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费德勒.冯.博克上校带领的那几个突击营,仅仅用了早上4点到上午10点间的6个小时,其中1个半小时还是给炮击火力准备预留的,就击溃了防守戈尔利采镇的露第57师。<br /><br />又花了仅仅3个半小时(包括赶路时间),就击溃了前来增援露57师的哥萨克第12骑兵师。<br /><br />然后,在5月12日下午2点,他们就马不停蹄转向往南,直插铁路沿线县城塔尔努夫县的后方。最终,在深夜时分顺利机动到位,掐断了塔尔努夫和后方热舒夫、普热梅希尔要塞等地之间的铁路线。<br /><br />一整天的时间里,德玛尼亚先锋精锐,经历两场激战、先靠炮击撕碎了敌人最前沿5公里纵深的防线、又靠步兵渗透撕开后续3公里的次级防线、最后击破一波赶来的骑兵。<br /><br />前后在防线地区推进了足足8公里,又在不设防的空旷地带推进了13公里,东西向上一天内累计推进21公里。最后折向南方,在南北方向上又行军了8公里,沿途还击溃了好几股小规模的侦查、骚扰骑兵。<br /><br />换言之,在一整天18个小时之内打两场大仗、数场骚扰级的小仗、还要在一小半都是泥泞区的野地里累计行军29公里。<br /><br />这个速度,堪称铁军。<br /><br />也正因为他们有如此速度,仅仅18个小时内,驻扎在塔尔努夫县的露沙军1整个整编军、下辖3个师,就这么被包了一个半圆形的饺子。<br /><br />县城守军的退路还没彻底切断,理论上他们如果往南、往喀尔巴阡山北坡余脉的崎岖丘陵地带转移,还是有可能爬山逃出包围圈的。<br /><br />但驻守县城的那名军长、别林诺夫斯基中将很清楚:如果自己就这样不做抵抗、让部队翻山突围,就算活着冲出去了,自己也会上军事法庭挨枪子。<br /><br />翻山突围,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塔尔努夫这座铁路县城内的一切物资和重装备,轻装徒步,整座县城直接就资敌了。<br /><br />而且,敌人来得那么突然,布鲁西洛夫上将将西线面对克拉科夫来敌的防线交给自己,自己只守了不到一天就崩了,那敌人将会何等迅猛地扑向热舒夫、然后掐断杜克拉山口?<br /><br />到时候,整个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都会被堵在山南、而且被切断补给线!<br /><br />当天午夜,悲凉的氛围,就笼罩了整个塔尔努夫县城。<br /><br />别林诺夫斯基中将召集了手下的3个师长,紧急磋商了一下对策。<br /><br />“怎么办?敌人的行动太快了!仅仅一天,没想到,我们已经被半包围了、退往热舒夫的铁路已经被敌人切断了!”<br /><br />手下的师长们,有劝直接绕路跳出包围圈的,但是被直接否决。<br /><br />然后大家的意见,就自然而然渐渐统一到了“沿着铁路往后方反攻、重新打通铁路线”这一死路上。<br /><br />而且,在县城以南的山区边缘,还有1个师的友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但因为县城以北的戈尔利采被突破了,南边的野地也就没有守的必要了,可以让那个师也稍稍收缩,但不要直接撤回县城。<br /><br />而是先往东、后往北撤,这样还能从侧向夹击已经冲到铁路线上的德玛尼亚人。<br /><br />别林诺夫斯基军长:“决定了,就这样吧,防线既然已经被突破,再指望全线处处死守已无意义,现在需要的是专注死守铁路一线、徐徐后撤拖延时间。敌人绕后的部队是从崎岖泥泞的野地里绕过去的,肯定没什么重炮,我军有重炮,稳扎稳打往后方回撤,一定可以拖够时间,把部队和重装备都带走!”<br /><br />不过,在军长做出这个决定后,还是有军参谋和个别师长指出了一些风险:“这个计划,整体上没问题,绕后包抄我们的敌军,是走泥地绕路过去的,也确实不会有什么重炮。<br /><br />可在我军正西方、沿着铁路推进过来的敌人主力,必然有大量的重炮,我们要是分兵进攻身后之敌,正面的敌人趁机强攻、防线崩溃怎么办?”<br /><br />别林诺夫斯基军长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又查漏补缺道:“正面防线当然也不能放弃,这样,让第54师继续坚守塔尔努夫县的正面防线,第56师担任回援主力,55师为预备队。<br /><br />同时,从南侧丘陵地带绕过来的第58师,要跟56师一起行动。56师攻打我身后之敌的正面,58师从身后之敌的南边侧翼夹击。”<br /><br />他手头还剩4个师,1个师填线顶住,2个师回头对付身后之敌,最后1个师总预备队。<br /><br />完美。