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利奥波德元帅的德第10集团军出手后,仅仅3天。<br /><br />戈尔利采-塔尔努夫一线便全部易手,露沙西南方面军留在山北西部前沿的总计4个师遭围歼(含骑兵师)。<br /><br />整个露西南方面军主力撤回喀尔巴阡山以北的生命要道,也被严重威胁。<br /><br />虽然通过杜克拉山口的那条路还没被百分百彻底掐断,但德玛尼亚人的刀尖,也差不多算是抵住露西南方面军的咽喉了。<br /><br />这一切,仅仅是在3天内发生的。<br /><br />在喀尔巴阡山以南的广大战场上,很多部队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和认清形势。<br /><br />而在更远的、整个欧战的其他战线上,很多协约一方的国家,甚至还没来得及版本更新,还停留在欢庆上一个好消息的版本——<br /><br />也就是欢庆3天前、露沙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尤多维奇上将刚刚突破喀尔巴阡山以南的匈牙利咽喉要地科希策、打开了进入匈牙利平原、通往布达佩斯的道路。<br /><br />比如,在意、奥边境的阿尔卑斯山区,伊松佐河河谷。<br /><br />意呆利陆军主力的大约40多万部队,就是在13号听说了露西南方面军于昨日(12号)打进匈牙利平原后,就匆匆对奥国发起了全力进攻。<br /><br />意呆利陆军总司令、路易吉.卡多尔纳元帅甚至挂帅亲征,还在战前发表了重要讲话:<br /><br />“将士们!夺回曾经被奥利奥人占据的我国领土,就在今日!我们还要顺势夺取斯洛文尼亚地区!奥国已经要完蛋了,他们的主力全部被牵制到了匈牙利平原方向,露沙军队的主力已经冲进匈牙利平原!奥国已经无险可守、覆灭在即!<br /><br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觉得这次进攻太仓促,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炮兵和物资补给也还没到位。但我们的敌人更加虚弱百倍,我国如果还不动手,奥国就要彻底亡于露沙和塞维亚联军之手,甚至连罗马尼亚人都能分一杯羹抢走特兰西瓦尼亚,而我国将一无所获!”<br /><br />意呆利将士们听说有如此大便宜可以白捡,一个个兴奋莫名。<br /><br />也不管己方重炮都还没到位,就靠着边境上一些野战炮随便轰了轰,然后就冲到了敌国境内。<br /><br />伊松佐河另一侧的奥军一副“猝不及防”的样子,沿着河谷被意军打得且战且退。<br /><br />奥军其实退得很有章法,每退一步都会尽力从意军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来。<br /><br />每前进一公里,意军都要付出四位数的伤亡代价,少则千八百人,多则五六千人。<br /><br />意军的主要目的,是先从威尼斯地区往奥境内推进、至少先推到奥国在亚得里亚海的最重要海港的里雅斯特为止。<br /><br />的里雅斯特港距离当时的意奥边境直线距离也就50多公里,但因为阿尔卑斯山区的存在,实际上的路线要沿着山间河谷前进,总里程大约80公里。<br /><br />原本在地球历史上,意呆利人在前几次伊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松佐河战役中,最好表现纪录是深入奥国边境3布里,差不多折合5公里。<br /><br />但在本位面,奥第18师(阿尔卑斯山地师)与德玛尼亚人派来增援他们的那几个山地营,在莫德尔少校的建议下,在伊松佐河谷与阿尔卑斯山区执行了弹性防御。<br /><br />那些相对容易失守的河谷地形,奥军在略作抵抗后就放弃了,最终一直把意军放进国境30公里远。