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遇事不决,办个大学
在李长安的理想里,他要打造一座东方的巴塞隆纳。
以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网格状布局,像棋盘一样整齐。每个街区具备完整的生活、居民消费、基础医疗、基本教育等功能。
一旦遭遇战爭,立即可以封闭出入口,封堵一二楼的沿街门窗,把街区变成一个堡垒投入战斗。
他不可能为这座新城配套高大的城墙,那需要海量的人工,而且耗时日久。
这种街区制,在歷史上是受过多个文明检验的,將生活和防御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从公元前的罗马,到隋唐的大兴城,一直到19世纪的曼哈顿。
几乎人类史上的每一座伟大的城市,在初期阶段,都会採用这种最为简便,但是也最高效的单元式城建方案。
可他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开封这地方,或许几万年前还是海床,地势太低了。
地势低,降水多,又是大平原,虽然西北高一点,可十公里的落差才仅仅五米。
叠加上此时温暖多雨,降水量集中的气候,简直是造城的噩梦。
经过几轮討论,大家得出一个方向,如果不能在加高的台地上修房子,无论怎么排水,最终这里都还会和老城一样。
开封城內包括金水河一共五条水道,每逢大雨,五河同发,水根本排不出去。
除非能挖一个足够大的坑,一来完成了取土建房,二来能蓄积大雨时排泄不出去的雨水。
可经过计算,这工程量,比修一座城的难度还大。
以能容纳半个月的降水量为计,夏季开封单月降水量可达一尺,新城长二十里,宽十里。如若想要存续这么多水,把坑挖到一丈深,那么这个坑要有二十平方里大,也就是十分之一个新城。
全靠人力,估计大宋黄了这坑还没挖完。
第一轮的会议没开出个结果,第二拨的工具器械招標会又来了。
这次来的都是行会和商会的高层,半个月之前,大家接到了李长安的招標说明。
铁丝、铁筛子、钢锯、新式铁锹、手推翻斗车、吊篮机构、运输木轨.....
今天,他们是来看稀奇的。
自古以来工匠都是帝国的战略人才,他们父子、师徒相传,掌握著帝国所需要的一切建造和铸造技术。
从来没有一个外行能搞出来李长安这么多的新词,妄想来指导他们工匠怎么製造工具想抢鲁班祖师爷的位置,这人得狂成什么样?
自称小財神骗骗穷鬼也就算了,还大言不惭的要带来工具界的革新,这是做梦吃上龙肉了么?
第二波人的態度明显跟第一波不一样。
他们眼中带著审视,坐在椅子上向后靠著,像要晒化了的腊人,整个人都汰歪著。
不像是来投標,更像是来听取李长安的匯报。
会议开始,李长安叫人端上来各种样品和模型,一一给大家介绍要招標的各种產品。
介绍完了,公布採购的总量和价格。
眾人拿著价目表开始交头接耳,李长安的思绪又回到了怎么给新城排水的问题上。
拆迁工作都推进了,要是排水方案没有,下一步怎么开工啊。
股东、债券的购买者、皇上和百官、万万千千的平民、马上韩琦要带回来的一万个禁军老兵,他们可都看著呢。
他正走神儿的时候,忽听见一个人说了句“胡闹”。
醒过神儿来,说话的是一个满脸络腮鬍的白净汉子,看身上穿戴,绝对身家不少。
“铁丝?有铁板、铁棍、铁条、铁针,何来铁丝。即便以软铁锤锻,一铁匠每日不过產细丝五六尺,小官人要买五十万尺铁丝,岂不是要让汴京人人打铁?”
“是啊,李东家所需之物耗费人力繁多,又定价极低,恐我等不能合作。”
“这路上铺木轨,我只听说唐朝皇帝修山陵时用过,我开封周围又无大山,並无巨石,要木轨何用?”
