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张燕白了他一眼。<br />
对于自家的下属受了刺激回来,第一个不是找他哭诉,而是找陛下哭诉这件事情,他有点介怀。但想到他听从刘秉的指示,尊称他为陛下的目的,他又释然了。<br />
“陛下决定认真习武强身,以防随后出现什么意外,难道不是好事吗?”<br />
果然皇室子弟在上有庇护的时候多是废物!<br />
天下知名的剑术高手王越先生早在数年前就被先帝请入京中,担任虎贲勇士的指导,同时教习天子和皇子的剑术,按说刘秉就算不是剑术高手,起码也能比划点像样的架势,结果他是什么也不会啊。<br />
要不是已通过卢植的答复证明了刘秉的身份,他张燕有着如此机智的头脑,必定要再度怀疑他的身份作伪。<br />
孙轻不知张燕心中所想,又指了指那边:“可我只听说,读书人刻苦起来要头悬梁,却没听过,原来身份贵重的人习武,也要把头包裹成这样。”<br />
张燕:“……”<br />
这就不是他能解释的东西了。当皇帝的有点怪癖怎么了?<br />
和先帝在宫中设置集市,让狗当官相比,当今陛下只是练习武艺的时候往头上多包了几层布怎么了!<br />
“当然是因为陛下的头颅比旁人贵重。走吧,别在这里盯着了,若是陛下需要有人陪练,自然会来找我们的。”<br />
“哦。”孙轻应着声跟着张燕就走。<br />
眼见这两道身影消失在视线当中,刘秉终于长出了一口气。<br />
天知道他有多不容易!<br />
什么叫怪癖!<br />
还不是因为他怕剧烈运动把假发给颠飞了,不得不偷偷把假发摘了藏起来,然后在头上包上了吸汗的布,这样总算不容易露馅了。<br />
只是他一边舒展筋骨,努力发展自保的本事,一边又忍不住在想,这假发虽然当下还看着逼真,但迟早是个隐患,还是得想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才好。<br />
否则,要是再出现和刚刚遇到张燕等人时候一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br />
摘掉他假发的人,一定会很“惊喜”的吧。<br />
这还是大可不必了!<br />
但当他向南而望的时候,又心中一叹。<br />
想想他当下的处境,比起洛阳那位真正的皇帝,好像还是好太多了……<br />
……<br />
李儒缓步踏入嘉德殿的时候,殿中低声的交谈戛然而止。<br />
他驻足停下,就见桌案之后的小皇帝试图绷紧了后背,装出拿住书籍若无其事的样子。却分明叫他看见,那一卷书被他拿倒了。<br />
在桌案之后的屏风一角,还有着一抹没藏进去的衣角。<br />
那是一抹裙角。<br />
昭示着屏风后面那人的身份,正是当今天子刘辩的妃嫔唐姬。<br />
刘辩的嘴唇颤抖了一下,故作泰然:“你来做什么?”<br />
李儒抬袖,行了一个挑不出毛病的恭敬礼节:“来向陛下提一个建议。”<br />
刘辩死死地攥紧了手中的那一卷书。<br />
正着拿还是颠倒着拿,于他而言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不过是让他的手中拿着些什么东西,仿佛这样一来,就能让他有着说话的力气。<br />
“建议……建议!”<br />
刘辩愤然起身,脸色在一瞬间涨红:“你们连废天子这样的话,都能在朝堂上说出来,何必在这里和我装礼数周全!有什么话说来就是。”<br />
屏风之后的唐姬死死地咬紧了牙关,眼中蒙着一层水雾。<br />
她知道刘辩是什么样的性子,也知道他平日里几乎一句重话都说不出来。先帝病逝之后的接连惊变,也已让他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已。<br />
但再懦弱的人,也是会有脾气的。<br />
被一个从边陲入京的武将拿着救驾之名,当庭提起要行废立之事,对于刘辩来说,更是奇耻大辱。也是对汉室的奇耻大辱。<br />
“陛下这话就说错了。”李儒温和的声音里带着毒辣,“一句话敢在朝堂上被提出,本身就代表,它有被说出来的必要。昨日早朝之上,有几人当庭反对了呢?”<br />
刘辩打了个寒颤。<br />
这句话宛若一把利刃,几乎贯穿他的胸膛。<br />
想到昨日景象,他先前与唐姬抱头哭诉之时的绝望,又再度涌上了心头。<br />
有几人当庭反对?<br />
四世三公之家,备受倚重的太傅袁隗默不作声,像是一根老树桩子伫立在朝堂上!<br />
尚书令卢植愤然反驳,却被司马防拉着劝住了,向董卓老贼低头。<br />
