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461章 吉林将军<br />
清廷委派张锡銮与东边道义军谈判的同时,也抓紧时间跟沙俄方面和谈。<br />
要求沙俄在《交收东三省条约》上签字,然后抓紧时间分批撤兵。<br />
沙俄自然是不肯这么轻易就撤兵,尼古拉二世非但不肯,还叫嚷着要往东北增兵,彻底击溃东边道义军。<br />
英、美、日等国,纷纷向沙俄提出抗议,倭国甚至派特使经由高丽来到安东。<br />
向东边道义军明确表示,可以提供各种支援。<br />
倭国就是这样,他们崇拜强者,只要对他们有利,不管过去是不是敌人,现在都可以成为朋友。<br />
对此,曲绍扬表示感谢,但暂时并不需要。<br />
不管结果如何,但倭国与东边道义军接触的事情,确实给了沙俄一些压力。<br />
再加上旅大和吉林方面的援军深受霍乱病情的折磨,根本无法突破阻拦,增援奉天。<br />
并且,南方各省的爱国义勇队,也突破了重重阻挠,赶到东北,声援东边道义军。<br />
眼见着东北抗俄力量越来越强大,形势对沙俄方十分不利,而沙俄从本土增兵的话,时间根本来不及。<br />
迫于现实,沙俄最终妥协,不得不与清廷签订了条约,承诺立即执行第一期撤兵计划。<br />
沙俄终于肯同意撤兵,朝廷上下也是欢欣鼓舞,各界人士更是各种庆贺。<br />
不少人都向朝廷表示,沙俄肯退兵,东边道义军功劳很大,朝廷必须予以嘉奖。<br />
这等情形下,和谈有望。<br />
朝廷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直接将增祺抄家流放,到新疆做苦力,永世不许回京。<br />
曲绍扬提的前两个条件,这就算是达成了,只剩最后一个条件,未能达成一致。<br />
朝廷要让曲绍扬接替张锡銮,出任东边道道员,定边军全部保留,镇守东边地带。<br />
曲绍扬自然不肯,于是提出要做奉天将军,这样一来,正好可以管着东边道。<br />
这个条件,朝廷也没法答应,东三省将军,向来都是旗人来担任,从没有过汉臣担任的先例。<br />
再者,奉天乃是东三省咽喉,离着京城那么近。<br />
万一曲绍扬有点儿别的心思,以定边军的神勇,攻进京城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br />
可朝廷不答应,曲绍扬就不撤兵,眼见着各地义勇军都奔赴东北,朝廷也怕闹出大乱子来。<br />
最终,经过商议,朝廷决定,破例任命曲绍扬为吉林将军。<br />
张锡銮向曲绍扬表达了朝廷的意思,曲绍扬觉得吉林将军也行。<br />
但是有个要求,东边道要划归吉林,在他管辖之下。<br />
东边道是曲绍扬立足的根基,没有东边道百姓义无反顾的支持,曲绍扬根本没办法壮大定边军,与沙俄一战。<br />
所以,曲绍扬的意思,既然朝廷有意让他守住东边地带,那么归属于奉天还是归属于吉林,都没多大差别,还是交给他管着吧。<br />
除此之外,朝廷要答应任命陈允哲为东边道道员,陈允瀚为东边道镇守使。<br />
义军其他将领,也各有封赏,东边道减免两年税赋。<br />
反正主打的就是全员论功行赏,少一个都不行。<br />
朝廷商议再三,争论许久,最终还是同意了曲绍扬的要求。<br />
于是,封赏的旨意很快就到了奉天城外。<br />
曲绍扬率部驱逐沙俄军队,立下大功,特旨任命其为吉林将军,接替长顺,统揽吉林军政要务。<br />
陈允哲出任分巡东边兵备道道员,陈允瀚为东边道镇守使。<br />
定边军主要将领,出任各州县守备,凡牺牲的将士,朝廷都有抚恤,东边道百姓,减免两年税赋。<br />
同时,张锡銮居中调停有功,暂时署理奉天将军,之前东边道各州县官员,恢复本来官职,重新就任。<br />
