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随着涅斯捷罗夫少校的命令,30多架露沙侦察机分成两股队列,朝着远处的德玛尼亚机队两侧狠狠包抄而去。<br /><br />如今的露沙侦察机,乃至协约一方的所有国家,都还没解决射击协调器的问题,所以飞机无法朝正前方开火,子弹会打到螺旋桨。<br /><br />因此哪怕装上了刘易斯风冷机枪,也只能朝着两侧开火。如此一来,排出类似战列舰战列线的阵型,也就不足为奇。<br /><br />这种战术在后人眼里看起来很奇葩,但在人类空战史的最早期,却也真实昙花一现过。<br /><br />直到射击协调器出现后、飞机都能朝正前方开火了,这种荒谬的阵型,以及其他许多曾经百花齐放的奇葩阵型,都被一起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br /><br />眼看着露沙机群冲了上来,正在塔尔努夫上空侦查的德玛尼亚机群也立刻反应过来。<br /><br />指挥这支机队的长官,乃是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他也是马克.殷麦曼上校的同僚和下属。<br /><br />航空队的发展很快,专业性很强,所以很多90后年轻人都能身居高位,更老的老家伙们大多都不懂飞机。<br /><br />之前跟鲁路修混得很熟了的殷麦曼,如今已经是陆军航空队里屈指可数的大人物,一个90年的年轻人,才虚岁26,就做到上校了,跟鲁路修一样军衔。<br /><br />关键是航空队里如今就他一个大牛,而西线战场的空中侦查对战更激烈,殷麦曼也就被帝国留在了西线战场。<br /><br />东线战场这边,只派了殷麦曼手下调教出来的得意师弟波尔克少校,担任航空队总指挥,负责协调对第6、第10两个集团军的空中侦查支援。<br /><br />前一阵子的空中侦查,双方都比较平和,没发生什么大规模空战,最多偶遇小打。<br /><br />一般动手了之后,敌机也不会有活口回去报信,所以露沙人虽然累计损失了几架飞机,却也不知道敌人同样升级了。<br /><br />今天刚好又轮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亲自值班升空,结果却撞见了敌人的大机群,波尔克少校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很是兴奋,最多再带几分紧张。<br /><br />波尔克少校立刻连大吼带比划地下令:“C/D小组继续执行侦查报点任务、给炮兵指示目标。其他各组按四机编队接敌,自由追尾攻击!”<br /><br />C/D小组看清了命令,继续执行侦查报点任务。<br /><br />其他各组也从波尔克少校的机翼晃动动作中,看出了“按四机编队自由作战”这条简单命令,后续就只能靠大家自由发挥了。<br /><br />波尔克少校对自己的部队很有信心,因为他知道,这些飞机都装了一款最近两个月才刚刚测试成功的崭新机械机构——射击协调器。<br /><br />也就是让风冷机枪可以装在驾驶舱正前方、朝着前面射击、还不用担心子弹打到螺旋桨。<br /><br />原本历史上,射击协调器就是在1915年底,便被德玛尼亚工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师首先设计出来,并装到了战斗机上。后来,新式的“福克式战斗机”普遍用了这玩意儿,又学了马克.殷麦曼长官的“殷麦曼机动”(也有一些翻译成“殷麦曼筋斗”),两者结合后,在1916年上半年杀得协约一方的空军人仰马翻,足足半年才赶紧抄好作业、重新拉平技术代差。<br /><br />而如今这个位面,射击协调器稍微提前个半年出现,根本不足为奇。早在3月底,鲁路修在一次跟殷麦曼聊起时,听说布列颠尼亚人的战斗机已经装上了刘易斯风冷机枪后,他就知道,德系战斗机靠“提前安装MG15风冷机枪”赢得的优势,已经被敌人重新拉平了。<br /><br />既然如此,有鲁路修这样高瞻远瞩的穿越者在,他是断然不会容许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br /><br />敌人每次把武器技术代差拉平,就是时候由鲁路修再放出一点干货了。<br /><br />所以,鲁路修立刻给殷麦曼提了个点子,让他找空军的工程师们群策群力想想办法,能不能用齿轮协调机构,搞一个让飞机螺旋桨和机枪扳机作用时间刚好错开的装置。