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雍正:“不行!”他赶紧对永琏道:“快告诉你汗阿玛,朝中那么多人,派谁去都行,不能让弘晈去!”<br />
永琏这回没有乖乖听皇玛法的,而是问:“为什么不能让弘晈叔去呀?”<br />
“弘晈是你十三叔公的儿子,还是嫡子,他在外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朕没法跟你十三叔公交代啊!”雍正道。<br />
永琏歪头,“可是让谁去都会有危险啊?”<br />
在他看来,这件事和打仗一样,得派个宗室去压阵。普通官员还真不行。<br />
“你皇玛法是不是不同意?”乾隆问。<br />
永琏点点小脑袋,又对雍正的魂魄道:“皇玛法,去利未亚虽然冒险,但若能为大清开拓新商路,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贡献可以和张骞、郑和比肩。”<br />
乾隆在旁边点头,忍不住在心里偷笑,弘晈某方面还真跟郑和一样。<br />
……等等,自家儿子竟然在帮自己说服汗阿玛。<br />
乾隆感动得不行,宝贝儿子关键时候还是站在自己这边。<br />
雍正:“永琏啊,可是你十三叔家的子孙,不需要这样的功业。”<br />
永琏闻言愣了下,原来皇玛法不只是担心弘晈叔有危险。是怕他权力太大遭人忌惮。<br />
“皇玛法放心,不可能每次都让弘晈叔去,以后我们大清会有更专业的船队。”永琏道。意思是汗阿玛不会任由弘晈在海外贸易这方面发展自己的势力。<br />
“是啊,汗阿玛您放心,这次去最多两三年就回来。”乾隆也道。<br />
雍正的魂魄叹息一声,“罢了罢了,随你们吧。”<br />
永琏又哄皇玛法高兴,跟他说鑫记的事儿,状似无意的提到果亲王府买了两辆车。<br />
雍正:“老十七能骑双轮车?”<br />
永琏道:“不能,只是因为那日理亲王府派人来买车,十七叔公怕理亲王府和宁郡王府争起来,就买了两辆。”<br />
乾隆忙接道:“十七叔其实多虑了,理亲王和弘晈关系亲近,断不会为了一辆双轮车争起来。”<br />
汗阿玛听了这个,大概就明白自己派弘晈去海外的原因了。<br />
果然,雍正稍一思忖就反应过来,他轻叹口气,也怪弘皎那孩子不谨慎,不该和弘晳走得太近。<br />
弘晈知道自己即将被派去利未亚,差点两眼一翻晕过去。<br />
他连这地方在哪儿都不知道,肯定恐惧啊!<br />
跟传教士们一打听,就更不想去了。<br />
在传教士口中,利未亚野蛮的仿佛原始社会。<br />
弘晈忍不住跟弘昌、弘晓抱怨。<br />
“我是哪里做的不好,得罪了万岁爷吗?好端端的为何发配我去那么远的地方?”<br />
弘昌道:“是啊,这比发配宁古塔还远,光路上就不知要遇到多少危险?再说四哥从前也没接触过理藩院的事务,皇上怎么突然想起让四哥去?”<br />
弘晈道:“实在不行,让额娘进宫帮我求求情吧。”<br />
弘晓道:“照我看,四哥不要总往坏里想,皇上派你去,恰恰说明皇上信任你。”<br />
“七弟心思单纯,才说得出这样的话。”弘昌笑道。<br />
“哼,你们不信就算了,这件事若办成了,好处多着呢。四哥若是将这样好的机会拱手让人,日后后悔起来,可别怪弟弟没提醒你。”弘晓道。<br />
弘昌向来看不上弘晓,排行老七却能继承阿玛的铁帽子王,不就是记性好,会背几首诗讨阿玛和四伯喜欢吗?<br />
弘晈却知道自己这个七弟饱读诗书,就问他,“你说说,有什么好处?”<br />
弘晓一笑,“皇上让四哥办得这差事,就和当年曹家的差事差不多。曹家后来多有钱,两位哥哥比我清楚。曹家管的还只是一省,尚且如此,利未亚那么大……而且这其中还能间接和西洋那边搭上线,四哥子子孙孙的家业不都有了?”<br />
弘晈越听眼睛越亮,还真是这么回事。<br />
“但咱们都是自家人,四哥也不好太过。”弘晓提醒道。<br />
弘晈道:“这点你放心,我不是那见利忘义的人。做的太过分到了九泉之下也不好和阿玛交代不是?”<br />
弘昌心说老四又没儿子,要那么多钱做什么?<br />
转念一想,老四没儿子,肯定要从兄弟中过继,他和弘晓血缘最近,弘晓都还没成亲,就自己有儿子。<br />
可自己也只有俩儿子,一个是原配妻子所生,另一个是继福晋所生,俩孩子都是他的心尖宝贝,让他过继哪个都舍不得。<br />
回去自己可要加把劲。<br />
弘晈还不知道大哥已经打起自己家业的主意了,他一想到自己以后可能有百万家私无人继承,就有点着急。<br />
可这事儿着急也没用,接下来几年他还要和妻妾分开,真是想想都令人难过。<br />
