,一番据理力争,叫福王一伙人乖乖走人。】<br />
【泰昌元年(1620),万历驾崩,泰昌帝下旨为袁可立恢复名誉,任命其为尚宝司丞,次年又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奉旨祭奠孔子祖陵。】<br />
【天启二年(1622)四月初十,六十岁的袁可立正式受命,出任登莱巡抚。】<br />
【继熊廷弼之后,扛起大明辽东防线上的重担。】<br />
(本章完)</p>
大明。<br />
朱元璋头一次感觉什么叫坐蜡。<br />
他忍不住起身在乾清宫内来回踱步。<br />
熊廷弼的厉害在于,他得到了万历皇帝百分百的信任与支持,从而获得了掌控辽东几百万钱粮、十几万兵马和上百万人民的大权。<br />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br />
皇帝的权力还在。<br />
哪怕是泰昌早死天启移宫,皇帝在朝堂上的权力还在。<br />
万历这小王八蛋要放他面前,他能活活抽死他!<br />
但该说不说,在识人方面确实有点东西。<br />
熊廷弼的战略没有错,那个阶段的大明根本打不了野战。<br />
人心不齐拿头打啊!<br />
然而事实摆在那里,皇帝不满意防守这个策略。<br />
还有就是……皇帝不满意东林党。<br />
“你不满意就不满意!你杀什么熊廷弼啊!”<br />
朱元璋能明白天启为什么不喜东林党。<br />
拍屁股也能明白那些道德君子指定会口口声声“陛下年幼”“陛下幼冲”<br />
逆反吗,万历吗。<br />
“但只为了打压东林党而杀熊廷弼,这是因小失大啊。”<br />
除非……<br />
“这小王八蛋现在也没明白辽东的努尔哈赤代表什么。”<br />
朱元璋站定脚步,脸色阴晴不定。<br />
自己在这看天幕能明白努尔哈赤代表的意义。<br />
但朱由校可能依然不了解。<br />
“承平日久啊……”<br />
……<br />
大明·天启时期<br />
朱由校合上记录着天幕赏罚的册子,又看了眼天幕。<br />
“赏功罚过……这还真是代天行罚啊……”<br />
魏忠贤额头上滚下汗珠。<br />
“看这意思……熊廷弼还杀不得了……”<br />
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不作声。<br />
这事,没有他开口的余地。<br />
在外面他是威风凛凛的“九千岁”。<br />
在这,在皇帝面前,他就是个随时可以替换的锤子。<br />
不见王振、汪直、刘瑾,哪个不比他权势滔天,这三位爷还执掌兵权呢。<br />
他一开口,熊廷弼必死。<br />
东林党扛把子为你求情,阉党扛把子也为你求情?!<br />
你挺厉害呀!<br />
皇帝能容你?<br />
要是天上那玩意儿没有,他才不在乎那熊廷弼死不死呢。<br />
你爱死不死,管我屁事?<br />
但现在不行啊……<br />
这玩意好像跟皇帝一样,也爱搞牵连啊!<br />
所以魏忠贤决定装木头。<br />
一切由天子定夺!<br />
朱由校此时心里也在计较着。<br />
他这两年只所以按着熊廷弼不放,无非是因为为他求情的东林党人数众多罢了。<br />
党争你就好好党争,染指封疆大吏你们是想干什么?<br />
施恩于他?<br />
那是朕该干的事!<br />
要求下狱的是你们东林党,要求处死的是你们东林党,要求法外开恩的还是你们东林党!<br />
你们想干什么?!<br />
所以那些为熊廷弼求情的东林党人被他流官的流官,下狱的下狱,减俸的减俸。<br />
而熊廷弼也就必须得死。<br />
你不死,这些人的锅没地方放啊!杨涟等人的锅也没地方放啊!<br />
总不能朕背吧?<br />
但现在难了……<br />
朱由校看着天幕,目光不善。<br />
他有理由相信,前脚处死熊廷弼,后脚评级时这玩意就会拉分。<br />
他娘的……熊廷弼的命跟朕的功绩挂上钩了?<br />
倒反天罡!<br />
……<br />
大明·崇祯时期<br />
朱由检不傻,相反他很聪明。<br />
所以他瘫在了地上……<br />
“杀错了……杀错了……”<br />
袁崇焕的战略战术仍然是从熊廷弼的三方布置脱胎出来的。<br />
只是财政实在支撑不起宁锦防线了……<br />
“不!”<br />
朱由检猛得抬头,他想到一人!<br />
孙承宗!<br />
他没被朕杀了!<br />
……<br />
天幕上。<br />
黑色的背景中,长城似卧龙盘旋横卧山岗。<br />
长城外,八旗骑兵虎视眈眈。<br />
为首的努尔哈赤死死的盯着立足于城墙之上的官员。<br />
而城墙上。<br />
白发苍苍的老臣背负双手而立。<br />
傲视着城下无边铁骑。<br />
而在长城东侧,一波汪洋之上。<br />
无数高舰直指努尔哈赤。<br />
……<br />
【让我们时间调转,继续看向辽东前线。】<br />
【大明天启二年(1622)四月,熊廷弼被下诏狱。】【辽东的努尔哈赤意气风发。】<br />