<br /><br />虽然最后肯定会节节败退、沿着铁路后撤,但按照这个打法,撑上三五天肯定没问题,而且最后残部肯定能退回热舒夫,乃至普热梅希尔要塞。<br /><br />至少别林诺夫斯基军长自己是这么认为的。<br /><br />这个计划很快被执行下去,露第56/58师,乃至后方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上将派来的哥萨克骑兵第14师,次日凌晨,就要开始对楔入铁路线后方的德玛尼亚军先锋,组织强力反击,以重新夺回阵地、打通铁路线。<br /><br />然而,他们很快就将感受到敌人突击营战术那可怕的攻防转换速度。<br /><br />……<br /><br />“快!所有部队跑步前进!先锋友军那么快就撕开了口子,我们必须赶快补防到位!”<br /><br />黑夜中,德第10集团军旗下的第39军的3个师,已经在疯狂向东机动。沿着白天那些突击营趟出来的血路,依次包绕敌军后方。<br /><br />因为要从城镇之间的野外泥泞田原上行军,第39军的重炮部队同样无法机动,只能滞留在后方,3个师的炮团都临时拨给了友军使用。<br /><br />只有极少数105野战炮,仍然通过个别几辆还没抛锚的半履带车,进行越野机动、拉到敌后部署。<br /><br />第39军的3个师里,跟随突击营跟得最紧的那一个,甚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至只落后突击营1~2个小时的路程。突击营半夜穿插到位后,第39军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团,也在13日凌晨2点机动到位。<br /><br />然后平均每小时都能再赶到1个团,天亮时在敌后已经有1个整编师的规模了,敌人的北线侧翼还有2个师在机动。<br /><br />已经机动到位的部队,也立刻开始构筑野战工事,以最快的速度挖掘散兵坑,或是依托自然地形布置重机枪阵地和轻型迫击炮。<br /><br />还有24门75毫米轻型野战炮,也被部署到了阵地上——这些炮,是下午的时候,博克上校的那几个突击营,反冲锋露沙军的第12哥萨克骑兵师时缴过来的。<br /><br />而与此同时,12日全天都连番激战的那几个突击营,此刻已经被安置到了相对安全的后方纵深阵地,全部可以睡觉休息。<br /><br />而且都配给了最好的饮食待遇,还有缴获的伏特加配给,能让他们解乏助眠。<br /><br />突击营战术的精髓就是如此:一旦取得决定性突破,就要立刻进行攻防转换。之前突破苦战的攻坚部队,在转入阵地防御后,就该充分休息,珍惜他们的生命和精力,绝不在填线战中浪费。<br /><br />填线自有填线的兵去完成。<br /><br />利奥波德元帅的第10集团军,一共下辖第21军和第38/39/40军,其中后面这3个军都是新扩编的预备役,只有21军是开战时就存在的老部队。<br /><br />如今,元帅让第21军担任塔尔努夫县正面的攻坚部队,第39军迂回敌后,第38军作为总预备队,第40军留守后方的克拉科夫,并随时加强其他次要方向,防止己方防区出现漏洞。<br /><br />在第21军这个“铁锤”和第39军这块“铁砧”的配合下,塔尔努夫县防区的那几个师露沙军扛不住多久的。<br /><br />……<br /><br />时间转眼来到5月13日天亮以后。<br /><br />塔尔努夫县地区的露沙军第56/58师,以及后方热舒夫赶来的哥萨克第14骑兵师,终于对刚刚机动到位的德第10集团军下辖第39军,展开了全面进攻。<br /><br />别林诺夫斯基军长觉得才仅仅半夜工夫,渗透到己方身后的德玛尼亚人规模肯定不多,而且没有重炮,所以攻得非常急切。<br /><br />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对着德第39军刚刚才挖了没几个小时的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准备,然后就是疯狂的冲锋。<br /><br />德玛尼亚人来不及挖掘堑壕,只能是依托自然地形、以及刚挖壕的散兵坑防守。<br /><br />露沙人的炮火覆盖过来时,所有德玛尼亚士兵都尽量贴着地面、但又要用手肘撑住地面、让胸腹凌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就像是做不标准的平板支撑。<br /><br />这样既避免被弹片溅射杀伤,又不至于胸口贴地贴得太紧被震荡波震伤内脏。<br /><br />所有士兵都在隐忍,都在等待炮击过去,阵地上的士兵布阵也尽量松散稀疏,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不给敌人不必要的机会。