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488章 极度怕死的第4军团,英勇的向襄阳发起了进攻~<br />
襄阳城。<br />
戒备森严,城墙清军忙碌不停。<br />
因为,<br />
最终的决战终于到来了。<br />
西侧,陆上已经隐约出现了吴军旗帜。<br />
汉水,<br />
也出现了吴军战舰身影。<br />
……<br />
这段时间,<br />
哲勇瘦了30斤,大脸盘都变窄了。<br />
不过,<br />
倒是显的眼睛大了一圈。<br />
他巡视到南城,<br />
望着砚山,突然冒出一句:<br />
“良顺,你去守砚山炮台吧。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如果丢了砚山,我俩也不过是先后赴死罢了。”<br />
“下官遵命。”<br />
因误了战略,而被乾隆下旨贬为马甲的上三旗2等侍卫,良顺。<br />
此时脸上并无往日的骄横戾气。<br />
甚至向哲勇单膝下跪领命。<br />
无他,<br />
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没必要仇恨了。<br />
大清亡,<br />
俩人都得跟着完蛋。<br />
……<br />
砚山,在襄阳城南侧。<br />
俯瞰襄阳城~<br />
平均海拔在300多米。<br />
大清入关,承平百年。<br />
砚山长期仅布置几十兵丁,驻扎在一个破旧寨子。<br />
当初,<br />
白莲教大军能够轻松取下襄阳,不是因为他们攻城犀利,而是因为防务松弛。<br />
再坚固的城池,<br />
没有精锐的士兵、科学的火力配置、以及坚决的心志,都是一攻即下。<br />
【以前写白莲攻襄阳比较草率,没有仔细研究襄阳周边地形地理。历史地理不应分家,书友们见谅~】<br />
……<br />
而襄阳下游20里外,汉水南侧的石湾村。<br />
第4军团在此扎下大营,随同扎营的还有第1派遣军。<br />
中军大帐内,<br />
刘武用佩剑指着简易沙盘:<br />
“黄总指挥和诸位弟兄请看,这是我们了一个夏天制作的沙盘。”<br />
“汉水,从襄阳城的北侧和东侧流过。”<br />
“砚山,又堵住了步兵弟兄们从南向北攻襄阳的路径。”<br />
黄肆问道:<br />
“这么看起来,步兵攻城压根摆不开,战宽不够。仅有西边不宽的这么一条进攻路径。”<br />
刘武点头。<br />
襄阳城的地理条件,绝了。<br />
……<br />
帐内的几十名军官、参谋议论纷纷。<br />
最终,<br />
一致认为:<br />
“如果水师携带的重炮能够轰开城墙最好。”<br />
“如果不能,那就只能出动步兵主攻砚山,水师和混成营作为牵制。”<br />
黄肆和刘武嘀咕了半天,<br />
最终拍板:<br />
主攻砚山!<br />
拿下砚山,襄阳不破也破。<br />
大不了,费点时间把大炮拉上山顶,耐心的将全城轰烂!<br />
……<br />
仰攻山头。<br />
第4军团全体神情凝重,所有人都在忙着做必须准备。<br />
除了水运带来的移动堡垒车,<br />
还得紧急制作各种盾牌~<br />
更关键的是——臼炮!<br />
仰攻山头,只有臼炮用得上。<br />
长身管加农炮一概望山兴叹~<br />
炮兵军官带着观察手,<br />
从早到晚,在砚山西侧观察地形。<br />
军官们把自己的千里镜全部献出来,给炮兵兄弟们用。<br />
这一仗,<br />
炮兵是关键!<br />
他们雄起,步兵才能少死人。<br />
他们若是表现稀碎,步兵的伤亡就要翻倍。<br />
当然,<br />
派遣军肯定是要打头阵的。<br />
但是,<br />
仰攻山头,第4军团的步兵如果不跟上,是不可能的。<br />
……<br />
好在砚山没什么植被。<br />
大清朝的山绝大多数光秃秃的。<br />
