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波动力学!震撼学界!波粒之争再现
<p> 第522章 波动力学!震撼学界!波粒之争再现!谁是量子力学之正统!<br />
得到了布鲁斯教授和普朗克教授的肯定之后,薛定谔信心爆棚。<br />
他的波动力学虽然和矩阵力学本质不同,但却都能推导出旧量子论。<br />
二者殊途同归。<br />
这其中一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br />
薛定谔已经迫不及待发表论文,让物理学界来评判。<br />
1923年7月20日。<br />
一篇名为《量子化就是本征值问题》的论文在《自然》期刊发表。<br />
文章将物质波理论和经典波动学结合,得到了微观粒子系统的波动方程。<br />
通过该方程,同样可以推导出旧量子论的诸多结论。<br />
论文一出,物理学界轰动了!<br />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继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之后,竟然还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替代旧量子论。<br />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br />
量子力学还有第二个版本?<br />
“哦,上帝啊!”<br />
“物质波理论竟然还能如此运用?”<br />
“这绝对是天才的想法!”<br />
“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竟然都能逻辑自恰地解释同一个问题!”<br />
“物理学界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吧?”<br />
“这就是量子力学的神奇吗?”<br />
“以后该不会还有第三个版本吧?”<br />
“.”<br />
论文刚发表没多久,波动方程理论就被冠上了波动力学的名头。<br />
因为有矩阵力学在前,这个以波动学为基础的量子理论,当然就是波动力学了。<br />
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二日同辉,颇有一种争锋的味道。<br />
而当众人关注作者的信息后,皆是倒吸一口冷气,无比惊讶。<br />
“嘶!”<br />
“作者竟然又是来自量子研究所!”<br />
“我的天啊!量子研究所这是要包揽量子力学的一切吗?”<br />
“薛定谔是谁?怎么之前没有听过这个名字?”<br />
有人解释道:<br />
“薛定谔博士是布鲁斯教授建成量子研究所后招收的第一位研究员。”<br />
“他现在是量子研究所的科学负责人。”<br />
哗!<br />
众人震撼不已!<br />
跟着布鲁斯教授,这不是有汤喝,而是能大口大口地吃肉啊。<br />
很多人都羡慕了。<br />
先是海森堡,接着是薛定谔。<br />
量子研究所果然不愧是量子研究者心中的圣地。<br />
这种实力和底蕴,让其它机构望尘莫及。<br />
如今波动力学和矩阵力横空出世,瞬间就把量子力学带入了全新的境界。<br />
普通学者对于波动力学,只能抱着看戏的心态,在一旁欣赏和羡慕。<br />
他们只知道波动力学是新的量子力学版本。<br />
至于牛逼在什么地方,那就不清楚了。<br />
毕竟大部分人连矩阵力学的论文甚至都看不懂。<br />
又怎么可能深入而精准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和优劣。<br />
但是对于物理大佬们而言,波动力学带给他们的震撼就太大了!<br />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br />
“把电子看成波动,竟然也能重塑旧量子论。”<br />
“而且波动方程很容易计算。”<br />
“它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br />
“我宁愿算一百个微分方程,也不愿意算一个矩阵。”<br />
物理学家们十分开心,他们终于可以摆脱矩阵的梦魇了。<br />
那玩意根本不是人类应该算的。<br />
纯粹是浪费时间。<br />
波动力学太香了!<br />
众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br />
但是很快,他们就预感到,或许物理学领域要迎来一场风暴了!<br />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物理基础架构是截然不同的。”<br />
“那么,谁才是量子力学的正统?”<br />
一时间,众说纷纭。<br />
甚至两派已经开始有了各自的拥趸。<br />
他们不遗余力地找出对方派别的不足和错误,同时验证自己支持理论的正确性。<br />
量子力学成为了当前物理学领域最火热的话题,远远超越其它任何方向。<br />
众人全都在等待,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br />
——<br />
德国,哥廷根大学。<br />
海森堡的巡回演讲依然在继续。<br />
