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今年,不光金乡县主拖了近一个月才出发,而且还是他最讨厌的齐王护送回家。<br />
这其中,必定有隐情。<br />
“师姐的意思是,圣人提前察知齐王在密谋一件事,故而才派他去歧州?”<br />
“我猜啊,圣人想借晋王保护齐王,哪曾想齐王自个跑回来送死。”<br />
第124章 蛇骨婆(五)<br />
◎“我管他是谁!我只知一命偿一命!”◎<br />
“莫非此案与太子有关?”<br />
三人正凝神苦思,玄英忽地探过脑袋冷不丁开口,吓得萧律猛一踉跄。<br />
萧律捂着胸口,惊魂未定:“师姐,你下回能否先拍拍我再说话?”<br />
玄英白眼一翻,指着面色如常的朱砂:“她都没被吓到,你胆子真小。”<br />
萧律:“……”<br />
玄英最是得理不饶人,他老实闭嘴。<br />
朱砂来回踱步,司马相里明摆着是赤方的手下。<br />
按照赤方最初的计划,司马相里潜伏长安,伺机挑拨太子与齐王争斗。<br />
至于如何斗?<br />
朱砂敢肯定不会是如今的局面。<br />
平淡,太平淡了。<br />
就像是墨云翻墨压城急,势欲泼天浇透。<br />
结果,最后只数点沾尘之雨而已。<br />
若此案是太子的手笔,岂非司马相里背叛赤方,投靠了太子?<br />
朱砂:“玄规,太子对司马相里的消失怎么看?”<br />
萧律摊手:“他说忙于国事,不曾过问司马相里杀人一案,只知他似乎是个鬼。”<br />
太子的反应不足为奇,萧律偶尔听父亲与叔伯闲聊,常能从他们口中得知太子案牍劳形,夜不能寐。<br />
相比一个小小的太子少詹事杀人案,整个大梁,多的是让太子操心的大事。<br />
朱砂违心夸赞道:“太子的运气可真好。”<br />
萧律:“我今晨听阿翁说,崔相连上三道奏疏,弹劾齐王违抗诏令、私返京城,与其父郑祭酒密谋不轨。圣人顾及郑祭酒的丧子之痛,也为了保全皇室颜面,称齐王此番乃是奉密诏回京。”<br />
齐王不仅死了,死得还不甚体面。<br />
太子与崔家不费一兵一卒,安然坐收渔利,确实称得上运气好。<br />
只可怜那十三位官员,押上身家性命冒险赴京。<br />
最后却落得个身死名裂,阖族株连的下场。<br />
罗刹细思许久,心中无端冒出一个傻乎乎的问题:“司马相里杀了人,会逃去何处?”<br />
朱砂:“估计和叛徒一起跑了呗。”<br />
玄英坚持说没有:“这几日,各州急报频传,所呈文书皆言:随大师兄出逃的人中,并无司马相里。”<br />
“叫他叛徒。”<br />
“行,反正司马相里没有和叛徒离开。”<br />
玄英难得听话,朱砂露出满意的笑容:“难道他还留在长安?或者他也死了?”<br />
罗刹心中又冒出一个新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齐王或许不是司马相里所杀,而是死于他人之手。”<br />
萧律抿唇思忖:“可目前所有的证据,全部指向司马相里。”<br />
罗刹说出他的理由:“一来,司马相里既屠戮满院,却在逃走时留下显眼血手印,自相矛盾。二来,我仔细想了想地上飞溅的血迹,他们似乎是同时被杀。”<br />
萧律:“为何你认为他们是同时被杀?”<br />
朱砂恍然大悟:“因为他们没人跑。”<br />
五个人,三个在外院,两个在垂花门。<br />
假设司马相里挨个杀人,地上的血迹不该如此清晰完整,甚至没有半个血脚印的出现。<br />
难道那五个人吓傻了,不跑反而僵在原地乖乖等待被杀?<br />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五人是同时被杀。<br />
若照此推论,司马相里要么有帮手,要么凶手并非司马相里。<br />
玄英从萧律身后冒出个脑袋:“那我们再去宅子找找线索?”<br />
她说话时,正巧有一阵阴风吹过。<br />
萧律吓得大叫:“师姐,你能否别站在我身后?”<br />
玄英:“这里就我们四个人,我不站在你身后,还能站在谁身后?”<br />
萧律有苦难言:“那你能否别突然冒出来?”<br />
“知道了,你的要求真多。”<br />
去找马车的路上,朱砂有意放慢脚步,凑到萧律身边:“不如我把她打晕,你今日将她送回山上?”<br />
萧律竭力压低声音:“我怕她咬我。”<br />