炮兵军官们,<br />
反复估算的第一处目标:<br />
是属于砚山的一处海拔300米的山坡——虎头山。<br />
几百年后,<br />
这里有座电视转播塔~<br />
虎头山的坡度很大。<br />
炮兵军官们反复琢磨,在哪几个点安置臼炮?<br />
如何在这几个点克服坡度,快速弄出水平面安置臼炮?<br />
臼炮大约设置多少度射角,多少装药,才能保证轰到敌寨。<br />
……<br />
炮兵军官们研究完毕,<br />
又拉上抽签决定出来担任主攻任务的6个步兵连军官,以及派遣军多位营官,再次商量协同进攻的步骤、细节。<br />
派遣军第1营营官,张老三听的直翻白眼~<br />
听不懂!<br />
不过,<br />
他瞧出来了,这帮军爷极度怕死。<br />
论证的议题围绕——怎么少死一些士兵。<br />
本想鄙视,转念一想似乎是好事。<br />
于是,<br />
耐心的叼着一根狗尾巴草,听天书。<br />
他注意到,<br />
旁边有1年轻军官和自己一样不懂装懂,眼神里透着清澈的愚蠢。<br />
混成营中尉指挥官——李二狗。<br />
李二狗悟性不错,但对于这种非直观的军事知识,实在无能为力。<br />
他对火炮最深的理解就是加农炮的抛物线弹道。<br />
因为,<br />
自己撒尿也是抛物线。<br />
二狗甚至认为,外貌丑陋的臼炮是邪道。<br />
他极度信不过4军团这帮神神叨叨的家伙。<br />
……<br />
虽然湖广战役的主帅,陆军大臣林淮生的军令已经抵达好几天了。<br />
但是,<br />
4军团做到了重压之下,不慌不忙。<br />
将林总“务必加快速度,取襄阳后挥师南下,围堵蒙古马队”的军令完全抛到脑后。<br />
专心的研究步炮协同。<br />
草稿纸用了一打又一打,茶喝了一碗又一碗。<br />
4人抬着臼炮,反复演练爬山。<br />
勤务营还打造了特制炮锄。<br />
张老三每天瞅着这帮另类的军爷,找了一处坡度近似的山坡反复练炮锄,<br />
人为营造水平面~<br />
还特么一本正经的炮击。<br />
好几次,<br />
因为后坐力,臼炮人仰马翻,咕噜噜滚下山坡。<br />
此情此景,张老三笑的流眼泪~<br />
不知为何,<br />
他总觉得4军团这帮军爷脑子不太正常。<br />
……<br />
第1次试探进攻,<br />
在傍晚时分,<br />
半个太阳隐入地平线时突然展开~<br />
驻守虎头山的前御前2等侍卫良顺,狐疑的望着浩浩荡荡杀来的吴军。<br />
心里嘀咕:<br />
“吴贼脑子没进水吧?”<br />
夜间不打仗,雨天不打仗,几乎是军事常识。<br />
就和“兵家必争之地”一样,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贵经验。<br />
违背,<br />
不能说一定失败。<br />
但失败率高达99%。<br />
就像邓艾翻越崇山峻岭奇袭蜀汉,可能事后再来一百次,也无法复刻成功。<br />
……<br />
乌泱泱的第1派遣军炮灰没有穿甲,也没有阵型~<br />
散开了,<br />
乱糟糟的冲锋。<br />
2000人里面混杂着50多名第4军团的步兵。<br />
冒着清军炮火冲锋~<br />
仰攻时,<br />
更是遭遇了山顶清军火绳枪和弓箭的反复打击。<br />
尸体一具具滚落~<br />
3名徒手步兵冲到早就看好的位置。<br />
1人抄起工兵铲,咔咔掘地。<br />
“好了。”<br />
另一人将拎着的木桶里调好的水泥灌入。<br />
“下炮锄。”<br />
铁制炮锄楔入灌满水泥的坑。<br />
……<br />
拿工兵铲的人刚想微调一下水平位置,却被一发霰弹命中脑门。<br />
人一声不吭,顺着山坡滚落。<br />
其余2人愣了半秒钟,<br />
默默调整了水平位置。<br />
然后吼道:<br />
“撤。”<br />
