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br />
推个三水小草大大的文:<br />
《人间灶》by三水小草<br />
文案:<br />
“扬水一摆罗家菜,千里河岸无上席。”<br />
罗家第三代传人罗庭晖是维扬城里响当当的一方人物。<br />
年纪不过弱冠,他不仅重振了罗家的盛香楼,还要做了维扬城内的酒楼茶肆一行的行首。<br />
他是盐商堂上客,也是花魁帷下宾,能和新科解元兄弟相论、也能和新任守将平辈相称。<br />
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却有人找上门来,自称是他孪生妹妹的未婚夫。<br />
看着掩不住一身贵气偏偏要假作穷酸的俊美男人,“罗庭晖”挑了下眉头。<br />
假的。<br />
这未婚夫是假冒的。<br />
巧了,她这“罗庭晖”也是假冒的。<br />
…………<br />
女扮男装扮演自己孪生兄长整整八年,她等来了真正的罗庭晖眼睛痊愈。<br />
八年前当机立断让她代替兄长的母亲罗林氏,笑着给她带来了新制的金钗罗裙。<br />
“咱们好好的姑娘家总算是解脱了,以后再不必穿男装、不必守灶台、不必拿菜刀,安安稳稳嫁了人,再不吃那烟熏火燎的苦……你苦了这么多年,可算走回正路了。”<br />
雅俊非凡的女子抬起眼,明眸映照镜中的灯火。<br />
镜子里的人剑眉变柳眉,被一点点改掉了英朗洒脱的模样。<br />
“正路?娘,过往八年我走的是邪路?还是错路?”<br />
母女对镜相视,母亲缓缓移开了目光。<br />
“罗守娴,你就当过去的八年都是一场梦吧。”<br />
第135章 新规划裴总的怨念<br />
蒜头因为馋会吃,舌头灵敏,会尝。<br />
靳老板一个大厨相中他,想让他当学徒,不过他还小,前两年只能跟着烧火、摘菜、洗碗之类的。<br />
大厨讲究火候,烧火是必须会的。<br />
第三年才会学着配菜、切菜,这样切上一年,第四年才会掌勺。<br />
很多基础知识都是在烧火切菜的时候学的,真正学厨艺其实不用很久,毕竟会了刀功,知道各种食材的处理方式,做起来就那些步骤了。<br />
张小河去了也是先学烧火洗菜,但是过程会缩短,会早点练刀功这些,争取让他三年出徒。<br />
学费看在沈老板的面儿上免了,但是三年学徒期是不免的,蒜头得五年。<br />
这三年没有工钱,要听师父的话,三年后会根据学艺情况酌情给工钱。<br />
等出徒以后师父就是再生父母,以后也要孝敬的。<br />
靳老板:“沈老板,你回头帮忙问问,他们要是乐意,改日跟着送货队直接过去就行。有你在呢,家里也不用怕孩子受委屈,咱们是收弟子,肯定好好待他。”<br />
沈宁笑道:“是好事儿,我们当然晓得,那可多谢两位老板和师傅,我替孩子和他们家人先谢过了。明儿就和他们说。”<br />
杨老板深深地看了沈宁一眼。<br />
心里不那么认可、佩服,却被皇帝、其他老板强行扭曲认知,不得不承认沈宁牛逼的感觉实在有些不好受。<br />
等他们走后沈宁又和冯彬聊了几句,关心他和王永在桃源如何,留他在家里多住几天。<br />
冯彬都应了,心里不免想着把自己的抽头再给沈娘子分点,给把米粉的价格再提提。<br />
太监们给宫里采买都是两头捞的,这边儿挤压商家利润,那边儿还跟后宫报虚账,两头赚钱。<br />
冯彬却给沈宁高价,沈宁还挺感动的。<br />