他几乎受到了德国所有知名大学的邀请。<br />
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br />
他的名字就是天才的代名词。<br />
因为海森堡是德国人。<br />
他的成就证明了:即便德国饱受创伤,依然在学术领域独占鳌头。<br />
德意志是伟大的民族。<br />
海森堡是个年轻人,还是个极其热血的年轻人。<br />
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br />
所以,他认真对待在德国各大学的演讲,不遗余力地宣传矩阵力学。<br />
他想让德国物理学界走在量子力学研究的前沿。<br />
让德意志的光辉照耀科学领域。<br />
“不敢说超越量子研究所,但一定要仅仅排在它之下。”<br />
此刻,哥廷根大学物理系。<br />
海森堡在得知薛定谔的波动力学论文后,差点气的晕倒了。<br />
他从来没有如此讨厌一个人!<br />
“这是为了科研而科研!”<br />
“电子只是有波的部分性质,但它本质上还是粒子。”<br />
“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是在玩诡秘的数学游戏!”<br />
“一派胡言,错的离谱!”<br />
海森堡气的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抨击波动力学。<br />
他认为这是薛定谔羡慕嫉妒恨了,故意造出一个和矩阵力学相反的东西出来。<br />
毕竟,薛定谔在论文里没有给出波动方程的推导过程。<br />
它是凭空出现的。<br />
这正好让海森堡有了质疑的把柄。<br />
物理学界不可能容忍一个虚造的公式!<br />
一旁的物理系主任玻恩,还有他的好友弗兰克教授面面相觑。<br />
他们俩可不会安慰人。<br />
弗兰克和g·赫兹,当初因为用实验证明了玻尔模型的正确性,从而有了一定名气。(276章)<br />
但是后来,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工业界,一个学术界。<br />
g·赫兹现在担任荷兰飞利浦公司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br />
这个实验室还是当初在李奇维的提议下建成的。<br />
所以,作为大名鼎鼎赫兹的侄子,g·赫兹并不觉得这个身份辱没了他。<br />
而弗兰克则在玻恩的邀请下,来到哥廷根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br />
真实历史上,他后来和很多人一样,离开了德国,并且和费米、康普顿等人一起建造了核反应堆。<br />
关于弗兰克,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小故事。<br />
他和g·赫兹因为发现电子碰撞规律,共同获得1925年的物理诺奖。<br />
等到纳粹上台后,当时德国为了战争搜刮一切资源。<br />
黄金则是重中之重,全部被垄断。<br />
弗兰克自知保不住金制的诺奖奖牌,且他本人也因为犹太人身份受到了迫害。<br />
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带着奖牌逃离德国。<br />
在当时,很多科学家会选择逃到丹麦的玻尔研究所。<br />
那里几乎是逃亡科学家的大本营了。<br />
弗兰克也不例外。<br />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德国很快就入侵了丹麦,并且正式接管。<br />
弗兰克心急如焚,他必须马上继续逃离,但是若带着奖牌在身,不用想也走不了。<br />
千钧一发之际,匈牙利化学家德海韦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br />
“我可以配制王水溶液,将这枚奖牌融化掉。”<br />
“德军一定不会发现其中的秘密。”<br />
“等他们走后,我再想办法复原。”<br />
这个德海韦西曾是卢瑟福的学生。(215章)<br />
所以,他的动手能力极为扎实。<br />
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按照浓盐酸∶浓硝酸=3∶1的方式,制成了恐怖的王水。<br />
它的酸性非常之强,连黄金也能融化。<br />
很短的时间内,王水就变成了橙黄色的液体,看起来就非常可怕。<br />
没有化学知识的人,绝对不敢用手触摸。<br />
果然,很快德军就闯入了玻尔实验室。<br />
他们蛮横地翻箱倒柜,但就是找不到那枚情报中说到的奖牌。<br />
至于那瓶融化奖牌的王水,在他们眼里,那就是普通的化学试剂。<br />
而且看起来就吓人。<br />
最后只能作罢。<br />
等到德军走后,德海韦西小心翼翼地将王水溶液取出,并保存起来。<br />
二战结束后,德海韦西又把诺奖奖牌重新还原成了黄金。<br />
他把这些黄金寄到瑞典诺奖委员会,并说明了缘由。<br />
诺奖委员会得知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又利用这些黄金重新打造了新的奖牌,物归原主。<br />
德海韦西本人后来获得了1943年的化学诺奖。<br />