一直在千里镜里观察的后方友军,鸣金收兵。<br />
攻击阵型好似退潮。<br />
只留下了100多具尸体静静的躺在还带着阳光余温的土地上。<br />
良顺透过炮台垛口,望着远去的黑线。<br />
大骂:<br />
“这帮狗曰的干嘛来了?”<br />
旁边一名绿营炮手凑趣道:<br />
“旗爷,这些刁民找砍头来了。”<br />
“哼~”<br />
……<br />
骂归骂,<br />
良顺这种出身必须是大清铁杆,与国同休。<br />
他在回到砚山主寨之前,<br />
再三反复检查了炮台防务,????叮嘱炮手:<br />
“多用霰弹。”<br />
“铅弹不够,就自己融,还不够,石子也能凑合。”<br />
炮手们望着正在哐哐砸石头的几个苦役石匠,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br />
就地取材。<br />
……<br />
清廷经营襄阳许久,<br />
苦心孤诣,用石块和糯米红浆修筑了砚山军寨,一大一小。<br />
虎头山是小,面积只有主寨的三分之一。<br />
驻军700人,来自西北绿营。<br />
次日清晨,<br />
驻守虎头山的清军被急促的铜锣声惊醒。<br />
伸头一看,<br />
麻了。<br />
黑压压的吴军,已经摆出了进攻阵型。<br />
最前头是刀盾甲士,后面是红黑军服步兵。<br />
……<br />
一名脸色黑红的清军千总扯着嗓子,<br />
激励:<br />
“弟兄,不要慌。都是爹生娘养的,挨上一枪子都得死。他们仰攻,没法使炮~”<br />
“良顺大人说了,打退1次吴贼进攻,就赏银10000两。”<br />
1名绿营炮手问道:<br />
“弟兄们要是打退10次?”<br />
“10万两!”<br />
“大人,那帮当官的不会赖账吧?”<br />
千总噗嗤笑了,<br />
指着远处的襄阳城:<br />
“赖账?”<br />
“少1两,老子就带着主寨的弟兄们把大炮调个头,把襄阳轰成烂怂。然后,投吴去。”<br />
……<br />
众人振奋,<br />
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战前准备,将火药炮弹搬运到大炮旁。<br />
火把挨个点燃~<br />
默默注视着底下的吴军。<br />
清廷从西北绿营抽调了1200绿营兵,以其中700人驻守虎头山军寨。<br />
西北长期有战事,<br />
从大小和卓到准噶尔、还有马匪~<br />
西北驻军长期处于战争当中,老兵比例大。<br />
就像现在,<br />
指挥的千总,怎么都觉得信心满满。<br />
躲在坚固的军寨里面,用大炮和火绳枪弓箭抵御爬坡仰攻的敌人步兵。<br />
……<br />
“开炮。”<br />
炮弹呼啸着砸向山下,居高临下,射程大为增长。<br />
冲在最前面的派遣军方阵,<br />
顿时被犁开3道血痕~<br />
营官们大吼:<br />
“冲啊。”<br />
刀盾甲士们嚎叫着脱离阵型,开始冲锋。<br />
降兵们被告知,遇上大炮,往前冲反而是最优解。<br />
炮弹会落在后头。<br />
如果畏惧后退,<br />
第4军团就会化身正义督战队。<br />
此战,<br />
加农炮无法轰击山头敌军,但是可以轰击友军。<br />
……<br />
黄肆紧张的握着千里镜,站在一辆辎重车上观察战况。<br />
他先观察军寨,<br />
见白烟笼罩,火光乍现。<br />
从频率看,<br />
就知道守军不是新兵,开炮的节奏很稳健。<br />
再看已经冲到山下的派遣军,<br />
正在散开奋力攀爬~<br />
于此同时,<br />
军寨内箭矢腾空而起,抛物线坠下。<br />
守军当中有不少人原先的骆驼客马帮出身,弓箭和弯刀从不离身。<br />
他们知道火器威力更大,<br />
但是也不没有丢弃保命技能。<br />
……<br />
“打,打赢了拿赏银回老家,盖房子娶老婆生娃娃。”<br />
