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臭外地的要饭来了
第320章 臭外地的要饭来了
三辞三让之事,古来有之,但凡在现实里碰到不好解决的事情,不妨先摸著古人过河,毕竟,歷史一直都是来回重复的。
“这话老夫就不爱听了。”
刘仁轨打断了武安的话,很是不满道:“大唐自高祖开国以来,太宗平定天下,江山社稷,远胜过前隋,论是隋代之前的那些散而不一的小国和朝代?”
“刘公说的很对,是晚辈见识不够。”
刘仁轨这才闭嘴,喝了口茶润嗓子。
“你家那个,几个月了?”
“方才二月有余。”
刘仁轨微微頜首,嘆息道:“怀胎尚需十月,但改立一朝皇帝,竟然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情,何等荒谬。”
武安闻言,便也低头喝茶,装著听不懂。
书房里安静了半天,刘仁轨轻轻敲了敲桌案,道:“看我。”
“在看。”
“老夫已经帮你写好了几封书信,还有一张名单,你照著名单里的人去一个个地收买拉拢,事情也就成了。”
刘仁轨在边关军队里的威望很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於,他很清楚军队里哪个將领有本事,哪个地区的驻军更重要。
他的信是敲门砖,至於说敲开门之后进去干嘛,刘仁轨相信武安肯定明白。
等刘仁轨离开后,宋璟和姚崇两人从外面敲门而入,武安把那张名单推给他们,姚崇看了一眼,就开口道:“恭喜大王,又得一劲旅。”
宋璟身上还有不少书生气,但姚崇在官场上浸淫的时间比前者要长很多,比宋璟更放得开。
“四方强军尽在手中,现如今反而只有朝堂上的势不够,大臣皆出身公卿之家,满门显贵,皆轻视大王出身,若是想要更进一步,唯有依靠宗族。”
姚崇说到这儿,皱眉道:
“只是渭水河边削李减武一事,在世人看来是狂妄,在今上看来,恐怕更是悖逆,又有几人能理解大王的一番苦心?”
“世人理不理解,不重要。”
武安弹了弹那份名单,回答道:“重要的是有人能理解我。”
刘仁轨第二天知道了武安做的那些事情之后,態度比以前更为友善,而且他在今天彻底交出了武安一直想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先帝驾崩,今上圣质如初,这些个宗室就一个个跳出来想要抢好处摘桃子,逢年过节的赏赐翻倍,其他地方有什么贡品赋税,也会被他们趁机从中剋扣,一个个尾大不掉。
再说那些个武氏子弟....
,武安的目光看向宋璟,一字一句道:
“河西大捷、辽东苦战,他们可曾有一人到场?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前线都是大臣將士们在效死忠,还有无数像你们这样的人在拼命努力做事,结果打了胜仗,他们也学著人家想要吃现成的,所以比李家的那些更为可恶。”
“大王...你这...喉......
3
“没事,赶紧把这份名单传达下去,开始准备钱粮人手,调查他们的家眷出身,准备进行接触;如果顺利的话,本王要在下个月看到匯报。”
听到武安说胜利都是因为自己这些人在努力,他俩心里一阵感动,武安揉了揉眉头,也跟著嘆了口气。
“本王倒也不是非得一直跟他们过不去,但那些世家大族如今还算是乖巧,本王也不能轻易拿捏他们,也就只能先从宗室外戚这边动手了...:..好了好了,你们先去做事吧。”
“臣告退。”
“臣告退。”
站在外面,宋璟忍不住嘆了口气,道:
“大王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未免太过於心善了。”
姚崇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这些人,终究还是眶毗必报的心性,现在吃了亏,以后未必就能忍得住,倒不如.”
“你看,大王都没急,你急什么?”
“什么意思?”
姚崇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虽然我们先前听说了不少事情,但毕竟是道听途说...:..看一个人的品性,不能只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宋璟微微皱眉,有些不大理解。
“现在,我倒是可以断定了。”
“断定什么?”
“不可言。”
“装什么神神叨叨呢?”宋璟不乐意了:“什么不可言?”
在宋璟的注视下,姚崇微微抬头,意味深长道:
“贵不可言。”
天生万物以养人。
江淮一带在最初的时候其实算是烟瘴苦毒之地,毫无宜居的优点,但是隨著北方战乱频繁,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再加上从东汉末年,江淮一带就开始了对自身的种种开发。
时至今日,大唐治下的江淮,確实配得上鱼米之乡四个字。
青山绿水之间,官道上尘土飞扬,两侧閒坐在田埂间的几个农夫抬起头,看见一队黑衣骑兵横行而来,有一个人嚇得当场跑了出去,剩下的都僵在原地,没人敢动。
很快,那些杀气腾腾的黑衣骑兵將他们团团围住,几名农夫刚想跪下求饶,人群隨即散开,一名身著紫色官袍的老者走出来,身上,自带一股子不凡的气度。
农夫们显然不知道紫色官袍意味著什么,但他们还是在害怕。
狄仁杰心里有些尷尬,明明自己是从京城来慰问安抚地方百姓的大臣,因为身边多了这么一股子万骑的兵马,走路说话都自带三分杀气。
直娘贼,本官到底是下来安抚百姓还是来镇压叛乱的?
