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周宇这次看来是有备而来!(4k)
要想提升升力係数,並非没有代价。
升力的產生依赖於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差,升力係数越大,意味著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分离现象可能越严重。
这就对机翼的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机翼具有更合理的形状、更光滑的表面以及更先进的翼型设计,以减少气流分离带来的阻力增加和飞行稳定性问题。
所以,当周宇提出,机翼可以在一定范围调整时,在座的工程师、专家都觉得对方在讲天方夜谭。
材料,一直是龙国的弱项。
这倒不是《意林》式鼓吹的外国月亮比较圆那一套。
认为国外什么都好。
主要是在於,材料学它不讲道理!
你以为的材料人,像一个魔法师,熟知各种材料性质推导配比,每一步研究有理有据。
实际上的材料人,找几篇国外前沿论文,把其中几种变量换一下,拍几张电镜照片,再分析一下,一篇论文就完了!
或者直接点:
加纳!
不锈钢都知道吧,那其实也是在冶金学家研究耐腐蚀合金时偶然发现的。
本来这位专家是研究枪筒的,他实验中发现含有较高铬成分的钢在开了一枪后,就成了碎片,
只能把这些碎片扔进废料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些含有较高铬成分的钢在一堆生锈的碎片中闪闪发光。
这才发现含有较高铬成分的钢在接触空气后表面会形成氧化膜,阻止进一步锈蚀,从而发明了不锈钢。
正因为如此,航空人一提起材料就头大。
这玩意不是想突破就突破的!
面对周宇的提问,吴工镇定回答:“那毕竟是飞弹,飞行时间短,材料承受的热负荷远低於持续超音速飞行的战机。”
周宇点头:“没错,『鹰击-12”的战斗部在末端突防时,速度可达3马赫以上,其前部隔热材料同样是镍基合金复合结构。”
“不过这种材料,耐受温度也才1200c。”
“並不符合我的要求。”
“我想说的是,我们並不能因为材料这道坎而放弃一个有可能成功的设计方案。”
林工点点头,觉得周宇说的有道理,他开口说:“j20上用的是tc-21这种鈦合金,比ti-6222
性能更好,空间结构设计也更合理,可以提高鈦合金寿命,延缓脆性问题——”
吴工皱眉道:“但tc-21也有局限性,尤其是在超音速飞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问题,我们实验室的数据表明,在700c持续加热50小时后,其延展性下降15%。“
周宇这时说道:“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
孙院士看向他,问道:“所以你对机翼材料的设想是.....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林工推了推眼镜:“?你是说那个熔点高达2400c的稀有金属?“
吴工皱眉:“小周,锯合金的问题你清楚吗?加工难度极大,热膨胀係数比鈦合金高30%,在动態变形条件下容易產生热应力裂纹。”
“吴工顾虑的没错,传统合金確实存在加工和热应力问题,但如果我们换个环境呢?”
锯合金高强度晶体的生长確实缓慢,需要近1600摄氏度下长达100小时才能完成,
但系统给的资料里面有显示,这种合金在微重力环境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晶体生长模式微重力环境?
那不就是太空!
周宇上不了太空,无法做相关实验,所以现在他只能尝试说服面前这群人去推动这项实验。
更为困难的是,现在龙国还没有空间站。
根据正常时间,此时的龙国还在研究天宫二號空间实验室中,预计明年发射。
如果不能提前布局,等到天宫二號上天,黄菜都凉了。
六代机的研发刻不容缓,合金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他们能想办法提前进行相关实验,六代机的研发进度將大幅提升!
到时候丑国再想做小动作,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了。
“换个环境,那是什么意思?”吴工此时问道。
“太空。”
会议室骤然热闹了起来,这个答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吴工眉头紧锁:“太空?真空环境的话这倒是有可能,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太空空间站,之前我们向国际空间站申请加入,想要进行一些实验,可丑国搬出了沃尔夫条款。”
吴工说到这里,脸上出现了恨意。
沃尔夫条款是丑国2011年通过的,禁止nasa与龙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包括共享数据、
联合实验和人员往来。
霸道吗?
