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概率波!量子力学最神秘概念!终现
<p> 第533章 概率波!量子力学最神秘概念!终现!惊世骇俗!全场轰动!<br />
在众人的骇然目光注视下,李奇维心如止水,泰然自若。<br />
从今天开始,量子力学将真正挑战人类的认知极限。<br />
你若是信,那你就能理解量子力学。<br />
你若是不信,你就永远不能理解量子力学。<br />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第三种波开始。<br />
锐利的眼神扫过在场众人后,李奇维开口了。<br />
“一个月前,玻恩教授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不知道在座诸位有谁看过。”<br />
“那篇论文的题目是《散射过程的量子力学》。”<br />
“它是基于海森堡的矩阵力学,通过研究粒子在散射过程中的行为,来研究粒子的间断性质。”<br />
“其中有一个现象非常有意思。”<br />
“论文中,玻恩记录下散射后的粒子在某一个方向出现的概率。”<br />
“我猜想,他这是仿照矩阵力学对于光谱强度的研究思路。”<br />
玻恩闻言,神色一动。<br />
这篇论文是他在研究矩阵力学时,附带写的文章。<br />
论文甚至没有发表在《自然》上,而是发表在了德国本土的物理期刊上。<br />
他没想到竟然会被布鲁斯教授关注到。<br />
一时间,玻恩有点受宠若惊。<br />
只是他有点疑惑。<br />
“这篇论文有什么特殊性吗?”<br />
除了玻恩本人,在场的只有海森堡看过那篇论文。<br />
不过,他同样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布鲁斯教授有何深意。<br />
他朝着玻恩看了一眼,后者轻轻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br />
二人都不明白。<br />
至于其他人,都没有看过这篇论文,纷纷摇头。<br />
因为很明显,这是一篇和矩阵力学相关的论文。<br />
在波动力学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关注它的人肯定较少。<br />
这时,海森堡说道:<br />
“教授,我看过那篇论文。”<br />
“但是它和您说的第三种波有什么关系呢?”<br />
李奇维微微一笑,继续说道:<br />
“当然有关系。”<br />
“玻恩自己都没有发现,他这篇论文蕴含着多么震惊的发现。”<br />
说罢,李奇维打开了玻恩的论文。<br />
“各位请看。”<br />
“在散射实验中,玻恩只把粒子的各个方向的概率列成向量。”<br />
“他想通过矩阵来研究这个概念。”<br />
“但是。”<br />
“如果我这时把波动力学的概念引入进来。”<br />
忽然,李奇维提高声音,仿佛有一道熟悉的影子附体。<br />
众人立刻感受到一种来自神秘东方教师的恐怖威压。<br />
“注意看,我要变形了!”<br />
“我把粒子散射方向的概率,和波动方程中的波函数ψ联系在一起。”<br />
“就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粒子在某个方向出现的概率,和波函数ψ的平方成正比!”<br />
“这意味着,波函数ψ描述的电子波,并不是像水波那样的机械波。”<br />
“ψ描述的是电子在空间中分布的概率波!”<br />
“所以我认为,薛定谔所说的只有波的观点是错误的。”<br />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其中的波动性,不是已知的机械波或者电磁波。”<br />
“而是一种全新的波,第三种波,【概率波】!”<br />
“波函数的模的平方|ψ|代表了电子在某个时刻,空间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br />
“即:电子在各个地方出现的概率,像一个波!”<br />
轰!<br />
话音刚落,全场骇然!<br />
所有人瞪大了双眼,仿佛看到了生平最不可思议的事情。<br />
“概率是个波?”<br />
“老天啊!这怎么可能呢?”<br />
玻恩的一双眼睛几乎要喷出火焰。<br />
那是智慧之火!<br />
他没想到自己的论文竟然能得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观点。<br />
这太可怕了!<br />
德布罗意心神震荡!<br />
刚刚布鲁斯教授才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等价。<br />
结果反手就抛弃了薛定谔的波动说。<br />
布鲁斯教授支持的是波粒二象性!<br />
这点和德布罗意是相同的。<br />
只不过这个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实在有点匪夷所思。<br />
德布罗意想象不出,电子出现在各个地方的概率,怎么会是波呢?<br />
波是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函数。<br />
概率又不是运动,怎么会形成波呢?<br />