乾隆大正月的通知弘晈要出海,搞得太后都不好意思见十三福晋兆佳氏。生怕日后弘晈有个万一,十三福晋来找她要儿子。<br />
但十三福晋是明理之人,先帝在时,她尚且不敢仗着先帝对自家爷的偏爱提出过分的要求,如今换了皇帝,当然更要谨慎。<br />
又被弘晓安慰一番,十三福晋虽担心儿子,却没有闹。<br />
只是让弘晈启程前多做些准备,尤其要向那些出过海的人请教。<br />
这点乾隆也想到了,他让弘晈先去广东,见见那边的行商,也熟悉下海外贸易的情况。<br />
与此同时,兵部抓紧时间制造火器,等准备好了再出发。<br />
除了弘<br />
晈,乾隆还从内务府里选了几名身体素质好,脑子机灵的包衣。<br />
这几人临时学习洋文,他们也不知道利未亚的人说什么语言,只先学了点英语和法语。<br />
朝中反对这件事的人很多,连鄂尔泰、张廷玉都不赞同朝廷派商队去这种蛮荒之地。<br />
要真想做生意,也该和西洋做,去那地方得不偿失。<br />
但也有人表示支持,其中就有海望和李卫,海望因为管着内务府造办处,和传教士们打交道比较多,知道佛郎机和西班牙发现了新大陆,也知道玉米、番薯这些东西都是从那边带来的。<br />
海外有危险也有财富。<br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r />
李卫在浙江做过官,浙江宁波是通商口岸之一,但主要针对和藩属国的贸易。<br />
李卫知道,有很多洋人进入大清这些藩属国。虽然还没有威胁到大清在当地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但如果他们在亚洲附近有了土地,减少运输成本,还真有可能影响到大清的贸易。<br />
大清必须未雨绸缪,等这些洋人一步步蚕食了大清周围的藩属国,大清再想抵抗已经来不及了。<br />
朝中为了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为了能吵赢对方,官员们都开始了解海外之事。有人找传教士打听,有人自己借书看。<br />
很多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汉臣这才知道“日心说”“地圆说”,世界观摇摇欲坠。<br />
有人坚决不信,声称这些观点都是洋人故意哄骗皇上的。<br />
乾隆一听不乐意了,我圣祖爷就已经接受日心说了,你的意思是他老人家也被哄骗了?<br />
乾隆为此非常严肃的下了道谕旨,大意是朕年少无知,见识有限,还说得过去,但圣祖和先帝英明神武,博学广识,不可能被人轻易哄骗。尤其圣祖,不仅读了很多西洋的书,还熟练使用天文仪器,更会计算河流速度,如果日心说地圆说都是假的,他老人家怎么可能没发现?<br />
大臣们这下没话说了。<br />
如果要推翻这些,圣祖和先帝的英名也要受损。<br />
尚书房的小孩儿们从允禄口中得知此事都拍手称快。<br />
永琏再次感叹汗阿玛真的会说话,他就是皇家公关第一人。这点皇玛法比不了。<br />
“这些人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他们不是真的不相信,只是不愿意承认。”允禄道:“在他们看来,圣贤书之外的东西都叫异端。”<br />
明瑞不解,“这和圣贤书冲突吗?地球围着太阳转也不影响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啊!”<br />
允禄笑道:“说的就是啊!日心说不也能解释天尊地卑吗?”<br />
地球绕着太阳转,解释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很合理啊!<br />
允禄回头就写了骗文章,论证圣贤书和日心说、地圆说的共通点。<br />
乾隆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满意,稍作修改,还拿给两个儿子让他们学习。<br />
永琏:“……”<br />
行吧……牵强附会你们是专业的。<br />
不过这样能更快的让读书人接受新的世界观,也不失为一件好事。<br />
他就和乾隆说:“十六叔公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该让各地府学的学生们都学学,顺便也给他们普及一些天文学、地理学常识。”<br />
乾隆本人对这些知识虽然不感兴趣,但他也知道这些知识很重要。<br />
就像这次去利未亚,很多官员都不知道这地方在什么位置,就开始跟着吵架。<br />
各府学得生员未来是有机会入官场的,他们若也和这些人一样,岂不是还得再争论一番?