这就是二战期间,科学家们与纳粹斗智斗勇的故事。<br />
充满了传奇色彩。<br />
而现在,弗兰克还没有获得属于他的金色奖牌。<br />
面对海森堡这样的绝世天才,他可不敢拿大,只能把对方看成小老弟。<br />
他笑着说道:<br />
“海森堡,你的矩阵力学是得到充分验证的,这是你的优势。”<br />
“而波动力学太过极端了,薛定谔放弃了电子的粒子性,我认为这有点欠妥。”<br />
“他的理论一定会遇到问题。”<br />
海森堡闻言,心情好受了很多。<br />
总算有明白人了。<br />
波动力学是糟粕,他的矩阵力学才是正统。<br />
这时,弗兰克朝玻恩看了一眼,意思是你也来几句夸夸这小子。<br />
玻恩不语,只是一味地抽烟。<br />
他不知道说什么好。<br />
因为他已经私下用波动力学解决了一些问题。<br />
相比矩阵力学,波动力学的优势实在太大了。<br />
计算效率提高了好多倍。<br />
甚至玻恩还准备把自己的论文,用波动力学重新写一遍。<br />
换言之,他成为海森堡派的叛徒了。<br />
此刻,他只能转换话题,忽然感慨一声,说道:<br />
“几年前,布鲁斯教授刚刚才终结了波粒之争。”<br />
“没想到,现在他又亲手开启了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之争。”<br />
哗!<br />
弗兰克闻言,心头震撼。<br />
是啊,现在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吵得不可开交。<br />
谁都说自己是量子力学的正统。<br />
但是古往今来,一山不容二虎。<br />
正统只能有一个!<br />
所以两派必然会爆发激烈的辩论。<br />
但戏剧化的是,海森堡和薛定谔又同出一源。<br />
他们俩都是在布鲁斯教授的指点下,才完成了各自的理论。<br />
如此一来,情况就有点尴尬了。<br />
这简直像门派内的师兄弟自相残杀啊!<br />
弗兰克由衷地佩服道:<br />
“布鲁斯教授太传奇了。”<br />
“我实在无法想象,他怎么会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呢?”<br />
“难道说,他自己也在纠结?”<br />
弗兰克和玻恩想了很多。<br />
但是海森堡就简单粗暴多了。<br />
他可不管什么同门不同门。<br />
“我的矩阵力学是毫无争议的正统!”<br />
海森堡心中明白,布鲁斯教授的教学理念是有教无类。<br />
他并不要求所有人只能按照同一种科学思维研究。<br />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br />
科学是在不同的比较中发展,而不是在相同的思想里沉沦。<br />
所以,海森堡势必要与薛定谔分个高下。<br />
尽管薛老大在研究所的口碑很好,但是涉及到道统之争,他就不会客气了。<br />
——<br />
随着时间发酵,众人忍不住感叹,波动力学的优势越来越大。<br />
尤其是研究量子理论的物理学家们,几乎都快要倒向波动力学。<br />
他们以后再也不需要学习复杂的矩阵了。<br />
众人开会时,现在也是基于波动力学讨论问题。<br />
这让海森堡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br />
但是他也没办法,他可管不了其他人用什么理论。<br />
薛定谔则迎来了自己的春天。<br />
现在的他,意气风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薛老大。<br />
每当有人反驳他的理论时,他就会谦虚地说道:<br />
“我的理论得到了布鲁斯教授的评价。”<br />
短短一句话,直接让反驳的人顿时哑口无言。<br />
他们再牛逼,难道还能超过布鲁斯教授吗?<br />
但是薛定谔内心很清楚,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矛盾,是完全不可调和的。<br />
矩阵力学的基础是粒子,它强调粒子的间断性,认为电子会在轨道之间发生跃迁。<br />
但是波动力学的基础是波,它否认了电子的跃迁,认为电子是以波的形式,在轨道之间连续转变。<br />
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关于世界本质的问题。<br />
那么,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br />
物理学界因为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争,热闹非凡。<br />
老一辈、中年一辈、年轻一辈的物理学家们,全都对量子力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br />
因为众人都有很强烈的预感和直觉。<br />
这一次道统之争,或许会彻底奠基和完善量子力学,使之成为和相对论一样,完美无缺的理论。<br />
到时候,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将全部成型!<br />
物理学继牛顿、麦克斯韦之后,迎来第三次的辉煌!<br />
那会是何等的盛世啊!<br />