<br /><br />“射击协调器”具体怎么造、机械结构细节什么样,鲁路修也不知道。但有他这个点子、这个努力方向,一切就够了。<br /><br />本来没有鲁路修,这东西半年后也能造出来,他捅破这层窗户纸后,剩下的活儿以德玛尼亚机械工程师们的硬实力,还不是一个月就搞定了。<br /><br />所以,此次东线战役爆发之前,波尔克的飞机,就全部有装射击协调器,再次赢得了代差优势。<br /><br />12架信天翁1型战斗侦察机,在得到命令后,立刻毫无畏惧地分成3个4机小组,自信满满朝着露沙人冲去。<br /><br />德玛尼亚的空军力量,其实是远比露沙人强的。以露沙人的贫穷,飞机这种高端货,他们能用得起多少?<br /><br />但此时此刻,在这片战场上,露沙人的数量确实占优,这并不是德方航空队轻敌,而是因为德方需要长时间保持侦查、给炮兵报点,而飞机的滞空时间是有限的。<br /><br />信天翁1型的续航能力才300多公里,如果从后方距离战场近百公里的地方起飞过来侦查,可能一半多的时间都浪费在往返上,真正在战场上空盘旋航拍的时间,也就占到四成。<br /><br />而且飞机不是一返航就能再起飞的,加油、简单的维护保养检查、飞行员轮休都需要时间。<br /><br />严格算下来,就算波尔克有80架飞机,也就最多保证同时在战场上空有20架停留。<br /><br />相比之下,露沙人那边虽然总共才30几架飞机,但能够有心算无心、孤注一掷把所有飞机都派来,也就形成了明显的局部数量优势。<br /><br />涅斯捷罗夫少校之所以如此自信满满、敢主动往上冲,就是仗着此时此刻他的飞机更多。<br /><br />露沙战斗侦察机的两列机群,很快插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上来,左右两侧各16架,看起来声势浩大。<br /><br />但他们的飞机队形臃肿,掉头困难,一掉头就容易阵型乱掉。对面的波尔克带领3个4机编队提前开始拉升,根本不给对方在同一水平面上盘旋互射的机会。<br /><br />双方即将交错而过时,德机已经拉到了露机体头顶上至少500米以外。<br /><br />以这个时代的轻机枪精度、射速,在这样交错而过的相对速度下,胡乱扫射根本没有命中率可言。<br /><br />12架德机很快就轻易从对方头顶越过,因为持续爬升的关系,德机的飞行速度本来就在慢慢减速,交错而过后,速度已经很低的德机立刻以小半径盘旋,重新从后方咬住了露沙大机群。<br /><br />速度越慢,盘旋时需要克服的离心力就越小,盘旋半径也越小,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物理常识。<br /><br />只不过此前这个世界还从未出现过飞机咬尾攻击,所以哪怕露沙人知道这一点,他们也没去刻意提防。<br /><br />“不就是想绕后么?爱绕就绕好了。就算绕后了,你也没法朝正前方开火,还不是得飞到咱的侧后方、然后朝侧前方开火?”<br /><br />涅斯捷罗夫少校本人也是这么想的,完全没觉得有必要刻意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br /><br />到时候,露机的后座机枪手,照样可以还击,照样有射击角度,无非把刘易斯机枪稍微角度拧大一点。<br /><br />然而,意外很快就发生了。<br /><br />“哒哒哒!”波尔克少校的飞机咬住了露机左侧机队的队尾,就待在对方的正后方,不给对方前面各机射击角度,然后就猛烈开火了。<br /><br />MG15风冷机枪的子弹,穿过信天翁1型的螺旋桨叶片空隙,泼水一般朝正前方猛烈泼洒。<br /><br />因为双方航向相似,几乎没有左右方向上的相对速度晃动,射击精度变得非常之高,简直是高得可怕。<br /><br />一架露沙战斗侦察机莫名其妙地就吃到了连串子弹,不甘地凌空解体、分成数块各自坠毁。<br /><br />其他露沙飞机还有些懵逼,一时没反应过来,只当是正常的空战交火战损。<br /><br />但仅仅一两分钟后,他们就彻底意识到不对劲了。<br /><br />另外两支4机编队也开始发力,各自的带队军官也找到了目标,开始单方面屠戮露沙人。<br /><br />波尔克少校麾下的一名中尉飞行员、也是其中一支4机编队的临时指挥官、库尔特.亚瑟.贝尔诺.斯图登特中尉,也驾驶着他的战斗机,对另一支露沙大编队的队尾机,扫出了连串的机枪子弹。<br /><br />连续几个短点射,库尔特.斯图登特中尉竟一口气击落了两架排着队的敌机!那杀戮效率,简直堪称排队枪毙。