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新型匯报
“谁,谁在那边?”
李长安喝了酒,一时衝动,居然喊破了对面行藏。
对方本是隱秘行事,怎可能回答,只是听见几声闷哼,然后就没了动静。
等他再带人找过去,早已人去屋空,只留下几个凌乱的脚印。
官差、苏迈、列人、绑架,还有自己的身份,这一团乱麻让他没了吃酒的兴趣,付帐网匆离场。
回到金楼,刚到自己房间,便听见苏迈告饶的声音。
推门进去,只见王弗手持鸡毛掸子,追的小胖子围著桌子做圆周运动,已经喘的像个热狗了。
“舅舅救我!”
小胖墩一下扑过来,把他撞了个跟头。这下王弗追上了,也不分辨,抢起来就是一顿狠抽。
李长安赶紧叫停,贴身秘书广孝不在,韦民只好衝上去拦住。
“姐姐,出大事儿了!”
俩人把苏迈放出去,关上门,李长安说了自己刚刚听到的秘密。王弗也不知是累的还是嚇的,这汗水在脑门积了密密麻麻一层。
“糟了,子瞻还不知道。”
王弗毕竟冰雪聪明,一下就想通了苏軾为什么发疯。得赶快把儿子找到的事情告诉他,要不掀起这般大的清查行动,少不得要遭到同僚弹劾。
正好下午要进城去给富弼和文彦博提案,李长安收拾了一番,叫上匯报团队,带著娘俩直接进了城。
来到开封府,苏軾、苏辙已经回衙,两人正在给大理寺写起案件诉状。
见李长安带著苏迈回来了,兄弟俩惊讶异常,可见王弗就在边上,並没有直接喊破。
等王弗把一早上的情况说了,苏軾、苏辙这才交代实情。
“嫂嫂,不是我兄弟二人故意隱瞒,只是大哥怕你担心.....
王弗点了点头,告了声罪,带小胖墩回后宅,留下他们三人商量正事。
苏軾一脸狼厉,咬牙切齿的模样,十分嚇人。
苏辙却十分冷静的分析道:“警告,马政案所涉之人怕是不想让兄长查下去了。前番丟出的小吏,便是给朝廷的交代,一旦继续追查,少不得他们便要动用非常之手段。”
“他们敢,我苏子瞻身受皇命,岂能被这群宵小所胁!”
李长安也没啥好办法,苏軾已经展现了足够的报復能力,现在唯一能加强的,也就是个人安保了。
三人研究了一番,苏軾决定给开封府增加岗哨,把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保护起来。
了解到苏軾所进行的部门改革,李长安给出了几个主意。
衙役不能只作为警务力量,其实还可以继续进行分工。比如搞工商环境治理的、街道清洁督查的、专管饮食卫生的,將不同年龄和不同阅歷的人,分配到不同的岗位。
这样,作为府尹,他就能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掌握所管理的城市。
在后世,有一种黑话,管这个叫做行政颗粒度。
开封府离著枢密院还有段距离,三人聊了一会,李长安赶著去下一场。
枢密院里,文彦博愁眉不展。
倒不是富弼升了太师,职业生涯临了,还被老朋友压了一头。他实在是抠不出钱了,禁军的官已经欠了四个月。
长此以往,兵无战心,將无斗志,大宋朝还怎么立国。
午饭只吃了一碗鱼羹,老头翻看著各地奏报,越看越是心烦。
听见李长安来了,老头简直倒履相迎,身为宰辅,居然站到了自己值房的门口来迎接。
“小財神啊,老夫盼尔如盼甘霖!”
“相公谬讚了!”
李长安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支团队,老头只好安排了一间稍大的房间用来开会。
古人研究事情,讲究的叫一个谋於密室。
两三个人关起门来,等到对外公布,就已经是成型的政令。
王安石变法就是如此,別看律令改革不少,核心就吕惠卿和陈昇之两个人。
安置裁退老兵不光是枢密院的事儿,文彦博赶紧派人通知富弼和兵部还有內侍省的监官。
不光如此,这种关係到国家大政的会议,各方都要派人做会议记录,官衙里的叫录事参军,宫里的叫內使。
富弼最后一个到,来了之后坐在上首左边,示意匯报可以开始了。
他今天打定主意要挫一挫李长安的锐气,毛头小伙子,別都跟苏軾一样,折腾也要有个度,至少先打个招呼。
有衝劲是好事,脱离掌控,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他也没料到,李长安居然带了这么多人。
“诸位,请允我介绍裁退老兵安置方略的各位专家。
“前永兴军路,河中府判官孙耀杰;河东路平阳府粮草都监孔盛;秦凤路怀德军录事参军赵勐;京畿路前群牧监河北监都总管魏无忌;.......
