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简行秘密回到霸上,张良留下来应对局面。<br/><br/> 张良估计刘邦已经回到军中后,便进入项羽军帐中辞谢:"沛公不胜酒力,醉不能辞,谨使张良奉上白璧一双,敬献大王;另备玉斗一双,敬献范将军。"(注2)<br/><br/> 此时项羽也有些后悔放走了刘邦,然而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只得收下白璧。<br/><br/> 项羽屏退左右,帐中只剩他和张良两人。项羽盯着张良回忆着说道:"三师公,昔日小圣贤庄的日子我还历历在目。"<br/><br/> 张良听到项羽喊自己"三师公",知道他还念着当年的恩情,心想今日应该是有惊无险了,口中却说道:"不敢,小圣贤庄已毁,张良已经不是当年的三当家,而大王也已不是当年的少羽了。"<br/><br/> 项羽感慨一声,"是啊,物是人非,我也不曾想到你我今日相见,会是这样的局面。只是你我毕竟有旧,三师公若愿意留在我帐下,沛公待你如何,我加倍奉上。"<br/><br/> 张良弯腰作揖,谦恭说道:"大王的好意张良心领了。只是张良既然已经投入沛公帐下,又怎能背弃道义改投大王,大王乃是最重义气之人,还望大王体谅张良的难处。"<br/><br/> "罢了,念在当年你曾有恩与我,今日我不为难于你,你走吧。"项羽朝张良挥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br/><br/> "多谢大王。"张良道谢之后便赶紧转身离开。<br/><br/> "慢着。"待张良走到帐门前时项羽又叫住了他。张良心中微惊,但依然转过身平静地问:"大王还有何事?"<br/><br/> "这些年你可有天明的消息?"项羽带着一丝希望问道。多年前庖丁的客栈被秦军发觉,墨家众人便跟着他们项氏一族回了楚地,可是后来他们又分开了。<br/><br/> "没有,自离开小圣贤庄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张良如实答道。<br/><br/> 项羽叹息一声,"你走吧,但愿以后我们不是敌人。"<br/><br/> 张良离开楚营往霸上而去,却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颜路和艾逍遥。"不是让你们留在霸上吗?"张良有些责备地看着颜路。<br/><br/> "我们得知沛公已经回来了,而你还留在楚营,实在放心不下,所以才出来了。"颜路看到张良平安无事,心中松了一口气说道。<br/><br/> 艾逍遥在一旁提醒:"既然三哥已经无事,我们赶紧回去吧,以免项羽反悔派人追过来。"<br/><br/> 三人回到霸上,天已经黑了。这一日张良过得十分凶险,颜路和艾逍遥也是担心了一天。吃过晚饭艾逍遥回了自己的营账,张良和颜路也早早地休息了。<br/><br/> 第二年,刘邦在洛阳声讨项羽,并且聚集各路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趁项羽出兵齐地之际,分兵攻打楚都彭城。颜路的话很快应验了,他们终究还是与项羽为敌。<br/><br/> 不久之后,刘邦攻占彭城,然而这轻而易举地胜利让刘邦得意忘形,结果给了项羽反击的机会。项羽得知彭城失守后亲率三万精兵杀回彭城。此时只顾搜集财宝美女,整日饮酒作乐的刘邦根本来不及反应,被项羽打得节节败退,几乎全军覆没。此时吕雉的哥哥正率兵驻扎在下邑,因此刘邦情急之下竟然丢下老父妻儿,只带了张良等数十骑往下邑逃去,颜路和艾逍遥自然也和张良在一起。<br/><br/> 到了下邑之后,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派人联络英布和彭越,同时令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注3)<br/><br/> 这一年,张良除了帮助刘邦出谋划策之外,心中始终还惦记着另外一事。他与黄石公的十三年之约已到,他早就想去济北谷城山赴约,只是楚汉之争战事不断,他无法分身离开。如今来到下邑,下邑离谷城不远(注4),于是张良颜路与艾逍遥三人一同去了谷城。