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袁可立:什么满万不可敌?没听说过
<p> 第644章 袁可立:什么满万不可敌?没听说过<br />
大明。<br />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br />
底下的李善长也一言不发。<br />
“咱难啊……”<br />
起手就是吐苦水。<br />
李善长心里不为所动,但面上表现的感同身受。<br />
“陛下辛苦。”<br />
“不如一切等尘埃落定之后在做计较。”<br />
李善长现在也是赶鸭子上架。<br />
他是真不想当这个宰相了。<br />
命都当丢了!还当劳什子的宰相!<br />
关键是他说了也得上面那位信不是?<br />
但上面那位信吗?<br />
他只会觉得我要搞事情!<br />
幸好皇后与太子还在,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br />
不然,趁早挂东枝得了!<br />
朱元璋现在也很为难。<br />
他说啥这帮人现在都不信。<br />
没错,他们连半信半疑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字不信!<br />
要不是自己打着妹子和标儿的名头,这帮人都能给送关门羹!<br />
个个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br />
“言之有理……那就看看后面的新朝能有什么办法。”<br />
老朱不对明朝皇帝做指望了。<br />
就这场面,你把唐太宗拉来他也得重开!<br />
大殿上又陷入难言的沉默。<br />
……<br />
【袁可立在上任的路上多次遭到乱军袭扰。】<br />
【他亲自带兵冲杀敌阵,连他六十多岁的夫人也亲自上阵擂鼓助威。走一路杀一路,袁可立一行人才算赶到风雨飘摇的登莱。】<br />
……<br />
大明·永乐时期<br />
朱棣嗤笑一声。<br />
“乱军?”<br />
“怕不是专门瞄着新官的上任路,然后拿着头颅去给新主子邀功吧!”<br />
亭内的其他三人默默不语。<br />
就辽东的这个局势……难说他们心中是不是这么盘算的。<br />
但若真是如此想法……<br />
大明可就成了笑话了。<br />
太祖驱除胡虏,最后大明子民求功于胡虏……<br />
这……<br />
……<br />
天幕上。<br />
之残破不堪的城市改头换面。<br />
海岸上修起坚固炮台,海面上战舰云集。<br />
市面上商旅往来繁荣。<br />
……<br />
【天启二年,袁可立主动出击,利用海上运输优势陆续清理辽东半岛海面上的后金军队,以登莱为通道,将大明与朝鲜、琉球等属国的通道全数打通。】<br />
【辽东海面成了大明船队的天下。】<br />
【天启三年(1623)三月,袁可立的舰队出没于旅顺、平山等地。】<br />
【六月,袁可立与皮岛毛文龙密切配合,多次袭扰后金部队。】<br />
【七月,袁可立的部将张盘一举攻克金州,拿下旅顺、望海堡等要地,收复辽南失地。】<br />
【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br />
……<br />
大唐·高祖时期<br />
李渊裹着被子坐在床榻上,脑袋转向二子。<br />
“你们说大唐要不要在辽东组建只水军?”<br />
李世民抽了抽嘴角。<br />
“打高丽?”<br />
李渊“啊”了一声。<br />
“你总得给我留点功绩吧?”<br />
“你还全贪了!”<br />
李世民嘴角抽动,眉头跳动。<br />
李建成在一边看着呵呵乐。<br />
“那,陛下!”<br />
李世民将陛下两字咬的死死的。<br />
“钱从何处来啊?”<br />
李渊惊讶的看着李世民。<br />
从被子里伸出手指着自己的鼻子。<br />
“你问我?问朕?”<br />
“太子之位都传给你了,这不得是你想办法吗?”<br />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br />
好好好!<br />
拿我当朱标用了!<br />
但这还真没法反驳……<br />
“儿子……尽力吧。”李渊撇了撇嘴。<br />
“这时候说那话。”<br />
“争太子时不说只是尽力了。”<br />
李建成乐的哈哈大笑!<br />
李世民憋得脸色通红。<br />