不仅是德布罗意,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br />
忽然,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不少人神色震撼。<br />
“概率?”<br />
他们想到了一件久远且相关的事情。<br />
在第二届量子论会议上,玻尔阐述了旧量子论的核心:量子轨道模型。<br />
在玻尔的理论中,电子有轨道和跃迁的概念。<br />
电子从低能级可以跃迁到高能级,同样也可以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br />
当时,就有人提问:<br />
“电子在跃迁时,它怎么知道自己要跃迁到哪个能级呢?”<br />
“是什么物理因素决定了电子的跃迁行为?”<br />
玻尔没有回答出来。<br />
最后,是布鲁斯教授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br />
“电子以概率的方式随机跃迁!”<br />
那时候,没有人认可这个观点。<br />
因为它太匪夷所思了。<br />
概率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能用来描述精确的物理世界呢?<br />
虽然热力学中也有概率统计的说法。<br />
但那是针对大量分子的热运动,给出的宏观分析。<br />
从本质上看,每个分子的运动状态都是确定的。<br />
只不过由于数量太大,没有办法全部列出它们的运动方程,所以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描述。<br />
因此,热力学中的概率和电子跃迁的概率,完全是两种概念。<br />
前者很容易理解,而后者则颠覆了人的三观。<br />
到今天之前,物理学界都还没有对电子跃迁的概率行为达成共识。<br />
幸好,跃迁本身对于旧量子论的应用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br />
所以,大家都默认不去讨论那个问题,遗留至今。<br />
但是今天,布鲁斯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想法:电子波的波动性竟然是概率波。<br />
概率论重出江湖!<br />
惊世骇俗!<br />
这已经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极限。<br />
众人完全不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理图景。<br />
“概率就是概率,怎么会和波有关系呢?”<br />
人群中,薛定谔已经完全呆滞了。<br />
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br />
“布鲁斯教授直接否定了波动说。”<br />
“波粒二象性才是正统!”<br />
“并且还提出了概率波这种惊世骇俗的概念。”<br />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br />
薛定谔陷入了自我迷惘之中。<br />
这时,玻恩带着巨大的疑惑,忍不住问道:<br />
“布鲁斯教授,我还是有点不明白。”<br />
“概率怎么可能是波呢?”<br />
玻恩恐怕是场上最激动的人了。<br />
但他也最冷静。<br />
他自己发表的论文自己很清楚。<br />
绝对没有和概率波有任何的关系。<br />
完全是布鲁斯教授靠着他那恐怖的物理直觉,硬生生凭空想象出来的。<br />
他担心自己的拙作,承载不了那么天马行空的思想。<br />
李奇维看着玻恩,心中感慨。<br />
真实历史上,玻恩的名气远远不如玻尔,甚至非专业的人都没有听说过。<br />
但是对于最最顶级的物理大佬们而言,玻恩其实才是严格意义上对量子力学贡献最大的人。<br />
一切,都是因为他提出的概率波!<br />
这个理论实在是太过重要了。<br />
可以说,是整个量子力学的基础的基础。<br />
哥本哈根诠释的核心,都是建立在概率波的概念之上。<br />
而现在,李奇维内心激荡。<br />
“这一世,量子力学的万般因果就由我来承担吧。”<br />
接着,他继续解释道:<br />
“我曾经在第二届量子论会议上,提到过电子跃迁是概率性的行为。”<br />
“可惜,目前学界还没有承认。”<br />
“当我在阅读玻恩的论文时,脑海中又迸发出那个想法。”<br />
“这一次,我自信我绝对不会错!”<br />
哗!<br />
众人骇然!<br />
这是何等的霸气侧漏!<br />
“对于概率波,我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br />
“假设现在这里有一个电子。”<br />
“它并非像薛定谔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真实的波动在空间里传播,就像水波扩散那样。”<br />
“电子本身还是粒子,但是它可以【同时】出现在空间中的【任何】地方。”(切记这两个词)<br />
“这时,有人会问:那么a点和b点,电子到底出现在哪里呢?”<br />
“答案就是波函数ψ。”<br />
“根据波动方程,我们可以求出电子的波函数ψ。”<br />