,一共八位专家,全是北方各州府曾经任事的退休事务性主官。
李长安介绍完,富弼已经眼神中升起讚赏,好像李长安是他亲手栽培出来的继承人一样,满是慈爱。
“下官担任本次安置使,深受天子信赖,两位相公倚重,一日不敢懈怠,经过多轮增补添益,方略如下.......”
从“迎军”开始,地点怎么选,仪式怎么办,人怎么接手,管理怎么落实,方略真的写的是巨细靡遗。
写会议纪要的几方秘书笔桿子都甩飞了,也追不上李长安的匯报速度。
照常例,官员匯报那都是只说“首、次、再次、末”的,大略其意,具体细节都是交由下面自己执行。
所谓阶层制,便是一层压一层,最后全靠事务性官员的经验来决定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
別管你上面是什么初心,关键是最后的执行层有没有油水,有没有执行標准。
像李长安这样的,把每一个节点清晰的表述,围绕节点的具体动作详细说明,並且给出执行要点和细节。別说是相公层面听取的回报,就是到了最基层的都指挥一级,也没这么干的。
以往的回报都是听完了知道个大概方向,现在好了,连验收標准都有。
“本次分流人员岗位安排如下,经医疗团队检查確认后,以健/良/老/残分等,健者直接推荐入施工队做小队,良者入校学习技能,三月后由工程处酌情派工;老者视其情况,可安排为更夫或閒养;......:
一万个人,李长安已经拿到了名单和简要档案。
把人按照具体的劳动能力分组,分別给出了处置方案。
富弼带了两个助手,本还想挑毛病,相公要给孙婿去去骄气。俩人一对眼,心说老实听著吧,咱就当上课来了。
细节,永远是致胜的法宝。
李长安的方案是用无数个细节堆成的,隨便问,隨便挑,八个专家坐镇,哪儿有毛病咱现场解答。
领导看方案,总是要提一些意见,以显示自己对事情的深度洞察还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今天俩老头算是踢到钢板上了,虽然从政三四十载,这么细的东西,俩人还真不熟。
大宋官制就是如此,能当相公的,几乎一路担任的都是一把手,只做领导型职务,四十岁就会升到州府主官一级。
换个说法,大宋的官儿都是漂看当的。
事务性官员和领导型官员,涇渭分明。
富弼的人不哎声,文彦博枢密院的象徵性的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只有兵部人不知道李长安跟富弼的关係。
“李安置,关於授勋演武一事,兵部反对!”
细节挑不了,不代表別的地方就没错误。
李长安要给所有老兵办一个退役仪式,在城门外筑坛交卸鎧甲武器,由枢密院组织授勋,然后让大家排成方队走一次御道,接受汴京百姓的欢迎,最后在皇城城门楼子看一眼他们效忠的皇帝陛下。
费用不多,一共才一千贯。
城外大营是现成的,回收的兵器鎧甲军器监还能当材料用,李长安发的铁片子勋章也不值钱。
“我朝祖训,兵如贼匪,不通礼仪,刺面以卑之。安置使大费周章,壮其行、夸其势,实乃多此一举!”
兵部主事表示反对,抬高大头兵的地位,那他们不是更不好管了。
“五代以来,牙兵骄纵,是以有百年武人之乱。今我朝以文抑武,方有如今安定。李大使糊涂啊,方略大致可行,此授勋演武一事,绝不可如此。”
他把这事一说,枢密院的官员也开始琢磨,这个小环节是不是要取消。
安置使,管裁退人员的生活安置就行了,退役仪式加的点画蛇添足。
眾人看向李长安,李长安看向上首坐著的两位相公。
见两位大佬没什么厌恶的表情,他站起来手撑桌子,身体前倾,压向对面的兵部官员。
“以文抑武,是把禁军从三十万抑到了一百四十万么?是我朝兵戎之费,从真宗朝的国赋五成,涨到了今天的国赋七成么?是太祖太宗二十万精锐一统天下,到了今天连西夏撮尔小国都打不贏么?”
“你..:”兵部官员急红了脸,这事儿是能说的么,李长安你大胆!
“把兵当贼,太祖从戎也是当营帐兵开始的,你们岂不是在说,我大宋就是个贼头之国?”
“没,没有,你血口喷人!”兵部官员急了,这不是凭空污人清白么。
“一群人离乡背井,远离父母兄弟妻儿,数年甚至数十年,刀头舔血、马革裹尸,为国征战,他们是贼么?”
兵部两个官员已经不说话了,可怜巴巴的看著两位相公,盼著大佬赶紧出来主持公道。
“一国当立,无非两者。一是有百姓交税,二是有士兵保卫国家。你们视军兵为贼寇,是不是也视百姓为鱼肉。就尔等读书就学,天生贵胃,別人都是两条腿的牛马?”
俩官员嚇坏了,脸色惨白,冷汗浸透了全身。
“我看就是尔等,才让大宋有今日之困!”
