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取的,“孙”姓取之于他肖似于猢狲的外形,“悟空”则是菩提给取的法名,其中“悟”字乃是菩提祖师为门下弟子们所排字辈,换了个师父,石猴便不一定叫这个名字了。<br/><br/> 于是乎,唐无易直接把小猴子给送回去了。<br/><br/> 可是,谁承想,过了年余时间,这猴儿又来了。<br/><br/> 且他是明显的有备而来,岛边有木筏,上头有果品。<br/><br/> 唐无易想了想……莫不是,石猴去寻仙访道,就近寻到他这里来了?<br/><br/> 原著里,石猴只晓得要去寻仙,可是如何寻,却没个定数。<br/><br/> 但是,石猴之前遇见了他,又被他用非常手段送了回去,认为他便是神仙,来到他这里,也是可以理解的。<br/><br/> 但是……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br/><br/> 原著里头,石猴出海后,便一路顺着海风,到达了南赡部州,在那里待了好几年,懂了人礼、学了人话,又到西牛贺州去,才拜成了师。<br/><br/> 也就是说,现在啥都没有经历过的石猴,顶要紧的一点,就是他不会说人话。<br/><br/> 说话不会,唐无易可以用术法,但是这样,他就认不了字。<br/><br/> 只会说不会写字的,就是文盲。<br/><br/> 就算是天生地养的灵物,孙悟空也不可能完全不依靠文字去学习功法。<br/><br/> 交流可以用术法解决,但是学习是不可能只依靠法术的。<br/><br/> 因此,唐无易是怎么也不愿意收下执意要拜师的这只猴子。<br/><br/> 可是他越这样,猴子还偏就认定了他,怎么赶都赶不走。<br/><br/> 唐无易:???<br/><br/> 他又不是传说中的九叔,没长着一张让人上杆子拜师的脸啊!<br/><br/> 他也没有诸天万界收名人当徒弟的爱好啊!<br/><br/> 他原本的那些凡人徒弟也就算了,收孙悟空当徒弟,他的压力很大啊!<br/><br/> 唐无易:我绝对不会收孙悟空当徒弟的!<br/><br/> *<br/><br/> 唐无易没有真香。<br/><br/> 就算他指点孙悟空学习、修身养性顺便把他往西牛贺州送,也绝对没有真香!<br/><br/> 四大部洲中,东胜神州与西牛贺州自然是相对的,孙悟空要拜菩提祖师为师,就算不学人间礼仪与语言,也得按照原著的路线,从东胜神州转道南赡部州,再从南赡部州入海,去往西牛贺州。<br/><br/> 唐无易最初生活的现代有许多人解读《西游记》这本名著,对灵台方寸山与菩提祖师做出过解读──菩提祖师的道场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斜月加三点,组成一个心字,灵台方寸,是为寻──所以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乃是“寻心”。<br/><br/> 但是这是个真实的神魔世界,菩提祖师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所以孙悟空拜师学艺,就不只是心里想象那么简单了。<br/><br/> 送石猴去往西牛贺州的时候,小猴子很天真地问唐无易,这不是因为他们要去找的这位神仙更厉害,唐无易才不愿意收他为徒的。<br/><br/> 唐无易:瞎说什么大实话!<br/><br/> 说句实在话,小石猴这种天地孕育的良才美玉,说要拜师学艺的时候,唐无易不动心是不可能的。<br/><br/> 尤其是现在的石猴还处于猴生中的年少时期,外形本来就可爱,因为没有学过礼仪文字,更有种特殊的质朴娇憨。<br/><br/> 但是想到了他的身份,唐无易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br/><br/> 小石猴是一定会成为未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而护送佛教的传人去取经,也是他已经被这个世界大能确定了的命运。<br/><br/> 先不说唐无易本人的境界没有达到这个世界的巅峰,只看他的功法,也没有一样是能让孙悟空在短时间内快速大成的。