“ψ本身不代表电子出现的概率,它只是描述电子体系的函数。”<br />
“|ψ|才代表了电子出现在a点和b点的概率。”<br />
“比如,我们算出电子出现在a点的概率是0.9,出现在b点的概率是0.2。”<br />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电子出现在a点的概率,比出现在b点的概率大。”<br />
“而且更神奇的是,这种概率分布形成的波,能够像真实的波一样,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br />
“所以,薛定谔才会把概率波误认为是真实的波动。”<br />
“但其实,它不是。”<br />
“电子在a点的概率是x,在b点的概率是y,在c点的概率是z”<br />
“这些概率的分布,它的数学形式和机械波电磁波的波函数形式一样。”<br />
“所以,薛定谔才会自然而然地把电子的概率波认为是机械波。<br />
“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就能解释刚刚玻尔提出的那个问题。”<br />
“波动力学中,电子波是弥漫在整个原子空间内的,这一点薛定谔没有说错。”<br />
“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分立的能级呢?”<br />
“很简单,因为我们观测到的能级,只是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br />
“所以,它宏观表现出好像电子有分立的能级。”<br />
“但其实没有。”<br />
“能级本身并不存在,它就是一片区域而已。”<br />
“电子不是必须待在特定的轨道上,它可以出现在原子内的任意一处,只不过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一样。”<br />
“大家请看。”<br />
李奇维一边说,一边画图。<br />
“以氢原子为例,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各处出现的概率是这样的。”<br />
“每个黑色小点都代表【电子出现在这里】,黑点的疏密程度就代表了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br />
“黑点越密,电子在这个区域出现的概率越大;黑点越疏,电子在这个区域出现的概率越小。”<br />
“这些黑点看上去,就像是一片带负电的云状物笼罩在原子核周围。”<br />
“所以,我把它称为【电子云】。”(这就是电子云概念的来源)<br />
“电子云取代了旧量子论中轨道和能级的概念。”<br />
“电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以一个小球的形态,在各个轨道上运动。”<br />
“电子是充斥在整个电子云内。”<br />
“凡是电子云覆盖的地方,电子都有概率出现,只不过概率大小不一样而已。”<br />
“以上,就是我对概率波的解释。”<br />
静!<br />
死一般的寂静!<br />
房间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br />
所有人都被震撼的目瞪口呆,仿佛时间静止。<br />
匪夷所思!<br />
不可思议!<br />
难以置信!<br />
甚至是:感觉布鲁斯教授在胡扯!<br />
“上帝啊!”<br />
“这这可能吗?”<br />
“这绝对不可能啊!”<br />
“这个想法已经不是惊世骇俗了,而是超越了这世、这俗!”<br />
“布鲁斯教授太可怕了!”<br />
“这种理论根本不是人能想出来的。”<br />
很快,全场轰动!<br />
房间内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惊呼声!<br />
概率波的概念,让所有人都疯狂了。<br />
总结下来,它一共包含了三个核心观点:<br />
第一,电子等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且波动性不是真正的波,而是指概率的分布不同。<br />
只不过概率分布的数学表达形式和常规意义上的波函数相同,所以形象地取名为概率波。<br />
比如假设机械波的波函数是f=x+1这种形式,那么电子出现位置的概率分布也是f=x+1。<br />
第二,电子的概率波就像云雾一样,弥漫在整个原子范围内,电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任何地方。<br />
具体出现在哪里,取决于通过波函数计算出来的值,即|ψ|。<br />
根据薛定谔方程,只要求出t时刻电子的波函数,接着后续所有时刻的波函数都能求出。<br />
第三,概率波虽然不是真实的波动,但是它却可以像真实的波动那样,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br />
比如两个电子波在一起,就可能发生干涉行为。<br />
这种干涉就好像是概率的迭加。<br />
可以说,在场的任何一个人,现在都不敢相信概率波理论。<br />
实在太吓人了!<br />
爱因斯坦喃喃自语:<br />
“不可能!”<br />
“绝对不可能!”<br />
“这岂不是说,上帝在掷骰子?”<br />
大家看懂没?<br />