他简单的问了几个问题,那些百姓虽然战战兢兢的,倒也能全部回答上来。
双方一个是关中口音,一个是江淮腔调,倒也能沟通顺畅。
狄仁杰知道地方上早就给自己安排了一批底层百姓,专门用来应付类似的问题。
但好就好在狄仁杰身边有这么一批万骑兵马,想去哪儿都没人拦得住,所以他这几天一直在四处乱逛,找人问话。
“尔等家中有多少人口,每日都能吃些什么?”
“尔等平日里要交租几何,究竟是交给官府还是交给主家?”
狄仁杰还是有经验的,简短的问了一些事情,在最后一个问题上,他不由得微微皱眉。
“你们这交的粮未免也太多了,这不分明是主家有意巧立名目盘剥你们么?”
“这,几个农夫面面相,里面一个看上去像是带头的农夫,不由得咂舌道:“贵人,反正这两年本地风调雨顺,收的粮也足够多,主家兴许也有他们的难处,我们种人家的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一听到这话,狄仁杰眉头皱的更深:
“这跟是不是他家的地有什么关係,本来就应该给尔等家眷吃用的粮食,被人家强行夺了去,尔等为何不去报官?”
几名农夫都嚇得缩了缩脖子,还是那人回答道:
“贵人千万不要乱说话,莫要招惹了是非,我们主家的亲戚,可是本地县令哩!”
“什么,外地的人来我们这儿,还有兵马?”
装设雅致的大堂內,陈设著用料名贵的家具,两名锦衣少年听了管家的通报,其中一人没好气道:
“兴许是哪个上头州城来的呆头鸟官,身边带了些乡兵,被那等没见识的蠢人看到,就误以为是什么贵人来了,想来,无非是什么主簿、户曹,又到我们这儿吃喝要来了。,“我们不去看看吗?”
另一个少年有些不放心,毕竟人家到了自己地头上,谁知道究竟是要干什么。
最先说话的那个少年也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派个人,取二十贯十匹布当礼物,打发了他去吧。”
三辞三让之事,古来有之,但凡在现实里碰到不好解决的事情,不妨先摸著古人过河,毕竟,歷史一直都是来回重复的。
“这话老夫就不爱听了。”
刘仁轨打断了武安的话,很是不满道:“大唐自高祖开国以来,太宗平定天下,江山社稷,远胜过前隋,论是隋代之前的那些散而不一的小国和朝代?”
“刘公说的很对,是晚辈见识不够。”
刘仁轨这才闭嘴,喝了口茶润嗓子。
“你家那个,几个月了?”
“方才二月有余。”
刘仁轨微微頜首,嘆息道:“怀胎尚需十月,但改立一朝皇帝,竟然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情,何等荒谬。”
武安闻言,便也低头喝茶,装著听不懂。
书房里安静了半天,刘仁轨轻轻敲了敲桌案,道:“看我。”
“在看。”
“老夫已经帮你写好了几封书信,还有一张名单,你照著名单里的人去一个个地收买拉拢,事情也就成了。”
刘仁轨在边关军队里的威望很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於,他很清楚军队里哪个將领有本事,哪个地区的驻军更重要。
他的信是敲门砖,至於说敲开门之后进去干嘛,刘仁轨相信武安肯定明白。
等刘仁轨离开后,宋璟和姚崇两人从外面敲门而入,武安把那张名单推给他们,姚崇看了一眼,就开口道:“恭喜大王,又得一劲旅。”
宋璟身上还有不少书生气,但姚崇在官场上浸淫的时间比前者要长很多,比宋璟更放得开。
“四方强军尽在手中,现如今反而只有朝堂上的势不够,大臣皆出身公卿之家,满门显贵,皆轻视大王出身,若是想要更进一步,唯有依靠宗族。”
姚崇说到这儿,皱眉道:
“只是渭水河边削李减武一事,在世人看来是狂妄,在今上看来,恐怕更是悖逆,又有几人能理解大王的一番苦心?”
“世人理不理解,不重要。”
武安弹了弹那份名单,回答道:“重要的是有人能理解我。”
刘仁轨第二天知道了武安做的那些事情之后,態度比以前更为友善,而且他在今天彻底交出了武安一直想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先帝驾崩,今上圣质如初,这些个宗室就一个个跳出来想要抢好处摘桃子,逢年过节的赏赐翻倍,其他地方有什么贡品赋税,也会被他们趁机从中剋扣,一个个尾大不掉。
再说那些个武氏子弟....