这种高档米粉远销都是晒干的,出厂价一斤五十文,已经挺高了。<br />
冯彬却给沈宁一百文。<br />
沈宁婉拒了,这钱甭管是给皇帝省还是冯彬等人自己拿,反正不能她拿。<br />
赚该赚的、能赚的钱,不亏心,也不怕查。<br />
一时赚大钱,回头吃牢饭可不值当。<br />
第二日沈宁也没让留宿的客人自己做饭或者在住户家吃,而是让孩子们都给请过来吃米粉、煎饼果子。<br />
昨儿四家酒楼留下不少高汤,这会儿正好煮米粉,还有一些配菜酱料什么的,正好做煎饼果子。<br />
这个自然不要钱,不过客人们也从村里买了鸡蛋、野菜之类的带过来送给沈宁。<br />
送走客人以后沈宁又让孩子们把蒜头爹娘叫过来。<br />
虽然现在正是春耕之际,夫妻俩一听福气娘子找,立刻跑过来。<br />
沈宁又让孩子把荷花嫂子从作坊请过来。<br />
“阿宁,什么事儿?”阮荷花如今是腌腐乳的组长,日常忙得很。<br />
沈宁示意他们坐,又把蒜头和张小河找来。<br />
现在春耕了,蒜头他奶和锁头他娘又去县里负责做饭,他爹娘领着哥哥下地干活儿,蒜头负责给家里做饭,不做饭时候他就来作坊上课学习。<br />
张小河比较轻松,他爹继续去镇上盘火炕,他娘阮荷花在作坊做腐乳,他奶在家做饭,现在他家豆腐豆皮都不送选了,家里田地也花钱请舅舅们来帮衬着。<br />
几人心里有些忐忑,忍不住自我检讨昨儿做错什么、有没有说错什么话。<br />
沈宁笑道:“是好事儿,都别紧张。”<br />
她把收学徒的事儿说了一下,“外面的规矩和咱村里不一样,人家管吃住就不给工钱,还得让你勤快干活儿。小河至少学三年,蒜头得学五年,学出来一开始一个月工钱估摸着有三五百,要是能上灶至少一两,能单独上灶至少二两,大厨一个月有三到五两。你们合计合计划算不。”<br />
阮荷花家压力小,想也没想就同意,“阿宁,我们乐意,让他跟着去学几年,等以后保不齐咱们村自己也开饭馆酒楼呢。”<br />
不说远的,就近里,沈宁这个作坊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以后怕是得专门盖食堂呢。<br />
蒜头娘惊讶地道:“荷花,你们……不让小河学瓦匠活儿啊?”<br />
张本力跟着裴二郎干瓦匠,就那么一个冬天赚老些钱了,咋不让儿子过两年也跟着干呢?<br />
阮荷花没多说,因为裴长青之前就给瓦匠们分析过了,去年冬天赚钱多是因为火炕,别人暂时干不了那营生,他们就能多赚些钱,等大家都会了,或者他们也干别人能干的活儿,那就赚不到那么多钱。<br />
在乡下一天四十文就很好了,赚五十文的机会都少,一百文只有这一次。<br />
春天之所以还能继续高价盘火炕,是因为裴长青和沈宁受了知县、知府大人的表彰,又受到皇帝御赐表彰,县城和龙庙镇的住户们跟风赶时髦,都想沾福气。<br />
实际随着天暖和,裴长青已经把盘火炕的价格降下来。<br />
过些天能室外施工,他们就不做这个了,因为张瓦匠等人也琢磨明白盘火炕了。<br />
别人一会,这价格就得刷刷降。<br />
到时候裴长青就带他们去给陶族长家盖房子。<br />
而且做瓦匠很累,做大厨虽然也辛苦,可吃得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br />
关键是稳当。<br />
蒜头爹娘对视一眼,盘算下,儿子10岁,五年后就是十五,其实他们很想让儿子跟着裴长青干建筑或者大一点跟着沈宁在作坊干活儿。<br />