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皆大欢喜,非常圆满。<br />
于是,曲绍扬设宴,邀请了张锡銮以及东边道一众官员。<br />
“各位大人,实在对不住了,当时情况特殊,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br />
让诸位大人担惊受怕,还被朝廷责罚,是我的过错。还请各位大人见谅。”<br />
酒宴上,曲绍扬亲自给张锡銮还有其他几位知州、知县斟酒,当众赔礼道歉。<br />
“哎呀呀,曲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啊。<br />
这都是增祺的错,是他故意针对曲大人,大人理应反击。<br />
如今大人升任吉林将军,可喜可贺。来,我等敬大人一杯。”众人一看,赶忙敬曲绍扬酒。<br />
曲绍扬荣任吉林将军,也算是打破了先例,众人纷纷表示祝贺。<br />
酒席上欢声笑语,谈笑风生,气氛属实不错。<br />
等宴席结束,曲绍扬将张锡銮请到了别处,屏退左右,然后曲绍扬就直接跪下来给张锡銮磕头。<br />
“义父,绍扬连累您老人家了,给您磕头赔礼。”说话间,便连着磕了三个响头。<br />
从心而论,张锡銮对曲绍扬确实不错,这一次跟朝廷和谈,张锡銮从中也出了不少力。<br />
曲绍扬这人重情义,旁人对他好一分,他就要还三分。<br />
张锡銮根本没想到曲绍扬会这样,所以根本来不及拦下。<br />
“哎呀,你这孩子,何必如此?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为父还能跟你计较不成?<br />
此次事情能够圆满解决,你能够升任吉林将军,已经是最好的结果。<br />
从今往后,可千万不能再莽撞行事了,你不顾着自己,总得想想家人吧?”<br />
要说张锡銮心里一点儿芥蒂没有,那是不可能的。<br />
这一年来,张锡銮心惊胆寒、战战兢兢,生怕朝廷对他不满,降下什么惩处来。<br />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最看重的义子叛乱,他没能约束好下属,张锡銮心里怎么可能不怨恨?<br />
不过张锡銮这人心胸是有的,而且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他也因祸得福升了官儿,署理奉天将军。<br />
想来,再运作一下,就不用署理了,可以正式出任奉天将军。<br />
对于这个结果,张锡銮很满意,自然也就对曲绍扬没那么大情绪了。<br />
再加上曲绍扬这一磕头赔罪,张锡銮心里那点儿不快,也就散了。<br />
于是,张锡銮伸手,将义子扶起来,含笑的上下打量了一番。<br />
“早就说你这孩子将来一定成就不凡,果然没错儿,小小年纪,已经是一省的军政主官,好,太好了。”<br />
张锡銮拍了拍曲绍扬肩膀,欣慰的说道。<br />
“绍扬能有今日,多亏了义父栽培指点。绍扬年轻,往后还得多仰仗义父。”曲绍扬将姿态放的很低。<br />
张锡銮对曲绍扬这态度十分满意,父子俩尽释前嫌,谈笑风生,又恢复了往日的关系。<br />
事情圆满解决,但后续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所以曲绍扬暂时还不能离开。<br />
八月,《交收东三省条约》在彼得堡外交部正式换越生效,沙俄如期执行了第一期撤兵计划。<br />
山海关至锦州一带沙俄军开始撤退,三日内全部撤走。<br />
八月二十,奕劻、王文韶与驻华俄使雷萨尔签订中俄交收关外铁路条约,俄允诺将归还山海关、营口、新民铁路。<br />