朝堂上明明有那么多人,却好像冬日已经提前到来,寒风也把他们冻成了冰坨子。<br />
朝堂空空,无一人有热血。<br />
“所以我若是陛下,就别让司空担负什么骂名,自己顺应天命退位让贤最好,也免得多生……”<br />
“滚!”<br />
刘辩暴怒着打断了李儒的话,一把就将手中的书卷砸了出去,发出“啪”的一声巨响。<br />
捆绑竹简的绳索没有系牢,在这奋力一摔下,竹片四分五裂在了李儒的面前,其中一支弹起,擦过了他的衣角。<br />
见李儒半步不退,刘辩心中的怒火已攀升到了顶峰,抄起了桌案上的一枚玉佩,掷向了他的脸。<br />
李儒抬手,直接将玉佩接在了手中。<br />
“陛下何必如此气急败坏,我都说了,我今日是来劝谏,不是……”<br />
“咦?”<br />
李儒的声音停下了,转成了一声疑惑的轻音。<br />
只因他忽然看到,被他抓着绳子扯住的玉佩竟是如此眼熟。<br />
他本就对刘辩没几分尊重,此时更是懒得顾及对方的颜面,直接从身上翻出了那枚从中裂开的玉佩,惊愕地发觉,那枚本应随信送给卢植的玉佩,赫然与眼前的这一枚别无二致。<br />
不,准确地说,他之前截获的那一块,还要更亮一点。<br />
更像一块,真正的宝玉。<br />
第20章<br />
透亮的玉佩上,若无当中的一道裂痕,和手中的另一枚相比,真可谓是云泥之别,也让李儒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困惑当中。<br />
为什么,卢植的学生送给老师的信中,会夹着这样的一枚玉佩?<br />
他心中一念急转,收玉还袖,开口即问:“敢问陛下,此为何玉?”<br />
“你问这个作甚!”刘辩眉心紧拧,自认不曾错过李儒的举动。<br />
在接下那枚玉佩后,他分明从袖中拿出了什么,又将它收了回去。<br />
可听到李儒的问题后,刘辩第一反应不是好奇他刚才的举动,只是觉得一阵荒诞的可笑。<br />
“自然是因为……”<br />
“砰”的一声巨响打断了李儒的问话。<br />
几乎就是在他开口的刹那,刘辩愤怒地一脚踹起了面前的桌案,踢向了李儒的方向,那木质的桌案在殿中翻滚了几圈,还是躺在了地垫上。<br />
那早已涨红了脸色的小皇帝眼中怒火勃然,竟是短暂地盖过了他脸上的胆怯。<br />
“你一个劝我退位让贤的叛臣贼子,有什么颜面指望你问什么我答什么?怎么,朕身上的一块玉佩,你也要问明来历,安放到下一位天子身上吗!”<br />
“你当真欺人太甚!”<br />
他眼神一飘,忽然疾步向着一旁的剑架走去,眼看就是兔子被逼急了也要咬人,打算抽剑来砍向这董卓的军师。<br />
可剑还未拔出,李儒已退后了两步,仿佛随时都能退出殿外。<br />
刘辩的剑也停了下来。<br />
李儒的目光在剑锋上一扫而过,依然从容地向刘辩行礼:“陛下如今还是天子,臣自不敢行此僭越冒犯之事,但您还是切莫冥顽不灵的好,有些事情,已无回转的余地。”<br />
“既然话不投机,臣就先告退了。”<br />
李儒抓着手中那块新得的玉佩,退出了大殿。<br />
但他并未直接离开,而是沉默地站在殿外,随即听到,在殿中传来了一声将剑掷在地上的声响,然后,则是一阵呜咽的哭声。<br />
这哭声里混杂着两个人的声音,像是一对年轻人在这窘迫的局面下抱团而泣。<br />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刘辩的声音:“……唐姬,我不讨厌陈留王,可我从没有哪一刻这样希望,他要是不存在就好了。”<br />
“陛下!”<br />
“你说,若没有他,董卓还能这样行废立之事吗?”<br />
这个问题,或许问出来的时候,刘辩自己心中就已经有个答案了。<br />
可一个人在哭诉的时候,迁怒是没有理智可言的。<br />
……<br />
李儒的脸色变了又变,将殿中的声音尽收耳中。<br />
“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br />
他听了许久也没听到什么于他有用的消息,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此地。<br />
诚然,他没这么多的时间空耗在一块看似平平的玉佩上。<br />
董卓已将废立天子的事情正式摆在了台面上,需要他从旁策划的事情还有许多。<br />
这不,他刚回到显阳苑,就被董卓着急忙慌地请了进去。<br />
“来来来,文优,帮我参谋一二。”<br />
李儒往董卓的桌案上一瞥,就瞧见,在上面摆放着两只耳杯,两杯之间的陶罐煮具中热气未散,应当才有客人离开。