经他提醒,朱砂想起自己手上的陈年旧伤,心口一阵抽痛。<br />
眼珠子一转,她又挪到罗刹身边:“二郎,你去把她打晕,再找辆马车送她上山,如何?”<br />
罗刹:“不如何。你烦她,你去做呗。”<br />
朱砂:“我怕她咬我……二郎,她咬人特别痛。”<br />
她怕痛,萧律怕痛,便推给他这个热心肠鬼?<br />
罗刹咬牙切齿:“我也怕痛!前夜我说错话,你使劲咬我胸口,我到现在还疼得厉害。”<br />
朱砂气得牙痒痒:“我那是咬吗?”<br />
若非碍于玄英与萧律在场,罗刹真想除掉袍服露出胸口,让朱砂看看他胸口的牙印。<br />
萧律对两人打情骂俏之举司空见惯,笑而不语。<br />
大步走在前面的玄英,一回头见两人拉拉扯扯不休,厉喝一声:“你们能不能走快点!再磨磨蹭蹭耽误查案,我咬死你们!”<br />
她亮出一口白牙,三人吓得一哆嗦,赶忙跑过去。<br />
罗刹边跑边出主意:“我看不如我们三个凑笔钱,雇个人把她打晕。等她醒来,死无对证,这笔帐也赖不到我们头上。”<br />
朱砂爽快掏出三文钱:“我出三文钱。”<br />
罗刹翻遍全身,找出两文钱:“我出两文钱。”<br />
“我没带钱……”<br />
“……”<br />
鉴于仅凑到五文钱,明摆着没有冤大头会接这笔生意。<br />
朱砂收回自己的三文钱,再顺手将罗刹的两文钱一并揣入怀中:“哪来的?”<br />
“捡的。”<br />
“行,就算是我捡的了。”<br />
马车一路疾驰,载着四人又一次走进那间宅院。<br />
白日站在宅子门口,朱砂环顾一圈,总算明白齐王为何独独选了此处。<br />
位置偏僻还在其次,主要是不显眼。<br />
附近几间大宅,无不金碧辉煌,尽显主人权势。<br />
唯独这间,大门掉漆,颇为破败。<br />
门口落叶堆积,无人打扫。<br />
萧律带三人去看血手印。<br />
那个血手印,留在宅外南面的墙上。<br />
罗刹凑近细闻,闻到一股淡淡的苦杏仁味,极像是砒霜?<br />
偷偷掐诀用净神术的朱砂,同样闻到这股苦杏仁味。<br />
须臾,两人异口同声道:“血里有砒霜。”<br />
罗刹沿着尚未完全消散的血腥味,一路闻到一棵树下。<br />
在这里,他找到一个人曾倒在此处的痕迹。<br />
“你们看,这里的草倒了大片。”罗刹指着树下被压倒的杂草。林间风吹来另一股即将消散的气味,他阖目深吸一口气,片刻笃定道,“是鬼炁!这里来过一个鬼。”<br />
鬼炁二字,让朱砂顿时醍醐灌顶。<br />
她招手让三人凑近,低声道:“你们猜,这个鬼会不会就是司马相里?”<br />
萧律俯身在树下找了一圈,最终在杂草叶片表面发现几点溅落的血迹:“难道他也中毒了?”<br />
树林离宅子,尚有一段距离。<br />
罗刹:“因司马相里是鬼,他中毒后,并未立即毒发身亡。他从后门逃跑,苦苦撑到此处才开始用法术,想逼出体内的毒素。”<br />
朱砂:“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跑?”<br />
玄英插嘴:“还有一个问题,如何确定逃跑的那个人或鬼,一定是司马相里呢?”<br />
“你说的也很对。”<br />
朱砂猛然想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br />
从始至终,他们既不确定司马相里就是伥鬼,也无法肯定出*现在宅子里的那个人或鬼,究竟是不是司马相里。<br />
认定司马相里是伥鬼的所谓“证据”,皆源于他们的推测。<br />
无非是他杀人后逃遁,又同齐王有所往来,于是他们便推测此人便是连万坤口中的伥鬼同族。<br />
若司马相里不是伥鬼,他也许还藏身在长安某处,酝酿那个足以让长安陷入腥风血雨的大事。<br />
思及此,朱砂扭头吩咐道:“玄规,你速速派人上山向师父说明此事。”<br />
玄英不情不愿地站出来:“我骑马去吧。”<br />
“那你快去,一路顺风!”<br />
三人立马开口,生怕她反悔。<br />
玄英转身跑开,朱砂左顾右盼,确定她真的走后,才长舒一口气:“你们看见她的尖牙没有?一口下去,我看少说也得掉一块肉。”<br />
萧律心有余悸:“玄英师姐太可怕了。”<br />
罗刹深觉两人胆小:“左不过一个女子,你们在怕什么?”<br />
话音未落,他的身后传来一句话:“马在哪儿?”<br />