<br/><br/> 来到谷城山后,张良果然在山下找到一块黄石,上面还刻着三个字:黄石公。"前辈果然没有骗我。"张良惊喜地说道,拿起黄石拭去上面的灰尘放到自己带来的木盒之中。<br/><br/> 颜路则带着探究的目光看着艾<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逍遥,"小妹,难道黄石前辈真的化身黄石了?这也太玄乎了吧?"<br/><br/> 艾逍遥笑着说道:"自然不是了,黄石只是师傅的标记。不过师傅来无影去无踪,恐怕早已不再这里了。时候也不早了,我们找个地方投宿吧。"艾逍遥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又是另一种想法:既然黄石出现,那么师傅肯定在附近,说不定正躲在哪里看着我们。<br/><br/> 三人离开谷城山,到附近的一间客栈投宿了。入夜之后,艾逍遥独自一人又去了谷城山。"师傅,别藏了,只有徒弟我一个人。"艾逍遥对着空气喊道。<br/><br/> "别喊了,我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还没有到耳聋眼瞎的地步,喊那么大声做什么。"黄石公边说边从夜色深处走了出来。<br/><br/> "徒弟许久没有见到您老人家了,这不是想您了嘛,看样子您倒是过得很逍遥自在,一点儿也不想徒弟我。"艾逍遥乐呵呵地开玩笑说。<br/><br/> 黄石公慈爱地看了她一眼,"丫头,这些年你瘦了不少啊,师傅让你去帮他们两个,倒是让你吃了不少苦。"<br/><br/> "哪有,我正要感谢师傅让我去帮他们呢,师傅你不知道,我认了他们二人为兄长。"艾逍遥一点也不觉得哪里受苦了。<br/><br/> "白天我就看出来了。"黄石公果然如艾逍遥所料,白天一直躲在不远处看着他们。<br/><br/> "师傅既然将《素书》送给三哥,又让我相助与他,却为什么不愿意见他们?"艾逍遥疑惑地问。<br/><br/> 谁知黄石公竟然回答:"不愿意就是不愿意,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黄石公脾气古怪,这个回答倒是很符合他的风格,所以艾逍遥并不奇怪,也没有再问。<br/><br/> 黄石公沉默了一会又说道:"对了,这是你师兄让我带给你的。"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条丝帕递给艾逍遥。<br/><br/> 艾逍遥接过丝帕仔细看着,上面绣着她和她师兄两人的名字,蚀骨的相思在一瞬间全部从心底涌了出来。"师兄……他还好好吗?他现在在何处?"艾逍遥握着丝帕有些哽咽地问。<br/><br/> "我也不知道,我还是去年遇到他的,他向我问起你,还让我见到你时把这条丝帕交给你。丫头,你别怪师傅多话,你们之间终究是情深缘浅,又何必如此执念。"黄石公看着艾逍遥一脸惆怅的样子,叹了口气说道。<br/><br/> 艾逍遥沉默不语,一滴泪无声地顺着脸颊*,溅落在手中的丝帕上,也惊碎了她的心,而然她始终不愿意放弃。"这世间又有谁没有执念,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待三哥完成大业,我会去找师兄,天涯海角,只此一人。"她握着手中的问情剑,坚决地说道。此剑本为一对,一把在她这里,另一把在她师兄那里,是他们的定情之物。<br/><br/> "罢了,你们的事情我管不了。我走了,你自己小心。"黄石公说完便朝山林深处走去。艾逍遥也没有留他,只说了句"师傅保重",自己也朝投宿的客栈走去。<br/><br/> 回到客栈,艾逍遥一夜没有睡着,泪湿了枕头,泪干了只剩下心痛。<br/><br/> 第二十四章注释(1)熊心是楚怀王熊怀之孙,项梁起事后立他为楚怀王。<br/><br/> (2)此段参照《史记o高祖本纪》和《史记o项羽本纪》。<br/><br/> (3)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猛将,与项羽有矛盾,项羽对他很不满。彭越在项羽分封诸王是没有受封,所以也对项羽不满,韩信大家都知道,是汉军的大将。张良认为刘邦用好这三个人就能打败项羽,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