<br/><br/> 孙悟空突破他人束缚的关键是在他自己的修为,唐无易能保证自己的功法,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突破的,但是他不能保证孙悟空学了以后,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能达到原著钦定的水平。<br/><br/> 不论菩提老祖是什么身份,他在<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这个世界绝对属于顶尖的大能行列,教授给孙悟空的功法,也绝对是好功法。<br/><br/> 如果唐无易的修为和菩提老祖齐平,或者超过他,他一定二话不说就收孙悟空为弟子,徒弟收了也就收了。<br/><br/> 但是唐无易并不能保证自己的修为在这个世界就是顶尖,那又何必误人子弟。<br/><br/> 脚踏筋斗云,会七十二变的大圣,也是他最初的童年啊。<br/><br/> 第一百二十一章菩提<br/><br/> 按照原著描绘的路线,唐无易带着石猴一道往西牛贺州赶去。<br/><br/> 他没有用法术赶路,而是一路上带着猴子实地体验。<br/><br/> 只有吃过苦,才能坚定求道之心,他为了不让前期剧情出现变故,也算是很拼了。<br/><br/> 只用了约莫三四年的时间,他们就到了地方。<br/><br/> 见到了真正的新手指导——樵夫之后,唐无易便让小猴子自己上山了。<br/><br/> 其实一切到目前为止,都很好。<br/><br/> 直到……唐无易收到了来自灵台方寸山主人的邀请。<br/><br/> 神仙嘛,会传音不是问题,但是菩提祖师主动邀请唐无易一晤,就让他不得不思量了。<br/><br/> 方寸山三星洞外头,烟霞散彩,日月摇光,一派仙家福地之景。<br/><br/> 顺着菩提祖师的传音,唐无易也不需人领路,便进了洞天深处。<br/><br/> 洞天内有深阁琼楼、珠宫贝阙,路过菩提祖师讲道的瑶台,避过一班侍立的仙童,过中门,唐无易便顺着传音的指点到了菩提祖师的住处。<br/><br/> 住处里头,菩提祖师已备下仙茗,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唐无易便在菩提祖师对面、置放着一杯仙茶的空席上坐下了。<br/><br/> 单纯依靠气息感应,唐无易判断不出菩提祖师的境界,只知道他很强,非常强。<br/><br/> 从外表看,这位倒是偏向于道家的大能。<br/><br/> 而且樵夫引石猴上山的石猴,歌唱的语句中,有“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之语。<br/><br/> 然而,“菩提”在佛教中有别样的象征意义,再加上孙悟空在山上学艺七载,猜破菩提祖师手势的暗谜,得授长生之妙道的时候,祖师有“功完随作佛和仙”之语。<br/><br/> 说菩提祖师与佛门半点关系没有,却又不对。<br/><br/> 当然,现在思考菩提到底是哪个阵营的,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br/><br/> 唐无易现在在意的,是他为什么会被菩提祖师邀请过来。<br/><br/> 还没想好怎么寒暄呢,便听菩提祖师道:“小友虽带了那猴儿过来,可到底成了变数。”<br/><br/> 唐无易:???<br/><br/> 等会儿,怎么话题一开头就这么劲爆?<br/><br/> “祖师你晓得石猴的事?”<br/><br/> “自然。观小友行事,对此应该也很清楚吧。”<br/><br/> 唐无易:你这话茬我没法儿接。<br/><br/> 唐无易那表面上古井无波、实际上被噎到的模样,似乎娱乐到了菩提祖师:“小友可知,我是何人?又如何知晓你是变数?”<br/><br/> 如果这个世界是封神演义的后续或者洪荒类型的世界,唐无易基本上能把菩提祖师的身份锁定为那几位圣人。<br/><br/> 但是,根据系统提供给他的世界背景消息,这个世界就是单纯的《西游记》世界。<br/><br/> 如果单纯从书籍成书时间看的话,其实是《西游记》在前,《封神演义》在后。<br/><br/> 某些<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