,武安的目光看向宋璟,一字一句道:
“河西大捷、辽东苦战,他们可曾有一人到场?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前线都是大臣將士们在效死忠,还有无数像你们这样的人在拼命努力做事,结果打了胜仗,他们也学著人家想要吃现成的,所以比李家的那些更为可恶。”
“大王...你这...喉......
3
“没事,赶紧把这份名单传达下去,开始准备钱粮人手,调查他们的家眷出身,准备进行接触;如果顺利的话,本王要在下个月看到匯报。”
听到武安说胜利都是因为自己这些人在努力,他俩心里一阵感动,武安揉了揉眉头,也跟著嘆了口气。
“本王倒也不是非得一直跟他们过不去,但那些世家大族如今还算是乖巧,本王也不能轻易拿捏他们,也就只能先从宗室外戚这边动手了...:..好了好了,你们先去做事吧。”
“臣告退。”
“臣告退。”
站在外面,宋璟忍不住嘆了口气,道:
“大王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未免太过於心善了。”
姚崇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这些人,终究还是眶毗必报的心性,现在吃了亏,以后未必就能忍得住,倒不如.”
“你看,大王都没急,你急什么?”
“什么意思?”
姚崇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虽然我们先前听说了不少事情,但毕竟是道听途说...:..看一个人的品性,不能只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宋璟微微皱眉,有些不大理解。
“现在,我倒是可以断定了。”
“断定什么?”
“不可言。”
“装什么神神叨叨呢?”宋璟不乐意了:“什么不可言?”
在宋璟的注视下,姚崇微微抬头,意味深长道:
“贵不可言。”
天生万物以养人。
江淮一带在最初的时候其实算是烟瘴苦毒之地,毫无宜居的优点,但是隨著北方战乱频繁,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再加上从东汉末年,江淮一带就开始了对自身的种种开发。
时至今日,大唐治下的江淮,確实配得上鱼米之乡四个字。
青山绿水之间,官道上尘土飞扬,两侧閒坐在田埂间的几个农夫抬起头,看见一队黑衣骑兵横行而来,有一个人嚇得当场跑了出去,剩下的都僵在原地,没人敢动。
很快,那些杀气腾腾的黑衣骑兵將他们团团围住,几名农夫刚想跪下求饶,人群隨即散开,一名身著紫色官袍的老者走出来,身上,自带一股子不凡的气度。
农夫们显然不知道紫色官袍意味著什么,但他们还是在害怕。
狄仁杰心里有些尷尬,明明自己是从京城来慰问安抚地方百姓的大臣,因为身边多了这么一股子万骑的兵马,走路说话都自带三分杀气。
直娘贼,本官到底是下来安抚百姓还是来镇压叛乱的?
他简单的问了几个问题,那些百姓虽然战战兢兢的,倒也能全部回答上来。
双方一个是关中口音,一个是江淮腔调,倒也能沟通顺畅。
狄仁杰知道地方上早就给自己安排了一批底层百姓,专门用来应付类似的问题。
但好就好在狄仁杰身边有这么一批万骑兵马,想去哪儿都没人拦得住,所以他这几天一直在四处乱逛,找人问话。
“尔等家中有多少人口,每日都能吃些什么?”
“尔等平日里要交租几何,究竟是交给官府还是交给主家?”
狄仁杰还是有经验的,简短的问了一些事情,在最后一个问题上,他不由得微微皱眉。
“你们这交的粮未免也太多了,这不分明是主家有意巧立名目盘剥你们么?”
“这,几个农夫面面相,里面一个看上去像是带头的农夫,不由得咂舌道:“贵人,反正这两年本地风调雨顺,收的粮也足够多,主家兴许也有他们的难处,我们种人家的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一听到这话,狄仁杰眉头皱的更深:
“这跟是不是他家的地有什么关係,本来就应该给尔等家眷吃用的粮食,被人家强行夺了去,尔等为何不去报官?”
几名农夫都嚇得缩了缩脖子,还是那人回答道:
“贵人千万不要乱说话,莫要招惹了是非,我们主家的亲戚,可是本地县令哩!”
“什么,外地的人来我们这儿,还有兵马?”
装设雅致的大堂內,陈设著用料名贵的家具,两名锦衣少年听了管家的通报,其中一人没好气道:
“兴许是哪个上头州城来的呆头鸟官,身边带了些乡兵,被那等没见识的蠢人看到,就误以为是什么贵人来了,想来,无非是什么主簿、户曹,又到我们这儿吃喝要来了。,“我们不去看看吗?”
另一个少年有些不放心,毕竟人家到了自己地头上,谁知道究竟是要干什么。
最先说话的那个少年也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派个人,取二十贯十匹布当礼物,打发了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