我觉得我写的已经非常通俗易懂了。<br />
高中水平足以理解。<br />
(本章完)</p>
在众人的骇然目光注视下,李奇维心如止水,泰然自若。<br />
从今天开始,量子力学将真正挑战人类的认知极限。<br />
你若是信,那你就能理解量子力学。<br />
你若是不信,你就永远不能理解量子力学。<br />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第三种波开始。<br />
锐利的眼神扫过在场众人后,李奇维开口了。<br />
“一个月前,玻恩教授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不知道在座诸位有谁看过。”<br />
“那篇论文的题目是《散射过程的量子力学》。”<br />
“它是基于海森堡的矩阵力学,通过研究粒子在散射过程中的行为,来研究粒子的间断性质。”<br />
“其中有一个现象非常有意思。”<br />
“论文中,玻恩记录下散射后的粒子在某一个方向出现的概率。”<br />
“我猜想,他这是仿照矩阵力学对于光谱强度的研究思路。”<br />
玻恩闻言,神色一动。<br />
这篇论文是他在研究矩阵力学时,附带写的文章。<br />
论文甚至没有发表在《自然》上,而是发表在了德国本土的物理期刊上。<br />
他没想到竟然会被布鲁斯教授关注到。<br />
一时间,玻恩有点受宠若惊。<br />
只是他有点疑惑。<br />
“这篇论文有什么特殊性吗?”<br />
除了玻恩本人,在场的只有海森堡看过那篇论文。<br />
不过,他同样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布鲁斯教授有何深意。<br />
他朝着玻恩看了一眼,后者轻轻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br />
二人都不明白。<br />
至于其他人,都没有看过这篇论文,纷纷摇头。<br />
因为很明显,这是一篇和矩阵力学相关的论文。<br />
在波动力学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关注它的人肯定较少。<br />
这时,海森堡说道:<br />
“教授,我看过那篇论文。”<br />
“但是它和您说的第三种波有什么关系呢?”<br />
李奇维微微一笑,继续说道:<br />
“当然有关系。”<br />
“玻恩自己都没有发现,他这篇论文蕴含着多么震惊的发现。”<br />
说罢,李奇维打开了玻恩的论文。<br />
“各位请看。”<br />
“在散射实验中,玻恩只把粒子的各个方向的概率列成向量。”<br />
“他想通过矩阵来研究这个概念。”<br />
“但是。”<br />
“如果我这时把波动力学的概念引入进来。”<br />
忽然,李奇维提高声音,仿佛有一道熟悉的影子附体。<br />
众人立刻感受到一种来自神秘东方教师的恐怖威压。<br />
“注意看,我要变形了!”<br />
“我把粒子散射方向的概率,和波动方程中的波函数ψ联系在一起。”<br />
“就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粒子在某个方向出现的概率,和波函数ψ的平方成正比!”<br />
“这意味着,波函数ψ描述的电子波,并不是像水波那样的机械波。”<br />
“ψ描述的是电子在空间中分布的概率波!”<br />
“所以我认为,薛定谔所说的只有波的观点是错误的。”<br />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其中的波动性,不是已知的机械波或者电磁波。”<br />
“而是一种全新的波,第三种波,【概率波】!”<br />
“波函数的模的平方|ψ|代表了电子在某个时刻,空间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br />
“即:电子在各个地方出现的概率,像一个波!”<br />
轰!<br />
话音刚落,全场骇然!<br />
所有人瞪大了双眼,仿佛看到了生平最不可思议的事情。<br />
“概率是个波?”<br />
“老天啊!这怎么可能呢?”<br />
玻恩的一双眼睛几乎要喷出火焰。<br />
那是智慧之火!<br />
他没想到自己的论文竟然能得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观点。<br />
这太可怕了!<br />
德布罗意心神震荡!<br />
刚刚布鲁斯教授才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等价。<br />
结果反手就抛弃了薛定谔的波动说。<br />
布鲁斯教授支持的是波粒二象性!<br />
这点和德布罗意是相同的。<br />
只不过这个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实在有点匪夷所思。<br />
德布罗意想象不出,电子出现在各个地方的概率,怎么会是波呢?<br />
波是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函数。<br />
概率又不是运动,怎么会形成波呢?<br />
不仅是德布罗意,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br />