二蛋现在就能赚钱,蒜头有啥不能的?<br />
金子他们也能去压米粉,蒜头有啥不行的?<br />
蒜头看他爹娘犹豫,急得啊,一个劲儿地使眼色,快答应啊!<br />
人家管吃住!<br />
我腾出地儿来,我大哥就能娶媳妇儿。<br />
我还不用吃家里粮食,还能吃到好吃的!<br />
大酒楼多少好东西啊,人家养的猪、猫、狗,都比他们家吃得好百倍!<br />
再说,我现在会拼音,能自学识字,还会算账,回头掌柜的不得更高看我?<br />
我前途远大啊!<br />
看他爹娘还在犹豫,蒜头怕沈宁不耐烦,立刻抢着道:“豆腐娘子,我乐意,我乐意!”<br />
他这么说,他娘立刻说他没规矩,训他两句。<br />
他爹:“五年呢……”不给工钱,要是像二蛋跟着豆腐娘子,一天不说多,赚个十文也好啊。<br />
蒜头最懂他爹,“人家管吃住,我在家里吃住,一天都不止二十文了吧?我出去学徒,凭空就给家里省钱了!”<br />
这么一说,他爹娘立刻觉得很对。<br />
见儿子实在乐意,他们也不好过于反对,就答应了。<br />
沈宁笑道:“不管干什么活儿,首先得孩子乐意,蒜头更乐意当厨师,这是好事。”<br />
蒜头:“豆腐娘子,我肯定会好好学的,以后跟小河哥开饭馆!”<br />
张小河也挺向往。<br />
昨儿的美食节给他的触动太大了。<br />
他觉得大厨站在那里问人吃什么,给人盛菜的时候特别带劲!<br />
小珍珠:“小河哥哥、蒜头哥哥,以后我们去县里就能找你们玩啦。”<br />
小孩子最喜欢哪里都有自己认识的人,去了哪里都能找人见面。<br />
蒜头和张小河也很兴奋。<br />
对于离家,他们并不忐忑,毕竟县城有自己人。<br />
他们去了要是有事儿也有帮衬的,并不算自己出远门。
推个三水小草大大的文:<br />
《人间灶》by三水小草<br />
文案:<br />
“扬水一摆罗家菜,千里河岸无上席。”<br />
罗家第三代传人罗庭晖是维扬城里响当当的一方人物。<br />
年纪不过弱冠,他不仅重振了罗家的盛香楼,还要做了维扬城内的酒楼茶肆一行的行首。<br />
他是盐商堂上客,也是花魁帷下宾,能和新科解元兄弟相论、也能和新任守将平辈相称。<br />
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却有人找上门来,自称是他孪生妹妹的未婚夫。<br />
看着掩不住一身贵气偏偏要假作穷酸的俊美男人,“罗庭晖”挑了下眉头。<br />
假的。<br />
这未婚夫是假冒的。<br />
巧了,她这“罗庭晖”也是假冒的。<br />
…………<br />
女扮男装扮演自己孪生兄长整整八年,她等来了真正的罗庭晖眼睛痊愈。<br />
八年前当机立断让她代替兄长的母亲罗林氏,笑着给她带来了新制的金钗罗裙。<br />
“咱们好好的姑娘家总算是解脱了,以后再不必穿男装、不必守灶台、不必拿菜刀,安安稳稳嫁了人,再不吃那烟熏火燎的苦……你苦了这么多年,可算走回正路了。”<br />
雅俊非凡的女子抬起眼,明眸映照镜中的灯火。<br />
镜子里的人剑眉变柳眉,被一点点改掉了英朗洒脱的模样。<br />
“正路?娘,过往八年我走的是邪路?还是错路?”<br />
母女对镜相视,母亲缓缓移开了目光。<br />
“罗守娴,你就当过去的八年都是一场梦吧。”<br />
第135章 新规划裴总的怨念<br />
蒜头因为馋会吃,舌头灵敏,会尝。<br />
