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453章 乾隆大彻大悟,“吴乱”的本质压根不是造反<br />
河南,南阳府。<br />
身穿黄马褂的御前侍卫们手按刀柄,脸色灰白,如丧考妣。<br />
与平日里不同,<br />
头顶凉帽之红缨被白布裹住。<br />
广州驻防八旗全军覆没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南阳。<br />
乾隆悲痛,<br />
大臣们也跟着悲痛。<br />
御驾全员缟素。<br />
……<br />
“朕今日方知,何为国之栋梁!”<br />
“南方八旗素来散漫。可国有难,却能一改往日纨绔,为大清流干了最后一滴血。”<br />
乾隆说到悲恸处居然流下了眼泪,手臂也开始哆嗦。<br />
底下的臣子们早有准备,跟着哭成一团。<br />
和珅的眼睛哭的像桃子,<br />
可心底却在飞速旋转,团练大臣文元德递上来的折子是真是假。<br />
广州八旗战力差劲,那是出了名的。<br />
就算是京旗那帮混账子弟也能稳压广州八旗一头。<br />
老头子刚登基时,<br />
深感八旗堕落,决定严格赏罚。<br />
派钦差南下巡视广州八旗训练,结果闹出了特大笑话。<br />
校场点卯的甲士当中,<br />
有3成是雇佣来的广州农夫,面相一看就不像旗人。<br />
……<br />
随后是骑射表演中,<br />
有人骑马坠马,有人10箭无1中,有人箭矢直冲检阅高台。<br />
总之,<br />
一言难尽。<br />
而且,<br />
和珅的爹,常保,曾任福州将军。<br />
说起来,<br />
他多少是知道些内情的。<br />
大清驻防八旗的重点在北方,华北尤甚。南方兵力薄弱,满城数量本就不多。<br />
而广州、成都又是其中最薄弱的2环。<br />
若说荆州八旗、乍浦八旗尚有战斗力,还是可信的。<br />
广州八旗?<br />
和珅总觉得这里面有蹊跷。<br />
……<br />
“昭告天下,要以广州驻防八旗为榜样,誓死捍卫大清。”<br />
“皇上圣明。”<br />
乾隆68了,人老了,就爱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br />
他笃信广州八旗战斗到最后一人一枪是真的。<br />
这叫国难见忠臣、板荡识人心。八旗平日里再怎么差劲,骨子里还是残存了祖先血性。<br />
一时间,<br />
老皇帝对于战局的信心稍微上升了2分。<br />
“诸位臣工对当前战局有什么看法?尽管讲,言者无罪。”<br />
“臣认为,吴贼拿下广东全境后很可能会进攻湖广。”<br />
“奴才认为,吴贼可能会窜袭中原。”<br />
“臣认为,吴贼会大肆修建宫殿,称帝享乐。”<br />
河南巡抚刘墉,<br />
突然开口道:<br />
“臣认为,朝廷一定要保住湖广。因为,我大清的粮食问题快压不住了。”<br />
……<br />
屋内,<br />
瞬间安静的可怕。<br />
放在平日,刘墉绝对不会讲这话。<br />
但今时今日,<br />
他必须讲!<br />
因为,他是帝国北方唯一粮仓——河南的巡抚。<br />
乾隆冷冷的盯着他。<br />
“刘墉,形势有这么严峻吗?”<br />
“回皇上,北方5省1石米4两的价格已经维持了快半年。长期以往,只怕~”<br />
乾隆将目光投向和珅。<br />
和珅轻轻点头~<br />
他掌管着户部、内务府,对粮价太清楚了。<br />
……<br />
乾隆话锋一转:<br />
“河南春粮收成怎么样?”<br />
“回皇上,今年春粮收成预计比去年上涨1成。”<br />
“甚好。”<br />
“不过,臣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br />
“讲。”<br />
“臣上任巡抚后,即派可靠心腹便衣查验了开封以及周边的5座粮仓。在库粮食和账册所载,足足差了4成。”<br />
“什么?”<br />
乾隆瞪大了眼睛,在场所有人也嗡嗡议论。<br />
刘墉扑通跪地:<br />