<br /><br />直到意军杀到戈里齐亚要塞及附近的几座高地山峰为止,德奥联军才以仅仅2个师的兵力,死守要塞和周边险要,再也不退寸步。<br /><br />此时,意军距离的里雅斯特,直线距离还剩35公里,实际总里程还剩50公里。<br /><br />戈里齐亚要塞是的里雅斯特的最关键门户,其位于这一段阿尔卑斯山的山口附近。<br /><br />伊松佐河的一条支流,就从戈里齐亚要塞山脚下的谷中流出、汇入干流。而意军要打到的里雅斯特,就必须沿着这条支流河谷往前打,其他地方都是极为险峻的阿尔卑斯崇山峻岭,根本没法翻越。<br /><br />而如果不能拿下戈里齐亚要塞,直接就沿着河谷推进,戈里齐亚要塞的守军又能威胁进攻方的后路和补给——这种情况,就跟东南线的喀尔巴阡山战场差不多,此前在喀尔巴阡山,露沙军之所以非要攻打普热梅希尔要塞不可、非要先破要塞再翻山,就是怕退路和后勤被要塞掐断。<br /><br />在意奥边境这边,戈里齐亚要塞的性质也是一样的。所以意军暂时打不下来,就把戈里齐亚要塞团团围困起来。<br /><br />就像当年马谡没有“当道扎营”堵住街亭,张郃就想围住马谡驻守的山,把马谡活活渴死在山上。<br /><br />只不过,莫德尔不是马谡,他这次是提前做好了计划,按鲁路修长官的指示精神,故意玩弹性防御、耗敌疲敌骄敌,他早在意军杀过来围城之前,就在戈里齐亚要塞和周边几处山峰阵地上,储备了足够的军粮淡水和弹药。意呆利人就是围困上半年,莫德尔都不带怕的。<br /><br />他要做的,就是在鲁路修长官在东边解决喀尔巴阡问题时,在这里拖住、耗住意呆利人,确保长官将来腾出手的时候,这边的意呆利人已经疲惫不堪了。<br /><br />意奥战场,暂时也就没什么别的情况值得赘述。<br /><br />意呆利人一开始攻得很迅猛,不计伤亡。但才刚攻了没几天,听说东线的露沙军似乎有危险、有变故,意呆利人也有些前怕狼后怕虎。<br /><br />可都已经打进奥国边境30公里了,这是多大的“战果”啊?直接撤回去多可惜?既然已经被戈里齐亚要塞这个果实黏住了,那就继续黏下去,看看何时能把奥人的阿尔卑斯山地师围歼了吧。<br /><br />而诸如此类的场景,不仅在意奥边境上演,也在其他好几个地方上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br /><br />比如,在匈牙利南部战场,塞维亚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是在5月11日正式向北反攻的。<br /><br />短短四五天之内,还真就被他们收复了几座小城。塞维亚军从多瑙河畔的诺维萨德出击(这地方位于贝尔格莱德西北70公里),连续打下泰梅林、库拉、斯尔博布兰。<br /><br />这些地方虽然都不是很重要,彼此间隔也就10~20公里,但好歹是一个信号。<br /><br />罗马尼亚人的军队,也在这四五天里,以铁路行军的方式,迂回到贝尔格莱德附近,然后开始越境北上——谁让罗马尼亚军队如果想从自己的国界北上,还要翻越东喀尔巴阡山,道路非常难行。<br /><br />所以还不如借塞维亚的道,走多瑙河河谷。<br /><br />而德玛尼亚人在北段喀尔巴阡山掐住露沙军咽喉后,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br /><br />那些已经上钩的意、塞、罗军,下一步到底是进是退?<br /><br />意呆利军贪利,舍不得退。<br /><br />塞、罗两军有些将领想要持重稍退,但他们也很快接到了露沙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尤多维奇上将的电报,告诉他们局面还可控。<br /><br />只要给露沙西南方面军几天工夫,尤多维奇上将就可以分兵重新打通身后道路,让塞、罗友军千万别怂。