忽然,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不少人神色震撼。<br />
“概率?”<br />
他们想到了一件久远且相关的事情。<br />
在第二届量子论会议上,玻尔阐述了旧量子论的核心:量子轨道模型。<br />
在玻尔的理论中,电子有轨道和跃迁的概念。<br />
电子从低能级可以跃迁到高能级,同样也可以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br />
当时,就有人提问:<br />
“电子在跃迁时,它怎么知道自己要跃迁到哪个能级呢?”<br />
“是什么物理因素决定了电子的跃迁行为?”<br />
玻尔没有回答出来。<br />
最后,是布鲁斯教授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br />
“电子以概率的方式随机跃迁!”<br />
那时候,没有人认可这个观点。<br />
因为它太匪夷所思了。<br />
概率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能用来描述精确的物理世界呢?<br />
虽然热力学中也有概率统计的说法。<br />
但那是针对大量分子的热运动,给出的宏观分析。<br />
从本质上看,每个分子的运动状态都是确定的。<br />
只不过由于数量太大,没有办法全部列出它们的运动方程,所以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描述。<br />
因此,热力学中的概率和电子跃迁的概率,完全是两种概念。<br />
前者很容易理解,而后者则颠覆了人的三观。<br />
到今天之前,物理学界都还没有对电子跃迁的概率行为达成共识。<br />
幸好,跃迁本身对于旧量子论的应用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br />
所以,大家都默认不去讨论那个问题,遗留至今。<br />
但是今天,布鲁斯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想法:电子波的波动性竟然是概率波。<br />
概率论重出江湖!<br />
惊世骇俗!<br />
这已经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极限。<br />
众人完全不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理图景。<br />
“概率就是概率,怎么会和波有关系呢?”<br />
人群中,薛定谔已经完全呆滞了。<br />
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br />
“布鲁斯教授直接否定了波动说。”<br />
“波粒二象性才是正统!”<br />
“并且还提出了概率波这种惊世骇俗的概念。”<br />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br />
薛定谔陷入了自我迷惘之中。<br />
这时,玻恩带着巨大的疑惑,忍不住问道:<br />
“布鲁斯教授,我还是有点不明白。”<br />
“概率怎么可能是波呢?”<br />
玻恩恐怕是场上最激动的人了。<br />
但他也最冷静。<br />
他自己发表的论文自己很清楚。<br />
绝对没有和概率波有任何的关系。<br />
完全是布鲁斯教授靠着他那恐怖的物理直觉,硬生生凭空想象出来的。<br />
他担心自己的拙作,承载不了那么天马行空的思想。<br />
李奇维看着玻恩,心中感慨。<br />
真实历史上,玻恩的名气远远不如玻尔,甚至非专业的人都没有听说过。<br />
但是对于最最顶级的物理大佬们而言,玻恩其实才是严格意义上对量子力学贡献最大的人。<br />
一切,都是因为他提出的概率波!<br />
这个理论实在是太过重要了。<br />
可以说,是整个量子力学的基础的基础。<br />
哥本哈根诠释的核心,都是建立在概率波的概念之上。<br />
而现在,李奇维内心激荡。<br />
“这一世,量子力学的万般因果就由我来承担吧。”<br />
接着,他继续解释道:<br />
“我曾经在第二届量子论会议上,提到过电子跃迁是概率性的行为。”<br />
“可惜,目前学界还没有承认。”<br />
“当我在阅读玻恩的论文时,脑海中又迸发出那个想法。”<br />
“这一次,我自信我绝对不会错!”<br />
哗!<br />
众人骇然!<br />
这是何等的霸气侧漏!<br />
“对于概率波,我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br />
“假设现在这里有一个电子。”<br />
“它并非像薛定谔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真实的波动在空间里传播,就像水波扩散那样。”<br />
“电子本身还是粒子,但是它可以【同时】出现在空间中的【任何】地方。”(切记这两个词)<br />
“这时,有人会问:那么a点和b点,电子到底出现在哪里呢?”<br />
“答案就是波函数ψ。”<br />
“根据波动方程,我们可以求出电子的波函数ψ。”<br />
“ψ本身不代表电子出现的概率,它只是描述电子体系的函数。”<br />
“|ψ|才代表了电子出现在a点和b点的概率。”<br />
