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再者说,天机门向来以守护天道为己任。存一人,则当尽一人之义,活一日,便应尽一日之责。紫微天命若是有失,轻则王朝覆灭,重则,则是天下大乱,黎民百姓重堕乱世之苦海。孰轻孰重,老朽还是能分得清楚。”<br/><br/> 随后,黄玄面上笑意更深,“最后一点,眼下能救子湛的,唯有老朽一人。”<br/><br/> 楚澜心中犹豫。<br/><br/> 黄玄却笑出了声。“怎地,非游啊,事到如今,那枚能毁人元神的蕴血魄玉,你还不舍得拿出来吗?”<br/><br/> 楚澜再遮挡不住,惊骇之色在面上显露无疑。<br/><br/> *<br/><br/> 楚澜走后,黄玄看着掌心中那枚深红色的血玉,叹息一声,随后对内室喊道:“出来吧!”<br/><br/> 一个一身灰色道袍的道人神情复杂的走了出来。<br/><br/> 对黄玄道了一句:“师叔。”<br/><br/> 黄玄看向他,恨铁不成钢骂了句:“你啊你,都是你造下的孽障!”<br/><br/> 灰衣道人一脸颓败,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人,竟被黄玄这一句话,逼得掩面悲泣不止。<br/><br/> 黄玄心中也难过,上前拍拍他的肩背,叹息道:“执念过甚,终究害人害己啊!我们谁都,救不了她了。”<br/><br/> 那灰衣道人微抬起头,神色悲恸。他被窗外漏进的光线照亮了一半侧脸,竟然就是元虚道长。<br/><br/> 第一百一十五章暗藏前朝事,真伪复谁知<br/><br/> 天顺二十六年冬的这一场大雪,下了快一个月才停。北方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而远在西南边陲的瘴州,却是一片如春般的风和日丽。<br/><br/> 顾权一路辗转,终于带着剩下的不足三万人,在元晦道长的陪同下,来到了这里。<br/><br/> 直到来了瘴州,顾权才发现,元晦道长在这里经营的势力,远超出他的想象。西南有许多的小部落,虽然在大昭的数次剿伐下已算不成气候,但汇集在一起组成的边兵,竟也有三万人之多。而更令顾权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的头领,竟然是一个中原人。<br/><br/> 这人面上全是伤疤,头发花白凌乱,颌下没有胡须,看不出年岁。据元晦道长介绍,此人名叫陈忠。<br/><br/> 顾权在见到陈忠时,心中便生出了几分戒备,他只一眼,便看出这陈忠是个阉人。同时,也对就这么听从元晦道长的话来了西南,有了些后悔。只是如今他人生地不熟,带来人手也不占多数,颇有些骑虎难下。<br/><br/> 这快两个月的时间,顾权整日待在陈忠的府上,心中愈发烦闷起来。忍不住找过几次元晦道长,却都被告知元晦道长外出游历,不在府上。<br/><br/> 近日,顾权终于忍不住,派胡培去给元晦道长下了最后通牒——若是三日之内再见不到人,顾权便要领着自己的人手,离开瘴州。他心中已经想好,总归他在南资府与百益府这几处还有些人手,西南终究距离京城太远,风土人情也不是他所熟悉的。若是元晦道长不与他讲清楚,那不如分道扬镳,在哪里休养不是休养的,何必要在这瘴州仰人鼻息。<br/><br/> 就在顾权心中焦急的时候,元晦道长终于来了。<br/><br/> 甫一见面,元晦道长并未被顾权阴沉的脸色吓住,反倒颇有几分主人姿态的询问他,近来住的可习惯。<br/><br/> 顾权自没有心思与她讲闲话,径直问道:“道长,你将本王诓骗至此,究竟有何目的?”<br/><br/> 元晦道长仰头笑了起来。“王爷说笑了,贫道哪里敢诓骗王爷。不过是这里安稳些,远离朝廷控制,方便等待时机罢了。”<br/><br/> 顾权冷哼一声,道:“时机?道长这时机二字,说的有些多了吧。本王倒要问问,你这时机,还要等待多久!”<br/><br/> 元晦道长浑不在意他的质问,取过桌上茶壶,自顾自倒了一杯,轻啜几口,说道:“王爷可曾想过,若是贪狼吞日的时机到了,远离京城的您,该如何将如今的太子殿下,召至身前吗?”