九月初七,袁大头亲至山海关,办理交收营口铁路事宜,次日,营口至山海关铁路,交由大清掌管。<br />
紧接着,沙俄军交还奉天西南段,辽河以西地方,沙俄军撤退至铁路附近。<br />
借此机会,张锡銮把正在安顿定边军和东边道百姓的曲绍扬,介绍给了袁。<br />
袁对曲绍扬倒是挺客气,赞扬曲绍扬年少有为,曲绍扬也借机会,恭维了对方一番,双方此次会面,倒是满愉快的。<br />
九月中旬,定边军与东边道各处,已经全部安顿妥当,曲绍扬前往吉林赴任。<br />
途中,绕行回临江,看望亲人。<br />
从庚子年七月,曲绍扬率部赴前线抗俄,到壬寅年九月下旬,曲绍扬返回临江城,正好两年零两个月。<br />
此次出征,不但时间更长,也更加凶险。<br />
尤其是曲绍扬率领众人起义之后,家里人成日提心吊胆。<br />
既担心在外作战的人,也怕起义失败,全家都得跟着遭殃。<br />
尤其是陈秀芸、孟兰心等人,既要照顾一家老小,安定人心,又要稳住外面。<br />
战事一起,曲家很多买卖都关闭了,进项本来就少,曲绍扬在外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又处处都需要钱。<br />
陈秀芸不光掏出了全部家底儿,还得绞尽脑汁想办法开源节流,全力以赴支持丈夫,属实不容易。<br />
“爹、娘,师父、师娘,我回来了。绍扬不孝,让各位长辈担心了。”<br />
曲绍扬回到曲家,见到了曲老抠儿夫妇,还有刘东山夫妻,忙上前来见礼。<br />
曲老抠儿夫妻原本是跟着曲福在抚松那边的,曲绍扬率众起义的消息传回来,陈秀芸第一时间就安排了人,去把公婆接回来,以确保安全。<br />
至于陈郎中夫妻以及沈丽珍、何青竹等人,朝廷封赏的旨意下来后,陈允瀚就立刻安排人,将家人全都接走,回宽甸了。<br />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曲老抠儿夫妻都眼中含泪,朝着儿子点头。<br />
这两年的时间,夫妻俩担惊受怕,又时时牵挂着在外面的曲绍扬,明显的就看出来老了不少。<br />
刘东山夫妻见了曲绍扬,也挺激动,刘东山拍了拍曲绍扬的肩膀,满脸的骄傲。<br />
“好样儿的,师父脸上都有光,干得漂亮。”<br />
能不骄傲么?他徒弟可是率部抗俄的大英雄,刘东山这辈子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收了曲绍扬当徒弟。<br />
“去看看你媳妇和孩子吧,这几年你没在家,全都仰仗着秀芸和兰心支撑着家呢,她们最辛苦了。”<br />
刘东山跟林若兰往旁边闪开,让曲绍扬走到妻儿面前。<br />
陈秀芸、孟兰心女人领着一群孩子,正眼含热泪的看着曲绍扬呢。<br />
陈秀芸低头,跟振邦说了句什么,振邦点点头,便领着弟弟妹妹们,扑向了曲绍扬,“爹,爹。”<br />
曲绍扬如今有六儿二女,最大的曲振邦,今年已经十四岁了。<br />
最小的是孟兰心所生的女儿曲佳莉,庚子年四月出生,如今也三岁多了。<br />
八个孩子上前来,将曲绍扬团团围住,七嘴八舌的喊着爹。<br />
曲绍扬一见,高兴的不得了,弯腰把小女儿抱起来,亲了亲闺女的小脸蛋。<br />
“一转眼,我们佳莉都长这么大了。”<br />
庚子年六月,曲绍扬奉命回临江整合定边军,那时候佳莉才出生俩月,曲绍扬匆匆看了闺女两眼,便带兵出征了。<br />
一晃眼儿两年多过去,那个小不点儿已经长成粉妆玉琢的小闺女,曲绍扬能不稀罕么?<br />
佳莉这娃倒也乖巧,被这个素未谋面的父亲抱着,她也不认生,还朝着曲绍扬笑。<br />
可把曲绍扬美坏了,抱着闺女不撒手。<br />