那也没办法。
丑国的航天技术確实牛,人家不跟我们玩,我们也不能说什么。
国际空间站,这个承载著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巨型实验室,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全球航天合作的標杆。
鸥洲、枫叶国、霓虹甚至大毛都参与其中,唯独咱们被拒之门外。
不是因为我们技术不够。
而是因为我们太努力了。
丑国清楚地知道,一旦我们加入国际空间站,以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速度,用不了几年就能后来居上。
到那时,他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技术优势將荡然无存。
他们是真的怕。
所以把一切可能性都扼杀在了摇篮中。
对於我们来说,没办法和人合作,那就只能埋头自已搞研究。
“小周的设计想法还是不错,不过目前条件限制了我们。”
“你想研究银合金没问题,但至少要让我们看到可行性。”
“否则,你图纸上的设计数据,一切都属於空想。”
没有相对应的材料,根本没法实现周宇的设计方案。
周宇没有急於辩解,他早已料到这样的反应。
其实这也正是他坚持推动合金研究的初衷,不是空想,而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技术瓶颈。
“各位工程师,专家,请给我一定时间,我会向你们证明,合金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性能。”
林工等人都不出声,脸上儘是不相信。
周宇又不是搞材料的,他会这?
算了,年轻人,有拼劲是好事,让他栽个跟头,他就老实了。
等到散会后,孙院士找到周宇说:“小周,你是个有想法的人,我还是希望你把时间放到目前可以实现的技术上。”
孙院士觉得周宇的设计很独特,现在周宇已经提供了数据,他打算让其他学生用模擬程序演算一遍。
如果结果真如周宇所说,那么他可以想办法,把这个项目推动下去。
“有些时候,走进死胡同里面,再想掉头,可就难了。”孙院士提醒道。
“时间了,人精力也被消耗了。”
周宇直视著孙院士说:“孙老,我也不想冒险,但六代机的材料问题,如果不解决,整个项目都会卡死,合金是唯一可行的方向。”
“如果六代机设计不能超前,那么几年之后,我们的六代机就算拿出来,也是落后於其他六代机的存在。”
孙院士知道周宇已经做好了决定,只能说:“你要坚持走这条路,那我也不能说什么,你接下来要研究锯合金吗?”
“是的,孙院士,我想试试。”
“能不能借一下相关的材料实验室?”
“锯合金,你打算怎么实验?”
“利用落塔试验模擬微重力环境。”
不错,居然知道落塔试验。
孙院士点点头。
周宇这次看来是有备而来。
“这样吧,我让金属研究所的霍院士借一间实验室给你吧,他那边设备好一点。”
“不过,別把他们的设备搞坏了,他们经费,一直以来都没多少。”
“谢谢孙院士了,我会注意的!”周宇兴奋地说。
过了几个小时后,孙院士回话了。
说是霍院士那边同意借给他一间实验室,到时候他直接去就行了。
周宇在去之前,没忘记打开系统。
上次任务完成后,系统给了他300经验值,可以自选领域加上。
【宿主:周宇】
【数学:lv3(2000/10000)】
【物理:lv1(230/1000)
【生化学:lv1(260/1000)】
【计算机科学:lv2(1780/2000)】
【语言:lv1(180/1000)】
【魅力:100/100((系统赠送))】
【身体素质:40/100】
【技术:六代战机(已学习105/1000)】
【天赋:无】
【积分:2600】
周宇点开自己的个人属性才发现了大坑!
居然没有单独的材料领域!
要知道,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那是两个方向!
材料物理侧重晶体结构、热力学性质,材料化学关注成分变化、化学反应,可以说,两个都很重要!