“谁,谁在那边?”
李长安喝了酒,一时衝动,居然喊破了对面行藏。
对方本是隱秘行事,怎可能回答,只是听见几声闷哼,然后就没了动静。
等他再带人找过去,早已人去屋空,只留下几个凌乱的脚印。
官差、苏迈、列人、绑架,还有自己的身份,这一团乱麻让他没了吃酒的兴趣,付帐网匆离场。
回到金楼,刚到自己房间,便听见苏迈告饶的声音。
推门进去,只见王弗手持鸡毛掸子,追的小胖子围著桌子做圆周运动,已经喘的像个热狗了。
“舅舅救我!”
小胖墩一下扑过来,把他撞了个跟头。这下王弗追上了,也不分辨,抢起来就是一顿狠抽。
李长安赶紧叫停,贴身秘书广孝不在,韦民只好衝上去拦住。
“姐姐,出大事儿了!”
俩人把苏迈放出去,关上门,李长安说了自己刚刚听到的秘密。王弗也不知是累的还是嚇的,这汗水在脑门积了密密麻麻一层。
“糟了,子瞻还不知道。”
王弗毕竟冰雪聪明,一下就想通了苏軾为什么发疯。得赶快把儿子找到的事情告诉他,要不掀起这般大的清查行动,少不得要遭到同僚弹劾。
正好下午要进城去给富弼和文彦博提案,李长安收拾了一番,叫上匯报团队,带著娘俩直接进了城。
来到开封府,苏軾、苏辙已经回衙,两人正在给大理寺写起案件诉状。
见李长安带著苏迈回来了,兄弟俩惊讶异常,可见王弗就在边上,並没有直接喊破。
等王弗把一早上的情况说了,苏軾、苏辙这才交代实情。
“嫂嫂,不是我兄弟二人故意隱瞒,只是大哥怕你担心.....
王弗点了点头,告了声罪,带小胖墩回后宅,留下他们三人商量正事。
苏軾一脸狼厉,咬牙切齿的模样,十分嚇人。
苏辙却十分冷静的分析道:“警告,马政案所涉之人怕是不想让兄长查下去了。前番丟出的小吏,便是给朝廷的交代,一旦继续追查,少不得他们便要动用非常之手段。”
“他们敢,我苏子瞻身受皇命,岂能被这群宵小所胁!”
李长安也没啥好办法,苏軾已经展现了足够的报復能力,现在唯一能加强的,也就是个人安保了。
三人研究了一番,苏軾决定给开封府增加岗哨,把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保护起来。
了解到苏軾所进行的部门改革,李长安给出了几个主意。
衙役不能只作为警务力量,其实还可以继续进行分工。比如搞工商环境治理的、街道清洁督查的、专管饮食卫生的,將不同年龄和不同阅歷的人,分配到不同的岗位。
这样,作为府尹,他就能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掌握所管理的城市。
在后世,有一种黑话,管这个叫做行政颗粒度。
开封府离著枢密院还有段距离,三人聊了一会,李长安赶著去下一场。
枢密院里,文彦博愁眉不展。
倒不是富弼升了太师,职业生涯临了,还被老朋友压了一头。他实在是抠不出钱了,禁军的官已经欠了四个月。
长此以往,兵无战心,將无斗志,大宋朝还怎么立国。
午饭只吃了一碗鱼羹,老头翻看著各地奏报,越看越是心烦。
听见李长安来了,老头简直倒履相迎,身为宰辅,居然站到了自己值房的门口来迎接。
“小財神啊,老夫盼尔如盼甘霖!”
“相公谬讚了!”
李长安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支团队,老头只好安排了一间稍大的房间用来开会。
古人研究事情,讲究的叫一个谋於密室。
两三个人关起门来,等到对外公布,就已经是成型的政令。
王安石变法就是如此,別看律令改革不少,核心就吕惠卿和陈昇之两个人。
安置裁退老兵不光是枢密院的事儿,文彦博赶紧派人通知富弼和兵部还有內侍省的监官。
不光如此,这种关係到国家大政的会议,各方都要派人做会议记录,官衙里的叫录事参军,宫里的叫內使。
富弼最后一个到,来了之后坐在上首左边,示意匯报可以开始了。
他今天打定主意要挫一挫李长安的锐气,毛头小伙子,別都跟苏軾一样,折腾也要有个度,至少先打个招呼。
有衝劲是好事,脱离掌控,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他也没料到,李长安居然带了这么多人。
“诸位,请允我介绍裁退老兵安置方略的各位专家。
“前永兴军路,河中府判官孙耀杰;河东路平阳府粮草都监孔盛;秦凤路怀德军录事参军赵勐;京畿路前群牧监河北监都总管魏无忌;.......