那几个孩子都大了,不好再让父亲抱着,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小妹妹。<br />
曲绍扬挨个儿摸了摸儿子们的头,拍拍孩子肩膀,温声跟孩子们说话,询问他们功课如何。<br />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回话,曲绍扬一边听着一边乐。<br />
“绍扬,还有玉环和春红呢,你不在家这些时候,幸亏有她们帮忙。<br />
玉环帮着我管着家里外头这一摊子事情,春红和兰心负责临江城巡防、治安,抓住不少过来捣乱的人呢。”<br />
陈秀芸见曲绍扬只顾着跟孩子们说笑嬉闹,忙提醒他。<br />
曲绍扬往陈秀芸和孟兰心身后看去,就见到林玉环和二月红二人,正含笑的看着他呢。<br />
“林姑娘,杨姑娘,多谢二位相助。”曲绍扬来到二人面前,拱手道谢。<br />
二人不好意思的还礼,“我们其实也没做什么,当不得大人的谢。恭喜大人,荣任吉林将军。”<br />
曲绍扬升任吉林将军的事情,家中早就知道了,旁人不提,二女肯定要向曲绍扬道喜的。<br />
曲绍扬点点头,正好这时曲江、曲福上前来,向曲绍扬道贺,兄弟三个许久没见,倒是有不少话说。<br />
“绍扬啊,还是先回家吧,回家去,咱们坐下来慢慢聊。<br />
外头风大,天气也凉了,孩子们太小,别冻着他们。”陈氏那头提醒了一句。<br />
“对,对,你看,我这见了家里人高兴,都忘了。走,咱们回家去,慢慢说。”<br />
曲绍扬这时才回过味儿来,笑着一拍脑门儿,忙招呼大家伙儿往围子里走。<br />
林兴家、林兴业、江春福等人,领着家里这些护院、炮手、长工、伙计们,这时齐声向曲绍扬贺喜。“恭喜大人,荣升将军。”<br />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曲绍扬如今升了官儿,他们这些人,也都能跟着沾光儿。<br />
(本章完)</p>
清廷委派张锡銮与东边道义军谈判的同时,也抓紧时间跟沙俄方面和谈。<br />
要求沙俄在《交收东三省条约》上签字,然后抓紧时间分批撤兵。<br />
沙俄自然是不肯这么轻易就撤兵,尼古拉二世非但不肯,还叫嚷着要往东北增兵,彻底击溃东边道义军。<br />
英、美、日等国,纷纷向沙俄提出抗议,倭国甚至派特使经由高丽来到安东。<br />
向东边道义军明确表示,可以提供各种支援。<br />
倭国就是这样,他们崇拜强者,只要对他们有利,不管过去是不是敌人,现在都可以成为朋友。<br />
对此,曲绍扬表示感谢,但暂时并不需要。<br />
不管结果如何,但倭国与东边道义军接触的事情,确实给了沙俄一些压力。<br />
再加上旅大和吉林方面的援军深受霍乱病情的折磨,根本无法突破阻拦,增援奉天。<br />
并且,南方各省的爱国义勇队,也突破了重重阻挠,赶到东北,声援东边道义军。<br />
眼见着东北抗俄力量越来越强大,形势对沙俄方十分不利,而沙俄从本土增兵的话,时间根本来不及。<br />
迫于现实,沙俄最终妥协,不得不与清廷签订了条约,承诺立即执行第一期撤兵计划。<br />
沙俄终于肯同意撤兵,朝廷上下也是欢欣鼓舞,各界人士更是各种庆贺。<br />
不少人都向朝廷表示,沙俄肯退兵,东边道义军功劳很大,朝廷必须予以嘉奖。<br />
这等情形下,和谈有望。<br />
朝廷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直接将增祺抄家流放,到新疆做苦力,永世不许回京。<br />
曲绍扬提的前两个条件,这就算是达成了,只剩最后一个条件,未能达成一致。<br />
朝廷要让曲绍扬接替张锡銮,出任东边道道员,定边军全部保留,镇守东边地带。<br />
曲绍扬自然不肯,于是提出要做奉天将军,这样一来,正好可以管着东边道。<br />