房间里充满快乐的气氛。<br />
……<br />
【如果说这几次胜利,还只是针对后金不识水性,那么接下来,袁可立更是让后金体会到了明军真正的爆表战斗力。】<br />
【天启三年九月,一直挨打的后金大军深入到旅顺、金州地区疯狂劫掠,被早有准备的袁可立一一击退。】<br />
【天启三年十月,旅顺血战起。】<br />
【袁可立的爱将张盘趁夜发起袭击,与后金大军打了一场硬碰硬的野战,杀得八旗“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br />
【天启四年正月初三,聚兵而来的上万八旗精骑,再次在旅顺城下大败亏输。】<br />
【面对袁可立一套水陆并进的打法,无论野战、夜战、攻坚战,“满万不可战”的八旗在这三年里都输得一塌糊涂。】<br />
【战场上节节胜利的同时,袁可立还给后金搞了个“窝里反”。】<br />
【经过袁可立的努力,努尔哈赤的女婿刘兴祚被成功策反,毅然决定投奔大明。】<br />
……<br />
{还真没听过这人的名字,他跟袁崇焕啥关系?}<br />
{他俩唯一的关系就是同年进士,其余没关系。}<br />
{那这人是真的挺厉害。}<br />
{确实,史载努尔哈赤从举“七大恨”起兵直至进关问鼎中原,没有输过一场战役,甚至连较大的战斗都没输过。}<br />
{而辽东明军却先后经历了萨尔浒、辽沈、广宁、松山四场全军覆没的败仗,每次都是损失十几万人、几十万石粮饷的完败。}<br />
{原来中间他输过啊,还真以为初期八旗满万不可敌呢。}<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乾隆也不笑了。<br />
永琰与和珅把头低得死死的。<br />
马上得天下,满万不可敌。<br />
这是祖传定下的基调。<br />
谁也不能动。<br />
难怪这人名不见经传。<br />
他是正面打破了“神话”<br />
打破了“满万不可敌”的“天命”<br />
……<br />
大明·崇祯时期<br />
朱由检瞪大眼睛看着“问鼎中原”四字。<br />
“努尔哈赤不是死了吗!”<br />
“他的鬼魂问鼎中原啊!”<br />
“一派胡言!妖言惑众!”<br />
朱由检在乾清宫内跳脚破骂。<br />
然而背后的衣服已被汗水打湿。<br />
……<br />
大明·天启时期<br />
本来不情不愿的朱由校顿时变了颜色。<br />
“放了熊廷弼。”<br />
魏忠贤一点疑惑都没有,丝滑转身离去。<br />
朱由校看着努尔哈赤四字,眼睛通红。<br />
……<br />
大宋。<br />
赵匡胤摇了摇头。<br />
“真是……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啊。”<br />
赵德昭则有些郁闷。<br />
“胡人再次入主中原……”<br />
赵匡胤看着这个傻儿子,拍了拍他肩膀。<br />
“还会夺回来的。”<br />
“分久合,合久分。”<br />
“一个朝代也就两三百年,看开就好了。”<br />
……<br />
【袁可立在担任登莱巡抚期间,与后金前后交手七次,每一次都以完胜告终,把隆隆推进的后金八旗牢牢压制在辽南之外。大明辽东边防压力得以减轻。】<br />
【但就像每个朝代末期总有令人惋惜之事一样。】<br />
【袁可立无论在前线多厉害,也挡不住背后放的暗箭。】<br />
【此时朝堂上突然蹦出一群人说袁、毛之间有矛盾,与前线不利。】<br />
【这帮人里既有阉党也有东林党,而共同点则都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br />
【他们轮番弹劾袁可立,以至于天启都看不过去,而袁可立则以大局为重,选择“功成身退”】<br />
【而他的离职也成了明朝登莱防务的转折点。】<br />
【曾经与袁可立密切配合的毛文龙,从此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br />
【最终发生了己巳之变。】<br />
【而历经九十年的修订,三百三十二卷的庞大篇幅,涵盖明代几乎所有的重大人物事件。其涉及之广,人物史料之翔实,都堪称独步古代典籍的《明史》】<br />
【却对这位巡抚,只字不提。】<br />
【其个人著作乃至记载其事迹的史料一度都被焚毁。】<br />
【读书人写文章时提到此人姓名就是杀头大祸。】<br />
【纪念他的牌楼也被悍然拆除。】<br />
【有关袁可立的一切记载都被抹除。】<br />
【直到一声炮响后,曾被埋没的史料才陆续重见天日。】<br />