<br /><br />最终,塞军总参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元帅和罗军总司令康斯坦丁.普雷赞,都认可了尤多维奇上将的说法。<br /><br />他们觉得尤多维奇应该还是挺有把握解决戈尔利采-塔尔努夫-热舒夫一线的“小问题”的。<br /><br />这也得益于露沙军队的宣传口径:他们一直大肆宣扬“北线的挫折规模很小,问题不大”。<br /><br />而德玛尼亚方面,暂时也没有进行针锋相对的宣传,也懒得刻意去戳破尤多维奇上将的“打肿脸充胖子”行径。<br /><br />这样一正一反的宣传力度,终于误导了塞、罗两军。<br /><br />露沙人需要塞、罗两军来为他们分摊压力、孤注一掷。<br /><br />德玛尼亚人需要塞、罗被勾引出来,一网打尽。<br /><br />交战的双方居然在欺骗第三方的问题上,基于相反的动机、却做出了相似的事情。<br /><br />塞、罗两军都决定继续往北进攻五天,顺便观望形势,如果到了5月20日,尤多维奇上将还无法兑现他的诺言,无法解决掉“后方的小问题”,那到时候塞、罗两军再另做考虑、重新评估风险。<br /><br />……<br /><br />尤多维奇上将在欺骗盟国同行的同时,当然也在拼命补救。<br /><br />从5月14日开始,他就已经调集了一批部队,想要往北重新翻越杜克拉山口、至少固守住杜克拉山口至热舒夫的道路,确保后方的补给和退路能够稳固。<br /><br />5月14日当天,距离杜克拉山口最近的一个露军师,就赶到了战场,5月15日,又有两个露军师赶到战场。<br /><br />但狠辣凌厉的利奥波德老元帅,并没有给尤多维奇上将机会。<br /><br />他在突破塔尔努夫后,就让德第10集团军的21军,以最快速度猛打猛冲、翻山越岭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冲泥泞,插到了热舒夫和杜克拉山口之间。<br /><br />德第21军的先头部队,就在杜克拉山口以北大约20多公里的位置,跟北上折返的露军发生了激战。<br /><br />双方在喀尔巴阡山区最险峻的地带作战,部队都很难展开,厮杀异常惨烈,一方想要堵死道路,一方想要夺路打通。<br /><br />不过,在最初一两天的相持绞肉后,德第21军还是很快占据了战术优势——而这一优势,主要来自于前几天戈尔利采突破战中、被用到抛锚、如今又被紧急修复的那几十辆柴油机半履带牵引车<br /><br />5月12日的戈尔利采突破战,让集团军司令利奥波德元帅切身感受到了山地和泥泞区作战环境下,半履带牵引车有多么好用。<br /><br />要不是那天有半履带牵引车,以黑土地平原区春季翻浆期的泥泞,重炮根本就拖曳不到戈尔利采那种偏荒的阵地。<br /><br />所以那天的血战结束后,虽然所有车都跑到抛锚为止才停手。但战斗一结束,这些破车就得到了元帅最高程度的重视,让集团军的维修营不惜代价抢修。<br /><br />后方的斯柯达公司,也被勒令源源不断运配件过来,有些就是直接把生产线上还没来得及组装的半成品零件拖过来、直接替换。<br /><br />为了抢时间,利奥波德身为元帅,还越过斯柯达、直接给柴油机引擎供应商BMW打电话,让BMW送来一批备用发动机,发现前线牵引车引擎故障,就先直接替换,坏引擎战后再慢慢拉回去修。<br /><br />老元帅亲自在电话里大吼:“不要考虑钱的问题!不要管浪不浪费!有多少维修备件就直接拉到前线。立刻、马上!有多少要多少!”<br /><br />如此三四天下来,倒是有超过50辆车被全力修复了,刚好又能赶上杜克拉山口封堵战。<br /><br />然后,利奥波德元帅立刻按鲁路修参谋战前教过的“半履带牵引车的几种主要用法”之一,让这些修好的车拉着重炮,往杜克拉山口北侧东西两坡的一些要害高地上,拖曳重炮、构筑封锁火力点。