<br /><br />而与此同时,天空中已经有德玛尼亚人的战斗侦察机掠过,仔细观察着地面上、塔尔努夫县防区内的露沙军炮兵阵地布置情况、精确位置,然后通过后座的无线电给炮兵报点。<br /><br />位于塔尔努夫县以西的德第21军的重炮阵地,立刻开始对塔尔努夫县城内的露沙军炮兵阵地点名反制。<br /><br />刚刚上线的150毫米K16远程加农炮,最大射程在19公里,至少超出露沙人同口径大炮7公里射程,可谓是质的飞跃。德炮部署在塔尔努夫县的城西,远处,就能覆盖到整座县城。<br /><br />所以,德玛尼亚人的重型炮兵,或许因为泥泞无法机动绕后部署、没法轰击到往西后撤突围的露沙步兵大部队。<br /><br />但要想反制部署在塔尔努夫县城内的露军炮兵,射程却是肯定够的——露军的炮兵阵地,一般会比正要进攻的陆军步兵,更靠西5~10公里,而这点距离差,已经足够县城西侧的德加农炮反制了。<br /><br />一言以蔽之,就是县城内的露军炮兵轰城东的德军步兵、城西的德军加农炮就反轰城内的露军炮兵。<br /><br />环环相扣的压制,让别林诺夫斯基军长顿时头大欲裂,他的炮击仅仅持续了没多久,不少重炮就被反制掉了。<br /><br />他也知道是敌人的战斗侦察机在作祟,立刻急电后方,希望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能尽快派战斗机来反制。<br /><br />布鲁西洛夫接到前线急电,知道部下还在浴血奋战,他也非常焦急,尽其所能调集了自己能调集的全部飞机。<br /><br />……<br /><br />如今,已经是1915年5月了,距离之前的“敦刻尔克-伊普尔战役”已经过去快3个月了。<br /><br />这三个月里,协约各国的飞机,也进行了不少紧急改良。毕竟之前在法比边境的惨烈战斗中,协约一方的空军吃亏太严重,德玛尼亚人的飞机都装了MG15风冷式弹链供弹轻机枪,协约一方却少有制式机枪,飞机只要遭遇了,德玛尼亚人都占尽优势。<br /><br />当时,直接吃亏的主要是布军,所以回去后,布军痛定思痛,意识到己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刘易斯风冷式机枪当时还在反复测试、精益求精没定型,所以飞机部队没有足够好用又轻便的机枪”。<br /><br />于是,3月份的时候,布国就痛下决心,严惩了好几个拖进度、精益求精卡投产的家伙,逼着刘易斯风冷机枪立刻投产!哪怕还不完善也不管了!先造出来给飞机用!<br /><br />战时的一切都很迅速,尤其是己方吃了一场导致远征陆军全军覆没的惨败后,那反思速度更是快得离谱。<br /><br />所以不到两个月,布列颠尼亚人就不惜一切代价,造了上千挺刘易斯风冷式轻机枪,给己方的飞机全部配上,还卖了几百挺给法兰克和露沙,让他们的侦察机也能装上制式机枪,解决自卫火力问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题。<br /><br />地面战斗开始后,仅仅过了一个半小时,露沙人的数十架侦察机,也都应布鲁西洛夫上将的要求,仓促赶到了战场。他们装着刘易斯型风冷机枪,准备给德玛尼亚同行一点颜色看看。<br /><br />士别三月,当刮目相看!如今露沙人的侦察机也有风冷式机枪了!<br /><br />塔尔努夫县上空,上午8点整。<br /><br />露第8集团军的侦查飞行大队队长、涅斯捷罗夫少校,带着他的其余31架袍泽,抵达了战场。<br /><br />如今已经不是战争之初了,交战各方的飞机型号也在不断快速升级。<br /><br />露沙人现在使用的都是莫兰G型单翼机,而对面的德玛尼亚人,则是用的信天翁1型双翼战斗侦察机。<br /><br />(上图为信天翁1型战斗机,1915年底发展出2型,1916年发展出3型)<br /><br />距离塔尔努夫县还有至少30公里的时候,视力超群的涅斯捷罗夫少校就隐约看到了对面的德玛尼亚侦查机群。<br /><br />他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对着旁边离他最近的另一名飞行队长大吼下令道:<br /><br />“每个中队自行编队,从两翼包抄敌机群、以侧射机枪火力歼灭他们!敌人的飞机数量还不如我们多!”<br /><br />这个时代没有扩音器,没有无线电呼叫器,空中指挥只能靠吼,也就只有离得很近的友机能听到,所以这种命令也只能在两个军官的座机靠近时喊几句。<br /><br />另一名听到涅斯捷罗夫少校吼令的军官,很快就稍稍转向,并且左右晃动了两下机翼,示意自己这队的人都跟上。<br /><br />后续飞行员,便全看队长的机翼摇晃行事,拉成了一列不标准的纵队,稀稀拉拉跟上去。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