李长安双手抓头,他终於体会到了穿越者没有系统的痛苦。
每一样自己熟悉的,更加有效率的物品或者工具,都是在歷史上歷经数百年发展筛选出来的。
你让一个普通人解释清楚,简直跟让本科生重新证明一遍高等数学的定理一样。
用,没问题;用基础工具证明,跟文盲一样。
我知道,但是说不明白,只能以“俺寻思”作为最普遍的理由。
“铁锹总没问题吧,新式的铁锹,更合理的结构,用料更少,形制更適合挖掘。”
一个会首摇了摇头,撇著嘴,嫌弃的看了一眼样品。
“小官人,十炉铁才能出一炉钢,好铁三十文一斤,精钢五十文甚至八十文,你要来造挖土的秋?”
眾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著李长安,心说你这个外行真是个棒槌,连钢有多珍贵都不知道。
还用钢造锹,要是有好钢,枢密院抢著锻造长矛和腰刀还来不及呢。
还没到解释新样式的合理之处,眾人的疑问就淹没了李长安。
“我刘家铁坊经营百余年,从来造锹便是一个样式,李公子这要求,恕我无能为力。
“我们铁厂也炼不出公子要的便宜钢料。”
“停,停!诸位,我是东家,自然是我提要求,尔等满足,怎么反过来了?”
络腮鬍子带头,大家陆续抬手抱拳。
“小厂...”
“鄙行...””
“我等才疏学浅,无能为力,只能愧谢李东家抬举了!”
李长安头一次被这人所震惊,居然特么有招標的被投標的嫌弃了,难道他们不认识老子的钱么?
“诸.....”
“谢李公子款待,我等俗事繁忙,不便久留!”
唉,这才半个时辰不到,怎么全要走啊?一个个的,你们挑子,我上哪儿给工人买高效的工具去。
在络腮鬍的带领下,各个行首相互默契,集体起身离开了会场。
正在记录笔记的钱韦民扎心的提醒了一句,“长安兄,他们早串通好了!”
这不废话么,有眼晴就能看得出来。
关键这是为什么呢,寧肯钱不赚也要抵制自己,商人还有这么高尚的品德么?
“广孝?广孝?”
他想让广孝跟出门去偷听一下,到底是为什么,让这些行会的头头对自已如此牴触。
可是喊了两声没有回应。
“广孝不是出门了?”韦民提醒道。
他这才想起来,广孝让他派出去给苏軾送信儿了。
“谈?韦民,你们钱家世居大江下游,地势低洼,降水比开封还多,是如何排水的?”
韦民眨了眨眼睛,“择高处建城啊!”
轰...李长安的心里好像有什么崩塌了。现在武汉跟上海还没有建城,国內真找不到参考案例。
开封太奇葩了,四面无险,北悬黄河,大宋朝非得跑这地方建都。
要是现在这里是洛阳或者涿州,自己也就不用费这番脑筋了。
回到研究给排水的房间里,这群人还是没有更好的思路,他们还指著李长安能拿出来神奇的工具,一举解决人工湖的挖掘问题。
看大家犯难的样子,李长安心里很满足,至少这群人的合作態度是令人愉悦的。
给排水没有祖师爷,更没有什么行会,看来在某些时刻,组织化並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利。
“响食我请,附近望海阁,咱们去吃海鲜,臭臭他这个龙王爷。”
“恭敬不如从命..:”
吃海鲜在大宋还不算时尚,这里毕竟离海甚远,口味並未培养成熟。加上前几朝都是北方官儿多,更喜欢吃牛羊肉,所以一般人並不好这口。
到了馆子里,这地方让李长安找到了汗蒸的感觉。
这温度、这湿度,把外衫脱下来,可以直接叫个搓澡师傅了。
店掌柜有个理论,海鲜属寒,故此一定要热食,且还得配上黄酒。
大家吃吃喝喝,相互交流,从一个理论引申到另一个理论,从一个案例启发到另一个案例。
恍惚间,这不就是课题討论会么,不对,已经有点技术交流会学术研討会的味道了。
借著酒意,李长安端杯试探道:“诸位,若是诸位不嫌弃,咱们可否成立一研究所?