罗刹壮着胆子扭过头,只见玄英眼神凌厉,那双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眸子直勾勾盯着他。
这其中,必定有隐情。<br />
“师姐的意思是,圣人提前察知齐王在密谋一件事,故而才派他去歧州?”<br />
“我猜啊,圣人想借晋王保护齐王,哪曾想齐王自个跑回来送死。”<br />
第124章 蛇骨婆(五)<br />
◎“我管他是谁!我只知一命偿一命!”◎<br />
“莫非此案与太子有关?”<br />
三人正凝神苦思,玄英忽地探过脑袋冷不丁开口,吓得萧律猛一踉跄。<br />
萧律捂着胸口,惊魂未定:“师姐,你下回能否先拍拍我再说话?”<br />
玄英白眼一翻,指着面色如常的朱砂:“她都没被吓到,你胆子真小。”<br />
萧律:“……”<br />
玄英最是得理不饶人,他老实闭嘴。<br />
朱砂来回踱步,司马相里明摆着是赤方的手下。<br />
按照赤方最初的计划,司马相里潜伏长安,伺机挑拨太子与齐王争斗。<br />
至于如何斗?<br />
朱砂敢肯定不会是如今的局面。<br />
平淡,太平淡了。<br />
就像是墨云翻墨压城急,势欲泼天浇透。<br />
结果,最后只数点沾尘之雨而已。<br />
若此案是太子的手笔,岂非司马相里背叛赤方,投靠了太子?<br />
朱砂:“玄规,太子对司马相里的消失怎么看?”<br />
萧律摊手:“他说忙于国事,不曾过问司马相里杀人一案,只知他似乎是个鬼。”<br />
太子的反应不足为奇,萧律偶尔听父亲与叔伯闲聊,常能从他们口中得知太子案牍劳形,夜不能寐。<br />
相比一个小小的太子少詹事杀人案,整个大梁,多的是让太子操心的大事。<br />
朱砂违心夸赞道:“太子的运气可真好。”<br />
萧律:“我今晨听阿翁说,崔相连上三道奏疏,弹劾齐王违抗诏令、私返京城,与其父郑祭酒密谋不轨。圣人顾及郑祭酒的丧子之痛,也为了保全皇室颜面,称齐王此番乃是奉密诏回京。”<br />
齐王不仅死了,死得还不甚体面。<br />
太子与崔家不费一兵一卒,安然坐收渔利,确实称得上运气好。<br />
只可怜那十三位官员,押上身家性命冒险赴京。<br />
最后却落得个身死名裂,阖族株连的下场。<br />
罗刹细思许久,心中无端冒出一个傻乎乎的问题:“司马相里杀了人,会逃去何处?”<br />
朱砂:“估计和叛徒一起跑了呗。”<br />
玄英坚持说没有:“这几日,各州急报频传,所呈文书皆言:随大师兄出逃的人中,并无司马相里。”<br />
“叫他叛徒。”<br />
“行,反正司马相里没有和叛徒离开。”<br />
玄英难得听话,朱砂露出满意的笑容:“难道他还留在长安?或者他也死了?”<br />
罗刹心中又冒出一个新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齐王或许不是司马相里所杀,而是死于他人之手。”<br />
萧律抿唇思忖:“可目前所有的证据,全部指向司马相里。”<br />
罗刹说出他的理由:“一来,司马相里既屠戮满院,却在逃走时留下显眼血手印,自相矛盾。二来,我仔细想了想地上飞溅的血迹,他们似乎是同时被杀。”<br />
萧律:“为何你认为他们是同时被杀?”<br />
朱砂恍然大悟:“因为他们没人跑。”<br />
五个人,三个在外院,两个在垂花门。<br />
假设司马相里挨个杀人,地上的血迹不该如此清晰完整,甚至没有半个血脚印的出现。<br />
难道那五个人吓傻了,不跑反而僵在原地乖乖等待被杀?<br />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五人是同时被杀。<br />
若照此推论,司马相里要么有帮手,要么凶手并非司马相里。<br />
玄英从萧律身后冒出个脑袋:“那我们再去宅子找找线索?”<br />
她说话时,正巧有一阵阴风吹过。<br />
萧律吓得大叫:“师姐,你能否别站在我身后?”<br />
玄英:“这里就我们四个人,我不站在你身后,还能站在谁身后?”<br />
萧律有苦难言:“那你能否别突然冒出来?”<br />
“知道了,你的要求真多。”<br />
去找马车的路上,朱砂有意放慢脚步,凑到萧律身边:“不如我把她打晕,你今日将她送回山上?”<br />
萧律竭力压低声音:“我怕她咬我。”<br />
经他提醒,朱砂想起自己手上的陈年旧伤,心口一阵抽痛。<br />
眼珠子一转,她又挪到罗刹身边:“二郎,你去把她打晕,再找辆马车送她上山,如何?”<br />