所以,量子力学的越发受到所有人的关注。<br />
(本章完)</p>
得到了布鲁斯教授和普朗克教授的肯定之后,薛定谔信心爆棚。<br />
他的波动力学虽然和矩阵力学本质不同,但却都能推导出旧量子论。<br />
二者殊途同归。<br />
这其中一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br />
薛定谔已经迫不及待发表论文,让物理学界来评判。<br />
1923年7月20日。<br />
一篇名为《量子化就是本征值问题》的论文在《自然》期刊发表。<br />
文章将物质波理论和经典波动学结合,得到了微观粒子系统的波动方程。<br />
通过该方程,同样可以推导出旧量子论的诸多结论。<br />
论文一出,物理学界轰动了!<br />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继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之后,竟然还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替代旧量子论。<br />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br />
量子力学还有第二个版本?<br />
“哦,上帝啊!”<br />
“物质波理论竟然还能如此运用?”<br />
“这绝对是天才的想法!”<br />
“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竟然都能逻辑自恰地解释同一个问题!”<br />
“物理学界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吧?”<br />
“这就是量子力学的神奇吗?”<br />
“以后该不会还有第三个版本吧?”<br />
“.”<br />
论文刚发表没多久,波动方程理论就被冠上了波动力学的名头。<br />
因为有矩阵力学在前,这个以波动学为基础的量子理论,当然就是波动力学了。<br />
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二日同辉,颇有一种争锋的味道。<br />
而当众人关注作者的信息后,皆是倒吸一口冷气,无比惊讶。<br />
“嘶!”<br />
“作者竟然又是来自量子研究所!”<br />
“我的天啊!量子研究所这是要包揽量子力学的一切吗?”<br />
“薛定谔是谁?怎么之前没有听过这个名字?”<br />
有人解释道:<br />
“薛定谔博士是布鲁斯教授建成量子研究所后招收的第一位研究员。”<br />
“他现在是量子研究所的科学负责人。”<br />
哗!<br />
众人震撼不已!<br />
跟着布鲁斯教授,这不是有汤喝,而是能大口大口地吃肉啊。<br />
很多人都羡慕了。<br />
先是海森堡,接着是薛定谔。<br />
量子研究所果然不愧是量子研究者心中的圣地。<br />
这种实力和底蕴,让其它机构望尘莫及。<br />
如今波动力学和矩阵力横空出世,瞬间就把量子力学带入了全新的境界。<br />
普通学者对于波动力学,只能抱着看戏的心态,在一旁欣赏和羡慕。<br />
他们只知道波动力学是新的量子力学版本。<br />
至于牛逼在什么地方,那就不清楚了。<br />
毕竟大部分人连矩阵力学的论文甚至都看不懂。<br />
又怎么可能深入而精准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和优劣。<br />
但是对于物理大佬们而言,波动力学带给他们的震撼就太大了!<br />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br />
“把电子看成波动,竟然也能重塑旧量子论。”<br />
“而且波动方程很容易计算。”<br />
“它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br />
“我宁愿算一百个微分方程,也不愿意算一个矩阵。”<br />
物理学家们十分开心,他们终于可以摆脱矩阵的梦魇了。<br />
那玩意根本不是人类应该算的。<br />
纯粹是浪费时间。<br />
波动力学太香了!<br />
众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br />
但是很快,他们就预感到,或许物理学领域要迎来一场风暴了!<br />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物理基础架构是截然不同的。”<br />
“那么,谁才是量子力学的正统?”<br />
一时间,众说纷纭。<br />
甚至两派已经开始有了各自的拥趸。<br />
他们不遗余力地找出对方派别的不足和错误,同时验证自己支持理论的正确性。<br />
量子力学成为了当前物理学领域最火热的话题,远远超越其它任何方向。<br />
众人全都在等待,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br />
——<br />
德国,哥廷根大学。<br />
海森堡的巡回演讲依然在继续。<br />
他几乎受到了德国所有知名大学的邀请。<br />
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br />