千总握着佩刀,<br />
四处走动鼓劲。<br />
这次,朝廷的赏赐从未有过的优厚。<br />
抓住机会,每人挣个几十上百两银子回家改善生活。<br />
西北贫瘠,<br />
翻身的机会少的可怜。<br />
西北汉子从不指望科举之路,因为文曲星早就迁去了南方。<br />
从军,<br />
就是唯一选择。<br />
……<br />
子母炮和大抬枪。<br />
此时成了收割人命的扇镰。<br />
每一次轰击,都给吴军带来巨大的伤亡。<br />
黄肆握着千里镜的手臂微微哆嗦,他甚至能看到山坡上腾起的血雾。<br />
瞬间,<br />
他有些明白了武昌城头,王杰的感受。<br />
好在,清军的火炮铸造技术不过关。<br />
1刻钟后,<br />
炮声明显稀疏。<br />
炮筒需要降温,否则炸膛立马发生。<br />
好机会!<br />
一直在等待时机的10辆马车,箭一般冲出。<br />
炮手们不停挥舞鞭子,<br />
抽的马儿吃痛,玩命的奔~<br />
车上载的是臼炮和炮弹。<br />
大车边缘坐的是炮手。<br />
……<br />
一口气冲到山下,<br />
4人一组,按照矮个在前,高个子在后,抬起臼炮没命的往山坡上爬。<br />
后面,<br />
抱着炮弹和火药包的炮手紧跟上。<br />
再后面,<br />
还跟着一组徒手士兵,准时随时填补伤亡。<br />
头顶,<br />
是嗖嗖乱飞的枪子和箭矢。<br />
抬枪声音沉闷,铁砂漫天飞舞。<br />
……<br />
军寨内,<br />
千总现场指挥依旧冷静:<br />
“都别慌,1人装填1人打枪。看准了打,火药金贵。”<br />
“弓箭准备好,等这帮怂货靠近了,别露头听声抛射。”<br />
骆驼客的眼睛、耳朵、鼻子当中,至少有1样很灵。<br />
否则,<br />
在大漠里早就被马匪干掉,被狼啃掉了。<br />
几名赤膊炮手将薄被子盖在炮筒上,缓慢浇水,水蒸气呲呲作响。<br />
……<br />
山坡上,<br />
惨叫声不绝于耳。<br />
尸体不断滚落,伤亡惨重~<br />
溃兵已经开始出现了!<br />
就连一些派遣军的老兵也撑不住这种惨烈的伤亡,畏缩不前。<br />
4军团步兵,虽然不停射击。<br />
但是效果微弱,敌人不傻,露出垛口的面积并不大。<br />
尤其是子母炮降温后,再次发威。<br />
弗朗机炮,在清军当中被称为子母炮。<br />
装填快,射击快。<br />
只要不停换药室就行~<br />
……<br />
此时,<br />
臼炮终于发威了。<br />
1发实心弹落入军寨,<br />
哐~当~<br />
所有人都懵了,这是什么操作?<br />
千总抬头望天,<br />
他当兵6年,从未见过或者听过臼炮,一时间无法理解这枚炮弹的来路。<br />
是老天爷扔下来的吗?<br />
……<br />
没过一会,<br />
又是2发实心弹从天而降。<br />
千总瞬间额头布满汗珠,抄起盾牌护住脑袋,探出垛口观望。<br />
正好,<br />
1门臼炮发射,<br />
炮口喷出白烟,<br />
他甚至看清了那枚炮弹飞行的轨迹。<br />
小黑点逐渐变大,然后落在了身后的军寨内。<br />
动静惊人~<br />
炮弹砸在一尊2将军炮尾部,炮筒弹跳旋转压死了周边猝不及防的3名炮手。<br />
“轰,轰贼兵的那短炮。”<br />
千总急了,<br />
表情狰狞,<br />
嘶吼着:<br />
“大炮、火枪、弓箭都给我瞄准那种短炮,干掉他们。”<br />
“看准了,往下滚石头。”<br />
“弄死他们。”<br />
……<br />
双方都急了眼。<br />
胜败在此一举,就看谁能先摧毁谁了。<br />
一块有棱有角的巨石被十几名清军合力从军寨推下。<br />
滚落之势,无人可挡。<br />
一处臼炮组被集体撞飞。<br />
张老三瞠目结舌,<br />
望着人仰马翻的那一幕,感觉特别熟悉,却笑不出来。<br />