幸好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物理和生化学的经验值都涨了点。
周宇犹豫了一下,决定分別在物理和生化学领域加了150的经验值!
这样一来,周宇在这些领域上的理解,又能前进一步。
赶到金属研究所后,周宇被领到了霍院士面前。
“能让孙院士开口求我的,绝对不简单吶。”
“周宇是吧,你那篇黎曼弱猜想的论文,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啊。”
“您过奖了。”
“既然孙院士打了招呼,那对於材料学肯定有一定研究了,就是你这跨度还挺大的。”
周宇哪敢说他接触材料学的时间並不长,如果说实话,霍院士绝对会把他赶出去,不让他进实验室。
这些个专家,那是极度爱惜实验设备。
“你是想要研究合金吗?”
“那东西可不好整。”
“银合金的晶体结构复杂,热处理工艺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你一个新人,你觉得能搞定?”
“我想试试。”
“哈哈,好,初生牛续不怕虎,那你去试吧,我让人带著你去做。”
周宇鬆了一口气,连忙道谢,
霍院士摆摆手,叫来一个学生:“田鹏,你带他去材料准备室,把锯合金的样本和相关设备都熟悉一下。”
田鹏是霍院士带的博士生,眉清目秀,戴著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
他看了周宇一眼,微微点头:“跟我来吧。”
材料准备室位於实验室的深处,门禁森严。
“这些都是霍院士亲手製备的样品,“田鹏一边打开设备箱一边介绍,“合金最忌讳的就是污染,所有操作必须在无尘环境下进行,连呼吸都要小心。”
他指著一台形似太空舱的设备:“这是我们改良过的气相沉积炉,能精確控制温度场和气流分布,不过功率只有军用级的三分之一,霍老特意嘱咐过,你的权限只能用这个。”
他俯身观察样本表面的纹理,“霍老说晶界偏析问题很棘手,您这边有什么建议吗?”
田鹏眼神中露出异,推了推眼镜,沉吟片刻:“霍老的方法是降低冷却速度,儘量让元素均匀分布。”
他调出数据图表,“但这样又会导致晶粒粗大,影响强度,我们尝试过添加微量硼元素来抑制偏析,效果有限。”
周宇沉思片刻,开口道:“我在论文里看过一些理论,晶体生长时如果施加特定频率的震盪会不会影响原子排列?”
田鹏愣了一下,隨即摇头:“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太复杂了。
周宇没再说话,只是默默记下这些信息。
田鹏摘下手套,“你可以先熟悉一下设备和材料,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
田鹏看起来很忙,没工夫和周宇多聊,跟周宇打了招呼,就去隔壁实验室了。
角落里的几个研究员倒小声討论了起来。
“那人看起来好眼熟啊,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那位是周宇啊!搞数学的那个!”
“搞数学的人怎么跑我们这边来了?”
“好像是孙院土弄过来的,不知道什么情况!”
“臥槽,他难不成要做实验?他懂不懂什么叫做相图计算、热力学模擬还是xrd衍射分析、晶界工程?”
“估计看了两本书,以为自己懂了,就想跑来试试。”
“不是吧,他一会儿会不会把实验室给炸了?”
大家面面相。
他们最怕的就是半罐水来实验室瞎折腾。
“上上个月那个搞生物的,用等离子清洗机处理陶瓷片,差点把三楼实验室的通风管道给掀了!”
“你们说,万一他操作不当——
几个人想了想,纷纷放下手上事,手套一摘,赶紧溜出去了。
实验要紧,但他们的小命更要紧。
他们可不想当实验室里面的冤死鬼。
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宇学习能力极强,刚才田鹏操作的步骤,他全都记录了下来。
而有关於后续的实验步骤,他脑中的资料早就给到了。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相关实验条件和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验证。
然后,他再把这些数据统统都餵给小苔蘚。
让小苔蘚去还原微重力环境下的硅晶体生產速度现实实验加上人工智慧模擬,双管齐下,这样才能说服那群专家们!