“臣不敢公开查,怕民心不稳。臣死罪。”<br />
……<br />
和珅默默闭上了眼睛,<br />
心想,<br />
老刘你不是怕民心不稳,你是怕官心不稳。<br />
你这个空降巡抚只要动手开始查,底下人立马拆台~<br />
火龙烧仓,替死鬼,忏悔遗书。<br />
让你输的明明白白、目瞪口呆。<br />
刘墉又开口道:<br />
“臣请旨,派兵火速封存各地粮仓,控制守仓官吏。若无贪墨,予以嘉奖。若有贪墨,依大清律,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br />
很显然,<br />
乾隆也参透了这里边的道道,来回踱了几步,<br />
果断下令:<br />
“来人。”<br />
4名侍卫快步进来,单膝跪地。<br />
“让侍卫亲军配合刘大人,控制河南所有粮仓以及粮道衙门。若遇阻挠,3品以下可先斩后奏。”<br />
“嗻。”<br />
……<br />
粮食,关系到大清安危。<br />
乾隆不可能手软,即使把粮道衙门从上到下杀个干干净净也在所不惜。<br />
刘墉,<br />
他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br />
缺粮!<br />
很缺粮!<br />
大家伙别装瞎子了,折子里粉饰太平可以混过去,人的肚子混不过去。<br />
北方各省已经不稳了,士绅捕杀抗粮乱民的事件屡见不鲜,饿殍更是无从统计。<br />
诸位同僚,<br />
你们也不希望前方打仗,后方出现李自成张献忠吧?<br />
皇上,<br />
您也不想做崇祯吧?<br />
再丢了湖广,1石米准备卖多少银子?10两?20两?<br />
……<br />
同时,<br />
还有一个问题如鲠在喉。<br />
绿营可信否?<br />
或者说,南方绿营可信否?<br />
吴贼驱使赣、粤2省绿营降军攻入广州满城,犯下了滔天的罪恶。<br />
乾隆很纠结,<br />
事关军心,毕竟大清军队7成都是绿营,而且南方各省此时多靠绿营顶着。<br />
投鼠忌器!<br />
他痛苦的来回踱步,猛然意识到那位从未谋面的落榜书生手腕极其毒辣。<br />
一时间,<br />
他甚至心中嘀咕:<br />
“早知如此,当初朕就赏他个进士出身了~”<br />
“天下大才还是得收入帝王彀中。遗落于野,社稷危矣。”<br />
……<br />
和珅来了。<br />
步履匆匆,带来了2封来自京城的折子。<br />
“主子,京城有事。”<br />
乾隆的三角眼更加阴冷,夺过折子自顾自翻阅。<br />
一封来自京城留守,嘉亲王永琰。<br />
一封来自军机处留守兼礼部尚书,于敏中。<br />
两份折子实则都在讲述同一件事:<br />
京城直隶,粮价飙升,若不解决,恐有不稳,如何处理,期待圣裁?<br />
……<br />
乾隆把两份折子丢给和珅。<br />
和珅看完,瞬间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愤怒。<br />
谁裁决,谁挨骂。<br />
缺粮是不争的事实。<br />
明面上,谁也解决不了。<br />
不过,<br />
其实有解决的办法,就是出面解决的人会背上很难听的骂名。<br />
老于油滑,坚决不碰这种烂事。<br />
逼急了,他就生病~<br />
逼狠了,他甚至敢自缢,任何一个文臣都清楚这骂名至少流传1000年。<br />
老于70岁了,他宁愿死。<br />
……<br />
不过,<br />
年轻单纯的嘉亲王居然也学会了这一套?<br />
其心可诛,不当人子!<br />
折子里,<br />
永琰哭诉:<br />
目睹京师百姓陷入饥馑,心如刀绞,然而才具浅薄,只能散尽府中家财接济贫苦旗丁,嘉亲王自他以下所有人一天2顿粥。<br />
千难万难,求皇阿玛赐下良策。<br />
天家无父子~<br />
果真如此。<br />
不过,和珅也不由得赞叹,嘉亲王这个时机和态度拿捏的很好。<br />
老爷子就是再愤怒,这会也不宜动这个儿子。<br />
……<br />
乾隆冷不丁开口:<br />