对于自家的下属受了刺激回来,第一个不是找他哭诉,而是找陛下哭诉这件事情,他有点介怀。但想到他听从刘秉的指示,尊称他为陛下的目的,他又释然了。<br />
“陛下决定认真习武强身,以防随后出现什么意外,难道不是好事吗?”<br />
果然皇室子弟在上有庇护的时候多是废物!<br />
天下知名的剑术高手王越先生早在数年前就被先帝请入京中,担任虎贲勇士的指导,同时教习天子和皇子的剑术,按说刘秉就算不是剑术高手,起码也能比划点像样的架势,结果他是什么也不会啊。<br />
要不是已通过卢植的答复证明了刘秉的身份,他张燕有着如此机智的头脑,必定要再度怀疑他的身份作伪。<br />
孙轻不知张燕心中所想,又指了指那边:“可我只听说,读书人刻苦起来要头悬梁,却没听过,原来身份贵重的人习武,也要把头包裹成这样。”<br />
张燕:“……”<br />
这就不是他能解释的东西了。当皇帝的有点怪癖怎么了?<br />
和先帝在宫中设置集市,让狗当官相比,当今陛下只是练习武艺的时候往头上多包了几层布怎么了!<br />
“当然是因为陛下的头颅比旁人贵重。走吧,别在这里盯着了,若是陛下需要有人陪练,自然会来找我们的。”<br />
“哦。”孙轻应着声跟着张燕就走。<br />
眼见这两道身影消失在视线当中,刘秉终于长出了一口气。<br />
天知道他有多不容易!<br />
什么叫怪癖!<br />
还不是因为他怕剧烈运动把假发给颠飞了,不得不偷偷把假发摘了藏起来,然后在头上包上了吸汗的布,这样总算不容易露馅了。<br />
只是他一边舒展筋骨,努力发展自保的本事,一边又忍不住在想,这假发虽然当下还看着逼真,但迟早是个隐患,还是得想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才好。<br />
否则,要是再出现和刚刚遇到张燕等人时候一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br />
摘掉他假发的人,一定会很“惊喜”的吧。<br />
这还是大可不必了!<br />
但当他向南而望的时候,又心中一叹。<br />
想想他当下的处境,比起洛阳那位真正的皇帝,好像还是好太多了……<br />
……<br />
李儒缓步踏入嘉德殿的时候,殿中低声的交谈戛然而止。<br />
他驻足停下,就见桌案之后的小皇帝试图绷紧了后背,装出拿住书籍若无其事的样子。却分明叫他看见,那一卷书被他拿倒了。<br />
在桌案之后的屏风一角,还有着一抹没藏进去的衣角。<br />
那是一抹裙角。<br />
昭示着屏风后面那人的身份,正是当今天子刘辩的妃嫔唐姬。<br />
刘辩的嘴唇颤抖了一下,故作泰然:“你来做什么?”<br />
李儒抬袖,行了一个挑不出毛病的恭敬礼节:“来向陛下提一个建议。”<br />
刘辩死死地攥紧了手中的那一卷书。<br />
正着拿还是颠倒着拿,于他而言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不过是让他的手中拿着些什么东西,仿佛这样一来,就能让他有着说话的力气。<br />
“建议……建议!”<br />
刘辩愤然起身,脸色在一瞬间涨红:“你们连废天子这样的话,都能在朝堂上说出来,何必在这里和我装礼数周全!有什么话说来就是。”<br />
屏风之后的唐姬死死地咬紧了牙关,眼中蒙着一层水雾。<br />
她知道刘辩是什么样的性子,也知道他平日里几乎一句重话都说不出来。先帝病逝之后的接连惊变,也已让他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已。<br />
但再懦弱的人,也是会有脾气的。<br />
被一个从边陲入京的武将拿着救驾之名,当庭提起要行废立之事,对于刘辩来说,更是奇耻大辱。也是对汉室的奇耻大辱。<br />
“陛下这话就说错了。”李儒温和的声音里带着毒辣,“一句话敢在朝堂上被提出,本身就代表,它有被说出来的必要。昨日早朝之上,有几人当庭反对了呢?”<br />
刘辩打了个寒颤。<br />
这句话宛若一把利刃,几乎贯穿他的胸膛。<br />
想到昨日景象,他先前与唐姬抱头哭诉之时的绝望,又再度涌上了心头。<br />
有几人当庭反对?<br />
四世三公之家,备受倚重的太傅袁隗默不作声,像是一根老树桩子伫立在朝堂上!<br />
尚书令卢植愤然反驳,却被司马防拉着劝住了,向董卓老贼低头。<br />
朝堂上明明有那么多人,却好像冬日已经提前到来,寒风也把他们冻成了冰坨子。<br />
朝堂空空,无一人有热血。<br />