诸位为博士,广招才智之士教之,共研建城造城之法,以传后世。”
给皇帝造园子的马福海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修城造城还真跟別的工匠不一样。
帚自珍,父子相传,能得到的技术和真知极为有限,很难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不单是给排水,还有城市防御、卫生、交通、功能分布等等,这里头都是学问,光凭一家一族,根本无法掌握。
而且这里面需要巨大的计算量,就算是理论能传,没有辅助的计算方法,理论也是空悬。
大傢伙也都开始附和,说此事可行,起码今天大家坐在一起研究收穫就不少。
李长安一高兴,让老板捡好的贵的隨便上,把十五年的女儿红也拿上来。
眾人喝了一轮又一轮,李长安的老毛病犯了,中途想出去放水。
喝的不多,他也就没叫人陪。
店家的茅厕在后院,就盖在最远的墙边,离著码头的仓库不远。
到了边上,他解开裤带刚要放水,听见墙的那边传来声音。
“官爷饶命,小的绝没欺瞒之心,苏衙內真不是我绑的。你要是放了我,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另一人似乎年纪不小,声音有些低沉嘶哑,说话很有威严。
“说,看值不值你这条命!”
先前那个討饶的声音又继续道:“我听了一个李財神的秘密,你是官爷,或许可以换笔大財。”
咚,什么东西撞在了墙上。
“別废话!”
“李財神是个妖人,能预测未来之事,有人当年绑过他,因此发了大財。”
“胡言乱语,洒家看你是活拧了!”
“慢慢慢!真的,绑人的就是我们家老爷,赚的钱就是从北方贩马卖给朝廷,官爷可以去查访打听,小的所说,句句属实。他不会算盘却能计算,不出门却知天下经济,没去过辽国却知中京、上京事..”
>
在李长安的理想里,他要打造一座东方的巴塞隆纳。
以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网格状布局,像棋盘一样整齐。每个街区具备完整的生活、居民消费、基础医疗、基本教育等功能。
一旦遭遇战爭,立即可以封闭出入口,封堵一二楼的沿街门窗,把街区变成一个堡垒投入战斗。
他不可能为这座新城配套高大的城墙,那需要海量的人工,而且耗时日久。
这种街区制,在歷史上是受过多个文明检验的,將生活和防御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从公元前的罗马,到隋唐的大兴城,一直到19世纪的曼哈顿。
几乎人类史上的每一座伟大的城市,在初期阶段,都会採用这种最为简便,但是也最高效的单元式城建方案。
可他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开封这地方,或许几万年前还是海床,地势太低了。
地势低,降水多,又是大平原,虽然西北高一点,可十公里的落差才仅仅五米。
叠加上此时温暖多雨,降水量集中的气候,简直是造城的噩梦。
经过几轮討论,大家得出一个方向,如果不能在加高的台地上修房子,无论怎么排水,最终这里都还会和老城一样。
开封城內包括金水河一共五条水道,每逢大雨,五河同发,水根本排不出去。
除非能挖一个足够大的坑,一来完成了取土建房,二来能蓄积大雨时排泄不出去的雨水。
可经过计算,这工程量,比修一座城的难度还大。
以能容纳半个月的降水量为计,夏季开封单月降水量可达一尺,新城长二十里,宽十里。如若想要存续这么多水,把坑挖到一丈深,那么这个坑要有二十平方里大,也就是十分之一个新城。
全靠人力,估计大宋黄了这坑还没挖完。
第一轮的会议没开出个结果,第二拨的工具器械招標会又来了。
这次来的都是行会和商会的高层,半个月之前,大家接到了李长安的招標说明。
铁丝、铁筛子、钢锯、新式铁锹、手推翻斗车、吊篮机构、运输木轨.....