(本章完)</p>
襄阳城。<br />
戒备森严,城墙清军忙碌不停。<br />
因为,<br />
最终的决战终于到来了。<br />
西侧,陆上已经隐约出现了吴军旗帜。<br />
汉水,<br />
也出现了吴军战舰身影。<br />
……<br />
这段时间,<br />
哲勇瘦了30斤,大脸盘都变窄了。<br />
不过,<br />
倒是显的眼睛大了一圈。<br />
他巡视到南城,<br />
望着砚山,突然冒出一句:<br />
“良顺,你去守砚山炮台吧。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如果丢了砚山,我俩也不过是先后赴死罢了。”<br />
“下官遵命。”<br />
因误了战略,而被乾隆下旨贬为马甲的上三旗2等侍卫,良顺。<br />
此时脸上并无往日的骄横戾气。<br />
甚至向哲勇单膝下跪领命。<br />
无他,<br />
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没必要仇恨了。<br />
大清亡,<br />
俩人都得跟着完蛋。<br />
……<br />
砚山,在襄阳城南侧。<br />
俯瞰襄阳城~<br />
平均海拔在300多米。<br />
大清入关,承平百年。<br />
砚山长期仅布置几十兵丁,驻扎在一个破旧寨子。<br />
当初,<br />
白莲教大军能够轻松取下襄阳,不是因为他们攻城犀利,而是因为防务松弛。<br />
再坚固的城池,<br />
没有精锐的士兵、科学的火力配置、以及坚决的心志,都是一攻即下。<br />
【以前写白莲攻襄阳比较草率,没有仔细研究襄阳周边地形地理。历史地理不应分家,书友们见谅~】<br />
……<br />
而襄阳下游20里外,汉水南侧的石湾村。<br />
第4军团在此扎下大营,随同扎营的还有第1派遣军。<br />
中军大帐内,<br />
刘武用佩剑指着简易沙盘:<br />
“黄总指挥和诸位弟兄请看,这是我们了一个夏天制作的沙盘。”<br />
“汉水,从襄阳城的北侧和东侧流过。”<br />
“砚山,又堵住了步兵弟兄们从南向北攻襄阳的路径。”<br />
黄肆问道:<br />
“这么看起来,步兵攻城压根摆不开,战宽不够。仅有西边不宽的这么一条进攻路径。”<br />
刘武点头。<br />
襄阳城的地理条件,绝了。<br />
……<br />
帐内的几十名军官、参谋议论纷纷。<br />
最终,<br />
一致认为:<br />
“如果水师携带的重炮能够轰开城墙最好。”<br />
“如果不能,那就只能出动步兵主攻砚山,水师和混成营作为牵制。”<br />
黄肆和刘武嘀咕了半天,<br />
最终拍板:<br />
主攻砚山!<br />
拿下砚山,襄阳不破也破。<br />
大不了,费点时间把大炮拉上山顶,耐心的将全城轰烂!<br />
……<br />
仰攻山头。<br />
第4军团全体神情凝重,所有人都在忙着做必须准备。<br />
除了水运带来的移动堡垒车,<br />
还得紧急制作各种盾牌~<br />
更关键的是——臼炮!<br />
仰攻山头,只有臼炮用得上。<br />
长身管加农炮一概望山兴叹~<br />
炮兵军官带着观察手,<br />
从早到晚,在砚山西侧观察地形。<br />
军官们把自己的千里镜全部献出来,给炮兵兄弟们用。<br />
这一仗,<br />
炮兵是关键!<br />
他们雄起,步兵才能少死人。<br />
他们若是表现稀碎,步兵的伤亡就要翻倍。<br />
当然,<br />
派遣军肯定是要打头阵的。<br />
但是,<br />
仰攻山头,第4军团的步兵如果不跟上,是不可能的。<br />
……<br />
好在砚山没什么植被。<br />
大清朝的山绝大多数光秃秃的。<br />
炮兵军官们,<br />
反复估算的第一处目标:<br />
是属于砚山的一处海拔300米的山坡——虎头山。<br />