……<br />
(本章完)</p>
大明。<br />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br />
底下的李善长也一言不发。<br />
“咱难啊……”<br />
起手就是吐苦水。<br />
李善长心里不为所动,但面上表现的感同身受。<br />
“陛下辛苦。”<br />
“不如一切等尘埃落定之后在做计较。”<br />
李善长现在也是赶鸭子上架。<br />
他是真不想当这个宰相了。<br />
命都当丢了!还当劳什子的宰相!<br />
关键是他说了也得上面那位信不是?<br />
但上面那位信吗?<br />
他只会觉得我要搞事情!<br />
幸好皇后与太子还在,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br />
不然,趁早挂东枝得了!<br />
朱元璋现在也很为难。<br />
他说啥这帮人现在都不信。<br />
没错,他们连半信半疑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字不信!<br />
要不是自己打着妹子和标儿的名头,这帮人都能给送关门羹!<br />
个个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br />
“言之有理……那就看看后面的新朝能有什么办法。”<br />
老朱不对明朝皇帝做指望了。<br />
就这场面,你把唐太宗拉来他也得重开!<br />
大殿上又陷入难言的沉默。<br />
……<br />
【袁可立在上任的路上多次遭到乱军袭扰。】<br />
【他亲自带兵冲杀敌阵,连他六十多岁的夫人也亲自上阵擂鼓助威。走一路杀一路,袁可立一行人才算赶到风雨飘摇的登莱。】<br />
……<br />
大明·永乐时期<br />
朱棣嗤笑一声。<br />
“乱军?”<br />
“怕不是专门瞄着新官的上任路,然后拿着头颅去给新主子邀功吧!”<br />
亭内的其他三人默默不语。<br />
就辽东的这个局势……难说他们心中是不是这么盘算的。<br />
但若真是如此想法……<br />
大明可就成了笑话了。<br />
太祖驱除胡虏,最后大明子民求功于胡虏……<br />
这……<br />
……<br />
天幕上。<br />
之残破不堪的城市改头换面。<br />
海岸上修起坚固炮台,海面上战舰云集。<br />
市面上商旅往来繁荣。<br />
……<br />
【天启二年,袁可立主动出击,利用海上运输优势陆续清理辽东半岛海面上的后金军队,以登莱为通道,将大明与朝鲜、琉球等属国的通道全数打通。】<br />
【辽东海面成了大明船队的天下。】<br />
【天启三年(1623)三月,袁可立的舰队出没于旅顺、平山等地。】<br />
【六月,袁可立与皮岛毛文龙密切配合,多次袭扰后金部队。】<br />
【七月,袁可立的部将张盘一举攻克金州,拿下旅顺、望海堡等要地,收复辽南失地。】<br />
【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br />
……<br />
大唐·高祖时期<br />
李渊裹着被子坐在床榻上,脑袋转向二子。<br />
“你们说大唐要不要在辽东组建只水军?”<br />
李世民抽了抽嘴角。<br />
“打高丽?”<br />
李渊“啊”了一声。<br />
“你总得给我留点功绩吧?”<br />
“你还全贪了!”<br />
李世民嘴角抽动,眉头跳动。<br />
李建成在一边看着呵呵乐。<br />
“那,陛下!”<br />
李世民将陛下两字咬的死死的。<br />
“钱从何处来啊?”<br />
李渊惊讶的看着李世民。<br />
从被子里伸出手指着自己的鼻子。<br />
“你问我?问朕?”<br />
“太子之位都传给你了,这不得是你想办法吗?”<br />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br />
好好好!<br />
拿我当朱标用了!<br />
但这还真没法反驳……<br />
“儿子……尽力吧。”李渊撇了撇嘴。<br />
“这时候说那话。”<br />
“争太子时不说只是尽力了。”<br />
李建成乐的哈哈大笑!<br />
李世民憋得脸色通红。<br />
房间里充满快乐的气氛。<br />
……<br />
【如果说这几次胜利,还只是针对后金不识水性,那么接下来,袁可立更是让后金体会到了明军真正的爆表战斗力。】<br />