“和珅,你素来擅长理财,是朝廷里少有的明白人。你说说?”“奴才觉得如今大清正值危难,各督抚各部堂都应自力更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向皇上伸手。”<br />
乾隆的面色稍稍缓和。<br />
指着旁边的凳子:<br />
“和珅,你坐。”<br />
“嗻。”<br />
望着乖巧懂事的宠臣和珅,乾隆心里感慨,生子当如钮祜禄~<br />
永琰,<br />
他要是有和珅的7分懂事~<br />
朕就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喽!<br />
……<br />
“那你说,如今漕粮制度名存实亡,粮食岁入锐减一半。朝廷该优先保证哪些人吃粮?”<br />
“奴才觉得,前线将士的粮一定不能短缺。”<br />
乾隆默默点头。<br />
和珅继续说道:<br />
“京师满汉官佐的禄米也不能短。”<br />
乾隆点头,中枢当然要保。<br />
“蒙古王公们的赏赐,尤其不能短。”<br />
乾隆再点头,当前,草原不能乱。<br />
朝廷需联手蒙古王公,将更多的控弦之士送上战场消耗。<br />
“北方驻防八旗也不宜短。”<br />
乾隆又点头,事关国族根本,事关北方安危。<br />
……<br />
“皇上,似可让南方各省督抚自己解决一部分钱粮?”<br />
见乾隆沉默不语,<br />
和珅继续小心的出主意:<br />
“奴才觉得,其实地方上还是有余粮的。只不过~”<br />
“只不过这些余粮在士绅豪强们手里,朝廷收不上来。”<br />
“圣明无过主子。”<br />
乾隆丝毫不惊讶,反而笑了:<br />
“朕给他们放权!”<br />
和珅遂不再多言,磕头离开。<br />
……<br />
乾隆沉思片刻,提笔亲自拟文。<br />
草文传到军机处,<br />
众人看的腿脚哆嗦、眼皮抽抽。<br />
就差脱口而出:<br />
“皇上失心疯了吧?”<br />
继湖广、两广被允许地方士绅自建团练后,又开放了四川团练。<br />
云贵两省比较特殊!<br />
乾隆重新赏赐总督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3眼翎,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br />
接旨之日起,<br />
阿桂上马管军,下马管民。<br />
可自行筹建军队,怀柔土司,任何军事调遣不必向朝廷请示,3品以下地方官可先斩后奏。<br />
云贵贫瘠,<br />
所以由四川协饷,每3个月必须协饷80万两,粮食10万石。<br />
……<br />
随驾文臣私下感慨:<br />
阿桂大人从此不再是云贵总督,而是云贵王!<br />
什么叫信任?<br />
什么叫魄力?<br />
皇上真是千古名君呐。<br />
世人皆知乾隆嗜权如命,却不知他也是一台冷静的正治机器。<br />
经过这段时间,潜心研究前方战报。<br />
乾隆得出了一个结论:<br />
吴军已成大气候,攻城略地锐不可当。<br />
纵然是野战,<br />
大清精锐也无法克制全步兵吴军的火力。<br />
以前,<br />
是当三藩之乱看。<br />
现在,<br />
应该当成安史之乱看待。<br />
……<br />
乾隆读史书,思考到了更深层次:<br />
安史之乱的根源,<br />
有人说是藩镇野心膨胀,有人说是胡人觊觎汉土。<br />
更有什么某教背后煽动、安禄山冲冠一怒为干娘之类的野史奇闻。<br />
大谬!<br />
根本原因是,<br />
河北集团(地方)被关陇集团(中枢)长期压制,日益不满。<br />
从上到下,<br />
无数人支持安禄山和中枢开战,夺取本该有却被关陇集团抢走的利益。<br />
如今,<br />
反观强势崛起的吴国,几乎是安史之乱的翻版。<br />
李逆以一帮无赖市井之徒起兵,很快得到了江南集团的大力支持。<br />
江南集团被压制太久,他们宁愿把原先交纳给朝廷的海量钱粮交给一个更理想的代理人——李郁!<br />
自此,金钱和枪炮合流~<br />