【如果不出意外,这位胡族雄主会一鼓作气攻破登州,进入山海关,历史来到节点。】<br />
【但华夏历史上从来不缺少扶大厦之将倾者。】<br />
【而这一位,差一点就扶住了这座将倾的大厦。】<br />
【他就是袁可立。】<br />
……<br />
大清·康熙时期<br />
康熙脸色一变,目光瞬间变得阴狠。<br />
“传旨!”<br />
梁九功上前一步。<br />
康熙指着天幕,冷声道:<br />
“八旗、绿营巡城戒严,官员百姓不许出门廷半步。”<br />
“家家通令。”<br />
“有提袁可立三字者,斩不赦。”<br />
“有举报查实者,民赏银百两,兵将抬旗,官员赐单眼翎。”<br />
梁九功立马麻溜下去。<br />
而胤礽则看着面带怒火的皇帝不敢出声。<br />
……<br />
【袁可立,字礼卿,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出生于河南睢州。】<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看着睢州两字就是眼皮子一跳。<br />
睢州血战、祭侄文稿、安史之乱、李隆基。<br />
各种让人火大的记忆如波涛汹涌般席卷而来。<br />
“你们暂且安歇。”<br />
李世民起身,在皇后、太子、李治与魏征等人的注视下,紧了紧衣袖。<br />
“朕,去去就回。”<br />
捧着脸蛋的小李治坐在亭子栏杆上,波澜不惊的看着金乍起后了无踪迹的人影。<br />
“啊……真好。”<br />
“我也想去玩。”<br />
长孙皇后没好气的轻敲小李治的头顶。<br />
“闲的废话多,快去练字!”<br />
小李治摸了摸头,嘿嘿一笑,跑去李承乾那边。<br />
长孙皇后无奈摇头,继续看着天幕。<br />
……<br />
大唐·玄宗时期<br />
“哎呦!”<br />
李隆基一个鲤鱼打挺从椅子上蹦起!<br />
“你干嘛!”<br />
好端端的!提什么睢州!<br />
“完了……”<br />
李泌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下一瞬间想通关节!<br />
瞬间!<br />
嘴角遏制不住的疯狂上扬!<br />
李隆基觑着眼睛看着毫不掩饰笑意的李泌。<br />
“呵……臣子……”<br />
话音落,金光现!<br />
……<br />
【袁可立是个硬骨头。】<br />
【二十七岁科场登第,先是在苏州推官任上时硬怼应天巡抚李涞。】<br />
【无视李涞背后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一顿猛查!】<br />
【把李涞勾结地方士绅,陷害清廉太守石昆玉的烂账几下子就查得清清楚楚,硬是叫他罢官走人。】<br />
【接着乘胜追击,一口气复查了当地上千件积案,给大批蒙冤者昭雪抚恤。】<br />
【此后便是走一路洗一路冤情。】<br />
【在京城做监察御史,当街斩首闹出人命的太监,收获了“真御史”的绰号。】<br />
【万历年间,亲眼见识万历怠政误国后,袁可立愤然上书直言。】<br />
【比起当时言官科道为骂而骂的奏折,袁可立每句每字都在说实在话,把此时明王朝财政、国防的各种危机,摆事实讲道理,说得一清二楚。】<br />
【所谓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br />
【万历看完后直接就炸了毛,干脆利落的把袁可立一撸到底,直接削职为民。】<br />
【造就了一桩长达二十四年的冤案:震门之冤。】<br />
……<br />
大明·嘉靖时期<br />
朱厚熜忍住砸舌。<br />
说实话,他现在感觉有点丢脸。<br />
万历这孙子……可真孙子啊!<br />
有点太像爷爷我了……<br />
其实可以不用这么像。<br />
也不知道海瑞最后怎么样。<br />
朱厚熜有点惆怅。<br />
朝廷上还有说真话的人是好事。<br />
要全都是捧你的,你就完了!<br />
……<br />
【袁可立回老家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都在睢州闭门谢客,谢绝一切往来应酬。】<br />
【只有一次例外:万历四十二年(1614),万历之子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趁机在睢州横征暴敛。】<br />
【袁可立再次站出来与之交涉,一番据理力争,叫福王一伙人乖乖走人。】<br />
【泰昌元年(1620),万历驾崩,泰昌帝下旨为袁可立恢复名誉,任命其为尚宝司丞,次年又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奉旨祭奠孔子祖陵。】<br />
【天启二年(1622)四月初十,六十岁的袁可立正式受命,出任登莱巡抚。】<br />
【继熊廷弼之后,扛起大明辽东防线上的重担。】<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