这个条件,朝廷也没法答应,东三省将军,向来都是旗人来担任,从没有过汉臣担任的先例。<br />
再者,奉天乃是东三省咽喉,离着京城那么近。<br />
万一曲绍扬有点儿别的心思,以定边军的神勇,攻进京城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br />
可朝廷不答应,曲绍扬就不撤兵,眼见着各地义勇军都奔赴东北,朝廷也怕闹出大乱子来。<br />
最终,经过商议,朝廷决定,破例任命曲绍扬为吉林将军。<br />
张锡銮向曲绍扬表达了朝廷的意思,曲绍扬觉得吉林将军也行。<br />
但是有个要求,东边道要划归吉林,在他管辖之下。<br />
东边道是曲绍扬立足的根基,没有东边道百姓义无反顾的支持,曲绍扬根本没办法壮大定边军,与沙俄一战。<br />
所以,曲绍扬的意思,既然朝廷有意让他守住东边地带,那么归属于奉天还是归属于吉林,都没多大差别,还是交给他管着吧。<br />
除此之外,朝廷要答应任命陈允哲为东边道道员,陈允瀚为东边道镇守使。<br />
义军其他将领,也各有封赏,东边道减免两年税赋。<br />
反正主打的就是全员论功行赏,少一个都不行。<br />
朝廷商议再三,争论许久,最终还是同意了曲绍扬的要求。<br />
于是,封赏的旨意很快就到了奉天城外。<br />
曲绍扬率部驱逐沙俄军队,立下大功,特旨任命其为吉林将军,接替长顺,统揽吉林军政要务。<br />
陈允哲出任分巡东边兵备道道员,陈允瀚为东边道镇守使。<br />
定边军主要将领,出任各州县守备,凡牺牲的将士,朝廷都有抚恤,东边道百姓,减免两年税赋。<br />
同时,张锡銮居中调停有功,暂时署理奉天将军,之前东边道各州县官员,恢复本来官职,重新就任。<br />
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皆大欢喜,非常圆满。<br />
于是,曲绍扬设宴,邀请了张锡銮以及东边道一众官员。<br />
“各位大人,实在对不住了,当时情况特殊,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br />
让诸位大人担惊受怕,还被朝廷责罚,是我的过错。还请各位大人见谅。”<br />
酒宴上,曲绍扬亲自给张锡銮还有其他几位知州、知县斟酒,当众赔礼道歉。<br />
“哎呀呀,曲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啊。<br />
这都是增祺的错,是他故意针对曲大人,大人理应反击。<br />
如今大人升任吉林将军,可喜可贺。来,我等敬大人一杯。”众人一看,赶忙敬曲绍扬酒。<br />
曲绍扬荣任吉林将军,也算是打破了先例,众人纷纷表示祝贺。<br />
酒席上欢声笑语,谈笑风生,气氛属实不错。<br />
等宴席结束,曲绍扬将张锡銮请到了别处,屏退左右,然后曲绍扬就直接跪下来给张锡銮磕头。<br />
“义父,绍扬连累您老人家了,给您磕头赔礼。”说话间,便连着磕了三个响头。<br />
从心而论,张锡銮对曲绍扬确实不错,这一次跟朝廷和谈,张锡銮从中也出了不少力。<br />
曲绍扬这人重情义,旁人对他好一分,他就要还三分。<br />
张锡銮根本没想到曲绍扬会这样,所以根本来不及拦下。<br />
“哎呀,你这孩子,何必如此?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为父还能跟你计较不成?<br />
此次事情能够圆满解决,你能够升任吉林将军,已经是最好的结果。<br />
从今往后,可千万不能再莽撞行事了,你不顾着自己,总得想想家人吧?”<br />
要说张锡銮心里一点儿芥蒂没有,那是不可能的。<br />