<br /><br />而最后一支4机编队的军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中尉,则紧跟着老教官波尔克一起,亦步亦趋地模仿着老教官的操作,一板一眼也击落了一架露沙飞机。<br /><br />空战的最初阶段,就打出了一波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4比0的交换比。<br /><br />到了这一刻,涅斯捷罗夫少校就算再迟钝,也观察到情况不对劲了。<br /><br />“不好!这些德玛尼亚飞机能够朝着正前方开火!他们能够跟在我们后面,保持相对静止慢慢瞄准!快散开!各机自行用机体侧面对敌、自由开火!”<br /><br />涅斯捷罗夫少校声嘶力竭地吼出命令,但响应者却寥寥。<br /><br />这个命令太复杂了,是一道全新的命令、并不在战前约定好的“抖动几下机翼”之类简单指示之列。<br /><br />涅斯捷罗夫少校只能靠嘶吼、指望附近的飞行员听到,然后执行。<br /><br />更远处的飞机,则因为没有通话器,又没法通过看长官的机翼动作来识别命令,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混乱。<br /><br />一部分飞机执行了命令,一部分没执行,整个露沙机群乱成了一锅粥,混乱中甚至有两架露沙飞机因为转向指令不一致、自行相撞坠毁了。<br /><br />而德玛尼亚人则趁着他们变阵的当口,又连杀5架飞机,露沙人的32架飞机,至此已经损失了11架,只剩下21架,完全没有数量优势可言了。<br /><br />露沙人好歹从混乱中调整过来阵型和战术,开始各自盘旋、用侧射火力攻击敌机。<br /><br />那姿态倒是很像后世地球上的AC130炮艇机,看起来颇为笨拙可笑,但不管怎么说,好歹是有点反击力度了。<br /><br />德玛尼亚飞机不愿跟露沙盘旋缠斗,便屡屡拉升高度、同时滚转半圈、再俯冲下来反击。<br /><br />这个姿势,同样是露沙人从未见过的,正是马克.殷麦曼上校刚刚发明不久、然后传授给手下各个军官的“殷麦曼筋斗”。<br /><br />正常的盘旋,有大量动力会被用来克服绕圈时的离心力,飞机速度会下降。<br /><br />殷麦曼筋斗则能通过垂直拉升和滚转并用,更灵活快速掉头,还把原本掉头时完全损失掉的那部分动能、转化一部分为高度势能储存起来、再次俯冲时就能加速释放动能。<br /><br />一言以蔽之,用了殷麦曼筋斗,转弯更快,能量损失更小,飞机速度也能保存住更多。<br /><br />德玛尼亚飞行员们学到这招,也就是刚刚才一两个月的工夫,用得并不娴熟,但今天这种场合也已经够了。<br /><br />这个动作的产生,跟射击协调器和前射机枪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有了朝正前方开火的机枪,飞机作战时要经常机头对敌,而为了更好地机头对敌,殷麦曼上校就发明了这个动作。<br /><br />露沙飞行员们很想保持盘旋侧射,但敌人经常一晃而过,又来到了自己的后上方,让露机非常难输出火力,而德机却始终能从容开火。<br /><br />“哒哒哒~哒哒哒~”机枪声响彻整片天空,整个塔尔努夫县上空到处都是冒着黑烟滚滚下坠的露机。<br /><br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涅斯捷罗夫少校看着一架架战友都被击落,也彻底疯狂了。<br /><br />他恼恨后座的机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枪手无能,怎么就是打不中敌人呢?<br /><br />双方剩余的飞机总数,从一开始的20比32打到20比21。<br /><br />后来又渐渐打到20比15、19比10……最后总算是定格在18比6。<br /><br />露沙人在稳住阵脚后,仍然又被击落了15架飞机,才干掉了2架德机。<br /><br />打到后来,一部分露沙飞机已经开始掉头鼠窜,想要逃跑,但却因为飞机速度不如信天翁,被轻易撵上,反而毫无建树地被白白击落。<br /><br />涅斯捷罗夫少校看着逃兵们的下场,就知道自己肯定是跑不了了,他发起狠来,朝着面前一架他能够找到的敌机猛撞过去。对方刚刚击落了他的一架战友,正要盘旋调整位置,速度比较低,涅斯捷罗夫就趁着自己速度比对方快,直愣愣拦截到对方的航线上。<br /><br />机枪手不给力,那就直接撞!