【天启三年九月,一直挨打的后金大军深入到旅顺、金州地区疯狂劫掠,被早有准备的袁可立一一击退。】<br />
【天启三年十月,旅顺血战起。】<br />
【袁可立的爱将张盘趁夜发起袭击,与后金大军打了一场硬碰硬的野战,杀得八旗“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br />
【天启四年正月初三,聚兵而来的上万八旗精骑,再次在旅顺城下大败亏输。】<br />
【面对袁可立一套水陆并进的打法,无论野战、夜战、攻坚战,“满万不可战”的八旗在这三年里都输得一塌糊涂。】<br />
【战场上节节胜利的同时,袁可立还给后金搞了个“窝里反”。】<br />
【经过袁可立的努力,努尔哈赤的女婿刘兴祚被成功策反,毅然决定投奔大明。】<br />
……<br />
{还真没听过这人的名字,他跟袁崇焕啥关系?}<br />
{他俩唯一的关系就是同年进士,其余没关系。}<br />
{那这人是真的挺厉害。}<br />
{确实,史载努尔哈赤从举“七大恨”起兵直至进关问鼎中原,没有输过一场战役,甚至连较大的战斗都没输过。}<br />
{而辽东明军却先后经历了萨尔浒、辽沈、广宁、松山四场全军覆没的败仗,每次都是损失十几万人、几十万石粮饷的完败。}<br />
{原来中间他输过啊,还真以为初期八旗满万不可敌呢。}<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乾隆也不笑了。<br />
永琰与和珅把头低得死死的。<br />
马上得天下,满万不可敌。<br />
这是祖传定下的基调。<br />
谁也不能动。<br />
难怪这人名不见经传。<br />
他是正面打破了“神话”<br />
打破了“满万不可敌”的“天命”<br />
……<br />
大明·崇祯时期<br />
朱由检瞪大眼睛看着“问鼎中原”四字。<br />
“努尔哈赤不是死了吗!”<br />
“他的鬼魂问鼎中原啊!”<br />
“一派胡言!妖言惑众!”<br />
朱由检在乾清宫内跳脚破骂。<br />
然而背后的衣服已被汗水打湿。<br />
……<br />
大明·天启时期<br />
本来不情不愿的朱由校顿时变了颜色。<br />
“放了熊廷弼。”<br />
魏忠贤一点疑惑都没有,丝滑转身离去。<br />
朱由校看着努尔哈赤四字,眼睛通红。<br />
……<br />
大宋。<br />
赵匡胤摇了摇头。<br />
“真是……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啊。”<br />
赵德昭则有些郁闷。<br />
“胡人再次入主中原……”<br />
赵匡胤看着这个傻儿子,拍了拍他肩膀。<br />
“还会夺回来的。”<br />
“分久合,合久分。”<br />
“一个朝代也就两三百年,看开就好了。”<br />
……<br />
【袁可立在担任登莱巡抚期间,与后金前后交手七次,每一次都以完胜告终,把隆隆推进的后金八旗牢牢压制在辽南之外。大明辽东边防压力得以减轻。】<br />
【但就像每个朝代末期总有令人惋惜之事一样。】<br />
【袁可立无论在前线多厉害,也挡不住背后放的暗箭。】<br />
【此时朝堂上突然蹦出一群人说袁、毛之间有矛盾,与前线不利。】<br />
【这帮人里既有阉党也有东林党,而共同点则都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br />
【他们轮番弹劾袁可立,以至于天启都看不过去,而袁可立则以大局为重,选择“功成身退”】<br />
【而他的离职也成了明朝登莱防务的转折点。】<br />
【曾经与袁可立密切配合的毛文龙,从此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br />
【最终发生了己巳之变。】<br />
【而历经九十年的修订,三百三十二卷的庞大篇幅,涵盖明代几乎所有的重大人物事件。其涉及之广,人物史料之翔实,都堪称独步古代典籍的《明史》】<br />
【却对这位巡抚,只字不提。】<br />
【其个人著作乃至记载其事迹的史料一度都被焚毁。】<br />
【读书人写文章时提到此人姓名就是杀头大祸。】<br />
【纪念他的牌楼也被悍然拆除。】<br />
【有关袁可立的一切记载都被抹除。】<br />
【直到一声炮响后,曾被埋没的史料才陆续重见天日。】<br />
……<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