永琏这回没有乖乖听皇玛法的,而是问:“为什么不能让弘晈叔去呀?”<br />
“弘晈是你十三叔公的儿子,还是嫡子,他在外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朕没法跟你十三叔公交代啊!”雍正道。<br />
永琏歪头,“可是让谁去都会有危险啊?”<br />
在他看来,这件事和打仗一样,得派个宗室去压阵。普通官员还真不行。<br />
“你皇玛法是不是不同意?”乾隆问。<br />
永琏点点小脑袋,又对雍正的魂魄道:“皇玛法,去利未亚虽然冒险,但若能为大清开拓新商路,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贡献可以和张骞、郑和比肩。”<br />
乾隆在旁边点头,忍不住在心里偷笑,弘晈某方面还真跟郑和一样。<br />
……等等,自家儿子竟然在帮自己说服汗阿玛。<br />
乾隆感动得不行,宝贝儿子关键时候还是站在自己这边。<br />
雍正:“永琏啊,可是你十三叔家的子孙,不需要这样的功业。”<br />
永琏闻言愣了下,原来皇玛法不只是担心弘晈叔有危险。是怕他权力太大遭人忌惮。<br />
“皇玛法放心,不可能每次都让弘晈叔去,以后我们大清会有更专业的船队。”永琏道。意思是汗阿玛不会任由弘晈在海外贸易这方面发展自己的势力。<br />
“是啊,汗阿玛您放心,这次去最多两三年就回来。”乾隆也道。<br />
雍正的魂魄叹息一声,“罢了罢了,随你们吧。”<br />
永琏又哄皇玛法高兴,跟他说鑫记的事儿,状似无意的提到果亲王府买了两辆车。<br />
雍正:“老十七能骑双轮车?”<br />
永琏道:“不能,只是因为那日理亲王府派人来买车,十七叔公怕理亲王府和宁郡王府争起来,就买了两辆。”<br />
乾隆忙接道:“十七叔其实多虑了,理亲王和弘晈关系亲近,断不会为了一辆双轮车争起来。”<br />
汗阿玛听了这个,大概就明白自己派弘晈去海外的原因了。<br />
果然,雍正稍一思忖就反应过来,他轻叹口气,也怪弘皎那孩子不谨慎,不该和弘晳走得太近。<br />
弘晈知道自己即将被派去利未亚,差点两眼一翻晕过去。<br />
他连这地方在哪儿都不知道,肯定恐惧啊!<br />
跟传教士们一打听,就更不想去了。<br />
在传教士口中,利未亚野蛮的仿佛原始社会。<br />
弘晈忍不住跟弘昌、弘晓抱怨。<br />
“我是哪里做的不好,得罪了万岁爷吗?好端端的为何发配我去那么远的地方?”<br />
弘昌道:“是啊,这比发配宁古塔还远,光路上就不知要遇到多少危险?再说四哥从前也没接触过理藩院的事务,皇上怎么突然想起让四哥去?”<br />
弘晈道:“实在不行,让额娘进宫帮我求求情吧。”<br />
弘晓道:“照我看,四哥不要总往坏里想,皇上派你去,恰恰说明皇上信任你。”<br />
“七弟心思单纯,才说得出这样的话。”弘昌笑道。<br />
“哼,你们不信就算了,这件事若办成了,好处多着呢。四哥若是将这样好的机会拱手让人,日后后悔起来,可别怪弟弟没提醒你。”弘晓道。<br />
弘昌向来看不上弘晓,排行老七却能继承阿玛的铁帽子王,不就是记性好,会背几首诗讨阿玛和四伯喜欢吗?<br />
弘晈却知道自己这个七弟饱读诗书,就问他,“你说说,有什么好处?”<br />
弘晓一笑,“皇上让四哥办得这差事,就和当年曹家的差事差不多。曹家后来多有钱,两位哥哥比我清楚。曹家管的还只是一省,尚且如此,利未亚那么大……而且这其中还能间接和西洋那边搭上线,四哥子子孙孙的家业不都有了?”<br />
弘晈越听眼睛越亮,还真是这么回事。<br />
“但咱们都是自家人,四哥也不好太过。”弘晓提醒道。<br />
弘晈道:“这点你放心,我不是那见利忘义的人。做的太过分到了九泉之下也不好和阿玛交代不是?”<br />
弘昌心说老四又没儿子,要那么多钱做什么?<br />
转念一想,老四没儿子,肯定要从兄弟中过继,他和弘晓血缘最近,弘晓都还没成亲,就自己有儿子。<br />
可自己也只有俩儿子,一个是原配妻子所生,另一个是继福晋所生,俩孩子都是他的心尖宝贝,让他过继哪个都舍不得。<br />
回去自己可要加把劲。<br />
弘晈还不知道大哥已经打起自己家业的主意了,他一想到自己以后可能有百万家私无人继承,就有点着急。<br />
可这事儿着急也没用,接下来几年他还要和妻妾分开,真是想想都令人难过。<br />
乾隆大正月的通知弘晈要出海,搞得太后都不好意思见十三福晋兆佳氏。生怕日后弘晈有个万一,十三福晋来找她要儿子。<br />
但十三福晋是明理之人,先帝在时,她尚且不敢仗着先帝对自家爷的偏爱提出过分的要求,如今换了皇帝,当然更要谨慎。<br />