……<br />
从大唐开始,江南区域就是帝国的财税重心。<br />
宋朝自不必说!<br />
明清两代,更是天下财税之根本。<br />
依仗着经济优势,江南文人在科举中疯狂压制其余省份。<br />
有明一代,天下状元3成出自江南。<br />
有清一代,天下状元5成出自江南。<br />
进士就别提了,比例彻底失衡。<br />
这些都是规则之内~<br />
以至于明清两代朝廷必须刻意压制才能维持进士籍贯的平衡,搞南北分榜,加恩科,搞各种小动作~<br />
……<br />
乾隆甚至翻出了《明史》寻找论据,<br />
洪武30年,<br />
也就是朱元璋死之前那一年,明廷举行了一次科考。<br />
这一榜,<br />
及第进士全部是南方人,其中又以江南人为多。<br />
发榜之日,震惊天下。<br />
其中,<br />
南方考官的人情占多少比例,水平的差距又有多少比例,已经很难查究了。<br />
总之,<br />
快入土的朱元璋被吓的精神了,<br />
拼着最后一口气疯狂杀戮,勉强摁住了江南集团的反扑。<br />
……<br />
如果说:<br />
南北榜案,是江南集团的一场正治进攻,尚且在规则之内。<br />
李逆起兵,就是江南集团的全方位进攻,打破了规则。<br />
一个阴恻恻的声音陡然在乾隆脑中响起——江南人,不满中枢之心,久矣。<br />
如此看来,<br />
戡吴乱很难,光凭中枢的力量可能做不到。<br />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对决,而是正治较量。<br />
乾隆感觉自己已经很接近一个正确答案,可能就差一层窗户纸。<br />
……<br />
手掌再次开始哆嗦,<br />
他默默地将手掌藏入袖中,以防被一旁的太监们窥见~<br />
这些日子,<br />
帝之手颤,愈发频繁。<br />
这是一个不太妙的信号,但乾隆无暇多顾。<br />
他只想拼了命,<br />
在自己进棺材之前弄死李郁,踏平江南。<br />
……<br />
他自认为是千古一帝。<br />
巧了,<br />
唐玄宗本来也是千古一帝,开元盛世,皇帝同行们谁不眼热?<br />
然而,<br />
一场安史之乱,把玄宗拉进了糊涂之君的序列。<br />
乾隆如此敏感,<br />
是因为他和李隆基有太多相似之处。<br />
理智冷静、刻薄冷血、“开创盛世”、擅长钱~<br />
如果,<br />
他亲手平了“吴乱”,还能反超玄宗,混个庄、高一类的谥号。<br />
如果,<br />
是自己的子孙平了吴乱,那自己的谥号很可能是桓、灵之流。<br />
如果~<br />
哀宗、殇宗躲不掉的。<br />
……<br />
乾隆冷静的把这一切都琢磨透了。<br />
而和珅又把乾隆琢磨透了。<br />
所以,<br />
君臣一唱一和,<br />
痛快的下放权力,只为给吴军攻略南方制造尽可能多的障碍。<br />
至于说,<br />
担心重现唐末藩镇乱像?<br />
那起码爱新觉罗还掌握着中枢,才配有这样的担忧。<br />
……<br />
亡国之君,是没机会担心藩镇尾大不掉的。<br />
乾隆知道阿桂是全能帅才,能攻能守,十分全能。目前,年轻一辈中还没人能超过他。<br />
南方局势危急,<br />
给他最大限度信任,给他最大限度放权。<br />
去掉皇权的束缚,阿桂必定能成为西南的定海神针。<br />
乾隆甚至恶毒的想,<br />
即使有一天阿桂死在李郁手里,也能崩掉李郁的3颗大牙。<br />
如果阿桂赢了,李郁输了。<br />
那也是极好的。<br />
自己收拾不了落榜生,但收拾一个章佳氏的奴才还是蛮轻松的。<br />
……<br />
乾隆的面部表情越发狠戾。<br />
突然扭头,<br />
盯着总管太监秦驷:<br />
“通知粘杆处潜伏细作,再不动手刺杀李郁,朕就剐了他们9族。”<br />
“嗻。”<br />
秦驷出了偏殿,才感发自己又没夹住。<br />
吓尿了。<br />
不过,<br />
他很快释然,自言自语道:<br />
“土狗遇上老虎,被吓尿了有啥奇怪的。嘿,万岁爷这虎威,咱家真是佩服的紧~”<br />