几百年后,<br />
这里有座电视转播塔~<br />
虎头山的坡度很大。<br />
炮兵军官们反复琢磨,在哪几个点安置臼炮?<br />
如何在这几个点克服坡度,快速弄出水平面安置臼炮?<br />
臼炮大约设置多少度射角,多少装药,才能保证轰到敌寨。<br />
……<br />
炮兵军官们研究完毕,<br />
又拉上抽签决定出来担任主攻任务的6个步兵连军官,以及派遣军多位营官,再次商量协同进攻的步骤、细节。<br />
派遣军第1营营官,张老三听的直翻白眼~<br />
听不懂!<br />
不过,<br />
他瞧出来了,这帮军爷极度怕死。<br />
论证的议题围绕——怎么少死一些士兵。<br />
本想鄙视,转念一想似乎是好事。<br />
于是,<br />
耐心的叼着一根狗尾巴草,听天书。<br />
他注意到,<br />
旁边有1年轻军官和自己一样不懂装懂,眼神里透着清澈的愚蠢。<br />
混成营中尉指挥官——李二狗。<br />
李二狗悟性不错,但对于这种非直观的军事知识,实在无能为力。<br />
他对火炮最深的理解就是加农炮的抛物线弹道。<br />
因为,<br />
自己撒尿也是抛物线。<br />
二狗甚至认为,外貌丑陋的臼炮是邪道。<br />
他极度信不过4军团这帮神神叨叨的家伙。<br />
……<br />
虽然湖广战役的主帅,陆军大臣林淮生的军令已经抵达好几天了。<br />
但是,<br />
4军团做到了重压之下,不慌不忙。<br />
将林总“务必加快速度,取襄阳后挥师南下,围堵蒙古马队”的军令完全抛到脑后。<br />
专心的研究步炮协同。<br />
草稿纸用了一打又一打,茶喝了一碗又一碗。<br />
4人抬着臼炮,反复演练爬山。<br />
勤务营还打造了特制炮锄。<br />
张老三每天瞅着这帮另类的军爷,找了一处坡度近似的山坡反复练炮锄,<br />
人为营造水平面~<br />
还特么一本正经的炮击。<br />
好几次,<br />
因为后坐力,臼炮人仰马翻,咕噜噜滚下山坡。<br />
此情此景,张老三笑的流眼泪~<br />
不知为何,<br />
他总觉得4军团这帮军爷脑子不太正常。<br />
……<br />
第1次试探进攻,<br />
在傍晚时分,<br />
半个太阳隐入地平线时突然展开~<br />
驻守虎头山的前御前2等侍卫良顺,狐疑的望着浩浩荡荡杀来的吴军。<br />
心里嘀咕:<br />
“吴贼脑子没进水吧?”<br />
夜间不打仗,雨天不打仗,几乎是军事常识。<br />
就和“兵家必争之地”一样,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贵经验。<br />
违背,<br />
不能说一定失败。<br />
但失败率高达99%。<br />
就像邓艾翻越崇山峻岭奇袭蜀汉,可能事后再来一百次,也无法复刻成功。<br />
……<br />
乌泱泱的第1派遣军炮灰没有穿甲,也没有阵型~<br />
散开了,<br />
乱糟糟的冲锋。<br />
2000人里面混杂着50多名第4军团的步兵。<br />
冒着清军炮火冲锋~<br />
仰攻时,<br />
更是遭遇了山顶清军火绳枪和弓箭的反复打击。<br />
尸体一具具滚落~<br />
3名徒手步兵冲到早就看好的位置。<br />
1人抄起工兵铲,咔咔掘地。<br />
“好了。”<br />
另一人将拎着的木桶里调好的水泥灌入。<br />
“下炮锄。”<br />
铁制炮锄楔入灌满水泥的坑。<br />
……<br />
拿工兵铲的人刚想微调一下水平位置,却被一发霰弹命中脑门。<br />
人一声不吭,顺着山坡滚落。<br />
其余2人愣了半秒钟,<br />
默默调整了水平位置。<br />
然后吼道:<br />
“撤。”<br />
一直在千里镜里观察的后方友军,鸣金收兵。<br />
攻击阵型好似退潮。<br />
只留下了100多具尸体静静的躺在还带着阳光余温的土地上。<br />