要想提升升力係数,並非没有代价。
升力的產生依赖於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差,升力係数越大,意味著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分离现象可能越严重。
这就对机翼的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机翼具有更合理的形状、更光滑的表面以及更先进的翼型设计,以减少气流分离带来的阻力增加和飞行稳定性问题。
所以,当周宇提出,机翼可以在一定范围调整时,在座的工程师、专家都觉得对方在讲天方夜谭。
材料,一直是龙国的弱项。
这倒不是《意林》式鼓吹的外国月亮比较圆那一套。
认为国外什么都好。
主要是在於,材料学它不讲道理!
你以为的材料人,像一个魔法师,熟知各种材料性质推导配比,每一步研究有理有据。
实际上的材料人,找几篇国外前沿论文,把其中几种变量换一下,拍几张电镜照片,再分析一下,一篇论文就完了!
或者直接点:
加纳!
不锈钢都知道吧,那其实也是在冶金学家研究耐腐蚀合金时偶然发现的。
本来这位专家是研究枪筒的,他实验中发现含有较高铬成分的钢在开了一枪后,就成了碎片,
只能把这些碎片扔进废料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些含有较高铬成分的钢在一堆生锈的碎片中闪闪发光。
这才发现含有较高铬成分的钢在接触空气后表面会形成氧化膜,阻止进一步锈蚀,从而发明了不锈钢。
正因为如此,航空人一提起材料就头大。
这玩意不是想突破就突破的!
面对周宇的提问,吴工镇定回答:“那毕竟是飞弹,飞行时间短,材料承受的热负荷远低於持续超音速飞行的战机。”
周宇点头:“没错,『鹰击-12”的战斗部在末端突防时,速度可达3马赫以上,其前部隔热材料同样是镍基合金复合结构。”
“不过这种材料,耐受温度也才1200c。”
“並不符合我的要求。”
“我想说的是,我们並不能因为材料这道坎而放弃一个有可能成功的设计方案。”
林工点点头,觉得周宇说的有道理,他开口说:“j20上用的是tc-21这种鈦合金,比ti-6222
性能更好,空间结构设计也更合理,可以提高鈦合金寿命,延缓脆性问题——”
吴工皱眉道:“但tc-21也有局限性,尤其是在超音速飞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问题,我们实验室的数据表明,在700c持续加热50小时后,其延展性下降15%。“
周宇这时说道:“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
孙院士看向他,问道:“所以你对机翼材料的设想是.....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林工推了推眼镜:“?你是说那个熔点高达2400c的稀有金属?“
吴工皱眉:“小周,锯合金的问题你清楚吗?加工难度极大,热膨胀係数比鈦合金高30%,在动態变形条件下容易產生热应力裂纹。”
“吴工顾虑的没错,传统合金確实存在加工和热应力问题,但如果我们换个环境呢?”
锯合金高强度晶体的生长確实缓慢,需要近1600摄氏度下长达100小时才能完成,
但系统给的资料里面有显示,这种合金在微重力环境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晶体生长模式微重力环境?
那不就是太空!
周宇上不了太空,无法做相关实验,所以现在他只能尝试说服面前这群人去推动这项实验。
更为困难的是,现在龙国还没有空间站。
根据正常时间,此时的龙国还在研究天宫二號空间实验室中,预计明年发射。
如果不能提前布局,等到天宫二號上天,黄菜都凉了。
六代机的研发刻不容缓,合金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他们能想办法提前进行相关实验,六代机的研发进度將大幅提升!
到时候丑国再想做小动作,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了。
“换个环境,那是什么意思?”吴工此时问道。
“太空。”
会议室骤然热闹了起来,这个答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吴工眉头紧锁:“太空?真空环境的话这倒是有可能,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太空空间站,之前我们向国际空间站申请加入,想要进行一些实验,可丑国搬出了沃尔夫条款。”
吴工说到这里,脸上出现了恨意。
沃尔夫条款是丑国2011年通过的,禁止nasa与龙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包括共享数据、
联合实验和人员往来。
霸道吗?