……<br />
(本章完)</p>
河南,南阳府。<br />
身穿黄马褂的御前侍卫们手按刀柄,脸色灰白,如丧考妣。<br />
与平日里不同,<br />
头顶凉帽之红缨被白布裹住。<br />
广州驻防八旗全军覆没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南阳。<br />
乾隆悲痛,<br />
大臣们也跟着悲痛。<br />
御驾全员缟素。<br />
……<br />
“朕今日方知,何为国之栋梁!”<br />
“南方八旗素来散漫。可国有难,却能一改往日纨绔,为大清流干了最后一滴血。”<br />
乾隆说到悲恸处居然流下了眼泪,手臂也开始哆嗦。<br />
底下的臣子们早有准备,跟着哭成一团。<br />
和珅的眼睛哭的像桃子,<br />
可心底却在飞速旋转,团练大臣文元德递上来的折子是真是假。<br />
广州八旗战力差劲,那是出了名的。<br />
就算是京旗那帮混账子弟也能稳压广州八旗一头。<br />
老头子刚登基时,<br />
深感八旗堕落,决定严格赏罚。<br />
派钦差南下巡视广州八旗训练,结果闹出了特大笑话。<br />
校场点卯的甲士当中,<br />
有3成是雇佣来的广州农夫,面相一看就不像旗人。<br />
……<br />
随后是骑射表演中,<br />
有人骑马坠马,有人10箭无1中,有人箭矢直冲检阅高台。<br />
总之,<br />
一言难尽。<br />
而且,<br />
和珅的爹,常保,曾任福州将军。<br />
说起来,<br />
他多少是知道些内情的。<br />
大清驻防八旗的重点在北方,华北尤甚。南方兵力薄弱,满城数量本就不多。<br />
而广州、成都又是其中最薄弱的2环。<br />
若说荆州八旗、乍浦八旗尚有战斗力,还是可信的。<br />
广州八旗?<br />
和珅总觉得这里面有蹊跷。<br />
……<br />
“昭告天下,要以广州驻防八旗为榜样,誓死捍卫大清。”<br />
“皇上圣明。”<br />
乾隆68了,人老了,就爱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br />
他笃信广州八旗战斗到最后一人一枪是真的。<br />
这叫国难见忠臣、板荡识人心。八旗平日里再怎么差劲,骨子里还是残存了祖先血性。<br />
一时间,<br />
老皇帝对于战局的信心稍微上升了2分。<br />
“诸位臣工对当前战局有什么看法?尽管讲,言者无罪。”<br />
“臣认为,吴贼拿下广东全境后很可能会进攻湖广。”<br />
“奴才认为,吴贼可能会窜袭中原。”<br />
“臣认为,吴贼会大肆修建宫殿,称帝享乐。”<br />
河南巡抚刘墉,<br />
突然开口道:<br />
“臣认为,朝廷一定要保住湖广。因为,我大清的粮食问题快压不住了。”<br />
……<br />
屋内,<br />
瞬间安静的可怕。<br />
放在平日,刘墉绝对不会讲这话。<br />
但今时今日,<br />
他必须讲!<br />
因为,他是帝国北方唯一粮仓——河南的巡抚。<br />
乾隆冷冷的盯着他。<br />
“刘墉,形势有这么严峻吗?”<br />
“回皇上,北方5省1石米4两的价格已经维持了快半年。长期以往,只怕~”<br />
乾隆将目光投向和珅。<br />
和珅轻轻点头~<br />
他掌管着户部、内务府,对粮价太清楚了。<br />
……<br />
乾隆话锋一转:<br />
“河南春粮收成怎么样?”<br />
“回皇上,今年春粮收成预计比去年上涨1成。”<br />
“甚好。”<br />
“不过,臣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br />
“讲。”<br />
“臣上任巡抚后,即派可靠心腹便衣查验了开封以及周边的5座粮仓。在库粮食和账册所载,足足差了4成。”<br />
“什么?”<br />
乾隆瞪大了眼睛,在场所有人也嗡嗡议论。<br />
刘墉扑通跪地:<br />
“臣不敢公开查,怕民心不稳。臣死罪。”<br />
……<br />
和珅默默闭上了眼睛,<br />
心想,<br />