<br /><br />喀尔巴阡山脉是极其险峻的,杜克拉山口附近,正常行军,只能是沿着垭口谷道前进。重炮倒也能拖曳过去,但只能是走谷底,几乎不可能上东西两侧的山坡。此前露沙军主力南下,也是沿着谷底把炮拉过去就完事,从没想过让重炮上山。<br /><br />在地球的战史上,奥国倒也有过“一千个人拖曳一门重炮上山顶”的操作,但那都是极为罕见的个别行为。<br /><br />但如今,德玛尼亚军有了大功率半履带牵引车,在复杂、大坡度地形爬坡牵引重炮的事情,也就一下子容易多了。<br /><br />柴油机耗油快、要专门为其准备柴油……这些小缺点,在此时此刻,还算是问题么?<br /><br />切身用过之后,德21军的将士们人人都说这车好用。<br /><br />这车解决的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能不能”的问题。<br /><br />没有这车,很多地方直接就上不去、过不去。有了之后,引发的是质变。<br /><br />随着几十门重炮被先后拉到杜克拉山口以北10~20公里的东西两侧山坡上,然后就可以居高临下俯射封锁山口要道了。<br /><br />在山区作战,大炮的自然射界受到严重制约,很多时候只能用曲射、抛射火力进行支援,但其精度、威力,肯定都远远不如直瞄火力。<br /><br />而且山体的存在,会让很多弹道被挡住,有些地方想打都打不到,火力死角太多。<br /><br />也就只有迫击炮、掷弹筒之类的高抛物线武器,才能勉强克服山体的弹道遮蔽问题。但那些武器连膛线都没有,射击精度是很差的,作战效能跟直瞄线膛炮肯定不能比。<br /><br />当德21军把更多的75毫米至105毫米口径野战炮部署到山坡高处,甚至将二十几门150毫米SFH02野战炮都拉上来之后,<br /><br />尤多维奇上将再指望重新打通杜克拉山口至热舒夫的交通线,就已经变成奢望了。<br /><br />露沙军士兵整个团、整个师地沿着杜克拉山谷往北冲锋突围,但是都被山坡两旁数十门大口径重炮直瞄狂轰。<br /><br />山坡两侧的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也都往露军头上猛砸。<br /><br />露军好不容易组织起重炮试图反击,但射界狭窄、阵地低矮的露军重炮,完全不是居高临下的德炮对手。<br /><br />德玛尼亚人的飞机侦查及时给己方炮兵报点,轻易就能拔除露沙人的炮兵阵地。<br /><br />杜克拉山口很快变成了一片血肉屠场,每天都有数千,甚至上万的露沙兵伤亡在这里。<br /><br />战前按奥国官方的地图,杜克拉山口这条道路的最高点,海拔也不过508米。但是如今,已经突破了510米。<br /><br />多出来的几米海拔,都是露沙士兵的尸体堆起来的。<br /><br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玩星际塔防地图。看着海潮一样的虫群,向着高地上展开好的攻城坦克群冲锋。<br /><br />……<br /><br />“这一仗我们算是赢定了,尤多维奇一将无能,累死三军。”<br /><br />5月17日,利奥波德元帅亲自来到杜克拉山口以北的某处制高点山头,看着敌西南方面军一波波的决死突围被炸回去,他也终于放心了,知道尤多维奇上将已经无力从此突围。<br /><br />利奥波德元帅身边,却还有一个上校参谋军官非常冷静,他谨慎地提醒元帅:<br /><br />“元帅阁下,如今还不能掉以轻心呐。我们虽然分偏师穿插、堵死了山口,但毕竟不是稳扎稳打过来的,而是出奇兵抄了近路。我们堵住了山口,但热舒夫还在争夺中。<br /><br />就算占领了热舒夫这个铁路转运三叉枢纽,但热舒夫距离普热梅希尔要塞太近,在要塞高地的重炮覆盖射程内。只要不拿下普热梅希尔要塞及周边高地,我们就没法使用热舒夫火车站。