靳老板一个大厨相中他,想让他当学徒,不过他还小,前两年只能跟着烧火、摘菜、洗碗之类的。<br />
大厨讲究火候,烧火是必须会的。<br />
第三年才会学着配菜、切菜,这样切上一年,第四年才会掌勺。<br />
很多基础知识都是在烧火切菜的时候学的,真正学厨艺其实不用很久,毕竟会了刀功,知道各种食材的处理方式,做起来就那些步骤了。<br />
张小河去了也是先学烧火洗菜,但是过程会缩短,会早点练刀功这些,争取让他三年出徒。<br />
学费看在沈老板的面儿上免了,但是三年学徒期是不免的,蒜头得五年。<br />
这三年没有工钱,要听师父的话,三年后会根据学艺情况酌情给工钱。<br />
等出徒以后师父就是再生父母,以后也要孝敬的。<br />
靳老板:“沈老板,你回头帮忙问问,他们要是乐意,改日跟着送货队直接过去就行。有你在呢,家里也不用怕孩子受委屈,咱们是收弟子,肯定好好待他。”<br />
沈宁笑道:“是好事儿,我们当然晓得,那可多谢两位老板和师傅,我替孩子和他们家人先谢过了。明儿就和他们说。”<br />
杨老板深深地看了沈宁一眼。<br />
心里不那么认可、佩服,却被皇帝、其他老板强行扭曲认知,不得不承认沈宁牛逼的感觉实在有些不好受。<br />
等他们走后沈宁又和冯彬聊了几句,关心他和王永在桃源如何,留他在家里多住几天。<br />
冯彬都应了,心里不免想着把自己的抽头再给沈娘子分点,给把米粉的价格再提提。<br />
太监们给宫里采买都是两头捞的,这边儿挤压商家利润,那边儿还跟后宫报虚账,两头赚钱。<br />
冯彬却给沈宁高价,沈宁还挺感动的。<br />
这种高档米粉远销都是晒干的,出厂价一斤五十文,已经挺高了。<br />
冯彬却给沈宁一百文。<br />
沈宁婉拒了,这钱甭管是给皇帝省还是冯彬等人自己拿,反正不能她拿。<br />
赚该赚的、能赚的钱,不亏心,也不怕查。<br />
一时赚大钱,回头吃牢饭可不值当。<br />
第二日沈宁也没让留宿的客人自己做饭或者在住户家吃,而是让孩子们都给请过来吃米粉、煎饼果子。<br />
昨儿四家酒楼留下不少高汤,这会儿正好煮米粉,还有一些配菜酱料什么的,正好做煎饼果子。<br />
这个自然不要钱,不过客人们也从村里买了鸡蛋、野菜之类的带过来送给沈宁。<br />
送走客人以后沈宁又让孩子们把蒜头爹娘叫过来。<br />
虽然现在正是春耕之际,夫妻俩一听福气娘子找,立刻跑过来。<br />
沈宁又让孩子把荷花嫂子从作坊请过来。<br />
“阿宁,什么事儿?”阮荷花如今是腌腐乳的组长,日常忙得很。<br />
沈宁示意他们坐,又把蒜头和张小河找来。<br />
现在春耕了,蒜头他奶和锁头他娘又去县里负责做饭,他爹娘领着哥哥下地干活儿,蒜头负责给家里做饭,不做饭时候他就来作坊上课学习。<br />
张小河比较轻松,他爹继续去镇上盘火炕,他娘阮荷花在作坊做腐乳,他奶在家做饭,现在他家豆腐豆皮都不送选了,家里田地也花钱请舅舅们来帮衬着。<br />
几人心里有些忐忑,忍不住自我检讨昨儿做错什么、有没有说错什么话。<br />
沈宁笑道:“是好事儿,都别紧张。”<br />
她把收学徒的事儿说了一下,“外面的规矩和咱村里不一样,人家管吃住就不给工钱,还得让你勤快干活儿。小河至少学三年,蒜头得学五年,学出来一开始一个月工钱估摸着有三五百,要是能上灶至少一两,能单独上灶至少二两,大厨一个月有三到五两。你们合计合计划算不。”<br />
阮荷花家压力小,想也没想就同意,“阿宁,我们乐意,让他跟着去学几年,等以后保不齐咱们村自己也开饭馆酒楼呢。”<br />