,一共八位专家,全是北方各州府曾经任事的退休事务性主官。
李长安介绍完,富弼已经眼神中升起讚赏,好像李长安是他亲手栽培出来的继承人一样,满是慈爱。
“下官担任本次安置使,深受天子信赖,两位相公倚重,一日不敢懈怠,经过多轮增补添益,方略如下.......”
从“迎军”开始,地点怎么选,仪式怎么办,人怎么接手,管理怎么落实,方略真的写的是巨细靡遗。
写会议纪要的几方秘书笔桿子都甩飞了,也追不上李长安的匯报速度。
照常例,官员匯报那都是只说“首、次、再次、末”的,大略其意,具体细节都是交由下面自己执行。
所谓阶层制,便是一层压一层,最后全靠事务性官员的经验来决定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
別管你上面是什么初心,关键是最后的执行层有没有油水,有没有执行標准。
像李长安这样的,把每一个节点清晰的表述,围绕节点的具体动作详细说明,並且给出执行要点和细节。別说是相公层面听取的回报,就是到了最基层的都指挥一级,也没这么干的。
以往的回报都是听完了知道个大概方向,现在好了,连验收標准都有。
“本次分流人员岗位安排如下,经医疗团队检查確认后,以健/良/老/残分等,健者直接推荐入施工队做小队,良者入校学习技能,三月后由工程处酌情派工;老者视其情况,可安排为更夫或閒养;......:
一万个人,李长安已经拿到了名单和简要档案。
把人按照具体的劳动能力分组,分別给出了处置方案。
富弼带了两个助手,本还想挑毛病,相公要给孙婿去去骄气。俩人一对眼,心说老实听著吧,咱就当上课来了。
细节,永远是致胜的法宝。
李长安的方案是用无数个细节堆成的,隨便问,隨便挑,八个专家坐镇,哪儿有毛病咱现场解答。
领导看方案,总是要提一些意见,以显示自己对事情的深度洞察还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今天俩老头算是踢到钢板上了,虽然从政三四十载,这么细的东西,俩人还真不熟。
大宋官制就是如此,能当相公的,几乎一路担任的都是一把手,只做领导型职务,四十岁就会升到州府主官一级。
换个说法,大宋的官儿都是漂看当的。
事务性官员和领导型官员,涇渭分明。
富弼的人不哎声,文彦博枢密院的象徵性的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只有兵部人不知道李长安跟富弼的关係。
“李安置,关於授勋演武一事,兵部反对!”
细节挑不了,不代表別的地方就没错误。
李长安要给所有老兵办一个退役仪式,在城门外筑坛交卸鎧甲武器,由枢密院组织授勋,然后让大家排成方队走一次御道,接受汴京百姓的欢迎,最后在皇城城门楼子看一眼他们效忠的皇帝陛下。
费用不多,一共才一千贯。
城外大营是现成的,回收的兵器鎧甲军器监还能当材料用,李长安发的铁片子勋章也不值钱。
“我朝祖训,兵如贼匪,不通礼仪,刺面以卑之。安置使大费周章,壮其行、夸其势,实乃多此一举!”
兵部主事表示反对,抬高大头兵的地位,那他们不是更不好管了。
“五代以来,牙兵骄纵,是以有百年武人之乱。今我朝以文抑武,方有如今安定。李大使糊涂啊,方略大致可行,此授勋演武一事,绝不可如此。”
他把这事一说,枢密院的官员也开始琢磨,这个小环节是不是要取消。
安置使,管裁退人员的生活安置就行了,退役仪式加的点画蛇添足。
眾人看向李长安,李长安看向上首坐著的两位相公。
见两位大佬没什么厌恶的表情,他站起来手撑桌子,身体前倾,压向对面的兵部官员。
“以文抑武,是把禁军从三十万抑到了一百四十万么?是我朝兵戎之费,从真宗朝的国赋五成,涨到了今天的国赋七成么?是太祖太宗二十万精锐一统天下,到了今天连西夏撮尔小国都打不贏么?”
“你..:”兵部官员急红了脸,这事儿是能说的么,李长安你大胆!
“把兵当贼,太祖从戎也是当营帐兵开始的,你们岂不是在说,我大宋就是个贼头之国?”
“没,没有,你血口喷人!”兵部官员急了,这不是凭空污人清白么。
“一群人离乡背井,远离父母兄弟妻儿,数年甚至数十年,刀头舔血、马革裹尸,为国征战,他们是贼么?”
兵部两个官员已经不说话了,可怜巴巴的看著两位相公,盼著大佬赶紧出来主持公道。
“一国当立,无非两者。一是有百姓交税,二是有士兵保卫国家。你们视军兵为贼寇,是不是也视百姓为鱼肉。就尔等读书就学,天生贵胃,別人都是两条腿的牛马?”
俩官员嚇坏了,脸色惨白,冷汗浸透了全身。
“我看就是尔等,才让大宋有今日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