今天,他们是来看稀奇的。
自古以来工匠都是帝国的战略人才,他们父子、师徒相传,掌握著帝国所需要的一切建造和铸造技术。
从来没有一个外行能搞出来李长安这么多的新词,妄想来指导他们工匠怎么製造工具想抢鲁班祖师爷的位置,这人得狂成什么样?
自称小財神骗骗穷鬼也就算了,还大言不惭的要带来工具界的革新,这是做梦吃上龙肉了么?
第二波人的態度明显跟第一波不一样。
他们眼中带著审视,坐在椅子上向后靠著,像要晒化了的腊人,整个人都汰歪著。
不像是来投標,更像是来听取李长安的匯报。
会议开始,李长安叫人端上来各种样品和模型,一一给大家介绍要招標的各种產品。
介绍完了,公布採购的总量和价格。
眾人拿著价目表开始交头接耳,李长安的思绪又回到了怎么给新城排水的问题上。
拆迁工作都推进了,要是排水方案没有,下一步怎么开工啊。
股东、债券的购买者、皇上和百官、万万千千的平民、马上韩琦要带回来的一万个禁军老兵,他们可都看著呢。
他正走神儿的时候,忽听见一个人说了句“胡闹”。
醒过神儿来,说话的是一个满脸络腮鬍的白净汉子,看身上穿戴,绝对身家不少。
“铁丝?有铁板、铁棍、铁条、铁针,何来铁丝。即便以软铁锤锻,一铁匠每日不过產细丝五六尺,小官人要买五十万尺铁丝,岂不是要让汴京人人打铁?”
“是啊,李东家所需之物耗费人力繁多,又定价极低,恐我等不能合作。”
“这路上铺木轨,我只听说唐朝皇帝修山陵时用过,我开封周围又无大山,並无巨石,要木轨何用?”
李长安双手抓头,他终於体会到了穿越者没有系统的痛苦。
每一样自己熟悉的,更加有效率的物品或者工具,都是在歷史上歷经数百年发展筛选出来的。
你让一个普通人解释清楚,简直跟让本科生重新证明一遍高等数学的定理一样。
用,没问题;用基础工具证明,跟文盲一样。
我知道,但是说不明白,只能以“俺寻思”作为最普遍的理由。
“铁锹总没问题吧,新式的铁锹,更合理的结构,用料更少,形制更適合挖掘。”
一个会首摇了摇头,撇著嘴,嫌弃的看了一眼样品。
“小官人,十炉铁才能出一炉钢,好铁三十文一斤,精钢五十文甚至八十文,你要来造挖土的秋?”
眾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著李长安,心说你这个外行真是个棒槌,连钢有多珍贵都不知道。
还用钢造锹,要是有好钢,枢密院抢著锻造长矛和腰刀还来不及呢。
还没到解释新样式的合理之处,眾人的疑问就淹没了李长安。
“我刘家铁坊经营百余年,从来造锹便是一个样式,李公子这要求,恕我无能为力。
“我们铁厂也炼不出公子要的便宜钢料。”
“停,停!诸位,我是东家,自然是我提要求,尔等满足,怎么反过来了?”
络腮鬍子带头,大家陆续抬手抱拳。
“小厂...”
“鄙行...””
“我等才疏学浅,无能为力,只能愧谢李东家抬举了!”
李长安头一次被这人所震惊,居然特么有招標的被投標的嫌弃了,难道他们不认识老子的钱么?
“诸.....”
“谢李公子款待,我等俗事繁忙,不便久留!”
唉,这才半个时辰不到,怎么全要走啊?一个个的,你们挑子,我上哪儿给工人买高效的工具去。
在络腮鬍的带领下,各个行首相互默契,集体起身离开了会场。
正在记录笔记的钱韦民扎心的提醒了一句,“长安兄,他们早串通好了!”