不说远的,就近里,沈宁这个作坊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以后怕是得专门盖食堂呢。<br />
蒜头娘惊讶地道:“荷花,你们……不让小河学瓦匠活儿啊?”<br />
张本力跟着裴二郎干瓦匠,就那么一个冬天赚老些钱了,咋不让儿子过两年也跟着干呢?<br />
阮荷花没多说,因为裴长青之前就给瓦匠们分析过了,去年冬天赚钱多是因为火炕,别人暂时干不了那营生,他们就能多赚些钱,等大家都会了,或者他们也干别人能干的活儿,那就赚不到那么多钱。<br />
在乡下一天四十文就很好了,赚五十文的机会都少,一百文只有这一次。<br />
春天之所以还能继续高价盘火炕,是因为裴长青和沈宁受了知县、知府大人的表彰,又受到皇帝御赐表彰,县城和龙庙镇的住户们跟风赶时髦,都想沾福气。<br />
实际随着天暖和,裴长青已经把盘火炕的价格降下来。<br />
过些天能室外施工,他们就不做这个了,因为张瓦匠等人也琢磨明白盘火炕了。<br />
别人一会,这价格就得刷刷降。<br />
到时候裴长青就带他们去给陶族长家盖房子。<br />
而且做瓦匠很累,做大厨虽然也辛苦,可吃得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br />
关键是稳当。<br />
蒜头爹娘对视一眼,盘算下,儿子10岁,五年后就是十五,其实他们很想让儿子跟着裴长青干建筑或者大一点跟着沈宁在作坊干活儿。<br />
二蛋现在就能赚钱,蒜头有啥不能的?<br />
金子他们也能去压米粉,蒜头有啥不行的?<br />
蒜头看他爹娘犹豫,急得啊,一个劲儿地使眼色,快答应啊!<br />
人家管吃住!<br />
我腾出地儿来,我大哥就能娶媳妇儿。<br />
我还不用吃家里粮食,还能吃到好吃的!<br />
大酒楼多少好东西啊,人家养的猪、猫、狗,都比他们家吃得好百倍!<br />
再说,我现在会拼音,能自学识字,还会算账,回头掌柜的不得更高看我?<br />
我前途远大啊!<br />
看他爹娘还在犹豫,蒜头怕沈宁不耐烦,立刻抢着道:“豆腐娘子,我乐意,我乐意!”<br />
他这么说,他娘立刻说他没规矩,训他两句。<br />
他爹:“五年呢……”不给工钱,要是像二蛋跟着豆腐娘子,一天不说多,赚个十文也好啊。<br />
蒜头最懂他爹,“人家管吃住,我在家里吃住,一天都不止二十文了吧?我出去学徒,凭空就给家里省钱了!”<br />
这么一说,他爹娘立刻觉得很对。<br />
见儿子实在乐意,他们也不好过于反对,就答应了。<br />
沈宁笑道:“不管干什么活儿,首先得孩子乐意,蒜头更乐意当厨师,这是好事。”<br />
蒜头:“豆腐娘子,我肯定会好好学的,以后跟小河哥开饭馆!”<br />
张小河也挺向往。<br />
昨儿的美食节给他的触动太大了。<br />
他觉得大厨站在那里问人吃什么,给人盛菜的时候特别带劲!<br />
小珍珠:“小河哥哥、蒜头哥哥,以后我们去县里就能找你们玩啦。”<br />
小孩子最喜欢哪里都有自己认识的人,去了哪里都能找人见面。<br />
蒜头和张小河也很兴奋。<br />
对于离家,他们并不忐忑,毕竟县城有自己人。<br />
他们去了要是有事儿也有帮衬的,并不算自己出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