良顺透过炮台垛口,望着远去的黑线。<br />
大骂:<br />
“这帮狗曰的干嘛来了?”<br />
旁边一名绿营炮手凑趣道:<br />
“旗爷,这些刁民找砍头来了。”<br />
“哼~”<br />
……<br />
骂归骂,<br />
良顺这种出身必须是大清铁杆,与国同休。<br />
他在回到砚山主寨之前,<br />
再三反复检查了炮台防务,????叮嘱炮手:<br />
“多用霰弹。”<br />
“铅弹不够,就自己融,还不够,石子也能凑合。”<br />
炮手们望着正在哐哐砸石头的几个苦役石匠,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br />
就地取材。<br />
……<br />
清廷经营襄阳许久,<br />
苦心孤诣,用石块和糯米红浆修筑了砚山军寨,一大一小。<br />
虎头山是小,面积只有主寨的三分之一。<br />
驻军700人,来自西北绿营。<br />
次日清晨,<br />
驻守虎头山的清军被急促的铜锣声惊醒。<br />
伸头一看,<br />
麻了。<br />
黑压压的吴军,已经摆出了进攻阵型。<br />
最前头是刀盾甲士,后面是红黑军服步兵。<br />
……<br />
一名脸色黑红的清军千总扯着嗓子,<br />
激励:<br />
“弟兄,不要慌。都是爹生娘养的,挨上一枪子都得死。他们仰攻,没法使炮~”<br />
“良顺大人说了,打退1次吴贼进攻,就赏银10000两。”<br />
1名绿营炮手问道:<br />
“弟兄们要是打退10次?”<br />
“10万两!”<br />
“大人,那帮当官的不会赖账吧?”<br />
千总噗嗤笑了,<br />
指着远处的襄阳城:<br />
“赖账?”<br />
“少1两,老子就带着主寨的弟兄们把大炮调个头,把襄阳轰成烂怂。然后,投吴去。”<br />
……<br />
众人振奋,<br />
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战前准备,将火药炮弹搬运到大炮旁。<br />
火把挨个点燃~<br />
默默注视着底下的吴军。<br />
清廷从西北绿营抽调了1200绿营兵,以其中700人驻守虎头山军寨。<br />
西北长期有战事,<br />
从大小和卓到准噶尔、还有马匪~<br />
西北驻军长期处于战争当中,老兵比例大。<br />
就像现在,<br />
指挥的千总,怎么都觉得信心满满。<br />
躲在坚固的军寨里面,用大炮和火绳枪弓箭抵御爬坡仰攻的敌人步兵。<br />
……<br />
“开炮。”<br />
炮弹呼啸着砸向山下,居高临下,射程大为增长。<br />
冲在最前面的派遣军方阵,<br />
顿时被犁开3道血痕~<br />
营官们大吼:<br />
“冲啊。”<br />
刀盾甲士们嚎叫着脱离阵型,开始冲锋。<br />
降兵们被告知,遇上大炮,往前冲反而是最优解。<br />
炮弹会落在后头。<br />
如果畏惧后退,<br />
第4军团就会化身正义督战队。<br />
此战,<br />
加农炮无法轰击山头敌军,但是可以轰击友军。<br />
……<br />
黄肆紧张的握着千里镜,站在一辆辎重车上观察战况。<br />
他先观察军寨,<br />
见白烟笼罩,火光乍现。<br />
从频率看,<br />
就知道守军不是新兵,开炮的节奏很稳健。<br />
再看已经冲到山下的派遣军,<br />
正在散开奋力攀爬~<br />
于此同时,<br />
军寨内箭矢腾空而起,抛物线坠下。<br />
守军当中有不少人原先的骆驼客马帮出身,弓箭和弯刀从不离身。<br />
他们知道火器威力更大,<br />
但是也不没有丢弃保命技能。<br />
……<br />
“打,打赢了拿赏银回老家,盖房子娶老婆生娃娃。”<br />
千总握着佩刀,<br />
四处走动鼓劲。<br />
这次,朝廷的赏赐从未有过的优厚。<br />