老刘你不是怕民心不稳,你是怕官心不稳。<br />
你这个空降巡抚只要动手开始查,底下人立马拆台~<br />
火龙烧仓,替死鬼,忏悔遗书。<br />
让你输的明明白白、目瞪口呆。<br />
刘墉又开口道:<br />
“臣请旨,派兵火速封存各地粮仓,控制守仓官吏。若无贪墨,予以嘉奖。若有贪墨,依大清律,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br />
很显然,<br />
乾隆也参透了这里边的道道,来回踱了几步,<br />
果断下令:<br />
“来人。”<br />
4名侍卫快步进来,单膝跪地。<br />
“让侍卫亲军配合刘大人,控制河南所有粮仓以及粮道衙门。若遇阻挠,3品以下可先斩后奏。”<br />
“嗻。”<br />
……<br />
粮食,关系到大清安危。<br />
乾隆不可能手软,即使把粮道衙门从上到下杀个干干净净也在所不惜。<br />
刘墉,<br />
他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br />
缺粮!<br />
很缺粮!<br />
大家伙别装瞎子了,折子里粉饰太平可以混过去,人的肚子混不过去。<br />
北方各省已经不稳了,士绅捕杀抗粮乱民的事件屡见不鲜,饿殍更是无从统计。<br />
诸位同僚,<br />
你们也不希望前方打仗,后方出现李自成张献忠吧?<br />
皇上,<br />
您也不想做崇祯吧?<br />
再丢了湖广,1石米准备卖多少银子?10两?20两?<br />
……<br />
同时,<br />
还有一个问题如鲠在喉。<br />
绿营可信否?<br />
或者说,南方绿营可信否?<br />
吴贼驱使赣、粤2省绿营降军攻入广州满城,犯下了滔天的罪恶。<br />
乾隆很纠结,<br />
事关军心,毕竟大清军队7成都是绿营,而且南方各省此时多靠绿营顶着。<br />
投鼠忌器!<br />
他痛苦的来回踱步,猛然意识到那位从未谋面的落榜书生手腕极其毒辣。<br />
一时间,<br />
他甚至心中嘀咕:<br />
“早知如此,当初朕就赏他个进士出身了~”<br />
“天下大才还是得收入帝王彀中。遗落于野,社稷危矣。”<br />
……<br />
和珅来了。<br />
步履匆匆,带来了2封来自京城的折子。<br />
“主子,京城有事。”<br />
乾隆的三角眼更加阴冷,夺过折子自顾自翻阅。<br />
一封来自京城留守,嘉亲王永琰。<br />
一封来自军机处留守兼礼部尚书,于敏中。<br />
两份折子实则都在讲述同一件事:<br />
京城直隶,粮价飙升,若不解决,恐有不稳,如何处理,期待圣裁?<br />
……<br />
乾隆把两份折子丢给和珅。<br />
和珅看完,瞬间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愤怒。<br />
谁裁决,谁挨骂。<br />
缺粮是不争的事实。<br />
明面上,谁也解决不了。<br />
不过,<br />
其实有解决的办法,就是出面解决的人会背上很难听的骂名。<br />
老于油滑,坚决不碰这种烂事。<br />
逼急了,他就生病~<br />
逼狠了,他甚至敢自缢,任何一个文臣都清楚这骂名至少流传1000年。<br />
老于70岁了,他宁愿死。<br />
……<br />
不过,<br />
年轻单纯的嘉亲王居然也学会了这一套?<br />
其心可诛,不当人子!<br />
折子里,<br />
永琰哭诉:<br />
目睹京师百姓陷入饥馑,心如刀绞,然而才具浅薄,只能散尽府中家财接济贫苦旗丁,嘉亲王自他以下所有人一天2顿粥。<br />
千难万难,求皇阿玛赐下良策。<br />
天家无父子~<br />
果真如此。<br />
不过,和珅也不由得赞叹,嘉亲王这个时机和态度拿捏的很好。<br />
老爷子就是再愤怒,这会也不宜动这个儿子。<br />
……<br />
乾隆冷不丁开口:<br />
“和珅,你素来擅长理财,是朝廷里少有的明白人。你说说?”“奴才觉得如今大清正值危难,各督抚各部堂都应自力更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向皇上伸手。”<br />