罗刹:“不如何。你烦她,你去做呗。”<br />
朱砂:“我怕她咬我……二郎,她咬人特别痛。”<br />
她怕痛,萧律怕痛,便推给他这个热心肠鬼?<br />
罗刹咬牙切齿:“我也怕痛!前夜我说错话,你使劲咬我胸口,我到现在还疼得厉害。”<br />
朱砂气得牙痒痒:“我那是咬吗?”<br />
若非碍于玄英与萧律在场,罗刹真想除掉袍服露出胸口,让朱砂看看他胸口的牙印。<br />
萧律对两人打情骂俏之举司空见惯,笑而不语。<br />
大步走在前面的玄英,一回头见两人拉拉扯扯不休,厉喝一声:“你们能不能走快点!再磨磨蹭蹭耽误查案,我咬死你们!”<br />
她亮出一口白牙,三人吓得一哆嗦,赶忙跑过去。<br />
罗刹边跑边出主意:“我看不如我们三个凑笔钱,雇个人把她打晕。等她醒来,死无对证,这笔帐也赖不到我们头上。”<br />
朱砂爽快掏出三文钱:“我出三文钱。”<br />
罗刹翻遍全身,找出两文钱:“我出两文钱。”<br />
“我没带钱……”<br />
“……”<br />
鉴于仅凑到五文钱,明摆着没有冤大头会接这笔生意。<br />
朱砂收回自己的三文钱,再顺手将罗刹的两文钱一并揣入怀中:“哪来的?”<br />
“捡的。”<br />
“行,就算是我捡的了。”<br />
马车一路疾驰,载着四人又一次走进那间宅院。<br />
白日站在宅子门口,朱砂环顾一圈,总算明白齐王为何独独选了此处。<br />
位置偏僻还在其次,主要是不显眼。<br />
附近几间大宅,无不金碧辉煌,尽显主人权势。<br />
唯独这间,大门掉漆,颇为破败。<br />
门口落叶堆积,无人打扫。<br />
萧律带三人去看血手印。<br />
那个血手印,留在宅外南面的墙上。<br />
罗刹凑近细闻,闻到一股淡淡的苦杏仁味,极像是砒霜?<br />
偷偷掐诀用净神术的朱砂,同样闻到这股苦杏仁味。<br />
须臾,两人异口同声道:“血里有砒霜。”<br />
罗刹沿着尚未完全消散的血腥味,一路闻到一棵树下。<br />
在这里,他找到一个人曾倒在此处的痕迹。<br />
“你们看,这里的草倒了大片。”罗刹指着树下被压倒的杂草。林间风吹来另一股即将消散的气味,他阖目深吸一口气,片刻笃定道,“是鬼炁!这里来过一个鬼。”<br />
鬼炁二字,让朱砂顿时醍醐灌顶。<br />
她招手让三人凑近,低声道:“你们猜,这个鬼会不会就是司马相里?”<br />
萧律俯身在树下找了一圈,最终在杂草叶片表面发现几点溅落的血迹:“难道他也中毒了?”<br />
树林离宅子,尚有一段距离。<br />
罗刹:“因司马相里是鬼,他中毒后,并未立即毒发身亡。他从后门逃跑,苦苦撑到此处才开始用法术,想逼出体内的毒素。”<br />
朱砂:“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跑?”<br />
玄英插嘴:“还有一个问题,如何确定逃跑的那个人或鬼,一定是司马相里呢?”<br />
“你说的也很对。”<br />
朱砂猛然想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br />
从始至终,他们既不确定司马相里就是伥鬼,也无法肯定出*现在宅子里的那个人或鬼,究竟是不是司马相里。<br />
认定司马相里是伥鬼的所谓“证据”,皆源于他们的推测。<br />
无非是他杀人后逃遁,又同齐王有所往来,于是他们便推测此人便是连万坤口中的伥鬼同族。<br />
若司马相里不是伥鬼,他也许还藏身在长安某处,酝酿那个足以让长安陷入腥风血雨的大事。<br />
思及此,朱砂扭头吩咐道:“玄规,你速速派人上山向师父说明此事。”<br />
玄英不情不愿地站出来:“我骑马去吧。”<br />
“那你快去,一路顺风!”<br />
三人立马开口,生怕她反悔。<br />
玄英转身跑开,朱砂左顾右盼,确定她真的走后,才长舒一口气:“你们看见她的尖牙没有?一口下去,我看少说也得掉一块肉。”<br />
萧律心有余悸:“玄英师姐太可怕了。”<br />
罗刹深觉两人胆小:“左不过一个女子,你们在怕什么?”<br />
话音未落,他的身后传来一句话:“马在哪儿?”<br />
罗刹壮着胆子扭过头,只见玄英眼神凌厉,那双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眸子直勾勾盯着他。