<br/><br/> 顾权冷冷一笑,“此事本王自有打算,不劳<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道长费心!”<br/><br/> 元晦道长微微抿唇,露出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王爷该不会是想着,要再偷偷回一趟京城,将重病的太子殿下运出皇宫吧?”<br/><br/> 顾权被人看穿心思,忍不住心头一跳,面上却不露声色,反问道:“怎地,道长对于此事,难不成还有高见?”<br/><br/> 元晦道长瘦弱手臂轻甩拂尘,点头道:“王爷若是真这般想的,也有些太过费事了。且此行凶险,偷偷回京身边没有人手照应,一旦被人发现,便是凶多吉少,得不偿失。”<br/><br/> 元晦道长向顾权看去,扬眉浅笑,“此绝非明智之举,想来王爷也必不会如此行事的。”<br/><br/> 顾权被人这般明里暗里的挤兑,心中已是不悦至极。他目光中闪过一丝阴狠,随后却扯出个笑容来。“本王与道长早已是一条船上的人,道长有什么想法不如明说出来吧,本王洗耳恭听。”<br/><br/> “王爷客气了。”这句话之后,元晦道长神色中先前的和煦一扫,换上了凝重。“依贫道所见,眼下正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就看王爷您,有没有这个胆魄了。”<br/><br/> **********<br/><br/> 十二月初,一场兵灾,骤然而至。<br/><br/> 宁陵郡王顾权于西南公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兵向北进发。与以往历朝历代同样打出过这个旗帜的那些人不同,顾权口中的这个“君”,指的却是紫微星君!<br/><br/> 早先,便有顾子湛就是紫微星君转世之人的传言,后来这事经天顺帝之口,于罪己诏书中传谕世人,算是彻底予以了承认。而如今顾子湛重病昏迷,顾权便趁机打出旗号,直言朝中有奸佞小人作梗,暗害了紫微星君。他作为星君所附肉身的生父,便要替天行道,清除奸佞,援助星君的同时,营救自己的骨肉。<br/><br/> 至于这奸佞嘛,顾权便将矛头指向了楚太傅!<br/><br/> 在修订考评之法、允女子入官场、立户籍这几件事上,楚太傅一系人马出力最多,在朝堂上引发的争议也最大。顾权选择将他作为这个靶子,就是为了煽动对立情绪,趁机笼络人心。<br/><br/> 顾权手中有他自己带来的那些人马,再加上陈忠手上的,整合了五万的队伍,号称大军十万,浩荡北上。<br/><br/> 西南以北,便是南资府。这里原先就是顾权经营过多年的地方,顾权这五万兵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进入了南资府的辖地。南资府自然也是有骁骑卫驻扎的,但自从总指挥使邱老将军死后,各府骁骑卫便少了统领,开始各自为战。也因此,当初戎族进攻时,九边骁骑卫一开始才会如一盘散沙般,被各个击破。<br/><br/> 南资骁骑卫指挥使虽不是顾权的人,但因着天顺帝对于顾权此次反叛的申斥诏书迟迟未下,又一时探不清顾权的深浅,在对战时也难免有些畏首畏尾。<br/><br/> ——这位毕竟是东宫生父,谁知道这其中,有没有牵扯到那不可说的皇位之争。万一这里还有东宫的意思,那日后天下究竟归于谁手,便有些说不清楚了。<br/><br/> 因此,除了向朝廷传回去一封封的紧急军报外,南资骁骑卫对于顾权的抵抗,便有些态度暧昧起来。<br/><br/> 眼看顾权带着这五万人,已慢慢逼近了南资府与百益府的交界处,南资骁骑卫指挥使也焦急起来。若是顾权就这样从南资府全身而过,等天顺帝发下讨伐檄文后,清算时首当其冲的就该是他自己。<br/><br/> 就在这时,顾权派人给他送来了密信。<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