乾隆的面色稍稍缓和。<br />
指着旁边的凳子:<br />
“和珅,你坐。”<br />
“嗻。”<br />
望着乖巧懂事的宠臣和珅,乾隆心里感慨,生子当如钮祜禄~<br />
永琰,<br />
他要是有和珅的7分懂事~<br />
朕就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喽!<br />
……<br />
“那你说,如今漕粮制度名存实亡,粮食岁入锐减一半。朝廷该优先保证哪些人吃粮?”<br />
“奴才觉得,前线将士的粮一定不能短缺。”<br />
乾隆默默点头。<br />
和珅继续说道:<br />
“京师满汉官佐的禄米也不能短。”<br />
乾隆点头,中枢当然要保。<br />
“蒙古王公们的赏赐,尤其不能短。”<br />
乾隆再点头,当前,草原不能乱。<br />
朝廷需联手蒙古王公,将更多的控弦之士送上战场消耗。<br />
“北方驻防八旗也不宜短。”<br />
乾隆又点头,事关国族根本,事关北方安危。<br />
……<br />
“皇上,似可让南方各省督抚自己解决一部分钱粮?”<br />
见乾隆沉默不语,<br />
和珅继续小心的出主意:<br />
“奴才觉得,其实地方上还是有余粮的。只不过~”<br />
“只不过这些余粮在士绅豪强们手里,朝廷收不上来。”<br />
“圣明无过主子。”<br />
乾隆丝毫不惊讶,反而笑了:<br />
“朕给他们放权!”<br />
和珅遂不再多言,磕头离开。<br />
……<br />
乾隆沉思片刻,提笔亲自拟文。<br />
草文传到军机处,<br />
众人看的腿脚哆嗦、眼皮抽抽。<br />
就差脱口而出:<br />
“皇上失心疯了吧?”<br />
继湖广、两广被允许地方士绅自建团练后,又开放了四川团练。<br />
云贵两省比较特殊!<br />
乾隆重新赏赐总督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3眼翎,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br />
接旨之日起,<br />
阿桂上马管军,下马管民。<br />
可自行筹建军队,怀柔土司,任何军事调遣不必向朝廷请示,3品以下地方官可先斩后奏。<br />
云贵贫瘠,<br />
所以由四川协饷,每3个月必须协饷80万两,粮食10万石。<br />
……<br />
随驾文臣私下感慨:<br />
阿桂大人从此不再是云贵总督,而是云贵王!<br />
什么叫信任?<br />
什么叫魄力?<br />
皇上真是千古名君呐。<br />
世人皆知乾隆嗜权如命,却不知他也是一台冷静的正治机器。<br />
经过这段时间,潜心研究前方战报。<br />
乾隆得出了一个结论:<br />
吴军已成大气候,攻城略地锐不可当。<br />
纵然是野战,<br />
大清精锐也无法克制全步兵吴军的火力。<br />
以前,<br />
是当三藩之乱看。<br />
现在,<br />
应该当成安史之乱看待。<br />
……<br />
乾隆读史书,思考到了更深层次:<br />
安史之乱的根源,<br />
有人说是藩镇野心膨胀,有人说是胡人觊觎汉土。<br />
更有什么某教背后煽动、安禄山冲冠一怒为干娘之类的野史奇闻。<br />
大谬!<br />
根本原因是,<br />
河北集团(地方)被关陇集团(中枢)长期压制,日益不满。<br />
从上到下,<br />
无数人支持安禄山和中枢开战,夺取本该有却被关陇集团抢走的利益。<br />
如今,<br />
反观强势崛起的吴国,几乎是安史之乱的翻版。<br />
李逆以一帮无赖市井之徒起兵,很快得到了江南集团的大力支持。<br />
江南集团被压制太久,他们宁愿把原先交纳给朝廷的海量钱粮交给一个更理想的代理人——李郁!<br />
自此,金钱和枪炮合流~<br />
……<br />
从大唐开始,江南区域就是帝国的财税重心。<br />
宋朝自不必说!<br />
明清两代,更是天下财税之根本。<br />