那也没办法。
丑国的航天技术確实牛,人家不跟我们玩,我们也不能说什么。
国际空间站,这个承载著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巨型实验室,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全球航天合作的標杆。
鸥洲、枫叶国、霓虹甚至大毛都参与其中,唯独咱们被拒之门外。
不是因为我们技术不够。
而是因为我们太努力了。
丑国清楚地知道,一旦我们加入国际空间站,以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速度,用不了几年就能后来居上。
到那时,他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技术优势將荡然无存。
他们是真的怕。
所以把一切可能性都扼杀在了摇篮中。
对於我们来说,没办法和人合作,那就只能埋头自已搞研究。
“小周的设计想法还是不错,不过目前条件限制了我们。”
“你想研究银合金没问题,但至少要让我们看到可行性。”
“否则,你图纸上的设计数据,一切都属於空想。”
没有相对应的材料,根本没法实现周宇的设计方案。
周宇没有急於辩解,他早已料到这样的反应。
其实这也正是他坚持推动合金研究的初衷,不是空想,而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技术瓶颈。
“各位工程师,专家,请给我一定时间,我会向你们证明,合金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性能。”
林工等人都不出声,脸上儘是不相信。
周宇又不是搞材料的,他会这?
算了,年轻人,有拼劲是好事,让他栽个跟头,他就老实了。
等到散会后,孙院士找到周宇说:“小周,你是个有想法的人,我还是希望你把时间放到目前可以实现的技术上。”
孙院士觉得周宇的设计很独特,现在周宇已经提供了数据,他打算让其他学生用模擬程序演算一遍。
如果结果真如周宇所说,那么他可以想办法,把这个项目推动下去。
“有些时候,走进死胡同里面,再想掉头,可就难了。”孙院士提醒道。
“时间了,人精力也被消耗了。”
周宇直视著孙院士说:“孙老,我也不想冒险,但六代机的材料问题,如果不解决,整个项目都会卡死,合金是唯一可行的方向。”
“如果六代机设计不能超前,那么几年之后,我们的六代机就算拿出来,也是落后於其他六代机的存在。”
孙院士知道周宇已经做好了决定,只能说:“你要坚持走这条路,那我也不能说什么,你接下来要研究锯合金吗?”
“是的,孙院士,我想试试。”
“能不能借一下相关的材料实验室?”
“锯合金,你打算怎么实验?”
“利用落塔试验模擬微重力环境。”
不错,居然知道落塔试验。
孙院士点点头。
周宇这次看来是有备而来。
“这样吧,我让金属研究所的霍院士借一间实验室给你吧,他那边设备好一点。”
“不过,別把他们的设备搞坏了,他们经费,一直以来都没多少。”
“谢谢孙院士了,我会注意的!”周宇兴奋地说。
过了几个小时后,孙院士回话了。
说是霍院士那边同意借给他一间实验室,到时候他直接去就行了。
周宇在去之前,没忘记打开系统。
上次任务完成后,系统给了他300经验值,可以自选领域加上。
【宿主:周宇】
【数学:lv3(2000/10000)】
【物理:lv1(230/1000)
【生化学:lv1(260/1000)】
【计算机科学:lv2(1780/2000)】
【语言:lv1(180/1000)】
【魅力:100/100((系统赠送))】
【身体素质:40/100】
【技术:六代战机(已学习105/1000)】
【天赋:无】
【积分:2600】
周宇点开自己的个人属性才发现了大坑!
居然没有单独的材料领域!
要知道,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那是两个方向!
材料物理侧重晶体结构、热力学性质,材料化学关注成分变化、化学反应,可以说,两个都很重要!
幸好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物理和生化学的经验值都涨了点。
周宇犹豫了一下,决定分別在物理和生化学领域加了150的经验值!