抓住机会,每人挣个几十上百两银子回家改善生活。<br />
西北贫瘠,<br />
翻身的机会少的可怜。<br />
西北汉子从不指望科举之路,因为文曲星早就迁去了南方。<br />
从军,<br />
就是唯一选择。<br />
……<br />
子母炮和大抬枪。<br />
此时成了收割人命的扇镰。<br />
每一次轰击,都给吴军带来巨大的伤亡。<br />
黄肆握着千里镜的手臂微微哆嗦,他甚至能看到山坡上腾起的血雾。<br />
瞬间,<br />
他有些明白了武昌城头,王杰的感受。<br />
好在,清军的火炮铸造技术不过关。<br />
1刻钟后,<br />
炮声明显稀疏。<br />
炮筒需要降温,否则炸膛立马发生。<br />
好机会!<br />
一直在等待时机的10辆马车,箭一般冲出。<br />
炮手们不停挥舞鞭子,<br />
抽的马儿吃痛,玩命的奔~<br />
车上载的是臼炮和炮弹。<br />
大车边缘坐的是炮手。<br />
……<br />
一口气冲到山下,<br />
4人一组,按照矮个在前,高个子在后,抬起臼炮没命的往山坡上爬。<br />
后面,<br />
抱着炮弹和火药包的炮手紧跟上。<br />
再后面,<br />
还跟着一组徒手士兵,准时随时填补伤亡。<br />
头顶,<br />
是嗖嗖乱飞的枪子和箭矢。<br />
抬枪声音沉闷,铁砂漫天飞舞。<br />
……<br />
军寨内,<br />
千总现场指挥依旧冷静:<br />
“都别慌,1人装填1人打枪。看准了打,火药金贵。”<br />
“弓箭准备好,等这帮怂货靠近了,别露头听声抛射。”<br />
骆驼客的眼睛、耳朵、鼻子当中,至少有1样很灵。<br />
否则,<br />
在大漠里早就被马匪干掉,被狼啃掉了。<br />
几名赤膊炮手将薄被子盖在炮筒上,缓慢浇水,水蒸气呲呲作响。<br />
……<br />
山坡上,<br />
惨叫声不绝于耳。<br />
尸体不断滚落,伤亡惨重~<br />
溃兵已经开始出现了!<br />
就连一些派遣军的老兵也撑不住这种惨烈的伤亡,畏缩不前。<br />
4军团步兵,虽然不停射击。<br />
但是效果微弱,敌人不傻,露出垛口的面积并不大。<br />
尤其是子母炮降温后,再次发威。<br />
弗朗机炮,在清军当中被称为子母炮。<br />
装填快,射击快。<br />
只要不停换药室就行~<br />
……<br />
此时,<br />
臼炮终于发威了。<br />
1发实心弹落入军寨,<br />
哐~当~<br />
所有人都懵了,这是什么操作?<br />
千总抬头望天,<br />
他当兵6年,从未见过或者听过臼炮,一时间无法理解这枚炮弹的来路。<br />
是老天爷扔下来的吗?<br />
……<br />
没过一会,<br />
又是2发实心弹从天而降。<br />
千总瞬间额头布满汗珠,抄起盾牌护住脑袋,探出垛口观望。<br />
正好,<br />
1门臼炮发射,<br />
炮口喷出白烟,<br />
他甚至看清了那枚炮弹飞行的轨迹。<br />
小黑点逐渐变大,然后落在了身后的军寨内。<br />
动静惊人~<br />
炮弹砸在一尊2将军炮尾部,炮筒弹跳旋转压死了周边猝不及防的3名炮手。<br />
“轰,轰贼兵的那短炮。”<br />
千总急了,<br />
表情狰狞,<br />
嘶吼着:<br />
“大炮、火枪、弓箭都给我瞄准那种短炮,干掉他们。”<br />
“看准了,往下滚石头。”<br />
“弄死他们。”<br />
……<br />
双方都急了眼。<br />
胜败在此一举,就看谁能先摧毁谁了。<br />
一块有棱有角的巨石被十几名清军合力从军寨推下。<br />
滚落之势,无人可挡。<br />
一处臼炮组被集体撞飞。<br />
张老三瞠目结舌,<br />
望着人仰马翻的那一幕,感觉特别熟悉,却笑不出来。<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