这一年来,张锡銮心惊胆寒、战战兢兢,生怕朝廷对他不满,降下什么惩处来。<br />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最看重的义子叛乱,他没能约束好下属,张锡銮心里怎么可能不怨恨?<br />
不过张锡銮这人心胸是有的,而且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他也因祸得福升了官儿,署理奉天将军。<br />
想来,再运作一下,就不用署理了,可以正式出任奉天将军。<br />
对于这个结果,张锡銮很满意,自然也就对曲绍扬没那么大情绪了。<br />
再加上曲绍扬这一磕头赔罪,张锡銮心里那点儿不快,也就散了。<br />
于是,张锡銮伸手,将义子扶起来,含笑的上下打量了一番。<br />
“早就说你这孩子将来一定成就不凡,果然没错儿,小小年纪,已经是一省的军政主官,好,太好了。”<br />
张锡銮拍了拍曲绍扬肩膀,欣慰的说道。<br />
“绍扬能有今日,多亏了义父栽培指点。绍扬年轻,往后还得多仰仗义父。”曲绍扬将姿态放的很低。<br />
张锡銮对曲绍扬这态度十分满意,父子俩尽释前嫌,谈笑风生,又恢复了往日的关系。<br />
事情圆满解决,但后续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所以曲绍扬暂时还不能离开。<br />
八月,《交收东三省条约》在彼得堡外交部正式换越生效,沙俄如期执行了第一期撤兵计划。<br />
山海关至锦州一带沙俄军开始撤退,三日内全部撤走。<br />
八月二十,奕劻、王文韶与驻华俄使雷萨尔签订中俄交收关外铁路条约,俄允诺将归还山海关、营口、新民铁路。<br />
九月初七,袁大头亲至山海关,办理交收营口铁路事宜,次日,营口至山海关铁路,交由大清掌管。<br />
紧接着,沙俄军交还奉天西南段,辽河以西地方,沙俄军撤退至铁路附近。<br />
借此机会,张锡銮把正在安顿定边军和东边道百姓的曲绍扬,介绍给了袁。<br />
袁对曲绍扬倒是挺客气,赞扬曲绍扬年少有为,曲绍扬也借机会,恭维了对方一番,双方此次会面,倒是满愉快的。<br />
九月中旬,定边军与东边道各处,已经全部安顿妥当,曲绍扬前往吉林赴任。<br />
途中,绕行回临江,看望亲人。<br />
从庚子年七月,曲绍扬率部赴前线抗俄,到壬寅年九月下旬,曲绍扬返回临江城,正好两年零两个月。<br />
此次出征,不但时间更长,也更加凶险。<br />
尤其是曲绍扬率领众人起义之后,家里人成日提心吊胆。<br />
既担心在外作战的人,也怕起义失败,全家都得跟着遭殃。<br />
尤其是陈秀芸、孟兰心等人,既要照顾一家老小,安定人心,又要稳住外面。<br />
战事一起,曲家很多买卖都关闭了,进项本来就少,曲绍扬在外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又处处都需要钱。<br />
陈秀芸不光掏出了全部家底儿,还得绞尽脑汁想办法开源节流,全力以赴支持丈夫,属实不容易。<br />
“爹、娘,师父、师娘,我回来了。绍扬不孝,让各位长辈担心了。”<br />
曲绍扬回到曲家,见到了曲老抠儿夫妇,还有刘东山夫妻,忙上前来见礼。<br />
曲老抠儿夫妻原本是跟着曲福在抚松那边的,曲绍扬率众起义的消息传回来,陈秀芸第一时间就安排了人,去把公婆接回来,以确保安全。<br />
至于陈郎中夫妻以及沈丽珍、何青竹等人,朝廷封赏的旨意下来后,陈允瀚就立刻安排人,将家人全都接走,回宽甸了。<br />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曲老抠儿夫妻都眼中含泪,朝着儿子点头。<br />