这样一来,周宇在这些领域上的理解,又能前进一步。
赶到金属研究所后,周宇被领到了霍院士面前。
“能让孙院士开口求我的,绝对不简单吶。”
“周宇是吧,你那篇黎曼弱猜想的论文,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啊。”
“您过奖了。”
“既然孙院士打了招呼,那对於材料学肯定有一定研究了,就是你这跨度还挺大的。”
周宇哪敢说他接触材料学的时间並不长,如果说实话,霍院士绝对会把他赶出去,不让他进实验室。
这些个专家,那是极度爱惜实验设备。
“你是想要研究合金吗?”
“那东西可不好整。”
“银合金的晶体结构复杂,热处理工艺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你一个新人,你觉得能搞定?”
“我想试试。”
“哈哈,好,初生牛续不怕虎,那你去试吧,我让人带著你去做。”
周宇鬆了一口气,连忙道谢,
霍院士摆摆手,叫来一个学生:“田鹏,你带他去材料准备室,把锯合金的样本和相关设备都熟悉一下。”
田鹏是霍院士带的博士生,眉清目秀,戴著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
他看了周宇一眼,微微点头:“跟我来吧。”
材料准备室位於实验室的深处,门禁森严。
“这些都是霍院士亲手製备的样品,“田鹏一边打开设备箱一边介绍,“合金最忌讳的就是污染,所有操作必须在无尘环境下进行,连呼吸都要小心。”
他指著一台形似太空舱的设备:“这是我们改良过的气相沉积炉,能精確控制温度场和气流分布,不过功率只有军用级的三分之一,霍老特意嘱咐过,你的权限只能用这个。”
他俯身观察样本表面的纹理,“霍老说晶界偏析问题很棘手,您这边有什么建议吗?”
田鹏眼神中露出异,推了推眼镜,沉吟片刻:“霍老的方法是降低冷却速度,儘量让元素均匀分布。”
他调出数据图表,“但这样又会导致晶粒粗大,影响强度,我们尝试过添加微量硼元素来抑制偏析,效果有限。”
周宇沉思片刻,开口道:“我在论文里看过一些理论,晶体生长时如果施加特定频率的震盪会不会影响原子排列?”
田鹏愣了一下,隨即摇头:“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太复杂了。
周宇没再说话,只是默默记下这些信息。
田鹏摘下手套,“你可以先熟悉一下设备和材料,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
田鹏看起来很忙,没工夫和周宇多聊,跟周宇打了招呼,就去隔壁实验室了。
角落里的几个研究员倒小声討论了起来。
“那人看起来好眼熟啊,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那位是周宇啊!搞数学的那个!”
“搞数学的人怎么跑我们这边来了?”
“好像是孙院土弄过来的,不知道什么情况!”
“臥槽,他难不成要做实验?他懂不懂什么叫做相图计算、热力学模擬还是xrd衍射分析、晶界工程?”
“估计看了两本书,以为自己懂了,就想跑来试试。”
“不是吧,他一会儿会不会把实验室给炸了?”
大家面面相。
他们最怕的就是半罐水来实验室瞎折腾。
“上上个月那个搞生物的,用等离子清洗机处理陶瓷片,差点把三楼实验室的通风管道给掀了!”
“你们说,万一他操作不当——
几个人想了想,纷纷放下手上事,手套一摘,赶紧溜出去了。
实验要紧,但他们的小命更要紧。
他们可不想当实验室里面的冤死鬼。
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宇学习能力极强,刚才田鹏操作的步骤,他全都记录了下来。
而有关於后续的实验步骤,他脑中的资料早就给到了。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相关实验条件和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验证。
然后,他再把这些数据统统都餵给小苔蘚。
让小苔蘚去还原微重力环境下的硅晶体生產速度现实实验加上人工智慧模擬,双管齐下,这样才能说服那群专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