“比如,我们算出电子出现在a点的概率是0.9,出现在b点的概率是0.2。”<br />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电子出现在a点的概率,比出现在b点的概率大。”<br />
“而且更神奇的是,这种概率分布形成的波,能够像真实的波一样,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br />
“所以,薛定谔才会把概率波误认为是真实的波动。”<br />
“但其实,它不是。”<br />
“电子在a点的概率是x,在b点的概率是y,在c点的概率是z”<br />
“这些概率的分布,它的数学形式和机械波电磁波的波函数形式一样。”<br />
“所以,薛定谔才会自然而然地把电子的概率波认为是机械波。<br />
“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就能解释刚刚玻尔提出的那个问题。”<br />
“波动力学中,电子波是弥漫在整个原子空间内的,这一点薛定谔没有说错。”<br />
“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分立的能级呢?”<br />
“很简单,因为我们观测到的能级,只是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br />
“所以,它宏观表现出好像电子有分立的能级。”<br />
“但其实没有。”<br />
“能级本身并不存在,它就是一片区域而已。”<br />
“电子不是必须待在特定的轨道上,它可以出现在原子内的任意一处,只不过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一样。”<br />
“大家请看。”<br />
李奇维一边说,一边画图。<br />
“以氢原子为例,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各处出现的概率是这样的。”<br />
“每个黑色小点都代表【电子出现在这里】,黑点的疏密程度就代表了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br />
“黑点越密,电子在这个区域出现的概率越大;黑点越疏,电子在这个区域出现的概率越小。”<br />
“这些黑点看上去,就像是一片带负电的云状物笼罩在原子核周围。”<br />
“所以,我把它称为【电子云】。”(这就是电子云概念的来源)<br />
“电子云取代了旧量子论中轨道和能级的概念。”<br />
“电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以一个小球的形态,在各个轨道上运动。”<br />
“电子是充斥在整个电子云内。”<br />
“凡是电子云覆盖的地方,电子都有概率出现,只不过概率大小不一样而已。”<br />
“以上,就是我对概率波的解释。”<br />
静!<br />
死一般的寂静!<br />
房间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br />
所有人都被震撼的目瞪口呆,仿佛时间静止。<br />
匪夷所思!<br />
不可思议!<br />
难以置信!<br />
甚至是:感觉布鲁斯教授在胡扯!<br />
“上帝啊!”<br />
“这这可能吗?”<br />
“这绝对不可能啊!”<br />
“这个想法已经不是惊世骇俗了,而是超越了这世、这俗!”<br />
“布鲁斯教授太可怕了!”<br />
“这种理论根本不是人能想出来的。”<br />
很快,全场轰动!<br />
房间内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惊呼声!<br />
概率波的概念,让所有人都疯狂了。<br />
总结下来,它一共包含了三个核心观点:<br />
第一,电子等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且波动性不是真正的波,而是指概率的分布不同。<br />
只不过概率分布的数学表达形式和常规意义上的波函数相同,所以形象地取名为概率波。<br />
比如假设机械波的波函数是f=x+1这种形式,那么电子出现位置的概率分布也是f=x+1。<br />
第二,电子的概率波就像云雾一样,弥漫在整个原子范围内,电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任何地方。<br />
具体出现在哪里,取决于通过波函数计算出来的值,即|ψ|。<br />
根据薛定谔方程,只要求出t时刻电子的波函数,接着后续所有时刻的波函数都能求出。<br />
第三,概率波虽然不是真实的波动,但是它却可以像真实的波动那样,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br />
比如两个电子波在一起,就可能发生干涉行为。<br />
这种干涉就好像是概率的迭加。<br />
可以说,在场的任何一个人,现在都不敢相信概率波理论。<br />
实在太吓人了!<br />
爱因斯坦喃喃自语:<br />
“不可能!”<br />
“绝对不可能!”<br />
“这岂不是说,上帝在掷骰子?”<br />
大家看懂没?<br />
我觉得我写的已经非常通俗易懂了。<br />
高中水平足以理解。<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