这两年的时间,夫妻俩担惊受怕,又时时牵挂着在外面的曲绍扬,明显的就看出来老了不少。<br />
刘东山夫妻见了曲绍扬,也挺激动,刘东山拍了拍曲绍扬的肩膀,满脸的骄傲。<br />
“好样儿的,师父脸上都有光,干得漂亮。”<br />
能不骄傲么?他徒弟可是率部抗俄的大英雄,刘东山这辈子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收了曲绍扬当徒弟。<br />
“去看看你媳妇和孩子吧,这几年你没在家,全都仰仗着秀芸和兰心支撑着家呢,她们最辛苦了。”<br />
刘东山跟林若兰往旁边闪开,让曲绍扬走到妻儿面前。<br />
陈秀芸、孟兰心女人领着一群孩子,正眼含热泪的看着曲绍扬呢。<br />
陈秀芸低头,跟振邦说了句什么,振邦点点头,便领着弟弟妹妹们,扑向了曲绍扬,“爹,爹。”<br />
曲绍扬如今有六儿二女,最大的曲振邦,今年已经十四岁了。<br />
最小的是孟兰心所生的女儿曲佳莉,庚子年四月出生,如今也三岁多了。<br />
八个孩子上前来,将曲绍扬团团围住,七嘴八舌的喊着爹。<br />
曲绍扬一见,高兴的不得了,弯腰把小女儿抱起来,亲了亲闺女的小脸蛋。<br />
“一转眼,我们佳莉都长这么大了。”<br />
庚子年六月,曲绍扬奉命回临江整合定边军,那时候佳莉才出生俩月,曲绍扬匆匆看了闺女两眼,便带兵出征了。<br />
一晃眼儿两年多过去,那个小不点儿已经长成粉妆玉琢的小闺女,曲绍扬能不稀罕么?<br />
佳莉这娃倒也乖巧,被这个素未谋面的父亲抱着,她也不认生,还朝着曲绍扬笑。<br />
可把曲绍扬美坏了,抱着闺女不撒手。<br />
那几个孩子都大了,不好再让父亲抱着,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小妹妹。<br />
曲绍扬挨个儿摸了摸儿子们的头,拍拍孩子肩膀,温声跟孩子们说话,询问他们功课如何。<br />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回话,曲绍扬一边听着一边乐。<br />
“绍扬,还有玉环和春红呢,你不在家这些时候,幸亏有她们帮忙。<br />
玉环帮着我管着家里外头这一摊子事情,春红和兰心负责临江城巡防、治安,抓住不少过来捣乱的人呢。”<br />
陈秀芸见曲绍扬只顾着跟孩子们说笑嬉闹,忙提醒他。<br />
曲绍扬往陈秀芸和孟兰心身后看去,就见到林玉环和二月红二人,正含笑的看着他呢。<br />
“林姑娘,杨姑娘,多谢二位相助。”曲绍扬来到二人面前,拱手道谢。<br />
二人不好意思的还礼,“我们其实也没做什么,当不得大人的谢。恭喜大人,荣任吉林将军。”<br />
曲绍扬升任吉林将军的事情,家中早就知道了,旁人不提,二女肯定要向曲绍扬道喜的。<br />
曲绍扬点点头,正好这时曲江、曲福上前来,向曲绍扬道贺,兄弟三个许久没见,倒是有不少话说。<br />
“绍扬啊,还是先回家吧,回家去,咱们坐下来慢慢聊。<br />
外头风大,天气也凉了,孩子们太小,别冻着他们。”陈氏那头提醒了一句。<br />
“对,对,你看,我这见了家里人高兴,都忘了。走,咱们回家去,慢慢说。”<br />
曲绍扬这时才回过味儿来,笑着一拍脑门儿,忙招呼大家伙儿往围子里走。<br />
林兴家、林兴业、江春福等人,领着家里这些护院、炮手、长工、伙计们,这时齐声向曲绍扬贺喜。“恭喜大人,荣升将军。”<br />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曲绍扬如今升了官儿,他们这些人,也都能跟着沾光儿。<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