<br /><br />“喀喇~”地连声闷响,两架飞机都凌空解体了。<br /><br />那架德机一侧的翅膀直接被撞断,翻滚着往下落。<br /><br />德机飞行员见状连忙跳伞,靠着翼伞试图朝着后方阵地滑行,争取别落在塔尔努夫县的露沙陆军阵地上。<br /><br />涅斯捷罗夫少校的飞机,则是在撞击中机头碰到敌人。机头的引擎虽然很坚固,不会撞破,但安装引擎的结构件却没那么坚固,在这种撞击中,引擎毫不意外地直接被撞飞脱落了。<br /><br />涅斯捷罗夫少校开着一架机头和引擎整个消失、只剩下两个翅膀的飞机,摇摇晃晃还想挣扎滑翔,结果还是失控了,反而错过了跳伞时机,在迫降时撞死在地。<br /><br />(注:涅斯捷罗夫历史上就是撞击后摔死的,就当尊重他命运吧)<br /><br />剩余几架露沙飞机,也都被围杀肃清,最终战果:32比3。<br /><br />如果没有那个直接撞击的案例,本来有可能是32比2。<br /><br />不管怎么说,露沙人尝试夺回侦查制空权的努力,以彻底失败告终。<br /><br />德玛尼亚飞行员们回到基地,纷纷开始清点战果和损失,并且联络前方部队,搜救跳伞飞行员。<br /><br />最终,统计得战果如下: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此战击落3架敌机,加上之前在西线战场也击落了3架,总数已经达到了6架,是德玛尼亚航空部队中第二名王牌飞行员——仅次于他的老领导、战斗机部队的鼻祖和缔造者马克.殷麦曼。<br /><br />库尔特.斯图登特中尉一口气击落了4架敌机,不过他此前没有参加过西线作战,属于新人,所以距离王牌还剩一步之遥,得下次再努力了。<br /><br />同样初出茅庐的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中尉运气不太好,只击落了2架露沙飞机,然后就被那个发了狂的露军少校队长开着飞机硬撞下来了。不过里希特霍芬中尉及时跳伞,只是受了点轻伤。<br /><br />加上他操纵翼伞的水平很不错,在前线落地时,还能控制着伞往己方阵地飘,已经被陆军战友救回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来了。<br /><br />里希特霍芬估计得养伤沉淀几个月,好好反思总结今天这一战的经验教训,下次再复出时,应该就能有所突破。<br /><br />……<br /><br />空中那交换比悬殊的空战,也让地面上的露沙军士兵士气愈发低落。<br /><br />他们眼睁睁看着己方的飞机如同下雨一般坠落,敌人却几乎没什么损失。德第21军的远程加农炮群,则在侦察机的报点下,把露军的重炮群一个个反制点杀。<br /><br />仗打到上午9点多,露沙军在塔尔努夫县的重炮群已经哑火了一大半。<br /><br />正面战场上,别林诺夫斯基军长眼看着自己手头最后的底牌也损失得差不多了,火力准备却还不充分,也只能硬着头皮让己方步兵以人海冲锋的战术、朝着德第39军的阻击阵地冲过去。<br /><br />他只能指望,一大早那番炮击,好歹削弱了敌人一部分力量,现在再冲阻力不至于太强。<br /><br />但他很显然失算了。<br /><br />德39军的士兵们,一个个从炮弹坑里、从散兵坑里、从田埂水沟边冒出来。重新组织起防御火力,对着沿铁路冲锋、试图打通归途的露沙兵疯狂扫射。<br /><br />德39军原本隐蔽得很好、憋了很久的10几门105野战炮,加上那24门从哥萨克骑兵手里缴获来的75野战炮,也纷纷开火。<br /><br />德39军非常沉得住气,他们一开始根本就不跟敌人对炮。<br /><br />炮对炮的任务,就全交给21军的战友,充分信任战友。<br /><br />这些好不容易部署到敌后的少数炮兵,当然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敌人发起总攻冲锋的时候!<br /><br />冲锋的露军完全没料到敌人这么沉得住气,刚才居然光挨轰不还手、只让队友还手、让空军报点。<br /><br />猝不及防之下,数以千计人海冲锋姿态的露军士兵,就在毫无掩护的地形上被屠戮,炸成了残肢断臂、碎肉裂骸。<br /><br />别林诺夫斯基军长的如意算盘彻底崩了。<br /><br />参与反击的3个师,在短短一两个小时的激战冲锋中就被打残,加起来的死伤者怕是要上万。