他的名字就是天才的代名词。<br />
因为海森堡是德国人。<br />
他的成就证明了:即便德国饱受创伤,依然在学术领域独占鳌头。<br />
德意志是伟大的民族。<br />
海森堡是个年轻人,还是个极其热血的年轻人。<br />
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br />
所以,他认真对待在德国各大学的演讲,不遗余力地宣传矩阵力学。<br />
他想让德国物理学界走在量子力学研究的前沿。<br />
让德意志的光辉照耀科学领域。<br />
“不敢说超越量子研究所,但一定要仅仅排在它之下。”<br />
此刻,哥廷根大学物理系。<br />
海森堡在得知薛定谔的波动力学论文后,差点气的晕倒了。<br />
他从来没有如此讨厌一个人!<br />
“这是为了科研而科研!”<br />
“电子只是有波的部分性质,但它本质上还是粒子。”<br />
“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是在玩诡秘的数学游戏!”<br />
“一派胡言,错的离谱!”<br />
海森堡气的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抨击波动力学。<br />
他认为这是薛定谔羡慕嫉妒恨了,故意造出一个和矩阵力学相反的东西出来。<br />
毕竟,薛定谔在论文里没有给出波动方程的推导过程。<br />
它是凭空出现的。<br />
这正好让海森堡有了质疑的把柄。<br />
物理学界不可能容忍一个虚造的公式!<br />
一旁的物理系主任玻恩,还有他的好友弗兰克教授面面相觑。<br />
他们俩可不会安慰人。<br />
弗兰克和g·赫兹,当初因为用实验证明了玻尔模型的正确性,从而有了一定名气。(276章)<br />
但是后来,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工业界,一个学术界。<br />
g·赫兹现在担任荷兰飞利浦公司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br />
这个实验室还是当初在李奇维的提议下建成的。<br />
所以,作为大名鼎鼎赫兹的侄子,g·赫兹并不觉得这个身份辱没了他。<br />
而弗兰克则在玻恩的邀请下,来到哥廷根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br />
真实历史上,他后来和很多人一样,离开了德国,并且和费米、康普顿等人一起建造了核反应堆。<br />
关于弗兰克,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小故事。<br />
他和g·赫兹因为发现电子碰撞规律,共同获得1925年的物理诺奖。<br />
等到纳粹上台后,当时德国为了战争搜刮一切资源。<br />
黄金则是重中之重,全部被垄断。<br />
弗兰克自知保不住金制的诺奖奖牌,且他本人也因为犹太人身份受到了迫害。<br />
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带着奖牌逃离德国。<br />
在当时,很多科学家会选择逃到丹麦的玻尔研究所。<br />
那里几乎是逃亡科学家的大本营了。<br />
弗兰克也不例外。<br />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德国很快就入侵了丹麦,并且正式接管。<br />
弗兰克心急如焚,他必须马上继续逃离,但是若带着奖牌在身,不用想也走不了。<br />
千钧一发之际,匈牙利化学家德海韦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br />
“我可以配制王水溶液,将这枚奖牌融化掉。”<br />
“德军一定不会发现其中的秘密。”<br />
“等他们走后,我再想办法复原。”<br />
这个德海韦西曾是卢瑟福的学生。(215章)<br />
所以,他的动手能力极为扎实。<br />
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按照浓盐酸∶浓硝酸=3∶1的方式,制成了恐怖的王水。<br />
它的酸性非常之强,连黄金也能融化。<br />
很短的时间内,王水就变成了橙黄色的液体,看起来就非常可怕。<br />
没有化学知识的人,绝对不敢用手触摸。<br />
果然,很快德军就闯入了玻尔实验室。<br />
他们蛮横地翻箱倒柜,但就是找不到那枚情报中说到的奖牌。<br />
至于那瓶融化奖牌的王水,在他们眼里,那就是普通的化学试剂。<br />
而且看起来就吓人。<br />
最后只能作罢。<br />
等到德军走后,德海韦西小心翼翼地将王水溶液取出,并保存起来。<br />
二战结束后,德海韦西又把诺奖奖牌重新还原成了黄金。<br />
他把这些黄金寄到瑞典诺奖委员会,并说明了缘由。<br />
诺奖委员会得知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又利用这些黄金重新打造了新的奖牌,物归原主。<br />
德海韦西本人后来获得了1943年的化学诺奖。<br />
这就是二战期间,科学家们与纳粹斗智斗勇的故事。<br />
充满了传奇色彩。<br />
而现在,弗兰克还没有获得属于他的金色奖牌。<br />