这不废话么,有眼晴就能看得出来。
关键这是为什么呢,寧肯钱不赚也要抵制自己,商人还有这么高尚的品德么?
“广孝?广孝?”
他想让广孝跟出门去偷听一下,到底是为什么,让这些行会的头头对自已如此牴触。
可是喊了两声没有回应。
“广孝不是出门了?”韦民提醒道。
他这才想起来,广孝让他派出去给苏軾送信儿了。
“谈?韦民,你们钱家世居大江下游,地势低洼,降水比开封还多,是如何排水的?”
韦民眨了眨眼睛,“择高处建城啊!”
轰...李长安的心里好像有什么崩塌了。现在武汉跟上海还没有建城,国內真找不到参考案例。
开封太奇葩了,四面无险,北悬黄河,大宋朝非得跑这地方建都。
要是现在这里是洛阳或者涿州,自己也就不用费这番脑筋了。
回到研究给排水的房间里,这群人还是没有更好的思路,他们还指著李长安能拿出来神奇的工具,一举解决人工湖的挖掘问题。
看大家犯难的样子,李长安心里很满足,至少这群人的合作態度是令人愉悦的。
给排水没有祖师爷,更没有什么行会,看来在某些时刻,组织化並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利。
“响食我请,附近望海阁,咱们去吃海鲜,臭臭他这个龙王爷。”
“恭敬不如从命..:”
吃海鲜在大宋还不算时尚,这里毕竟离海甚远,口味並未培养成熟。加上前几朝都是北方官儿多,更喜欢吃牛羊肉,所以一般人並不好这口。
到了馆子里,这地方让李长安找到了汗蒸的感觉。
这温度、这湿度,把外衫脱下来,可以直接叫个搓澡师傅了。
店掌柜有个理论,海鲜属寒,故此一定要热食,且还得配上黄酒。
大家吃吃喝喝,相互交流,从一个理论引申到另一个理论,从一个案例启发到另一个案例。
恍惚间,这不就是课题討论会么,不对,已经有点技术交流会学术研討会的味道了。
借著酒意,李长安端杯试探道:“诸位,若是诸位不嫌弃,咱们可否成立一研究所?
诸位为博士,广招才智之士教之,共研建城造城之法,以传后世。”
给皇帝造园子的马福海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修城造城还真跟別的工匠不一样。
帚自珍,父子相传,能得到的技术和真知极为有限,很难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不单是给排水,还有城市防御、卫生、交通、功能分布等等,这里头都是学问,光凭一家一族,根本无法掌握。
而且这里面需要巨大的计算量,就算是理论能传,没有辅助的计算方法,理论也是空悬。
大傢伙也都开始附和,说此事可行,起码今天大家坐在一起研究收穫就不少。
李长安一高兴,让老板捡好的贵的隨便上,把十五年的女儿红也拿上来。
眾人喝了一轮又一轮,李长安的老毛病犯了,中途想出去放水。
喝的不多,他也就没叫人陪。
店家的茅厕在后院,就盖在最远的墙边,离著码头的仓库不远。
到了边上,他解开裤带刚要放水,听见墙的那边传来声音。
“官爷饶命,小的绝没欺瞒之心,苏衙內真不是我绑的。你要是放了我,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另一人似乎年纪不小,声音有些低沉嘶哑,说话很有威严。
“说,看值不值你这条命!”
先前那个討饶的声音又继续道:“我听了一个李財神的秘密,你是官爷,或许可以换笔大財。”
咚,什么东西撞在了墙上。
“別废话!”
“李財神是个妖人,能预测未来之事,有人当年绑过他,因此发了大財。”
“胡言乱语,洒家看你是活拧了!”
“慢慢慢!真的,绑人的就是我们家老爷,赚的钱就是从北方贩马卖给朝廷,官爷可以去查访打听,小的所说,句句属实。他不会算盘却能计算,不出门却知天下经济,没去过辽国却知中京、上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