<br /><br />现在看起来我军打得有声有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色,但这里用的每一发炮弹,也都是让后方的士兵人力翻山扛过来的,从塔尔努夫火车站再往东,走不到30公里,铁路就是断头路了,后续都靠卸车后人扛。<br /><br />现在一天两天还好,日子久了,士兵也会疲惫不堪,这边的炮群炮弹也会运不上来。要一劳永逸让敌人绝望,还是得一鼓作气拿下热舒夫和普热梅希尔要塞。”<br /><br />发言之人,正是鲁路修.冯.亨特上校。<br /><br />他很清楚,现在的局面,仍然是“像土拨鼠那样双方都掐着对方的脖子”,只不过这次露沙人掐的那只手力度要小得多。<br /><br />只要德玛尼亚人没拿回普热梅希尔要塞,杜克拉山口这边的战场,就是处在“你也用不了铁路,我也用不了铁路”的状态。<br /><br />只有夺回了要塞,才能恢复到完全体,恢复到“我用得了铁路,只有你用不了铁路”的状态。<br /><br />利奥波德老元帅打了一辈子仗,在普法战争时期就当将军了,这些道理他当然懂。<br /><br />老元帅很有把握地说:“这些不用你说,我早就在安排强攻热舒夫和普热梅希尔要塞了。之前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守军迫不得已投降敌人的时候,不是按你派去的凯特尔少校的指示,把要塞防御工事都彻底炸毁了吗?我们这次再打回去,难度就容易得多了。”<br /><br />鲁路修却还是忍不住提醒:“普热梅希尔要塞虽然在上次易手时,被友军重点破坏过,但敌人掌握这座要塞,也有快20天了,他们很可能有紧急修复过一部分相对容易的野战工事,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呐。<br /><br />我觉得,我可以执行之前计划过的备用方案,在敌后同步进行友军战俘救出工作,并且制造混乱……这样的话,普热梅希尔要塞甚至利沃夫,都能更容易被打下来,露沙军在北线就彻底绝了念想了。”<br /><br />利奥波德老元帅,终究还是跟不上年轻人的新思维,闻言他只是眉头微微一皱:“你是说,那个用飞艇往敌后空旷地带空降、按侦察机提供的情报、解救友军战俘的计划?<br /><br />也罢,我虽然无法评估,但你觉得有把握,就去干吧。反正这事儿你跟王储商量就是,也不用到我第10集团军的部队。我这里剩下的活儿,其他人也都能干,你去吧。”<br /><br />鲁路修得令,这才离开第10集团军,当天就找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问他要了一架飞机,飞越喀尔巴阡山,送自己去布达佩斯,部署伞兵作战任务。<br /><br />波尔克少校当然知道他是两位元帅面前的大红人,他自己要指挥航空队抽不开身,就让手下战绩最好的准王牌飞行员送他去。<br /><br />“这位是库尔特.斯图登特上尉,那天在塔尔努夫上空打下了敌人4架战斗侦察机。他飞行技术非常好,让他送你去布达佩斯吧。”<br /><br />鲁路修听到对方的名字时,也是眼前微微一亮。<br /><br />空军的军官,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倒是不像第6、第10集团军这些陆军单位那般、兵源都局限于南德四邦了。<br /><br />如果是在陆军里,鲁路修想笼络几个普罗森或是其他北方邦如汉诺威的军官,还比较难搞。<br /><br />但是在空军里,没有门户之见,只要遇上了,只要有知遇之恩,都能拉拢。<br /><br />鲁路修便满面春风地与对方寒暄:“原来是斯图登特上尉,我们这次去,有可能要执行一些危险的伞兵空降任务。你到时候也可以为我们的飞艇队护航,从旁观摩一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