依仗着经济优势,江南文人在科举中疯狂压制其余省份。<br />
有明一代,天下状元3成出自江南。<br />
有清一代,天下状元5成出自江南。<br />
进士就别提了,比例彻底失衡。<br />
这些都是规则之内~<br />
以至于明清两代朝廷必须刻意压制才能维持进士籍贯的平衡,搞南北分榜,加恩科,搞各种小动作~<br />
……<br />
乾隆甚至翻出了《明史》寻找论据,<br />
洪武30年,<br />
也就是朱元璋死之前那一年,明廷举行了一次科考。<br />
这一榜,<br />
及第进士全部是南方人,其中又以江南人为多。<br />
发榜之日,震惊天下。<br />
其中,<br />
南方考官的人情占多少比例,水平的差距又有多少比例,已经很难查究了。<br />
总之,<br />
快入土的朱元璋被吓的精神了,<br />
拼着最后一口气疯狂杀戮,勉强摁住了江南集团的反扑。<br />
……<br />
如果说:<br />
南北榜案,是江南集团的一场正治进攻,尚且在规则之内。<br />
李逆起兵,就是江南集团的全方位进攻,打破了规则。<br />
一个阴恻恻的声音陡然在乾隆脑中响起——江南人,不满中枢之心,久矣。<br />
如此看来,<br />
戡吴乱很难,光凭中枢的力量可能做不到。<br />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对决,而是正治较量。<br />
乾隆感觉自己已经很接近一个正确答案,可能就差一层窗户纸。<br />
……<br />
手掌再次开始哆嗦,<br />
他默默地将手掌藏入袖中,以防被一旁的太监们窥见~<br />
这些日子,<br />
帝之手颤,愈发频繁。<br />
这是一个不太妙的信号,但乾隆无暇多顾。<br />
他只想拼了命,<br />
在自己进棺材之前弄死李郁,踏平江南。<br />
……<br />
他自认为是千古一帝。<br />
巧了,<br />
唐玄宗本来也是千古一帝,开元盛世,皇帝同行们谁不眼热?<br />
然而,<br />
一场安史之乱,把玄宗拉进了糊涂之君的序列。<br />
乾隆如此敏感,<br />
是因为他和李隆基有太多相似之处。<br />
理智冷静、刻薄冷血、“开创盛世”、擅长钱~<br />
如果,<br />
他亲手平了“吴乱”,还能反超玄宗,混个庄、高一类的谥号。<br />
如果,<br />
是自己的子孙平了吴乱,那自己的谥号很可能是桓、灵之流。<br />
如果~<br />
哀宗、殇宗躲不掉的。<br />
……<br />
乾隆冷静的把这一切都琢磨透了。<br />
而和珅又把乾隆琢磨透了。<br />
所以,<br />
君臣一唱一和,<br />
痛快的下放权力,只为给吴军攻略南方制造尽可能多的障碍。<br />
至于说,<br />
担心重现唐末藩镇乱像?<br />
那起码爱新觉罗还掌握着中枢,才配有这样的担忧。<br />
……<br />
亡国之君,是没机会担心藩镇尾大不掉的。<br />
乾隆知道阿桂是全能帅才,能攻能守,十分全能。目前,年轻一辈中还没人能超过他。<br />
南方局势危急,<br />
给他最大限度信任,给他最大限度放权。<br />
去掉皇权的束缚,阿桂必定能成为西南的定海神针。<br />
乾隆甚至恶毒的想,<br />
即使有一天阿桂死在李郁手里,也能崩掉李郁的3颗大牙。<br />
如果阿桂赢了,李郁输了。<br />
那也是极好的。<br />
自己收拾不了落榜生,但收拾一个章佳氏的奴才还是蛮轻松的。<br />
……<br />
乾隆的面部表情越发狠戾。<br />
突然扭头,<br />
盯着总管太监秦驷:<br />
“通知粘杆处潜伏细作,再不动手刺杀李郁,朕就剐了他们9族。”<br />
“嗻。”<br />
秦驷出了偏殿,才感发自己又没夹住。<br />
吓尿了。<br />
不过,<br />
他很快释然,自言自语道:<br />
“土狗遇上老虎,被吓尿了有啥奇怪的。嘿,万岁爷这虎威,咱家真是佩服的紧~”<br />
……<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