“所以我若是陛下,就别让司空担负什么骂名,自己顺应天命退位让贤最好,也免得多生……”<br />
“滚!”<br />
刘辩暴怒着打断了李儒的话,一把就将手中的书卷砸了出去,发出“啪”的一声巨响。<br />
捆绑竹简的绳索没有系牢,在这奋力一摔下,竹片四分五裂在了李儒的面前,其中一支弹起,擦过了他的衣角。<br />
见李儒半步不退,刘辩心中的怒火已攀升到了顶峰,抄起了桌案上的一枚玉佩,掷向了他的脸。<br />
李儒抬手,直接将玉佩接在了手中。<br />
“陛下何必如此气急败坏,我都说了,我今日是来劝谏,不是……”<br />
“咦?”<br />
李儒的声音停下了,转成了一声疑惑的轻音。<br />
只因他忽然看到,被他抓着绳子扯住的玉佩竟是如此眼熟。<br />
他本就对刘辩没几分尊重,此时更是懒得顾及对方的颜面,直接从身上翻出了那枚从中裂开的玉佩,惊愕地发觉,那枚本应随信送给卢植的玉佩,赫然与眼前的这一枚别无二致。<br />
不,准确地说,他之前截获的那一块,还要更亮一点。<br />
更像一块,真正的宝玉。<br />
第20章<br />
透亮的玉佩上,若无当中的一道裂痕,和手中的另一枚相比,真可谓是云泥之别,也让李儒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困惑当中。<br />
为什么,卢植的学生送给老师的信中,会夹着这样的一枚玉佩?<br />
他心中一念急转,收玉还袖,开口即问:“敢问陛下,此为何玉?”<br />
“你问这个作甚!”刘辩眉心紧拧,自认不曾错过李儒的举动。<br />
在接下那枚玉佩后,他分明从袖中拿出了什么,又将它收了回去。<br />
可听到李儒的问题后,刘辩第一反应不是好奇他刚才的举动,只是觉得一阵荒诞的可笑。<br />
“自然是因为……”<br />
“砰”的一声巨响打断了李儒的问话。<br />
几乎就是在他开口的刹那,刘辩愤怒地一脚踹起了面前的桌案,踢向了李儒的方向,那木质的桌案在殿中翻滚了几圈,还是躺在了地垫上。<br />
那早已涨红了脸色的小皇帝眼中怒火勃然,竟是短暂地盖过了他脸上的胆怯。<br />
“你一个劝我退位让贤的叛臣贼子,有什么颜面指望你问什么我答什么?怎么,朕身上的一块玉佩,你也要问明来历,安放到下一位天子身上吗!”<br />
“你当真欺人太甚!”<br />
他眼神一飘,忽然疾步向着一旁的剑架走去,眼看就是兔子被逼急了也要咬人,打算抽剑来砍向这董卓的军师。<br />
可剑还未拔出,李儒已退后了两步,仿佛随时都能退出殿外。<br />
刘辩的剑也停了下来。<br />
李儒的目光在剑锋上一扫而过,依然从容地向刘辩行礼:“陛下如今还是天子,臣自不敢行此僭越冒犯之事,但您还是切莫冥顽不灵的好,有些事情,已无回转的余地。”<br />
“既然话不投机,臣就先告退了。”<br />
李儒抓着手中那块新得的玉佩,退出了大殿。<br />
但他并未直接离开,而是沉默地站在殿外,随即听到,在殿中传来了一声将剑掷在地上的声响,然后,则是一阵呜咽的哭声。<br />
这哭声里混杂着两个人的声音,像是一对年轻人在这窘迫的局面下抱团而泣。<br />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刘辩的声音:“……唐姬,我不讨厌陈留王,可我从没有哪一刻这样希望,他要是不存在就好了。”<br />
“陛下!”<br />
“你说,若没有他,董卓还能这样行废立之事吗?”<br />
这个问题,或许问出来的时候,刘辩自己心中就已经有个答案了。<br />
可一个人在哭诉的时候,迁怒是没有理智可言的。<br />
……<br />
李儒的脸色变了又变,将殿中的声音尽收耳中。<br />
“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br />
他听了许久也没听到什么于他有用的消息,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此地。<br />
诚然,他没这么多的时间空耗在一块看似平平的玉佩上。<br />
董卓已将废立天子的事情正式摆在了台面上,需要他从旁策划的事情还有许多。<br />
这不,他刚回到显阳苑,就被董卓着急忙慌地请了进去。<br />
“来来来,文优,帮我参谋一二。”<br />
李儒往董卓的桌案上一瞥,就瞧见,在上面摆放着两只耳杯,两杯之间的陶罐煮具中热气未散,应当才有客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