又被弘晓安慰一番,十三福晋虽担心儿子,却没有闹。<br />
只是让弘晈启程前多做些准备,尤其要向那些出过海的人请教。<br />
这点乾隆也想到了,他让弘晈先去广东,见见那边的行商,也熟悉下海外贸易的情况。<br />
与此同时,兵部抓紧时间制造火器,等准备好了再出发。<br />
除了弘<br />
晈,乾隆还从内务府里选了几名身体素质好,脑子机灵的包衣。<br />
这几人临时学习洋文,他们也不知道利未亚的人说什么语言,只先学了点英语和法语。<br />
朝中反对这件事的人很多,连鄂尔泰、张廷玉都不赞同朝廷派商队去这种蛮荒之地。<br />
要真想做生意,也该和西洋做,去那地方得不偿失。<br />
但也有人表示支持,其中就有海望和李卫,海望因为管着内务府造办处,和传教士们打交道比较多,知道佛郎机和西班牙发现了新大陆,也知道玉米、番薯这些东西都是从那边带来的。<br />
海外有危险也有财富。<br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r />
李卫在浙江做过官,浙江宁波是通商口岸之一,但主要针对和藩属国的贸易。<br />
李卫知道,有很多洋人进入大清这些藩属国。虽然还没有威胁到大清在当地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但如果他们在亚洲附近有了土地,减少运输成本,还真有可能影响到大清的贸易。<br />
大清必须未雨绸缪,等这些洋人一步步蚕食了大清周围的藩属国,大清再想抵抗已经来不及了。<br />
朝中为了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为了能吵赢对方,官员们都开始了解海外之事。有人找传教士打听,有人自己借书看。<br />
很多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汉臣这才知道“日心说”“地圆说”,世界观摇摇欲坠。<br />
有人坚决不信,声称这些观点都是洋人故意哄骗皇上的。<br />
乾隆一听不乐意了,我圣祖爷就已经接受日心说了,你的意思是他老人家也被哄骗了?<br />
乾隆为此非常严肃的下了道谕旨,大意是朕年少无知,见识有限,还说得过去,但圣祖和先帝英明神武,博学广识,不可能被人轻易哄骗。尤其圣祖,不仅读了很多西洋的书,还熟练使用天文仪器,更会计算河流速度,如果日心说地圆说都是假的,他老人家怎么可能没发现?<br />
大臣们这下没话说了。<br />
如果要推翻这些,圣祖和先帝的英名也要受损。<br />
尚书房的小孩儿们从允禄口中得知此事都拍手称快。<br />
永琏再次感叹汗阿玛真的会说话,他就是皇家公关第一人。这点皇玛法比不了。<br />
“这些人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他们不是真的不相信,只是不愿意承认。”允禄道:“在他们看来,圣贤书之外的东西都叫异端。”<br />
明瑞不解,“这和圣贤书冲突吗?地球围着太阳转也不影响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啊!”<br />
允禄笑道:“说的就是啊!日心说不也能解释天尊地卑吗?”<br />
地球绕着太阳转,解释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很合理啊!<br />
允禄回头就写了骗文章,论证圣贤书和日心说、地圆说的共通点。<br />
乾隆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满意,稍作修改,还拿给两个儿子让他们学习。<br />
永琏:“……”<br />
行吧……牵强附会你们是专业的。<br />
不过这样能更快的让读书人接受新的世界观,也不失为一件好事。<br />
他就和乾隆说:“十六叔公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该让各地府学的学生们都学学,顺便也给他们普及一些天文学、地理学常识。”<br />
乾隆本人对这些知识虽然不感兴趣,但他也知道这些知识很重要。<br />
就像这次去利未亚,很多官员都不知道这地方在什么位置,就开始跟着吵架。<br />
各府学得生员未来是有机会入官场的,他们若也和这些人一样,岂不是还得再争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