面对海森堡这样的绝世天才,他可不敢拿大,只能把对方看成小老弟。<br />
他笑着说道:<br />
“海森堡,你的矩阵力学是得到充分验证的,这是你的优势。”<br />
“而波动力学太过极端了,薛定谔放弃了电子的粒子性,我认为这有点欠妥。”<br />
“他的理论一定会遇到问题。”<br />
海森堡闻言,心情好受了很多。<br />
总算有明白人了。<br />
波动力学是糟粕,他的矩阵力学才是正统。<br />
这时,弗兰克朝玻恩看了一眼,意思是你也来几句夸夸这小子。<br />
玻恩不语,只是一味地抽烟。<br />
他不知道说什么好。<br />
因为他已经私下用波动力学解决了一些问题。<br />
相比矩阵力学,波动力学的优势实在太大了。<br />
计算效率提高了好多倍。<br />
甚至玻恩还准备把自己的论文,用波动力学重新写一遍。<br />
换言之,他成为海森堡派的叛徒了。<br />
此刻,他只能转换话题,忽然感慨一声,说道:<br />
“几年前,布鲁斯教授刚刚才终结了波粒之争。”<br />
“没想到,现在他又亲手开启了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之争。”<br />
哗!<br />
弗兰克闻言,心头震撼。<br />
是啊,现在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吵得不可开交。<br />
谁都说自己是量子力学的正统。<br />
但是古往今来,一山不容二虎。<br />
正统只能有一个!<br />
所以两派必然会爆发激烈的辩论。<br />
但戏剧化的是,海森堡和薛定谔又同出一源。<br />
他们俩都是在布鲁斯教授的指点下,才完成了各自的理论。<br />
如此一来,情况就有点尴尬了。<br />
这简直像门派内的师兄弟自相残杀啊!<br />
弗兰克由衷地佩服道:<br />
“布鲁斯教授太传奇了。”<br />
“我实在无法想象,他怎么会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呢?”<br />
“难道说,他自己也在纠结?”<br />
弗兰克和玻恩想了很多。<br />
但是海森堡就简单粗暴多了。<br />
他可不管什么同门不同门。<br />
“我的矩阵力学是毫无争议的正统!”<br />
海森堡心中明白,布鲁斯教授的教学理念是有教无类。<br />
他并不要求所有人只能按照同一种科学思维研究。<br />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br />
科学是在不同的比较中发展,而不是在相同的思想里沉沦。<br />
所以,海森堡势必要与薛定谔分个高下。<br />
尽管薛老大在研究所的口碑很好,但是涉及到道统之争,他就不会客气了。<br />
——<br />
随着时间发酵,众人忍不住感叹,波动力学的优势越来越大。<br />
尤其是研究量子理论的物理学家们,几乎都快要倒向波动力学。<br />
他们以后再也不需要学习复杂的矩阵了。<br />
众人开会时,现在也是基于波动力学讨论问题。<br />
这让海森堡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br />
但是他也没办法,他可管不了其他人用什么理论。<br />
薛定谔则迎来了自己的春天。<br />
现在的他,意气风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薛老大。<br />
每当有人反驳他的理论时,他就会谦虚地说道:<br />
“我的理论得到了布鲁斯教授的评价。”<br />
短短一句话,直接让反驳的人顿时哑口无言。<br />
他们再牛逼,难道还能超过布鲁斯教授吗?<br />
但是薛定谔内心很清楚,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矛盾,是完全不可调和的。<br />
矩阵力学的基础是粒子,它强调粒子的间断性,认为电子会在轨道之间发生跃迁。<br />
但是波动力学的基础是波,它否认了电子的跃迁,认为电子是以波的形式,在轨道之间连续转变。<br />
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关于世界本质的问题。<br />
那么,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br />
物理学界因为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争,热闹非凡。<br />
老一辈、中年一辈、年轻一辈的物理学家们,全都对量子力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br />
因为众人都有很强烈的预感和直觉。<br />
这一次道统之争,或许会彻底奠基和完善量子力学,使之成为和相对论一样,完美无缺的理论。<br />
到时候,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将全部成型!<br />
物理学继牛顿、麦克斯韦之后,迎来第三次的辉煌!<br />
那会是何等的盛世啊!<br />
所以,量子力学的越发受到所有人的关注。<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