<br /><br />剩余的士兵也是精气神彻底被抽干,麻木、迷茫地退回来,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br /><br />而德第21军的主力,却在这时候、在利奥波德元帅的精准时机把控下,从东向西,对着露军残部固守的塔尔努夫县,发起了总攻。<br /><br />绕后的第39军扮演铁砧,已经把敌人撞得头破血流、士气榨干。正面的第21军“铁锤”,当然也要发挥出雷霆之力,一锤定音。<br /><br />汹涌的德玛尼亚军士兵,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对着县城发起了猛攻。<br /><br />直到这一刻,守城的露沙军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充分的火力准备,刚才己方那点半吊子努力,根本就是笑话。<br /><br />敌人不知道集中了多少重炮,这是志在必得的攻势。<br /><br />成群的露军士兵已然彻底精神崩溃,面对冲上来的敌人,尤其是其中还夹杂着拿冲锋枪的敌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人,露沙士兵的完全失去了防守意志。<br /><br />他们就是在攻防转换间隙、意志和组织都最薄弱的时候,被敌人抓住了机会,趁他病要他命。<br /><br />“哒哒哒~哒哒哒~”冲进堑壕区的德军冲锋枪手,对着左右猛烈扫射,肃清堑壕。<br /><br />如雨的手榴弹,刁钻地投掷进Z型壕的角角落落,把藏在死角、心存侥幸的露沙兵也彻底消灭干净。<br /><br />终于,一排排的露沙步兵被绝望所操控,大喊大叫着愿意投降,成批放下武器。<br /><br />市中心的露沙军指挥部内,别林诺夫斯基军长听着敌人越来越近的枪炮声,以及各处阵地传回的噩耗,也终于意识到塔尔努夫县是注定守不住了,连拖时间都做不到了。<br /><br />“立刻让各部从敌人还没合围的那一侧、翻越崎岖丘陵地带突围、县城不要了!能跑出去多少算多少!”<br /><br />可无线电报只能传到各级师部,从师往下再到团、营都得靠传令兵骑马报信。<br /><br />这个撤退突围令,也不知能有几成下属单位能接到、并且跑出来。<br /><br />最终,在一整天加一整夜的混战后,当时间过了5月13日的午夜、来到5月14日凌晨。<br /><br />塔尔努夫-戈尔利采一线的共5个师露沙军,戈尔利采的57师等于是被全歼了,其余4个师里,填线顶住德21军的露54师,和正面强攻德39军的露56师,也都几乎全灭、没死的也都被俘了。<br /><br />只有作为总预备队的第55师和侧击的58师,逃出去了一部分人。<br /><br />他们或许能回到后方的热舒夫,或许能回到普热梅希尔要塞,具体就看攻守双方谁跑得快了。<br /><br />另外,被露第8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上将派来增援的哥萨克第14骑兵师,也在反复冲击德第39军阵地未果后,遭遇惨重伤亡,不得不直接撤退回热舒夫。<br /><br />5月15日,利奥波德元帅的第10集团军主力,便已完全占领戈尔利采-塔尔努夫这两座县城,以及周边的防线地带。<br /><br />德第10集团军下辖的3个整编军,开始向热舒夫挺进,并分兵一部、试图南下堵住杜克拉山口,阻止喀尔巴阡山以南的露沙军主力回撤到山北。<br /><br />露沙整个西南方面军主力的北撤道路,即将被堵死。<br /><br />——<br /><br />PS:看昨天的评论有断崖式下跌,可能大家不是很爱看东线的陌生战役,缺乏历史背景基础了解。<br /><br />所以我会适当加快一点剧情,而且今天会有两更六千多字的大章,累计一万两千多,一口气更完。(早上一口气更完,也不影响大家9点看阅兵)<br /><br />明天大家就能看出头绪了。主要是这样的大规模战役,战场横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全境,德奥加起来七八十万人,露塞罗加起来一百三十多万人。<br /><br />双方总和两百万人的战役,篇幅短了确实理不出头绪。我已经是天天一万多字往前赶了,大家见谅。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活人深处

穿黄衣的阿肥

万世之名

古羲

玄鉴仙族

季越人

守序暴君

不在意中人

大道之上

宅猪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